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内容分析免费下载(六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6-22 17:40:05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内容分析免费下载(六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内容分析免费下载(六篇)(完整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内容分析篇一

1、知识与技能:巩固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分析人物形象;
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设疑。从不同角度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朗读。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文章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邹忌劝谏成功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

这个人物形象。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
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被破格重用的日子不远了。时过一年,齐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1、再读课文:教师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

义、句意。

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

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读时应注意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

内容。

第三段记叙纳谏的举措及结果,要读得层次分明。重读“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门

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等词语。

2、三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段:进谏的缘起。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

“入朝见威王”。

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

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

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齐威王纳谏除蔽政

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五、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可逐段讲解)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重点字词。

第 二 课 时

一、检查学生课后学习情况,教师对本文教学重点予以强调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
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

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
一整月叫期月)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
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三)一词多义

1、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āo) )

3、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代词,谁 )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4、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 ( 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确实、的确 )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 )

(四)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2、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六)注意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形容来者之多。(注意与“门可罗雀”区别)

二、品读课文,理解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1、学生分角色朗诵课文,品味人物精彩对话。

【学生活动】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邹忌、妻、妾、客、齐王,其余同学扮演旁白,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仔细揣摩人物语气,想像其神态、心理,有感情的朗诵。

教师指导:给予不同人物语气提示。

邹忌三问 妻、妾、客三答

一问:充满自信、沾沾自喜 妻答:自然、肯定、赞美

二问:严肃、疑虑、急切 妾答:肯定、讨好、畏惧

三问:不好意思、试探 客答:平淡、敷衍、恭维

邹忌劝说齐王:诚恳、忧虑、恭敬

齐王下令纳谏:急切、真诚、诚恳

【教师小结】这些对话含蓄隽永,耐人寻味。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文中的人物各具有怎么样的特点。

2、概括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人物。

【思考】关于邹忌:

a)邹忌与徐公比美,得到赞美却并不沾沾自喜,而是反复问,反复思考,为什么?

b)邹忌由与徐公比美受蒙蔽,联想到齐王受蒙蔽,说明什么?

c)齐王很快接受了邹忌的建议,说明邹忌怎么样?

关于齐王:

a)齐王作为国君,听了邹忌一番话,欣然接受,你觉得齐王有什么特点?

b)齐王的“三赏”及齐国朝廷的“三变”,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国君?

c)齐国“战胜与朝廷”的结果,让你对齐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活动】结合老师的问题,自主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教师点拨。

【教师小结】在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归纳人物性格。

邹忌:敢于劝谏、善于劝谏、不偏听偏信、有责任感、有自知之明、有远见卓识……

齐王:从谏如流、广开言路、善于听取正确意见、善于治国、用于改革……

3、再读课文,品味邹忌的劝谏技巧。

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

【思考】为什么邹忌劝谏齐王能取得成功?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

a)把邹忌劝谏齐王的段落找出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劝谏的过程。

b)用诚恳、担忧的语气读一读这些句子。

c)想一想:邹忌是由什么想到齐王受蒙蔽的?邹忌在劝说齐王时是不是单刀直入?他先说什么?为什么要这样?邹忌与徐公比美这件小事与齐王治国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活动】结合人物身份、地位,说话语气,劝谏结果,归纳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

【教师小结】在同学发言的基础上总结邹忌劝谏的技巧。

邹忌的劝谏技巧:

a)以小见大。由比美这样的生活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

b)类比推理。将自己的地位、处境与齐王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让人易于接受。

c)设喻说理。自己比美听不到真话,设喻让齐王明白,以他的身份,直言不易更甚。

d)语言委婉,态度诚恳。由于尊卑关系,下级劝上级不宜直言,且邹忌巧用攻心术,站在齐王角度巧劝,使齐王欣然接受。

三、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

【学生活动】默读课文,合作探究这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特色。自由发言

提示:可从结构、语言人物等方面探究。

【小结】这篇文章篇幅短小,采用了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形式;
文章结构紧凑,详略得当,祥得具体生动,略得余味无穷;
语言朴实,毫无哗众取宠之意,却收到了发人深省的效果;
语言形象,对话动作栩栩如生。很值得大家在写作中借鉴。

四、拓展延伸。

1、说一说:邹忌的劝谏技巧对于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鼓励个性化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点拨】在现代社会中,推荐自己、了解别人非常重要,而这些又离不开口语表达能力。所以,我们要学习邹忌的劝谏技巧,劝说别人时要注意方式,言语要把握分寸,态度要礼貌诚恳、不卑不亢,这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2、写一写:运用邹忌的劝说技巧,从下列话题中任选一个,写出你的劝谏方式。

话题一:劝谏父母不要抽烟。

话题二、劝谏长辈不要沉迷麻将。

话题三: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

【学生活动】课后写一写,并小组交流,然后全班展示。

五、总结。

同学们,邹忌的巧妙讽谏,齐王的虚怀若谷,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这篇文章精巧的结构,朴实的语言,鲜明的人物也让你赞叹。希望同学们认真领会邹忌劝谏的艺术和本文写作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生活中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友好相处!

20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 —— 妻 ————妾————客

私 ————畏————求 讽

齐王—— 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 蔽甚 设喻(委婉)

三赏————广开言路

纳 三变————政治修明 谏

四国朝齐——国家强盛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内容分析篇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3、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认识纳谏除弊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
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邹忌是齐国的谋臣,以敢于进谏和善于辩论著称。据史载,有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借谈琴来说明治国安民的道理:弹琴要音调谐和才算善于弹琴;
治国也和弹琴一样,能安抚百姓才算是善于治国。威王听后,大为赞赏,于是封他为齐相。

《战国策》的基本内容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保存了不少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

《战国策》的文章特点是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夸张渲染。就历史散文的明白流畅来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书中说事常常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说服力和鼓动性。

三、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

一读:疏通文意,了解大意。教师补充注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

句中的“尺”为齐尺,相当于19. 7厘米。“八尺有余”,若按八尺半计算,邹忌身高166. 5厘米,约合五市尺。

2、“窥镜”的“窥”,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又引申为观察、侦察。“窥”,必然是仔细的。“窥镜”,不是一般的“对着镜子看”或“照镜子”,而是对镜端相的意思。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孰与”:与……比,谁……。“美”:漂亮,形容词。但“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美”。

4、“孰”:古为“熟”的本字。本文的“孰视之”的“孰”,即用其本义的引申义,是“精审”,“孰视”是“定睛细看”。

5、“旦日”:课本注释为“明天”,不妥。据《辞源》“旦日”条,“一天明时,即平旦。”课文中的“旦日”是紧承上文“朝”而言的,只能解释为“白天”,或“天明后”,而不能释为“明天”。

6、齐地方千里:“方”,古代称面积的用语,“方千里”就是“纵横各千里”。据考证,齐国当时的面积为116500平方公里,约占现在山东省面积(150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四。

7、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刺”:指责。能当面指责寡人的过错的,给予上等奖赏。

8、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几个月以后,隔一段时间偶有进谏;
一年以后,即使想再提,也没有可提的了。

“虽”:即使。“言”:说,批评,建议。“进”:进谏。“者”:相当于“……的”。

二读:划分段落,归纳段意,理清思路。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

第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提出问题)

第二段:邹忌以自己受蔽的事讽喻齐主。(分析问题)

第三段:齐王纳谏除弊,内政修明。

第四段:燕、赵、韩、魏都来朝见齐王。(解决问题)

三、布置作业。

有哪些疑难问题(包括内容和写作技巧方面)?准备下一堂讨论。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讨论问题(最好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讨论)。

1、为什么说邹忌进谏的方法很巧妙?邹忌为什么不“直谏”而要“讽喻”?

2、本文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而作者却用占全文二分之一的篇幅去写邹忌和徐公比美,这是不是详略不当?

3、本文的人物对话有何不同?

二、课堂自测(20分钟)。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长) ②形貌昳丽(光艳)

③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④臣之妻私臣(偏爱)

⑤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⑥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⑦时时而间进(间或)

2、辨析加点词的意义和词性。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谁,代词)

孰视之(仔细地,副词)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周详地,副词)

3、“于”作介词用,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a.到 b.向 c.对 d.比 e.跟 f.在。

给下面加点的“于”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客之美我者,有求于(c)我也。

②……皆以美于(d)徐公

③皆朝于(a)齐

④此所谓战胜于(f)朝廷

⑤曹操比于(e)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4、“于”和“是”连用,有:a.于是b.在这事上。给下面的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于是(a)入朝见威王。

②吾父死于是(b)。

5、比较下面两个疑问句的意思是不是相同?哪一个句子与现代汉语的词序相同?

①吾孰与徐公美?②吾与徐公孰美?

这两个句子都有表比较的疑问代词“孰”(谁、哪个、什么),都有连接相比较事物的连词“与”,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第②句符合现代汉语的词序。

6、对话的个性化是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在回答邹忌提出的“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时,妻、妾、客人的回答有何不同?试结合他们的不同身份扼要回答。

附: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 齐威王

妻→→→→→→私←←←←←←←宫妇左右

| |

妾→→→→→→畏←←←←←←←朝廷之臣

| |

客→→→→→→有求←←←←←←国境之内

↓ ↓

受蔽 受蔽

类比推理

教后记: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内容分析篇三

(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本单元编写了《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秋水》等古典散文的名篇。这些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精僻而富有特色,故事情节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与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自已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从一个中心出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围绕一个范畴,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本单元持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

①掌据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②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

①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方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

②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分析力和较高的语言素养。

方法目标

学习叙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艺术手法,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除敝的历史意义和今天借鉴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特殊名式现象。把握文字详略处理,讽喻说理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一)、朗读法

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并学习课文的语言艺术。

(二)、讨论点拨法

从不同角度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解决疑问,把握课文内涵。

(三)、情景激励法、比较法、分析法、诠释法、循序渐进法

针对重、难点,把课文分为三部分,逐个层次分析,使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使作用,激发学生质疑、辨疑的意识,学生学法重点应放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而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问答法,分析法,比较、仿写法等。

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本课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有不通的地方,提出疑问,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或查找资料、请教老师,以完成学习、能力目标。

第二课时:师生交流探讨。在课堂中,将课文的方法目标、能力目标及课文的重难点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引用典故,解题导入”、“理解内容,探究写法”、“分析人物,拓展延伸”三个步骤展开教学,分别从内容、结构、写法、思想意义等方面给予分析,在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下面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用典故,复习导入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可曾了解“一鸣惊人”这个成语的故事呢?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故事结果“百官荒废,诸候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幕”。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今天我们将要继续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是指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设计意图:引用“一鸣惊人”的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破题导入,请同学们解题,老师补充,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概念。对题目的这个“兼语短语”的破解,让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产生“豁然开朗”之感)

第二步:自主研习,整体感知

(一)学生朗读课文,用圈点勾画法找出文中采用奇特的“三叠式结构”手法来表达文中主要内容的关键语句。(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
邹忌解蔽的三思;
入朝见威王的三比;
齐威王纳谏的三赏;
纳赏后齐国的三变。)

在内容上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
在句式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二)课文中的“比”

①类比、喻比(如:以“家事”比“国事”,私,畏,求)

②详比、略比(如:“邹忌进谏”写得详;
“臣民进谏”写得略)

③侧比、正比(如:“三问三答”侧面比;
“四国朝齐”是暗比)

(设计说明:“一字经纬式”的教学方法,加深对课文理解由点及面,力图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第三步:分析人物,互助探究,拓展迁移

①结合课文,分析邹忌人物形象,并让学生思考,邹忌是如何向齐王纳谏。

②分析齐王这一人物形象。齐王纳谏效果怎样?臣民怎么进谏?

③总结,补充相关资料对比分析人物形象。

④请同学们谈所了解到的历史上的“进谏”故事。

⑤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应该怎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接受别人的意思。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在拓展迁移中达到本课要达到的能力及方法目标。在互动中进往创作探究性学习。)

(三)赠记名言,师生共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现实谈自己的体会,引起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在帮助学生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基础上,引用名言以加以共勉)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①小结知识要点

②背诵课文

③课外阅读《触龙说赵太后》比校触龙与邹忌的讲话艺术

(设计意图:小结,是让学生强化及复习课文内容,强化对重难点的消化,背诵课文是让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学习本文写作技巧和提高模仿能力。知识结构环环相接,通过比较,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辨析能力。)

私:偏爱赞扬

三问

三答

畏:卑微畏怯

三赏

三变

有求:逢迎敷衍

三比①类比,喻比(以“家事”比“国事”)

②详比、略比(“邹忌进谏”写得详,“臣民进谏”写得略)

③侧比、正比(如“邹忌比美”明比,“四国朝齐”是暗比)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内容分析篇四

1、学生结合注解,自行翻译课文,提高学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上网查阅专题性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编剧本,自行导演的能力。

4、帮助学生体味本文劝谏的语言艺术,分析人物性格及学会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的能力。

:2课时

第一课时:准备课

一、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句读,确定学习目标,围绕学习目标分解学习任务。

二、任务分解,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组成学习小组。

(1)文学常识专项组

(2)课文翻译及重点字词解释组

(3)剧本改编和表演组

(4)人物形象及对劝谏艺术分析组

三、学生上网及查阅图书,编写剧本和演练。

第二课时:展示学习成果,交流探究。

一、文学常识专项组

该组学生向同学介绍《战国策》及邹忌和齐威王后,老师作适当的补充。

二、课文翻译及重点字词解释组

该组学生合作以段为单位,一人读一人翻译。老师补充:

(1)对“讽”“谏”“刺”“谤”用比较分析。

(2)词类活用:“服”“私”“美”等作分析。

(3)对实词的注释:“孰”“私”“间”“期”“信”“进”“方”“窥”等。

(4)特殊句式:选择句“吾孰与徐公美”。省略句“与坐谈”。宾语前置句:“忌不自信”

三、剧本改编和表演组

该组学生上台把第一课时排练的节目呈现给同学们,穿越了时空,把人物内心世界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

四、人物形象及对劝谏艺术分析组

(1)对剧本改编和表演组的节目作点评:如趣味性,灵活性,生动性,创新性等。老师要肯定学生的同时也作分析。

(2)对劝谏艺术分析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邹忌与妻、妄、客对话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②妻、妄、客是怎样回答的?

③邹忌从比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④文章写邹忌与徐公比美及自省的目的何在?

⑤这里运用什么样的说理手法?有什么好处?

⑥标题是“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是讽齐王,为什么还要写齐王纳谏后的结果?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内容分析篇五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典型的文言句式。

2、通过体会文言语句的语气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体会邹忌的讽刺艺术。

1、以小喻大的设喻方法。

2、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典型的文言句式。

3、讨论除蔽、兼听在当时和现在的意义。

1、以小喻大的设喻方法。

2、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典型的文言句式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阅读、点拨、讨论

教学时数: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个小故事。古时候有个秀才和朋友们一起去一位官员家做客,吃饭的时候却惟独忘了给秀才盛饭,这时秀才说:-------,主人马上给他盛上了。请问秀才说了什么?(同学们讨论)

由此可见,在一些场合中,说话是要讲艺术的。那么如何规劝一个有错误的人,并让他认识、欣然改正就有难度了,更何况那人是高高在上的王,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邹忌是如何做到的。(板书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二、了解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

鼓励学生讲解

明确: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自己不会读、读不准的字和读不通的地方。

易读错的字有:昳丽 朝服衣冠 窥镜 期年 朝于齐 间进

2、教师范读正音,学生听读注音,划出节奏。

3、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4、全班齐读课文。

四翻译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同桌合作,翻译课文。

(注意一些重要实词、虚词的翻译,可结合课后探究练习第三、第四题)

2、全班交流、释疑

3、在通译课文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课文,争取能当堂把最后三小节背出来。

诵读指导:

教师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

明确: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要尽量读出三问三答的不同语气。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读时应注意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既要读出讽谏的委婉,又要读出臣对君的忠诚。第三段记叙纳谏的。举措及结果,要读得层次分明。重读“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等词语。

五、精读课文,分析内涵

研读第一段

1、文章中首先出场的是哪些人物?(板书:邹忌、妻、妾、客)

2、邹忌想知道自己与徐公谁美,就分别向妻、妾、客提问,由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揣摩三问三答过程中各人的心态。

点拨:

邹忌问妻——亲切自然妻的回答——由衷喜爱(私语气重)

邹忌问妾——居高临下妾的回答——模仿敷衍(畏语气稍轻)

邹忌问客——急于了解情况客的回答——应酬奉承(求语气更轻)

3、讨论总结:邹忌见到徐公后自认为不如徐公美,这说明邹忌并没有被蒙蔽,而是冷静地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板书:私畏求)

4、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并根据情节试背诵。

研读第二段

1、自读课文,思考:写邹忌家中闺房琐事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为了向齐威王设喻讽谏,把妻、妾、客与宫妇、朝臣、四境之内进行类比得出结论:王之蔽甚矣(板书)

提示:设喻——用一种富有机智和幽默情趣、并寄寓深刻哲理的虚构故事来阐明某种道理,用一种道理来说明另外一种道理,设喻贵在用事理打比方。本文就是用家事说国事,两件事在道理上的相同之处就是“受蒙蔽”。运用设喻的方法来阐明齐威王受蒙蔽的道理,由抽象变具体、由深奥变浅显、由逆耳变顺耳,使齐威王易于接受。

2、学生齐读一二段,边体会设喻的手法边试着背诵。

研读第三段

1、齐读课文,然后思考:前面我们提到臣子向君王进谏是非常危险的事情,那么齐威王对邹忌进谏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学生自读后,点拨:“王曰:‘善’。”齐威王不但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还随之颁布了一系列命令,来鼓励进谏。

2、在自读有关法令之后,由学生讨论总结:齐威王是怎样一位君王?邹忌是怎样一位臣子?

明确:臣子进谏帝王是批龙鳞、逆圣听,尽管邹忌进谏艺术高超,但是必须有善于纳谏的君王才可以。(板书:纳谏明君善谏良臣)

六、总结概括

1、分组再读课文,能够背诵的同学要求背诵。

2、学生讨论学习完本文之后的感受。(从邹忌和齐威王两个方面去考虑)

七、布置作业

1、整理文言知识卡片;

2、熟读、背诵全文;

3、写一篇读后感

八、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美甚)妻——私——宫妇

(何及)妾——畏——朝臣王之蔽甚矣

(不若)客——求——四境

邹忌齐威王

战胜于朝廷

善谏良臣纳谏明君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内容分析篇六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第六单元古文单元,以先秦历史散文为主,阅读这类文章,可以了解古人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感受他们的智慧与胆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联系学过的文言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养成自觉阅读、及时归纳整理的习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在反复朗读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叙事为主的文言文的朗读技巧。并且体会历史散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充分感受这类作品的艺术魅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文章构思巧妙,剪裁得当,语言精炼,读来生动有趣又耐人深思。而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深入浅出,委婉劝谏的方式又是极其巧妙,能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初三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篇文章语言浅易,部分重点文言字词曾学过,课文注释也较详细,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不是很难。设计导学案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对学习文言文词的方法予以点拨。

文言文的学习要以诵读为基础,课堂设计三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人物的语气及感情,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初中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语言技巧的重要性,所以为了加深对这一点的认识,设计了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巧说”的作用与技巧。

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创

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谈论、交流、展示,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诵读,理清文意,体会文章语言朴实又生动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自学能力。

2、朗读, 互动探究,体会文章构思巧妙、详略得当、语言精练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分析邹忌劝谏的语言技巧,启发学生体会委婉劝说的好处,学习这种语言技巧。

2、认识纳谏除蔽的重要意义,懂得人要从善如流的道理。

1、第一课时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分析邹忌劝谏的语言技巧,启发学生体会委婉劝说的好处,学习这种语言技巧。

(3)、朗读中通过重读、停顿及语调变化突出叙事重点。

2、第二课时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纳谏除蔽的重要意义。

(2)、体会文章结构精巧、剪裁巧妙、详略得当的特点。

(3)、深入探究作品内涵,养成阅读中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好习惯。

下面我着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1、诵读法:文言文的教学,诵读极为重要。本节课将通过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人物,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2、自主学习法、质疑法:引导学生自读,进行探究式学习。要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所以,本课教学的基本方式就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

3、比较阅读法:点拨,主要是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使他们认识到“巧说”的作用,学习到“巧说”的技巧。

1、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导学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音,解释字词,疏通文意。

(设计意图:设计导学案是为了使学生有更扎实的语言积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习惯。)

2、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是一个动荡剧变的时代,谋臣策士是这个时代的宠儿,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智谋与才识登堂入室,出谋划策、巧思妙喻、奔走游说,影响着各国的盛衰及历史的走向。

感谢那些史学家们,为我们记述了那些精彩的历史故事,展现出那些智者的精神风貌,也给予了我们丰富的人生智慧。今天就通过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来领略一下一位忠臣智士的智慧。

(设计意图:学生曾经学习过《唐雎不如使命》,因而对战国及《战国策》已有了解,老师的激情导入意在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回忆,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也明确了学习的重点。)

(二)品读分析第一部分:

一读——学生朗读课文,正确流畅。

1、学生活动:把握字音、停顿、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结合导学案,扫清字词障碍

2、老师活动: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文言词句积累及答题方法。

(设计意图:文言文学习要“文言并重”,所以,这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生课前完成了导学案,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而课堂上的文言词语教学中我针对初三学生的需要,更侧重于对答题技巧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读——理解文意。

学生活动:老师、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分析人物说话时的不同语气及感情。

1、文章第一自然段写邹忌与徐公 ,妻、妾、客都肯定了邹忌比徐公美,但他们说话的语气明显不同,试着分析他们的语气及从中表现出的不同的感情。

2、老师活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画出“三问”及“三答”,读一读,将看似相仿的句子读出不同,突出叙事的重点来。

三问:“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

学生朗读体会,讨论分析,老师点拨:人称变化体现出他问妻应该读得亲切自然,问妾则是简洁中透出了威严,问客语气平缓,显得生疏谨慎。

三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妻:十分肯定,赞美——私(偏爱)“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是“偏爱”之情,所以,重在强调“你”,且不加思考,非常肯定。

妾:肯定,顺从——畏(畏怯)“徐公何能及君也”妾处于畏惧心理,不需要思考,急于表明态度,所以重读突出观点的“何能”。

客:平淡,敷衍——求(逢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很平淡,没有特别重的音,均速。

老师总结:从文字上看,语言很相近,但读出来就有了不同的情感,突出了叙事的重点,读出的“私”“畏”“求”的不同情感,下文邹忌的悟就很自然了,可谓水到渠成。

(设计意图:这部分要突出诵读。文言文的教学,诵读极为重要。妻、妾、客的回答,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明显不同,体现出他们不同的情感,也彰显出作品语言的魅力。因此,要通过诵读,揣摩字句,比较、分析,通晓文意,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三读——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品味本文语言描写的技巧之高。

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体会语言特色。

老师总结:这样的语言极简洁、朴实,却能切中要害,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特点,可谓“简而不陋”。

(设计意图:这一次的读,是对上面分析、指导效果的一个反馈,也使学生在“看出门道”之后有一个加深理解与体会的过程。)

(三)阅读第二部分

1、老师活动:用问题导学,这只是邹忌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它何以载入史册?

学生活动:自主探究,具体分析邹忌的劝谏技巧。

类比,以切身经历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深入浅出,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学生朗读,体会与叙事的文字读法的不同,“叙”看似平和却要读出起伏,“议”则重在读出排比句的气势来。

2、补充历史上谏臣的故事,体会委婉劝说的好处。

保护自己,并能使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达到劝谏的目的。

3、老师活动:补充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委婉劝说的技巧。

学生活动:比较阅读,分析总结委婉劝说的技巧。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及时创设问题情境,补充比较阅读的资料,把预设性问题和生成性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不仅要认识到“委婉规劝”的好处,更要学习“委婉劝说”的技巧。)

(四)课堂回顾: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从文言词汇、课文内容、劝说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中主动思考、及时总结的好习惯。)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一二段,预习第三段。

2、查找资料,补充一个古人成功劝谏的小故事,并将它拟成一道文言文阅读题。

(设计意图:因为是初三学生,所以设计中不仅考虑要拓展学生的阅读量,而且要培养学生研究试题,把握学习重点的意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比美 :
—— 三问、三答 —— 三思

悟理:直言不易

推荐访问:纳谏 教学内容 齐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内容分析免费下载(六篇) 2023年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内容分析免费下载(六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名师教学设计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