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红色旅游的功能与战略对策

时间:2022-07-17 11:50:03  阅读:

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旅游经济的新生儿,是红色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经济的结晶。推进红色旅游,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发展红色旅游既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丁程,又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工程,更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充分利用、合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并与其它旅游资源优化配置,将其打造成贵州具有震撼力的旅游品牌,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旅游产业做大做强,进而推进贵州改革开放、加快脱贫致富进程,带动和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做出重要贡献。

一、贵州红色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一)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品牌突出、吸引力强

贵州是红军的发展壮大之地,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之地,形成了以长征文化为代表,包括抗日战争文化、革命前辈足迹等互相配合的丰富红色旅游资源。从1930年4月至1936年4月,红七军、红八军、红三军、红一方面军、红二六军团、红九军在贵州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足迹遍及全省68个县(市、区),建立了滇黔桂、黔东、黔北和黔西北4个革命根据地。在红军两年长征中,有近半年时间在贵州活动,有1万多当地群众参加红军;召开了挽救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的遵义会议,以及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鸡鸣三省会议、扎西会议、苟坝会议等重要会议;进行了突破乌江、娄山关战役、土城战役、四渡赤水、兵临贵阳、威逼昆明等重要战役。抗战时期,贵州是美国飞虎队的后方基地,是全国的医疗卫生中心、军医培训基地,张学良、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在贵州息烽集中营、贵阳、遵义等地。建国前贵州地下党和游击队的革命斗争以及解放大西南的剿匪斗争同样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革命史迹。近期可以作为红色旅游景区(点)开发的有60余处,拥有遵义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强渡乌江、娄山关战役、四渡赤水等不可多得的长征文化旅游精品和龙头品牌。贵州还孕育了邓恩铭、王若飞、周达文、周逸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二)相关旅游资源组合度高、布局合理、便于开发

“红花还需绿叶配”。一条长征的红线,串起一个多彩的贵州。贵州不仅是一片火红的土地,更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绿色”王国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彩色”世界。特殊的地质形态,与特定的海拔、纬度、气候相结合,造就了一个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多山、多水、多瀑、多洞、多湖的“绿色喀斯特王国”。奇山秀水中繁衍着17个、1400多万世居少数民族,绚丽多彩、浓郁古朴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构成了人类学上极为独特的“文化千岛”现象,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红色旅游资源与自然景观、绿色生态、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紧密融合,形成了具有较大吸引力和开发潜力的综合旅游景区,形成了“红色”、“绿色”、“彩色”并举的格局。贵州红色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也是自然和文化遗产精品的集中分布地,汇聚了很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精品景区。红色旅游景区(点),基本都可以依托一流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旅游景区。资源是生产的条件和基础,发展红色旅游离不开红色资源。贵州红色旅游资源存量丰厚,与雄浑秀美的自然风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旅游精品基地,从而为红色旅游开发提供了十分突出的优势条件。

二、贵州红色旅游快速发展,功能日益增强

贵州是全国开展红色旅游较早的省份之一,自2000年以来贵州就将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发展重点,积极鼓励和扶持开发。“十五”期间,贵州旅游业年均增长达32.5%;特别是近两年来,贵州旅游业以红带绿、以红促彩,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2005年全省旅游总收入实现251亿元,同比增长49.85%;2006年首次突破了旅游人次4000万的大关,实现总收入380亿元,同比增长54%,接待游客4700万人次,同比增长5l%。2005年全省旅游总收入占全省GDP的比重达12.94%,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其中,红色旅游的贡献率达到三分之一以上。目前全省已形成了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乡村旅游、文化体验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特种旅游等相结合的多元化产品体系,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山水风光游)、彩色旅游(民族风情游)构成了贵州旅游业的三大支柱。红色旅游以其独特的吸引力和特殊功能,在促进贵州旅游业加速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初步形成了贵州红色旅游形象。贵州立足自身优势,编制了《2005-2010年贵州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和《贵州省红色旅游规划》,将“长征文化旅游线”作为精品旅游进行开发,着力打造红色旅游经典产业链。先后举办了大型推介会和红色旅游展览,组织安排各种考察团来黔考察红色旅游,组织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推广。开展了以主题为“壮美大瀑布,多彩民族风”的“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为核心的一系列旅游推介活动,使红色旅游迅速升温。从而打开了新的视窗,使贵州旅游进一步展现在世人面前。

(二)重点红色旅游区设施日趋完善,通达能力不断提高。全省旅游交通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善,基本形成了飞机、铁路、公路、航运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旅游可进人性和通达性得到很大提高。全省9个地州市已有6个机场,特别是铜仁、兴义、安顺、黎平、荔波等旅游支线机场相继通航。全省高等级公路骨架已经形成,多条高速公路贯通,与周边省区市的交通接口总体顺畅。目前全省红色旅游景区初具规模,接待设施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较强的接待能力。

(三)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成熟的红色旅游品牌,形成了产品骨干体系。“长征文化旅游”是贵州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石,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贵州已形成了一批著名的红色旅游品牌。如遵义会议会址、红军烈士陵园、娄山关、四渡赤水等红军战斗遗址。贵州红色景区申报国家等级评定已取得重大突破,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等八个景区分别通过国家旅游局AAAA级、AAA级、AA级景区验收,为增强红色旅游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四)建设和开发出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著名景区。在全国30个红色旅游精品线中,贵州就有3条:贵阳—凯里—镇远—黎平—桂林线,贵阳—遵义—仁怀—赤水—沪州线,张家界—桑

植—吉首—铜仁线;在全国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贵州有红军长征线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贵阳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安顺市王若飞故居等11处景点;在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中,遵义为中心的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以“历史转折、奇制胜”的鲜明主题格外突出。

(五)跨地区、跨省区、跨区域的红色旅游发展合作全面展开。贵州积极推进与周边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重庆和四川合作,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努力建成黔渝川红色旅游“金三角”;与重庆和四川广安市联手推出重庆一广安一遵义一贵阳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与井冈山、延安、瑞金、嘉兴等地联合开展“中国红色之旅万里行”活动并签署《井冈山宣言》;与韶山、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地联合举办五大革命圣地红色旅游论坛,共同签署《西柏坡共识》等。从而使贵州红色旅游的对外影响不断扩大,市场效果日益明显。

(六)红色旅游产业快速成长,旅游产出大幅提升。据统计,2005年贵州红色旅游人数增长迅猛,“五一”黄金周期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8.82万人次,同比增长37.4%。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306.75万人次,旅游综合效益达8.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87%和53.69%,均创历史新纪录。2006年“五一”黄金周期间,贵州红色旅游接待游客又创新纪录,旅游收入达亿元以上的6个地州市都是红色旅游兴旺之地,其中贵阳市2.43亿元、遵义市2.26亿元、安顺市1.61亿元、黔南州1.56亿元、铜仁地区1.56亿元、黔东南州1.04亿元。遵义会议会址、息烽集中营旧址、黎平、赤水等主线的红色旅游景点应接不暇,旅游人数达54万人次。红色旅游产业的快速增长,已成为贵州旅游业的新亮点和重点支撑点。

(七)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培育和发展了贵州特色产业,促进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了相关产业和城乡建设,推动了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如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自1955年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海内外参观者4000多万人次,几十年来,遵义会议精神给予一代又一代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激励。息烽县依托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倾力打造红色旅游,助推了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2005年息烽县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大关,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的排名已由2000年的43位上升到20多位。黎平县抓住机场建设、全面改善基础设施的机遇,全力实施大旅游战略,大力发展红色、绿色和彩色旅游,带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1999年至2005年,全县共投入城镇建设资金62418.45万元,城市面积从3.5平方公里扩增至5.6平方公里,增长60%;城镇人口从4.8万人增加到6.9万人;城镇化水平从9.6%提高到13.4%。

总之,红色旅游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思路新观念,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其综合功能日益显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贡献越来越大,充分显示出促进贵州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能量和潜力。

三、贵州红色旅游加快发展的战略对策与措施

(一)认真落实规划要求,坚持理性开发。准确把握红色和旅游的结合是开发好红色旅游产品的重要前提。为此,要历史地理解和关照红色旅游产业,把握红色旅游产品的基本定位。要按照全国全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对红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多层次多角度的包装,将凝聚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载体,通过适合游客心理、游客需求和旅游审美的形态表达出来,使红色旅游产品为广大游客所喜闻乐见。要严格按照旅游经济规律,找准旅游与红色资源的结合点,决不能乱点鸳鸯谱。一定要把红色旅游开发置身于全国全省旅游发展的大局之下,精心设计,合理开发,严格验收,逐步发展,坚决避免盲目开发,破坏资源。

(二)广泛筹集建设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红色旅游要有大产出,必须要有大投入。而大投入必须要有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投入主体。为此,要切实采取优惠政策,努力拓宽红色旅游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加大投入。要切实增加对革命旧居旧址维护、红色旅游开发和景区公路建设的投人,完善红色旅游参观点和相关基础设施。同时,要减免投资红色旅游项目的税费,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积极引导各类企业、组织参与开发建设经营性红色旅游服务设施和其他配套旅游项目,鼓励各类商业银行对红色旅游提供金融支持,以推动贵州红色旅游加快发展。

(三)深入挖掘和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的内涵。

红色旅游产品之所以唱响市场,首先是因为它具有厚重的历史内涵和人文价值。一定要十分珍惜、保护、发掘红色旅游独特的人文历史内涵,保持核心竞争力。这是发展红色旅游的根本。为增强贵州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应在传统的参观教育活动基础上,努力体现红色旅游的“旅游”特色和旅游接待的专业化水平。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展馆档次,改变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使表现手段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在导游的讲解方面,除注意历史史实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以外,还应尽量丰富解说内容,寓教于乐,使旅游者有多方面的收获,从而不断增强贵州红色旅游吸引力、感染力。

(四)加强红色旅游宣传推广,开拓客源市场。

积极采取多种形式搞好贵州红色旅游的整体形象宣传,提高知名度。要加强省际横向联合,逐步在。国内主要旅游热点城市设立旅游办事机构,形成全方位的旅游宣传促销攻势,建立稳定的客源市场网络。宣传推广要围绕主题、突出特色、增强吸引力,要适时推出一些富有特色的招徕性强的旅游线路和旅游节事活动,并要主动与兄弟省市特别是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互动对接。要鼓励旅游企业在省外设立促销机构,或利用我省各驻外机构,通过直接派员或委托、合作的方式,开拓旅游业务。

(五)努力增加红色旅游产出水平,提高综合效益。按照全面整合旅游资源、旅游体制、旅游产业的要求,强化整合,突出特色,把“三色”旅游资源有机组合,努力开发复合型旅游精品。充分利用贵州旅游资源特点,巧妙组合红色、绿色、彩色相结合和瞻仰访习、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相结合的多种复合型旅游产品。红色旅游参观点要逐步降低门票收费价格乃至免费对公众开放,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而与之相关联的其他旅游景区景点和经营性项目,则要努力搞活经营,增加游客消费,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六)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政府管理与引导。贵州红色旅游管理机构、发展机构尚存在体制不顺的问题,表现为旅游产业仍带有不同程度的事业接待型特点,或政企不分,或企事不分。为加快与市场经济接轨,贵州红色旅游必须遵循旅游经济规律,坚持政府组织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和市场有效运作,创新体制机制,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改进和完善薄弱环节,加快促进事业接待型向旅游产业型转变。同时,必须发挥政府在整合资源、统筹协调中的优势,打破条块上各自为政的局面,全面理顺主要红色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管理,强化红色旅游相关管理部门的协调与合作,以推动红色旅游健康、快速发展。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切实提高对开发红色旅游人才的认识,提高从业人员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促进从业人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要把旅游教育培训作为红色旅游基础工程来抓,进一步整合旅游教育培训力量,抓好旅游教育和人才培训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加强职业道德和服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促进红色旅游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艺术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同时,要广泛吸收社会各界有志于从事红色旅游服务的人士加入到服务队伍中来,从而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人才和人力资源支撑。

责任编辑:龙 菲

推荐访问:贵州 对策 红色旅游 战略 功能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