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支出差距决定因素研究

时间:2022-05-06 13:00:02  阅读:

                              (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8)
摘 要:文章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对影响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地方政府人均财政支出与需求因素的相关关系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供给因素的相关关系,提出了我国应采取有力措施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和谐发展的见解。
关键词:地方政府;支出差距;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5—0035—0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社会事业明显进步。尤其是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使得经济快速增长,财政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财政收支大幅度增长,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家财政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财政收支规模由建国初期的60多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1 000多亿元,到2005年已超过了3万亿元。但在国家财政整体实力
不断扩大的同时,地区间财力差异问题却日益突出,成为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一个消极因素。
      学术界在讨论地区差距时,经常使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地区概念:①省域之间的差距,它经常被转换为东、中、西部的地区差距;②省域之内的地区差距。本文探讨的是第一种概念界定的地区差距,即省域之间的差距。在我国,省域内的省、市(地区)、县(市)和乡(镇)四个级次的政府(这是一般情况,也有两级制和三级制)构成了我国的地方政府。因此谈到省域之间的差距时,指的就是地方政府之间的差距。
      在经济成长过程中,地区间存在财力差异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也概莫能外。地区间财力差异存在着一个合理与不合理的区间,在合理区间内的地区间财力差异,可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最佳组合,亦即可以在实现公平的同时,能够产生较高的效率,然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即使是要体现效率优先的原则,使地区间财力保持一定的差距,客观存在的财力差异也显得过大,从而既背离了公平,又影响了效率的提高[1]。财政支出是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的集中反映,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我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直接面对和承受着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差异所产生的影响:不同的地方政府在教育设施、卫生设施、社会保障、治安服务、生活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那么,为什么有的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要比别的地方政府多,即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差异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改革开放20多年来,省域间的差距经历了80年代初开始扩大,80年代中后期以后趋于缩小[2],而20世纪以后再扩大又趋于缩小的变动过程。为了平衡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我国相继推出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地区发展战略。这些战略实施以来,地区间发展差距波动很大。总的来看,地方政府间的发展差距仍然很大。
      一个国家的国情,即社会性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影响财政支出规模。任何一个单一的模型都不能很好地解释政府支出的模式,政府支出是政治、社会和政府体系相互作用的结果[3]。政治因素,包括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政治关系及公民参政的程度等对地方政府支出有着重要的影响。影响地方政府支出的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的性质、结构、水平,具体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总量等。对公共政策运行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状况,包括历史背景、意识形态、民族心理、社会道德风尚、人口规模、公民的受教育程度等。
      本文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对影响政府支出规模的因素进行分析。政府支出规模用人均财政支出表示,自变量从实际情况和指标的可获得性出发,在需求方面选取的指标有:总的人口数量,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大专及大专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城市化,面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职工人数占人口比重,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职工平均工资;在供给方面选取的指标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中央补助。我们假设:地方政府人口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量就大,相应的政府支出规模就大,因此地方政府人均财政支出和地方政府人口应成正相关的关系;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越大,对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支出的需求越高,因此,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和地方政府人均财政支出成正相关的关系;大专及大专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越大,对教育、文化、市政建设等方面的需求就越大,因此大专及大专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和地方政府人均财政支出应是正相关;城市化水平越高,作为一个人口的聚集地要政府提供大量的公共产品与服务,这就必然会增加财政支出;辖区面积越大,管理成本越高,因此辖区面积应与政府财政支出正相关;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职工人数占人口的比重反映了政府的规模,政府规模大,财政支出就多,因此二者应是正相关的关系;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职工平均工资反映的是政策制定者的专业化水平,一个想拥有高水平服务的辖区,将会为专业人员提供较高的薪水,也会为他们的考察、研究、新项目的试验活动安排充足的预算,因此雇员专业化水平高的地方相应的政府支出和服务的水平也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代表了地方政府的经济水平,反映的是地方财力,人均中央补助是中央给地方提供的财力,因此这二者应与地方政府支出正相关。
      同人均财政支出相关系数最高的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职工平均工资、城市化水平、大专及大专以上人口比重都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在0.7以上,这三个变量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能放入同一模型。因此,在进行回归分析时,须剔除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职工平均工资、城市化水平、大专及大专以上人口比重。这也说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的地方,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职工平均工资、城市化水平和大专及大专以上人口比重就高。在剔除上述三个变量后,与人均财政支出第二相关的变量就是人均中央补助了,但其与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职工人数占人口的比重高度相关,这说明中央补助的很大部分可能用于维持地方政府的规模。同样,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职工人数占人口的比重也不能进入回归模型。综上,进入回归模型的自变量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中央补助、人口数量,与人均财政支出建立回归模型。
      为了平衡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我国相继推出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地方政府间的发展差距仍然很大。本文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对影响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地方政府人均财政支出与需求因素的相关关系为:地方政府人均财政支出与人口是负相关的关系,与大专及大专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城市化、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职工人数占人口比重、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职工平均工资为正相关的关系。地方政府人均财政支出与供给因素的相关关系为:地方政府人均财政支出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中央补助为正相关的关系。以至于使地区间财力差距过大的问题在经济协调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越来越凸显出来。地区间财力差异不只是个财政问题,它还会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化产生重大影响,也会对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我国应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削减地区差距,实现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佘国信,陈秋华,王石生,黎基钦著.地区间财力差异与调节[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1314~317.
[2]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的实证分析[DB].国家统计局网站.
[3] 廖家勤.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分析及其合理控制[J].当代财经.2004,(12).24~29.

推荐访问:地方政府 支出 差距 因素 我国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