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促进宁夏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分析

时间:2022-07-22 19:35:02  阅读:

摘要 科技是推动宁夏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实力、缓解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约束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科技在促进宁夏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显著的成就与经验,但是在支撑全区社会经济发展、改善环境以及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方面仍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①科技资源布局不合理;②产业工艺落后,能耗偏高;③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成果转化率低;④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弱。文章最后结合宁夏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文化特点提出了其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思路及重点。

关键词 科技;可持续发展;宁夏

中图分类号 F0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8)06-0207-05

我国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科技被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条件和西部开发的重点任务受到高度重视。2001年,国家出台的《“十五”西部开发科技规划》,制定了15个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区域科技规划,提出了西部地区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点任务,指出了为西部开发中科技的发展方向[1]。在科研项目投资方面,国家投入向西部落后地区倾斜,不断提高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通过增加投入改善当地的科研基础设施,通过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成果推广等方式逐步提升西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地区企业技术升级改造,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作为西部大开发重点省区之一的宁夏,地处黄土高原,被腾格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所包围,水资源短缺、土地沙化严重。脆弱的生态环境,加上落后的生产工艺,宁夏要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全面良性发展面临很大的障碍。通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宁夏认识到只有在科技发展中融入可持续发展思想,并以科技创新来提高全区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能力,才能最有效地解决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种种挑战。

1 科技促进宁夏可持续发展取得的成效

1.1 科技进步推动地区经济持续增长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对提高地区生产力具有乘数效应的作用。二者的关系可用公式简单的表示成: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发展得越快,这个乘数的增大作用也就越明显。而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科学技术是按指数增长的,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无论对于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各地区都是如此。

“十五”以来,宁夏深入实施科教兴宁和人才强区战略,召开了全区科学技术大会,出台了《建设创新型宁夏的决定》等一系列科技政策,地方科技投入显著增长,创新环境得到优化。表1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06年,宁夏在科技发展人力、资金上的投入规模持续增强。研发人员数量及研发经费支出额等指标的数值翻了2倍以上,其中R&D经费增加了3倍,R&D占GDP的比重增加了28%。相应的科技成果产出量也有显著提高。与2000年相比,2006专利申请受理量增加了330项,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增加了103项。

宁夏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原则,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方面狠下功夫,围绕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等重点行业的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推动了经济水平稳步增长。2000-2006年,宁夏地区生产总值连年提高,其中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二者的产值增值幅度均大于第一产业(如图1所示)。全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十五”初期的32%提高到2006年的40%。

在工业技术发展方面,经过近10年的努力,区内形成了以新材料、特色医药、生物技术、机电一体化为主的高技术产业体系。其中,钽铌皮及其制品生产技术位居世界前三;红霉素、盐酸四环素生产技术及数控机床网络化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铝冶炼、超低灰无烟煤、高纯度石灰氮、双氰胺、煤质活性炭、特种石膏等生产技术居国内领先地位。2006年,自治区高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到15.59亿元(表1所示),比2000年增长140.5%。农业技术发展领域,在动植物优良新品种选育、病虫害综合防治、减灾预测预报、农业节水等方面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出30多个特色优势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地方标准,实现了水稻品种第6次、玉米品种第5次、马铃薯品种第4次更新换代;2006年,全区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农业新技术推广覆盖率超过75%,畜禽改良率达到90%以上。

1.2 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科技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力量。新科技的不断涌现,是新兴产业不断出现的源泉。今天所谓的传统产业如汽车、机械、钢铁等也曾是历史上新技术产生的结果。以信息技术发展为例,宁夏的科技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网络建设初具规模,并率先在全国启动省级信息中心平台建设,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省域试点。近些年,在加强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信息服务“三农”、服务现代设施农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尝试。按照“分类实施、逐步推广”的原则,区内建立了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试点;以行政村为单位逐步开通了IPTV宽带信息采集、发布网络,通过远程教育,为农民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技术知识信息、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通过建立完善信息发布、收集标准和制度,畅通信息传递渠道,明确各环节责任,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获取及时信息,以信息化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宁夏已在西、海、固建立了100个农村信息化试点,提前一年完成全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为全国第一家得到国家验收的省区;建成了国内第一家区域性CA中心——中国西部CA认证中心。结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宁夏实施的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提高了农村科技服务水平,推动枸杞、清真牛羊肉、奶产业、马铃薯、设施蔬菜等传统主导产业,葡萄、淡水养殖、长红枣、压砂硒甜瓜、优质大米等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带动下,2006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52.2亿元,比2000年翻了近2倍[2]。

1.3 科技发展逐步弱化了资源环境瓶颈问题的约束力

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假定是资源的稀缺性,不论是自然资源还是社会资源都具有这一特性。因为相对于人类对资源的无限需求而言,资源的供给是受到限制的,主要包括资源数量的限制、质量的限制、时间的限制、空间的限制、结构的限制、资金的限制和环境容量的限制等[3]。资源的稀缺性为人们划定了一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但是科技进步可以缓解资源的稀缺性程度:一方面,科技进步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最大可能的产量组合尽可能向生产可能性边界靠近;另一方面,科技进步增加了人类可利用资源的数量和种类,使几年前还难以想象其利用价值的自然物成为今天宝贵的资源,这为人类突破资源供给的限制带来了希望,从而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张[4,5]。

宁夏三面环沙,是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区、荒漠与草原的过渡地带,荒漠化土地面积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3。北部山区土地盐碱化、中部干旱带荒漠化、南部山区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全区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平均量的1/3,且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宁夏1/3以上人口生活在年平均降水量在350 mm以下的干旱带,经常遭受旱灾的威胁。大面积农田颗粒无收,就连人畜饮水都成问题。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宁夏发展的核心限制因子。而科技在防沙治沙、改善荒漠生态环境,尤其是在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现代节水技术发展上发挥着领头羊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宁夏在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设立了生态农业综合开发试验示范基点,为山区水土流失治理、中部干旱带防沙治沙树立了示范样板,实现了土地荒漠化面积减少,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的历史性转变;开展了经济生态系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摸清了长期有争议的宁夏黄河水量的引、用、耗、排问题;积极发展节水农业技术,有效缓解了旱作区农业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抗旱减灾能力。2006年,总投资3 000万元,在中部干旱带建设了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涉及干旱最为严重的同心、盐池和海原三个县,建设总规模3 600 hm2。该项目通过配套应用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实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通过配套应用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和地方特色作物种植,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带,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此外,在宁夏建设旱作节水农业示范项目,将会成为研究西北乃至西部地区旱作节水农业项目的一个具体实证,可为带动和促进西北地区旱作农业技术的发展发挥样板作用。

1.4 科研院所体制改革,激发了创新活力

近年来,宁夏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应用型科研院所转企和公益类院所分类改革。改革后,公益类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宁夏林业研究所、宁夏建筑材料研究院等大多数转企院所研发实力和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并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宁夏林业研究所转制7年多来,先后承担各类研究与开发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6项,取得了三项历史性的突破:建成了国家经济林木种苗快速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了宁夏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零的突破;获准组建国家种苗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是首批国家建在企业的36个重点实验中大农业领域中唯一依托地方改制研究所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2 科技促进宁夏可持续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虽然宁夏科技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受资源禀赋、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的影响,科技在支撑宁夏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升缓慢。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仍然偏低,环境改善进展较慢,与其他省区的发展差距没有明显缩小。2000年至2006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显示(表2所示),在统计监测的5项指标中,只有科技进步环境一项指标的改善程度比较显著,其全国排名从2000年的28位提升至2006年的19位,前进了9位;在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活动投入方面,宁夏的排位进步不明显,其间还出现了排位倒退的情况;在科技活动产出方面,宁夏的排位变化波动较大,其间出现了排位大幅提升,之后又大幅倒退的情况;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排序方面,宁夏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差距在拉大,与2002年排位相比,2005年的排位倒退了4位,2006年的排位倒退了3位。总体而言,宁夏的科技发展没有形成一个稳步前进的良好局面。分析造成上述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2.1 科技资源布局不合理

从空间布局看,宁夏重点的科研机构、综合性大学集中分布在银川一个城市,而其它市县的科研机构基本空缺,导致研发力量区内空间分配不合理、科技辐射范围受限,科技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显著,区内发展不平衡。从产业科技研发力量看,高技术研发集中在新材料、化工、能源等工业领域,对于有着几千年历史传统的农业领域,研发力量薄弱,生产技术水平低,初级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科技在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方面支撑乏力。

2.2 产业工艺落后,能耗偏高

由于经济发展层次低,区内产业生产工艺落后,各产业都呈现粗放型增长特点,“三高两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问题比较突出。2006年宁夏万元GDP能耗、电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为4.099 t标煤、5 528.2 Kwh和8.68 t标煤,均居全国第一,三项能耗指标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9倍、3.54倍和2.81倍。

2.3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成果转化率低

宁夏现已形成的新材料、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枸杞、牛羊肉、葡萄、淡水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领域技术含量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条短。多数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狭窄、规模小,没有形成产业聚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初级加工品为主,经营效益普遍较差,没有对地区经济发展形成支撑作用。表2中的排名结果显示,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方面,宁夏与全国其他省区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目前全区仅有宁夏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其孵化规模小,设施简陋,手段落后,孵化能力严重不足,远不能适应宁夏地方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求,也达不到国家级孵化器的最低要求。

2.4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弱

改变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现状,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但就现状而言,宁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水平不高;关键技术自给率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农业和农村科技水平低,成果转化率不高;缺乏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科技投入不足,科技体制机制还存在一些弊端。

(1)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2006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宁夏区域创新能力仅高于西藏、新疆和青海,在全国排名倒数第四。全区正式登记的科技成果中,新产品成果仅占全部成果的17%,其中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成果只有7%。全区115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仅占43%;35家大型企业中,建立研发机构的仅有30%。[6]

(2)公共科技基础平台建设滞后。长期以来,宁夏科技基础条件建设主要依靠科研单位有限的事业经费投入,全区80%的设备购置于上世纪80-90年代,科技基础设施陈旧,科学仪器设备落后,公用科技信息网络和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缓慢。2006年,全区科研物质条件水平在西部12个省市区排名倒数第三;每名R&D活动人员新增仪器设备费水平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西藏。

(3)高素质科技人才短缺。至今,宁夏只有1名工程院院士、3个博士授予点,没有一家进入国家“211”工程的大学。高层次优秀人才、知名专家学者和学科带头人严重缺乏,2006年,全区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仅占专业技术人员的8.7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6个百分点;从事R&D活动的人员只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0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个百分点;每万人中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只有15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0人[7]。

(4)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不足。宁夏全区科技投入总量小、强度低,许多指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政府科技投入有限,尤其市县科技投入能力较弱;企业科技投入能力不强,主要集中在少数大企业中;利用资本市场筹集科技经费的能力弱。2006年全社会R&D经费占GDP的比重只有0.72%(表1所示),远低于全国1.42%的平均水平。

3 今后宁夏科技发展的战略及重点

3.1 走区际联盟的大区域科技发展战略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就先后实施了区域发展战略,中央从区域及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出发,协调发展的政策不断完善,在东部“率先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在新的形势下,形成东中西良性互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力度加大,步伐加快。从理论上解读,以区域联盟为发展的基本点,是在明确区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寻求各区域的功能互补与互动,不同功能的区域由于存在差异,有可能在互补中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统一体,并在分别发挥出差异优势基础上,各区域都更上一层楼,同时达到整体上的飞跃。从“珠三角”到“泛珠三角”,一直到“京津冀都市圈”,都在实践上检验了大区域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宁夏北与内蒙接壤、东临陕西、西接甘肃,在自然环境条件、人文条件方面,这些省区都具有许多相似性;在科技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上,也有诸多类同;它们都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鉴于此,今后,宁夏科技发展可从区际联盟的角度,实施陕、甘、宁、青大区域科技发展战略。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充分整合周边各省区科技资源优势,探索一条大区域科技发展的新模式,实现优势互补,产生“1+1>2”的效应。

3.2 结合区情,突出科技发展重点

宁夏科技发展不能单方面求大而全,而应从科技需求的轻重缓急着手,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地提升全区整体科技实力。今后,宁夏科技发展应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坚持需求导向,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重点支持优势特殊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能源有序高效利用、民族医药等领域的技术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将科技创新与产业结合优化升级紧密结合,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有机融合,提升产业层次,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创新驱动型转变,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

3.3 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纵深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宁夏坚持“科教兴宁”战略,不断创新科技发展环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许多成功经验,形成了具有宁夏特色的科技管理体系。科研院所改制、科技特派员创业机制、农业信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而建立的科技体制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为西部其它省区的发展探索了新的模式。今后,宁夏应结合其区域特点,把现有的科技体制改革成果不断深化,推进科技体制纵深发展。同时,继续探索新的科技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内地的技术、人才和资金优势与宁夏的资源优势对接,吸引内地科研院所、大学围绕宁夏区域发展的需求,开展全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科技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吸引内地有实力的企业、企业集团凭借其资金、市场、管理、技术、人才等优势,在宁夏创业,形成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编辑:李 琪 刘呈庆)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唐明龙.以科技开发为支撑促进西部可持续发展[J]. 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 2003, (4):12~13.[Tang Minglong.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s Western Part by Support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J]. China Investment and High Technology, 2003, (4):12~13.]

[2]中国统计年鉴2006[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China Statistic Yearbook 2006[M]. Beijing: China Statistic Press, 2006]

[3]张小蒂. 资源节约型经济与利益机制[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3.[Zhang Xiaodi. Resource Saving Economy and Benefit Mechanism[M].Shanghai: Shang Hai San Lian Bookstore, 1993. ]

[4]沈满洪.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997, 5(14): 4 ~9.[Shen Manhong.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Science &Technology and Dialectic, 1997, 5(14):4~9.]

[5]曼昆著, 梁小民译. 经济学原理[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N Gregoery Mankiw. Principles of Economics[M].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6.]

[6]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6-2007[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7.[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Group. China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Report from 2006 to 2007[M].

Beij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Publishing House, 2007.]

[7]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7[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7.[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Statistic Yearbook 2007[M]. Beijing: China Statistic Press, 2007. ]

Status Analysi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ing Ningxia Sustainable Developing

LIU Rongxia1,2

(1. College of Resources Science & Technology, Bei 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2. The Administrative Center for China’s Agenda 21,Beijing 100038 China)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key power to promote Ningxia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o implement West China Development Drive, to advance economic sustainable increase, to optimize industry structure, to enhance competition ability of industry, to weaken sanction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during development and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has summarized accomplishment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 about S&T promoting Ningxi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alyzed the urgent problems about S&T supporting socialeconomic development, improving environment and regional S&T innovation capacity building faced by Ningxia, and proposed strategy and main point of Ningxia S&T development in future with considering its natural surroundings, socialeconomic conditions and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S&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ingxia

推荐访问:宁夏 可持续发展 现状分析 科技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