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培训推动农业人口转移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16 09:00:03  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培训对推动农业人口转移具有重要作用。选取赣州市石城县农业转移人口作为调查样本,从当前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现状和职业教育培训对农业人口转移的重要作用着眼进行论述,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农业转移人口;现状;作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8-0087-04

“三农”问题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近年来,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农业系统外转移,这已经成为促进其就业和增加收入的重要方式。石城县是江西省最贫困的县区之一,其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导,2014年人均GDP为10 968元,与其所在的赣州市人均23 201元以及江西省人均36 819元都存在较大差距。另外,石城县也是赣南苏区的重要部分,有着悠久的红色文化历史,2012年党中央在振兴赣南苏区的计划中提到要把努力为苏区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和更满意的收入作为目标。结合石城县农业人口正在不断实现转移的发展事实,要实现这一目标,应深刻认识对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通过推动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来加速农业人口实现转移的过程,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新环境、获得新生活。本课题立足于农村劳动力农业系统外的转移,选取石城县农业转移人口作为调查样本,通过假期社会实践,深入部分乡镇,采用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4份,问卷回收率为87%),以切实掌握农业转移人口的现状,分析职业教育培训对农业人口转移的重要作用,以推动对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

1 石城县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现状

1.1 农业转移人口的特点

1.1.1 年龄结构 石城县农业转移人口年龄分布调查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石城县当前农业转移人口的年龄主要分布为:30岁以下的90后,占51%;31~40岁的80后,占21%;41~50岁的70后,占18%;大于51岁的,占9%。可见,该县农业转移人口的主力军为90后,即青年人口。此外,调查还发现,该县农业转移人口中男性占比54%,略高于女性。

1.1.2 学历结构 石城县农业转移人口受教育程度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石城县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农业转移人口占42%,接近总体的一半;接受过高中和中专教育的分别为32%和15%;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仅占11%。可见,该县农业转移人口的总体学历普遍偏低。结合表1中青壮年农业转移人口占比为72%,而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占42%,可以推断,作为劳动力主体的青壮年受教育程度堪忧。

1.1.3 就业形势 将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现状按照技术职称、职业、职位与月平均收入4个方面进行讨论。1) 技术职称方面。29%的农业转移人口表示其没有技术职称等级,初级、中级、高级技术职称的各占比29%,30%和11%。可见,处于初级和中级的人口基本持平,而高级技术职称等级的人才缺乏;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接近1/3的人是没有技术职称等级的。技术职称等级与职业技能高低紧密相关,这样的数据结果显示该县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技能不高。2) 从事职业方面。从事加工制造业的农业转移人口占13%,从事建筑业的占26%,从事住宿餐饮娱乐业的占20%,从事交通运输业的占15%。这些行业对技术的要求相对较低,福利待遇不高,工作强度大。3) 职位方面。过半数的农业转移人口是普通员工,中高层管理人员相对较少,这可能与其受教育程度不高、职业技能相对较低有关。4) 月平均收入。月平均工资在2 000元以下的农业转移人口占30%,2 001~3 000元的占35%,3 001~4 000元的占19%,4 001~5 000元的占7%,5 001元及以上的占9%;而江西省2015年城镇居民月平均人均收入约为2 208元。可见,该县农业转移人口的月平均收入水平与江西省城镇居民的基本持平。

1.1.4 转移方式 调查中,65%的农业转移人口选择找工作的途径是“他人介绍”,还有23%和8%是通过“职业介绍机构”和“新闻媒体或广告”来寻找工作。可见,绝大部分的农业人口转移方式相对单一。此外,通过多选题的方式调查发现,他们在找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不知道哪里需要民工(46%)、個人文化水平低(42%)、没有技术或技术不对口(41%)等(如图2所示)。可知,农业转移人口在转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还是个人整体素质不高和缺乏有效的找工作的渠道。

1.2 农业人口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石城县农业人口年龄以青年男性为主;学历以初中及以下为主;职业技能多数为初中级;多从事技术要求不高、待遇偏低的职业;主要通过他人介绍的方式来寻找工作等。由该县推及全国农业转移人口以及职业教育培训,将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1.2.1 农业转移人口整体素质偏低 随着经济发展,就业市场对劳动力技能、受教育程度、能力等的要求越来越高,仅受过通识教育、具有初中级技能职称已经不能满足岗位要求,只会被市场淘汰。这就形成了一种因果关系:由于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导致石城县农业人口在转移过程中的就业并不占据优势,从而大多只能从事一些对知识和技能要求较低的工作,而这种简单体力劳动的收入水平不高,就业前景也并不十分乐观;那么,反推回来,要想让农业人口实现稳定、高效的转移,就要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素质相对不高的根本问题。因此,只有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帮助其掌握高技能水平,才能使其实现有效转移。

1.2.2 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和市场发展滞后 完备职业教育培训过程对促进农业劳动人口转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调查发现,石城县共有大小培训学校16家,其中以农业人口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仅有2家(占比约13%)。可见,该县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重视稍显不足。调研还发现,这些培训学校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培训费用高。这些培训学校大多是私人所有,其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往往是利益最大化,在提供培训服务的同时,索取高额的培训费用,农业转移人口根本难以负荷。二是培训内容滞后,缺乏针对性。该县落后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导致培训内容的更新换代远滞后于就业市场的需求,培训的针对性缺乏;三是培训学制、时间和地点缺乏弹性。这些培训学校基本上是固定培训学制、时间与地点的,不能有效结合农业转移人口流动性的特点,整体设计缺乏弹性。总而言之,该县职业教育培训市场发展滞后。

1.2.3 农业转移人口思想观念落后 诗人爱默生说过:怎样思想,就有怎样的生活!一个与时代发展相辉映的思想,能够让人获得更好的发展。石城县作为赣南苏区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红色革命历史与文化,长期以来深受苏区精神的熏陶。但该县农业人口在转移过程中并未能完全发扬苏区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精神,保守的小农思想仍根深蒂固,尽管它正被时代所推翻、被不断矫正,但余毒未清,农业转移人口仍深受影响,趋向于发展小农经济,留恋家乡,缺乏对城市的认同感,导致转移后对城镇生活、工作的不适应。因此,他们亟需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艰苦奋斗的苏区精神,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加速实现转移的目标。

2 职业教育培训对推动农业人口转移的作用

2.1 提高农业转移人口整体素质

首先,职业教育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文化知识水平。农业转移人口在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主要困难是其文化知识水平难以满足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从而延缓了其转移速度,打击其转移积极性。农业转移人口在农业系统外的转移过程实际上是其市民化的过程,而这种转换需要接受一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来提升适应岗位要求的文化知识水平。其次,职业教育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技能。在农村担任培训任务的主要还是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农业转移人口在向系统外转移后,能否被城镇所接受,取决于其是否具备与就业岗位相应的职称技术等级。第三,职业教育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身心素质。农业转移人口主要从事的是服务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等,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来应对高强度的作业。此外,农业转移人口在转移过程中必然面临一系列的转移压力,所以他们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应对转移压力,而推进职业教育培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缓解转移压力。

2.2 增加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机会

职业教育培训的主要功能是在通识教育的层面上,培养和提高普通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促进其向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转化。就业市场日新月异,不断涌现出新产业,若农业转移人口无法及时根据新产业所需技能对自身的技能进行更新换代,就会被市场淘汰;而职业教育培训能够促使广泛的农业转移人口较快地掌握最新的技能,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和择业的机会,提升就业横向和纵向的发展空间。此外,在残酷的就业竞争背景下,从事对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要求较低的体力劳动的普通劳动者只能进行低层次不稳定的转移,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移;而职业教育培训活动能够加强和巩固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技能,使其更容易获得企业的青睐,提高其就业稳定性。

2.3 转变农业转移人口的思想观念

农业转移人口由于保守思想的影响,留恋家乡,对城市缺乏认同,导致转移后对城镇生活、工作的不适应。再者,农业转移人口获得就业市场信息的渠道信息相对狭窄,加上长期以来小农文化思想的影响,使得他们缺乏一定的就业市场竞争意识。职业教育培训能够使其突破思想的藩篱,摒弃原有的落后观念以及与现代化不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开阔眼界、拓宽人际交往,主动获得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应的知识和技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

3 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教育培训的对策

3.1 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可以具体细分为县、乡、村3个等级。三级各司其职,共同发挥作用,形成完善的县、乡、村三级职业教育培训体系。1) 村级职业教育培训以降低文盲率为主要目标,宣传、普及基础文化知识和农业技能。2) 文化水平较低,特别是初高中文化的人,因其较早走入社会,虽然其具备较强的转移意愿,但个人心智与生活技能都不够成熟,谋生手段单一,在竞争压力较大的城市中较难生活下去。乡级职业教育培训以这类人为培训对象,依托文化站等,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实用技术技能为目标,开展培训活动。3) 县级以上的职业教育培训则应将高中及以上文凭的农业转移人口作为培训对象,健全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设施,提高培训质量,对其进行面向专门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获得行业认可的中高级技术职稱等级。

3.2 建立和健全职业教育培训监督管理机制

建立和健全职业教育培训监督管理机制,是实现职业教育培训目标的重要保障。从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来看,目前市场上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五花八门,难以保证培训质量,因此,相关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完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制度,提高市场进入门槛,打击某些培训机构欺骗培训者,进行虚假培训、高额收费的行为,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对非法机构进行排查,保证职业教育培训市场的稳定与高效运行。从企业来看,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对在培训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奖励;另外,要加强对企业用人制度的监管,鼓励其聘用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避免无证操作。从农业转移人口个人来看,其应当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重视并积极主动参加职业教育培训活动,以适应转移过程中因就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主动适应城镇化生活。此外,对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教育培训的费用,有一部分来源于政府的补贴,为了让这部分补贴落到实处,避免浪费,应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教育培训加以监管,内容包括培训的出勤率、成效等。

3.3 丰富和完善职业教育培训内容设计

职业教育培训内容是吸引培训者的关键因素。只有当职业教育培训内容适应农业转移人口的特点,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时,才能让他们学以致用,达到职业教育培训的真正目的。因此,职业教育培训的内容应具有时效性、针对性。首先,培训内容的设计应结合行业发展前景,根据就业市场发展动态进行规划设计,加强对需求大的行业的培训,限制对夕阳产业的培训。其次,职业教育培训内容应根据农业转移人口的年龄、性别、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以及经验等特征来设计,例如,对文化素质较低的农业转移人口开展对文化知识要求较低的实用技能培训,而将市场需求较大的高新技术培训面向年轻一代、接受能力较强的农业转移人口。当然,在设计内容的过程中还应有所侧重,对不同行业的培训内容不能千篇一律,对同行业的培训内容也要有层次的区分,避免过于空泛、形式化的内容。

3.4 转变和革新农业转移人口的思想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领导者。有效转变农业转移人口的保守思想,有助于他们缩短转移过程。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实现农业转移人口思想观念的有效转变:一是农业转移人口应从自身出发,充分结合和发挥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苏区精神,努力融入新生活群体中,把握当前最新的社会生活资讯,通过生活中的点滴来潜移默化其固有的保守思想。二是职业培训管理机构或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虚拟网络、电视广告、报纸期刊以及一些文娱活动等来加大宣传思想保守、滞后的弊病,推广与时代经济发展相辉映的新思想,从而达到帮助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保守思想的目的。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加大资金投入,加速农村网络通讯信息建设,让农业人口不出家门也能及时通过网络获取最新市场资讯。

参考文献

[1] 艾大宾.发达国家農村劳动力转移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8):61-67.

[2] 王尧.黑龙江省农业转移人口就业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5.

[3] 李国强.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Abstract: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transfer. Taking the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transfer of Shicheng county in Ganzhou city as a sample for survey,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transfer and the important rol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in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transfer,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of agricultural transfer popul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transfer; status; effect; countermeasure

推荐访问:教育培训 转移 人口 推动 对策研究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