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经济发展融资难的思考与建议

时间:2022-05-14 11:05:03  阅读:

     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良性互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就XX市而言,县区经济成为了我市经济“木桶”中的短板,是我市进入全省发达地区行列所必须突破的难点和重点,是我市实现全面振兴的薄弱环节。省委省政府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将向辽西北地区转移,这是辽西北地区的一次历史性机遇。实现上述转化,则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因此,研究县区经济发展中的融资问题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县区经济融资现状分析

 1、县区财力有限导致投入严重不足。XX的大部分县区仍然是以农业为主,工业不发达,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导致财政收入总量小,财政已成为典型的吃饭财政,财政收支矛盾尖锐,难以调剂出财政资金投入县区经济发展。

 2、县区企业获得的信贷支持偏少。因贷款交易和监控成本高等原因,银行不愿对县区企业放贷。同时,县区企业因资信等级低,缺乏抵押资产,融资成本高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资金支持。据统计,全国300万户县区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乡镇、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占银行全部短期贷款的比重仅为14.4%。

3、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比例不合理。既流动负债所占比例较大,而长期负债则占很少的部分。主要由于银行一般只会为县区的企业提供短期贷款,而由于各种原因一般不会提供长期贷款。特别是对于高科技创业型企业来说,最为缺乏的不是短期贷款而是中长期贷款,但这类资本很难从正式金融体系中获得。

4、在非正式金融活动中寻求资金。县区企业为求得发展,往往通过企业之间互相担保来申请贷款。一旦一家公司因经营不善而蒙受损失,则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若短期内急需资金,县区中小企业之间会互相拆借,或通过内部融资的方式解决。

5、民营企业自有资金相对缺乏。据有关资料介绍,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我国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30%和26%,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足1%。

二、县区经济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我市县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融资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制约着县区经济持续、稳步、健康的发展。其融资难的成因在于:

1.社会信用缺失问题。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以后,信用制度尚不完善,信用约束软化,在资金借贷领域,部分县区企业存在着骗贷、贿贷、赖贷和恶性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二是随着商业银行风险机制的健全,信贷业务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重点,由于县区企业在发展中具有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理性发展程度低、抵押资产不足额等一系列问题使县区企业在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象中也成为重点审查的服务客户,给县区企业的间接融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三是社会信用担保服务机构对不具规模的县区企业的未来不好把握,无法向金融机构提供信息担保导致中小企业在间接融资市场形成“融资难”、“难融资”的现象。

2.融资渠道不够畅通。一是由于制度短缺,县区企业直接融资市场正处于建立和探索阶段,造成大部分县区企业很难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二是信息严重不对称,县区企业限于自身的发展规模和市场影响力无法在更大环境完成资金和项目的对接。有的县区有资金但无项目投资,而有的县区需要资金却无法融资。三是融资手段单一,县区企业在资金融通中基本是一靠银行、二靠自筹,无法形成多渠道进行融资的局面,使县区企业丧失了许多良好的发展机遇。

3.县区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是县区企业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而财务制度的不健全势必给县区企业的融资带来困难。二是县区企业的经营项目大多集中在一些传统行业,无论在发展方向、科技含量、创新能力方面都与商业银行的贷款主导方向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距,商业银行的贷款政策调整对中小企业形成较大影响。三是县区企业自身信用建设不完善,由于经营过程中的一些失信行为和与社会信用评价体系的隔绝使商业银行对县区企业的信用程度难以全面了解评价,这也是县区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解决县区经济融资难的政策性建议

(一)构建融资平台,提升融资能力。

融资平台建设是提升政府融资能力的关键。县区政府要积极适应金融机构对项目贷款的有关要求,整合现有融资平台,通过增加货币资金注入、存量国有资产资本金注入、新增资产授权注入等方式,做大融资平台的净资产规模,强化平台融资能力。为使融资平台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县区财政安排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及公益性项目的建设资金,可通过融资平台统一安排拨付。

(二) 拓宽融资渠道,缓解瓶颈制约。

适应当前货币政策的形势,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努力保持必要的资金投入强度。一是认真研究年度国家投资计划和投资方向,积极做好年度预算内投资计划的编报工作。二是加强银企对接。定期向金融机构通报重点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和项目储备情况。做好项目银企对接会签项目的跟踪服务。三是积极探索债务型融资、股权型融资和混合型融资等融资模式。

(三)推进配套改革,健全管理体系。

一是完善项目管理。各县区要建立和完善项目审批、决策程序和项目储备库制度。要按照金融机构对项目融资的审核要求,完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断充实项目储备库,提高项目成熟度,为融资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推进土地储备与供应制度改革。各县区要高度重视土地管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土地储备与供应制度,加大土地收储力度。三是规范招标投标管理。整合招投标管理平台,对政府性投资项目,设计、建设、监理单位的选择一律实行公开招标选定,严格实行有效最低价中标制度。四是完善政府融资监督机制。各县区要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规划、立项、融资、建设、工程监管、竣工验收、决算审查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部门分工负责的监督管理体制。

( 四)强化资金监管,防范债务风险。

各县区要加强政府债务和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县区政府债务由县区财政部门实行借、用、还一体化管理。要结合本县区实际,制定出台政府债务管理的具体办法,在认真分析测算的基础上,确定县区政府债务的总量控制规模,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融资结构。融资期限原则上控制在5年期以上,每一年度政府债务还本付息额要严格控制在政府综合财力的承受范围内。要建立以政府增量财力和土地出让金为主要还款来源的投融资保障机制,政府债务实行定期统计报告制度,加强动态管理。

(五)运用市场手段,经营城镇筹资。

全面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市场条件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发挥市场对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作用,通过市场实现城镇化过程中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吸引各类必需的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解决制约县区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和改善政府对城镇化的管理、引导、规范。通过深化改革,研究制定适合我市市情、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营造城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六)树立信用意识,发挥担保作用。

一是强化县区企业提高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只有具有真实可靠的信用基础才能取得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充分发挥专业信用担保作用。专业信用担保机构作为广大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桥梁”,对缓解县区企业融资难,尤其是贷款难和担保难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三是商业银行、专业信用担保机构应建立对县区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通过考察县区企业的组织机构、经营业绩、财务运行及社会认知程度等方面内容,对县区企业进行信用评价

推荐访问:县区 经济发展 思考 建议 融资难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