核心素养下乡土文化进校园促进儿童美术教育探析

时间:2022-07-22 13:25:02  阅读:

摘 要:将乡土文化引进美术课堂,能为美术课堂提供丰富的素材,使课堂充满活力。文章从善于挖掘、开发和利用地方乡土文化,自编乡土教材,把民间艺术融入美术课堂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指出将乡土文化引入美术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文化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能够更好地推动和促进美术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核心素养;乡土文化;儿童;美术教育

民间美术的产生、传播、发展都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应充分利用当地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以及文物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高度重视做好课程资源开发工作,有组织地在当地进行调查、了解,分类整理,充分加以利用,体现当地美术教育的特色。”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这个历史文化古镇,有着千年的人文底蕴,为沙湾镇留下了约7万平方米的独特古建筑群,镇区保留了有800多年历史的“三街六市”市镇格局,这里的古祠堂、古塔、古街、古井、古庙群充分展示了南宋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城镇变迁史。在这个不足4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还有广东音乐、沙湾飘色、沙坑醒狮、沙坑舞龙、龙舟竞技、兰花种养、砖雕、灰塑、木雕、壁画等颇为丰富的民间艺术。其中,沙坑醒狮列入了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沙湾飘色、沙湾砖雕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沙湾镇也先后获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摄影创作基地、中国文化旅游名镇等殊荣。

丰富的沙湾本土岭南文化资源,具有强烈的视觉效应、审美情趣,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核心素养下把乡土文化引入美术课堂,能为儿童美术教育锦上添花。在乡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的实践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多种策略,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乡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的策略

(一)善于挖掘、开发和利用地方乡土文化

丰富的民间艺术为儿童的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善于把优秀的地方乡土文化资源与儿童美术教育进行巧妙的结合,能更好地推动和促进新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关系密切,如沙湾飘色、广东音乐、龙舟彩船等活动中的道具、服饰、头饰和布置,无不渗透着美学元素。把这些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民间艺术引入美术课堂,能多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陶冶他们的文化情操。

开发和利用好乡土文化进行美育,对于教师队伍、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自编乡土教材,突显地方特色

利用丰富的地方民间艺术资源,以《沙湾乡土文化与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专题,我们参与了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基础教育美术课程地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子课题的研究,让学生通过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激发其珍惜、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学会传承与保护本土文化遗产的方法,促进对本土文化的认知。

在自编教材前,我们设计了一份《我对沙湾知多少》的调查问卷,分别发给三至六年级的270名学生填写,最后进行统计。

根据调查问题的内容,我们把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分为六个小组:飘色组、美食组、龙狮组、广东音乐组、古建筑组、灰塑组。每个小组设一个组长,然后由该组成员制定各项的活动方案。

我们从实际出发,对沙湾的本土文化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进行大面积的收集工作,在内容上重点研究沙湾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通过挖掘、筛选、分类、整合,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自编乡土教材。

(三)让“民间艺术”走进课堂,推动和促进美术课程的改革

以“沙湾出色,万人空巷”的飘色巡游场景为例,飘色的来历、表现形式、运用的力学原理,这些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挖掘。沙湾飘色是一种集力学、美学、冶炼技术于一体的传统民间艺术,同时也是把科学、人文、艺术融为一体的人间奇葩。

沙湾镇精彩的岭南文化艺术充分展现了民间艺人的独具匠心、别出心裁,让世人惊叹不已。我们利用这得天独厚的地方资源,结合这几年我们参与的“蒲公英行动”这一课题进一步深入地开展了儿童与民间美术教育的研究和探讨。努力尝试探索“儿童美术”与“民间美术”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可推广的模式。把乡土文化带进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能传承经典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比如在《热闹的沙湾飘色》课例研究和展示中,笔者首先让学生从飘色巡游录像中去了解和感知这项民间艺术。从视觉感官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中体会飘色艺术的美,追溯沙湾飘色产生的历史背景。

接着,笔者引领学生一起欣赏飘色图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并总结出飘色艺术的特点。从中了解飘色的结构、力学原理、文化传承,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重温飘色不同凡响的独特艺术魅力后,笔者布置了让学生用线条来表现飘色的作业并说明作业要求。笔者要求学生以三人为小组的合作方式进行创作,使学生产生团队合作意识。其间,笔者组织开展了一个交流小活动,让学生养成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好习惯。在进行作业评价时,先让学生自己评价,然后师生一起评价,表扬优秀小组,让学生产生成功感,体会美术课堂的乐趣。

学生对家乡的飘色很熟悉,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飘色的起源、力学原理、赋予的内涵不太清楚,并且学生在观看热闹的飘色巡游时没有用美术的眼光去欣赏。通过这样的课例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既能提高学生的美术情趣,又能引导学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同时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激發学生创作的灵感,从而达到美育的效果。

开发和利用好地方资源的乡土文化,让飘色这种优秀的民俗文化走进美术课堂,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沙湾古镇的历史文化,为美术课堂提供了丰富而充满活力的素材,为美术教学增添了不少色彩,能更好地促进美术课程的改革。“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认识艺术的基础,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挖掘生活的美,乡土文化的美。”

二、乡土文化进校园的积极作用

(一)乡土美术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文化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带领学生发掘和搜集沙湾飘色、舞龙、舞狮、广东音乐、古建筑——“五雕”的有关文字、图片资料和造访民间艺人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自动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创作的作品类型丰富,有想象型、传统型、形象型、写生型、地方型、现代型、多元型。通过一系列美术创作活动、学生的作品形式多样、具有浓厚的地方乡土特色。作品选送到各级各类的绘画比赛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从中得到了满足感和成就感,提高了自信心。

(二)采用研究性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美育

研究性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活跃美术课堂的学习气氛,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性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全员参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课堂的调控能力和教学效率。让学生收集身边的各种乡土文化、人文历史,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意识,能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互教互学、互爱互助,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对问题进行探究,是学生之间能力、情感、心理不断调整互补和互动的过程,有利于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美育。

综上所述,民间艺术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身边的乡土文化,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努力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这才是美术教育的根本所在。教师还应在美术课堂传承和发扬乡土文化,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彰显美术特色教育,提高自身的教学综合素质以及研究探索的能力,使乡土文化走进美术课堂,为儿童美术教育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尹少淳.走进课堂——美术新课程案例与評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罗珍.城市文化与儿童美术:主题性儿童美术课程的设置与实践[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

推荐访问:探析 乡土 素养 美术教育 核心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