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水产养殖污染的现状和对策

时间:2022-07-22 18:15:02  阅读:

zoޛ)j馝um5H8>z^ O{^x۝<H5޴ש 
9׾]ם~iNԢ歊ڝШ{^g޲jx3机[n[HQ8dsb'މezybjxڞiצʇ[nRr'qjx3jx7M6i--NYn*'jwmZjj׫eب-秾*gݶޞ评价、环境法、水产养殖技术等相关机构的介入。各地水产行政主管部门应与当地的环境保护机构共同协作,积极预防,要禁止含有有毒成分和过量有机物的污水流入到养殖水体中。要重点保护好饮用水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选择远离工业、农业污染源的地方进行养殖,并尽可能让新建场和示范场配有净水活化设备,搞好城市河湖水系的综合治理。

3.1.3 加强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环境意识和综合素质。

相同条件采取不同的技术和管理方式,往往产生不同的环境效果和生产效益。我国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员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大部分养殖户不对症下药,不能仔细分析病因,滥用价格低廉、残留严重的各种抗生素、化工原料等。较多考虑是否能治愈疾病,提高产量,却不考虑负面影响。应加强对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监测和技术力量的培训,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水产院校可与地方政府开办相关的培训班。

3.2 合理使用饵料、渔药,采用科学健康的养殖方式

3.2.1 确定合理养殖规模和养殖方式。

要对养殖水域和浅海滩涂进行科学规划,将养殖规模控制在环境负荷力范围内。熟练观测水质理化因子状态与变化趋势,对养殖水体污染状况、水体自净能力、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安全浓度和最大允许浓度、生活和工业废水排放标准等作全面研究与评价,主动调节水质,优化饵料结构,进行营养调控,使养殖生物处于最优的生存与生长环境。要采用最佳的放养模式,追求最佳的产量,而非最大产量。在生态养殖的前提下,求得最佳生长率、饲料转化率、繁殖率和成活率的养殖模式。

3.2.2 提高饲料质量和投饵水平。

人工配合饵料是水产养殖最大的有机污染源,使用健康饲料,对于提高产品产量、减少病害、防止环境污染有重要作用。我国渔用饲料市场混乱,存在饲料生产中使用不当原料和盲目添加抗生素、促生长剂等情况。严格规范饲料市场,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绿色环保型饲料,改善饵料营养组成和投喂方式,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加强对水产动物基础营养学的研究,充分了解水产动物对不同营养成分的需要水平及利用情况,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营养需求配制和供给饵料。

3.2.3 合理使用渔用药物。

实行 “防重于治”的方针,大力提倡和应用生态防病、诊病技术,科学用药。鱼药选择要本着高效、低毒、无(低)残留的原则,用法和用量应符合国家水产行业的标准,推广使用绿色环保型渔药,即利用天然药、自然药和有益生物种群,应大力提倡和推广中草药剂防治鱼病[5]。预防病害应首先从水质、饵料、放养密度等方面进行调控,少用化学药物。从根本上提高水产动物初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抗感染能力,改善水环境,才能使水产动物少发病或不发病,从而减少水污染[6]。

3.3 开展生物修复方面的研究,修复污染水体。

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如微生物、植物等多种动植物并通过工程措施为生物生长与繁殖提供必要条件,以加速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维持水域生态平衡的一项综合治理水环境污染的技术。与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相比,生物法投资小,对环境影响小,可有效降低污染物质浓度。

3.3.1 微生物制剂修复。

微生物制剂是用于微生态调控和净化环境的一种常用生物制剂。一方面是拌饵投喂,能够改善鱼虾肠道微生物菌群、提高鱼虾消化率、增强水生生物免疫力。目前应用较多的菌类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微生态制剂。另一方面是改善水质的微生物调控剂,主要有光合细菌、芽孢菌、硝化细菌等微生态制剂。微生物制剂具有改良水质、增加养殖水体中溶解氧的作用[3];微生物制剂中的细菌、真菌与微藻进行生物降解,能够清除有机废物,降低养殖水体的氨氮、亚硝酸氮、硫化氢含量,改善动物体内水环境的生态平衡,抑制致病菌生长,提高动物抗病与免疫能力,促进养殖对象生长等功能[7]。微生物制剂有待进一步发展。

3.3.2 水生动物修复。

水生动物修复已得到初步应用[8],水生动物修复应用较多的 “生物操纵”理论是国外研究用于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的技术,增加凶猛性鱼类的放养,强调的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管理,从营养环节来控制富营养化[9-10]。可利用滤食性食藻鱼如鲢鱼、鳙鱼、鲤鱼和草鱼等,在高密度放养河蟹水域,可投放足够的滤食性鱼类来控制水肥[11-12]。另外,利用大型植食性浮游动物型如枝角类可降低藻类数量,提高水体透明度[13]。在发展滤食性鱼类养殖改善环境的问题上,国内外学术界观点上存在着分歧,甚至完全相反。

3.3.3 植物修复。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修复已由微生物修复拓展到植物修复。水生植物净化是利用太阳能固定无机盐,是一种永不衰竭的循环资源,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环境生态效益。相间栽培飘浮、浮叶及深水植物,构成人工复合生态系统,适用于大面积、低浓度污染的养殖水体[14]。将一些植物如凤眼莲、紫萍、浮萍、芦苇、菱角、茭白、满江红、竹叶菜等应用于氧化塘和人工湿地中,可以有效吸收富营养化湖泊中的N、P等营养。接种利用有益藻类吸收水体内过剩的氨氮、CO2等物质,既能抑制有害藻类生长,又能产生水体生物赖以生存的氧气。

3.3.4 强化模拟天然环境,推行生态养殖。

采用自然生态学方法为不同种类的水生动植物开发生存环境,强调原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的循环使用来平衡其投入与产出,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生产基础,可投入有机饲料,禁止使用合成饵料、杀虫剂、药物和基因生物。

对于大面积养殖虾蟹的水体,可移植一定的水生植物,如苦草、菹草、伊乐藻等耐寒型深水植物,与菱、凤眼莲等喜温植物组成常绿型水生植被,形成生长期和净化功能的季节性交替互补,一方面为其提供优质植物性饵料;另一方面模拟天然栖息环境,促进其蜕壳生长。同时,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氧,在高温季节可以有效地降低局部水温,并通过水生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转化达到调节水质的目的[15]。

藻、贝综合养殖可以构成环境互补的良性系统,国内大型藻类和贝类的综合养殖是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模式。可用大型水生植物与一定数量的鱼、贝、蚌、螺等水生动物形成多层次、立体交叉的水体净化系统,采用多种养殖模式,如池塘鱼鱼混养、鳖虾混养、鱼鳖混养、鱼虾鳖混养等多种养殖模式,合理使用饵料,根据不同的养殖对象在水体的活动空间及食性的不同,合理安排不同水层养殖生物的种群结构,进行立体养殖,即可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经济效益。另外,渔菜渔果等综合型生态系统通过种植植物和有益微生物吸收污染[16]。将多种水处理技术有机结合,有效降低各种环境胁迫因子的含量,以达到高密度、高产值、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目标,是养殖水体修复的一个方向。研究表明,采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修复多种方式,结合水生物的立体循环养殖模式,并辅助以工程设施,是相当有效的修复养殖水体的方式。

4 结语

杭州水产养殖业应按照优化结构、高质高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采取新的对策。总之,保护生态资源、修复生态环境、实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紧迫任务,只能把握以上技术措施,才可能保证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飞.水产养殖污染的控制策略探讨[J].南方农业,2015,9(6):153-155.

[2] 陆忠康.关于构建我国渔业科学体系的探讨[J].现代渔业信息,2006(10):6-9.

[3] 符贵红,肖调义.养殖水体污染的危害及预防调控措施[J].现代渔业信息,2006,21(1):18-20.

[4] 乔顺风,刘恒义,靳秀云,等.养殖水体氨氮积累危害与生物利用[J].河北渔业,2006,145(1):20-22.

[5] 杨金水.养殖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J].致富天地,2008(9):34.

[6] 陈启凤,宋彭湃,刘玉红.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及防治措施[J].科学养鱼,2003(8):41.

[7] 杨世平,邱德全.水产养殖水体水质污染水质处理微生物制剂的研究和应用现状[J].中国水产,2004(7):81-82.

[8] 安鑫龙,徐春霞,袁春营.污染养殖水域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Ⅲ污染淡水养殖水域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J].水利渔业,2005,25(6):77-78.

[9] LARNMENS E H R R,GULATI R D,MEIJER M L,et al.The first biomanipulation conference:A synthesis[J].Hydrobiologia,1990,200/201:619-627.

[10] JEPPESEN E,JENSEN J P,KRISTENSEN P,et al.Fish manipulation as a lake restoration tool in shallow,eutrophic temperate lakes I:Cross analysis of three Danish Casestudies[J].Hydrobiologia,1990,200/201:205-218.

[11] 李春雁,崔毅.生物操纵法对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探讨[J].海洋水产研究,2002,23(1):71-75.

[12] 姜应和,宋涛.受污染水体的水质恢复方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2):69-72.

[13] 童昌华,杨肖娥,濮培民.水生植物控制湖泊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效果与机理[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22(6):673-676.

[14] 戴玉红.养殖水体自身污染处理技术[J].中国水产,2003(8):49-57.

[15] 戴玉红,周可为.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和生物防治对策[J].科学养鱼,2004(4):3.

[16] 陈明君.浅谈杭州市标准化有机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策略及意义[J].江西水产科技,2010(1):6-8.

推荐访问:杭州 对策 水产养殖 现状 污染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