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油茶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时间:2022-07-03 08:40:03  阅读:

摘要总结了安庆市油茶发展现状,分析了安庆市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为安庆市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茶产业;现状;制约因素;对策;安徽安庆

中图分类号F326.2;S79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0-0380-02

油茶属山茶科多年生常绿灌木,为我国特产的食用木本油料树种,西方称之为“东方树”,在我国已有2 3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安徽、福建、湖北、广东、贵州、云南等南方省份,四川、陕西、台湾、江苏等地亦有栽培[1]。

1油茶的作用

油茶耐干旱贫瘠,其根系发达,适合荒山荒坡栽种。大量种植可以绿化荒山,有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油茶树树皮光滑,叶片常绿,不仅有利于美化环境,而且因其不易着火,有利于森林防火。油茶树从栽种第3年开始挂果,盛果期多达5年以上,采摘期逾10年,受益期长达50~60年。

油茶全身都是宝,综合利用效益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积极的生态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大量种植和生产油茶,有利于调整农村、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油茶的主要产品茶油是一种高品位、高营养价值的高级绿色保健食用油,国际粮农组织已将茶油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油。茶油含人体易吸收的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油酸83.3%,亚酸7.4%),居各种植物油之冠,被誉“东方橄榄油”、“油中极品”。茶油含有多种维生素,不含胆固醇,长期食用能增强血管弹性和韧性,延缓动脉硬化,防止高血压、高血脂,促进内分泌腺体激素分泌,防治神经功能下降,提高人体免疫力等[2]。此外,茶油还可以用作注射溶剂油、高级肥皂原料,是机械、化工和医学等重要用油。茶油的副产品——茶饼具有重要的用途,其不仅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和良好的饲料,而且能够提取天然茶皂素用于化工行业,如制天然洗发香波、工业洗涤剂和生物农药等。油茶果壳可以用来制活性炭等工业品,且油茶果壳生产的果壳炭属优质活性炭,广泛用于制糖、医药、食品、化工、国防、农业、环保、保健等领域。

因此,发展油茶产业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尤其是通过油茶种植和产品深加工,可以吸收大量富余劳动力,发展生态型、观光型林业经济,拓宽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

2安庆市油茶发展现状

油茶的作用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和重视。发展油茶产业不仅是广大农民的愿望,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3]。着眼于国家食用油安全战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家林业局于2009年9月在湖南省召开了全国油茶工作会议,并组织编制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年)》。安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于2010年2月召开全市林业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安庆林业改革与发展大局,并出台《安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给林业改革和生态建设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设立林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扶持油茶等林业产业化发展项目。安庆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及全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加大森林资源整合与培育力度,加快推进油茶基地建设步伐。截至目前,全市现有油茶种植面积2万hm2,主要分布在太湖、潜山、岳西、桐城、宿松等县(市),油茶生产与加工企业36家,年产籽1.2万t,年产茶油3 100 t。

3安庆市油茶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1集约化发展要求与林地有效整合的矛盾

按照油茶发展“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安庆市制定了油茶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布局在太湖、潜山、岳西等山区县及桐城、怀宁、枞阳、宿松等丘陵岗地,要求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但由于林地大多属于分户经营,而且部分农民对油茶发展认识不够、思想意识存在顾虑以及林业中介评估机构不健全等原因,大面积林地的林权流转困难,林地资源整合的空间有限。造成当前油茶发展的集约化程度不高,投入成本增加,相对收益率降低。

3.2良种壮苗的较大需求与有效供应的矛盾

按照安庆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安庆市油茶发展中长期规划的要求,安庆市每年新增油茶良种示范基地2 667 hm2,更新改造老油茶园1 333 hm2,需要优良油茶嫁接苗600万株。由于目前苗木市场上油茶苗比较紧缺,安庆市主要油茶种苗供应点太湖华源农产品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年产油茶苗仅300万株,因此相当一部分油茶苗需要从湖南省或肥东县等引进,导致苗木品种众多,质量参差不齐,安庆市近几年所引进的油茶苗质量及产量如何,还有待时间考证。

3.3经济效益理想值与实际收入之间的矛盾

根据对油茶集约化经营的成效分析,油茶3年开始挂果,5年进入结果期,8年进入盛果期;新造油茶示范林稳产后产茶籽2 250 kg/hm2,按油茶籽现行价8元/kg计算,平均收益1.8万元/hm2。目前安庆市油茶园中大约有1.33万hm2为老茶园,油茶籽产量不高,平均产油茶籽300 kg/hm2,平均收益仅2 400元/hm2。林地常年粗放经营,实际收入较低,造成林农对林地的产出率期望值不高,对林业发展尤其是油茶产业的热情不够。

3.4产业化要求与产业链不完善之间的矛盾

虽然目前安庆市油茶的栽植面积在安徽省名列前茅,但油茶的良种选育、种植﹑加工到销售的产业链还不够完善。良种选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加工企业仅有太湖山里郎、桐城龙眠山等6家,由于缺少资金及技术扶持,加工能力较弱,工艺水平较低,而且对茶枯饼、茶皂素及茶籽壳等剩余物的综合利用仅处于初级阶段,油茶的综合效益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油茶的销售还处于自发阶段,品牌效益尚未形成。

4推进安庆市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4.1 科学规划布局,坚持适地适树

科学的规划设计是油茶产业发展的前提,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结合“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精心制订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按规划组织协调生产,指导生产。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在深入调查造林小班的土壤、海拔、水位、坡向等基础上,结合油茶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规划设计,务求“造一片、成一片”,实现“林区增效、林农致富”的目标。

4.2加快改革进程,实现林权流转

进一步完善农村林地承包政策,明确山林经营主体和受益主体,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的改革;同时,全面推进林业配套改革,创建林业要素市场,并逐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任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建立健全集体林权流转制度,建立林权流转中介评估机构,创建林业要素市场,优化林业要素配置,搭建林权流转业务平台,拓宽农民进入市场的渠道,推进林业规模化经营。

4.3强化科技支撑,夯实种苗基础

林业产业尤其是油茶属于长效型产业,生产周期长,油茶示范林寿命可达100年,因此良种壮苗是油茶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将种苗作为油茶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深入研究并逐步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筛选出适合于区域的优良品种和无性系,并予以推广。要强化对油茶良种繁育和品种引进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林木种苗“两证一签”制度,做到“四定三清楚”。要将科技融于规划设计、种苗培育、整地造林、肥水管理、抚育修剪等全过程,提高油茶产量与品质,增加单位收益,进一步推动林业的科学化、集约化和产业化进程。

4.4盘活经营机制,倡导集约经营

要更新观念、调整思路,不断加快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进程,改变过去粗放经营的现状,倡导林业集约经营。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油茶产业发展模式,通过重点扶持一批油茶龙头企业或造林大户建设油茶示范基地,提高油茶单位面积收益率,提升油茶产业发展平台,形成示范和规模效应,从而鼓励全社会关注和参与油茶产业的发展[4]。

4.5落实政策保障,强化技术服务

要深入研究和贯彻国家和省有关加快油茶发展的政策规定,调整或制订适合该地区发展的油茶发展政策,加大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认真落实林业税费及相关的优惠政策,为油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及发展环境。积极盘活森林资源,争取银行开办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拓宽林业融资渠道,争取中央财政贴息支持;争取银行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业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强化对油茶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基层科技推广站(林业站)的专业技术优势,加强对林农的技术指导与服务。逐步建立林业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组建林业行政管理、执法、服务体系,推动林业行业协会和林农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促进安庆市油茶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5-6]。

5参考文献

[1] 合肥大行商务信息有限公司.安徽油茶及油茶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EB/OL].(2010-03-12)./news_info.asp?nid=20.

[2] 史小华,彭佳龙.浙江省仙居县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7):171-172.

[3]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茶产业发展的关键——转变增长方式[N/OL].(2008-12-19).http:///puerwh/html/7107.html.

[4] 韦强.广南县油茶良种化发展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10(2):18.

[5] 张日清,王承南,李建安,等.关于油菜现代产业化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考[J].经济林研究,2010,28(2):146-150.

[6] 肖国鑫.潮汕地区油菜产业发展现状及低产林改造对策[J].经济林研究,2010,28(2):114-117.

推荐访问:安庆市 油茶 产业发展 对策 制约因素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