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表演教学的美学要求

时间:2022-07-22 11:35:02  阅读:

【摘要】对民族唱法的审美,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先生明确提出: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应始终把握住“歌唱声音的审美、歌唱韵味的审美、歌唱风格的审美、音乐感觉的审美、内心情感的审美、声乐审美的特殊性、通俗歌曲的审美”这几个大方向,并将它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美学;要求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审美要素和民族声乐表演教学的美学特性强调,演唱者自身应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广博的学识、较高的文化修养等综合的人文因素。演唱者要结合对声乐作品的分析,尊重原作,把握作品风格,运用相应的表现手法,在实践中完成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所以,民族声乐表演需要演唱者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较高的艺术修养、独到的理解力和巧妙的艺术处理能力。

一、歌唱声音的审美

声乐表演艺术的创作过程,渗透着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审美体验与感受。音乐中的声音是非自然性的,是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出来的音响,所以它具有创造性。审美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里的一种反映。演唱者对声音的审美感受,实际上是根据自己头脑中长期以来积累而形成的声音形象,经过内心的构想成为实际的艺术形象,从而产生的一种或愉快或悲伤、或激昂或低沉等的心理体验。如果没有技能、技巧的基本功,感情的表达是很难通过许多具体的手段体现的,难以将对作品理解的丰富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歌唱声音的审美是艺术家的魅力,也是广博的经验、教育、理想、文化。声乐表演艺术的实质,要将其融入歌唱的艺术表现之中。

二、歌唱韵味的审美

韵味,在音乐中指和谐、悦耳的声音。它作为一个独特的具有民族风格的概念出现,具有含蓄的意味。但将韵味一词用于美学领域时,对其美学概念的讨论也应该把握民族性的特征。韵味更深一层的意义是表达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审美感受与联系,此时它已不仅仅是一个表现文艺作品美的境界的美学概念。这种更加深远而含蓄的意味在引起表演者和欣赏者情感美的共鸣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韵味的审美追求,不仅仅是声乐领域所研究的课题。中国的戏曲、曲艺等民间传统音乐艺术形式都对其有所涉猎。到如今,关于韵味的审美讨论依旧在进行着。在声乐演唱中将歌曲意境更好地表现出来,最终达到我们要求的归韵清、收音佳、重音律、重意境、悦耳深情、传神动情的韵味之美。这三个过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不然表现出来的“韵味”就会不够完美。

三、歌唱风格的审美

民族声乐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指的是关联于特定的民族文化形态和不同的地域表现形式。东西方的声乐艺术存在着一种地理位置的和民族文化的差异,这就使东西方的声乐艺术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体现出本质上的不同。需要指出的是,保持民族性并非是对民族声乐的限制,也绝非落后狭隘的表现,相反富有民族风格的声乐更能在国际上受到欢迎。世界音乐的宝库也正是由众多富于民族风格的声乐作品的贡献,才造就出丰富多彩的世界音乐文化,各具特色的歌曲形成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

每个国家在发展的历史中都会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传统文化,人类各民族都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创造了以旋律为主的、具有魔力的音乐艺术。这种创造源于各个民族的劳动实践,源于各民族对现实生活的需要和生产需要,源于人的感觉、精神审美及日常生活的需要。正如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形成各民族鲜明的音乐风格一样,声乐艺术的风格也同样有其产生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世界上的每种文化都与其特殊的文化背景相联系,世界上每种音乐文化的不同,就是因为它反映了它的特殊方式、特殊文化,培养了与生活有关的特殊风格、特殊个性。

声乐是一门表达人类喜怒哀乐等心灵感觉的艺术,人类的声乐审美意识通过音乐这种客观存在和音乐审美的实践来实现,并使人类自己感官愉悦、精神享受。中西方的审美差异源于时代、民族和阶段的差异,这种差异性也表现于声乐艺术之中。中国人向来追求清幽、淡远、空灵、雅致的意境,这种追求在音乐之中便体现出中国音乐追求旋律之美,因而中国音乐的旋律发展程度较高,且富于变化。中国人“以和为贵”“崇尚自然”的精神追求体现于声乐中,还表现在对声乐语言与音乐的结合中,特别强调自然真切,讲究韵味与咬字、声音特质与个性发挥。在西方,中世纪漫长的宗教统治使欧洲的人们对上帝的崇拜和虔诚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这种宗教意识在音乐中表现为对庄严、肃穆的崇高美的推崇,音乐中常常带有一种神秘、厚重的宗教色彩,这种色彩经常带有特定的声音共鸣和严谨的声部划分,这些声部之间十分和谐、有条不紊。这些都使得西方音乐的和声得到了相当高的程度的发展。音乐的风格多种多样,如同奇妙的梦境,每个人都可神游其中,并从中获得乐趣,使身心都得到释放。

四、音乐感觉的审美

声乐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会对声乐本身的音乐美产生一种自我审美的感觉,这种感觉是表现演唱者以及声乐作品情感内涵的一个重要媒介。在声乐训练与演唱实践中有很多聲乐审美标准,演唱者的音乐感觉便是其中之一。要想提高自身的声乐感觉,演唱者光有天赋是不够的,缺乏天赋的更需要进行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这些训练应包含音乐基本功(音准、节奏、速度、强弱等)和艺术表演实践。

五、内心情感的审美

为了影响和感染观众,获得自己和听众的审美共鸣,声乐演唱者必须使自己的歌声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感染力需要演唱者唱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喜怒哀乐的情感来领悟和诠释作品的情感,将自己作为主体来抒发对作品的心灵感受,倾注着自己的情感,也享受着艺术的熏陶,是内心情感的审美与感染。

六、声乐审美的特殊性

歌唱是人声的艺术,是以旋律和语言相结合来传达思想感情、表现艺术形象的一种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是用语言和音乐的旋律美直接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就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审美倾向。人们常把声乐表演称为二度创作,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歌者要认真地研读作品,声乐表演必须以一度创作即声乐作品为依据。拿到一首不熟悉的作品后,首先要理解歌词表达的内容,认真地阅读歌词,理解歌词所蕴含的是痛苦还是欢乐,是悲还是喜,从而把握歌词所蕴含的情感基调。声乐表演者在演唱一首声乐作品时,不仅要表达出音乐的旋律美还要表达出语言美;既要有音乐的审美思维,还要有文学的审美思维,同时由于其具有表演性的艺术特点,还要有舞蹈的审美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演唱好一首声乐作品。

七、通俗歌曲的审美

单独阐述通俗歌曲的审美,是因为许多声乐教师对于通俗音乐的审美远没有对严肃音乐那么重视,但是流行音乐已渗透至艺术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舞蹈、影视、戏剧、严肃音乐、多媒体等,所以,我们还是有必要对其做一个比较详细的阐述。

专业音乐学者一般称通俗歌曲为“非严肃音乐”。习惯上人们把通俗易懂、情调轻松的音乐,如小施特劳斯的那些圆舞曲等归属于这一类下。随着社会的发展,爵士乐、摇滚乐、轻音乐迪斯科等层出不穷的群众性的歌舞形式愈来愈多,而这些植根于人民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的音乐,不仅有自娱自乐的色彩,还有针砭时事、抨击社会现实的意义。

八、结语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拓宽知识面,而不能将自己的能力仅仅局限于声乐演唱技术这样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王晓.论现代民族声乐的唱腔传承[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3).

[2]李悦.试论声乐研究的民族化走向[J].黄河之声, 2009(4).

推荐访问:声乐 美学 表演 民族 教学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