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地区黎族婚俗音乐现状考察研究

时间:2022-07-22 10:40:02  阅读:

摘要 五指山地区黎族婚俗的简化,导致了婚俗用乐环节减少,创作民歌、流行音乐替代传统民歌的现状。婚俗音乐的功能虽在,但各地用乐情况却不一样。衰微的婚俗音乐既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黎族文化与时俱进的结果,也是现代文明冲击下黎族传统音乐传承体系、机制缺失造成的。

关键词:黎族 五指山地区 婚俗音乐 变迁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

海南省五指山地区位于黎族腹地,是黎族原“合亩制”全境地区,是杞方言黎族居住的腹地,现即五指山市(原通什市)辖区。这里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上世纪末仍保留着传统的黎族婚俗,婚俗中包含着内容丰富的民俗文化,其中就有独具特色的婚俗音乐。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这一地区传统的婚俗音乐也正经历着变异的过程。五指山地区是黎族杞方言腹地,其音乐文化习俗的变化具有典型意义。本文正是通过对五指山地区杞方言黎族婚俗音乐的现状及其演变,探讨黎族婚俗音乐演变的原因及其传承保护的重要性。

一 五指山地区黎族婚俗音乐现状及其特征

黎族五大方言区①之婚俗均有所迥异,但基本上都有订婚、定婚、娶亲、出嫁、婚礼等环节,婚俗音乐即贯穿于这些基本的环节中。五指山地区杞方言的黎族婚俗音乐与其他方言土语区所不同的,就是以歌曲为主,较少器乐。本文以婚俗仪式中歌曲演唱状况为重点,考察其婚俗音乐特征。

1 简化的婚俗导致用乐环节减少

在黎族传统的婚礼中,对歌的场面是最多的。笔者实地调查的五指山地区黎族婚俗中,订婚、定婚、娶亲、出嫁、婚礼等环节都存在,但这些场合的对歌环节已经很少。订婚、定婚过程很少唱民歌,也有以创作歌曲代替的;男方代表到女方家娶亲,新娘全村喝喜酒的习俗存在,但基本不再对歌;出嫁没有唱哭嫁歌的习俗;婚礼过程简化,新郎新娘与伴郎伴娘一行在村口举行道公主持的“跨火”仪式之后,进屋“拜天地”或者直接入洞房,无音乐事项。婚宴是黎族人展示酒歌的最佳场所,但现在黎族婚宴上要么唱的全都是创作歌曲,要么就是没有音乐。

传统婚俗中,送新娘的队伍在酒足饭饱之后要离开新郎家,出村时宾主双方唱歌告别。新郎新娘也要去新娘家问候女方父母,这一习俗叫“回路”。婚礼当天,新郎家的亲戚、邻居,甚至附近的小伙子纷纷到新郎家里,和伴娘喝喜酒、对情歌,通宵达旦。婚礼结束后设“收席酒”,以答谢亲友。席间敬酒不断,歌声不停。在婚礼结束后的好几天,还有人陆陆续续前来登门祝贺,喝喜酒、对歌。“收席酒”实际上收不了席,往往持续好几天。据当地黎族人说,现在五指山地区的黎族婚礼“回路”、“饮福酒”、表演舂米舞及“收席”等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消失了。

五指山地区的黎族婚俗现状,直接反映了其日益汉化、简化的特征。婚俗中最明显的变化是简化掉了原来每个环节都有的传统对歌。传统民歌在黎族婚俗中的地位不断下降,甚至退化到可有可无的地步,导致婚俗中唱歌场面减少甚至没有。

2 传统民歌与民族歌曲、通俗歌曲并用

五指山地区黎族婚俗中的传统民歌越来越少,大量民族歌曲、通俗歌曲在婚宴中演唱。本文笔者见到的毛道乡南充村的婚俗仪式,男方代表唱传统黎族民歌,女方代表则以《好日子》、《我们都是五指山人》等创作歌曲对唱;冲山镇什翁村的婚礼对歌完全被现代创作的民族歌曲和通俗歌曲所取代。笔者考察很多乡村的黎族婚礼,其现状基本一样,唱的流行歌曲较多,传统民歌极少。

3 婚俗用乐不平衡

所谓“不平衡性”,即“由于文化内部领域各要素之间在文化变化发展过程中以不同的速度发展变化,而导致的文化要素的变化也不协调”。黎族婚俗音乐的不平衡性反映在不同乡村之间的婚俗音乐是否使用和使用的种类。有些婚俗是古老的黎族民歌与创作歌曲两类曲目都唱,有些婚礼只唱创作歌曲,有些婚俗没有音乐,但没有见到全部唱传统民歌的婚俗。婚俗音乐的不平衡性还体现在不同村落对音乐的使用上。如番茅村几位能唱黎族民歌的妇女,她们参加婚礼则能带动酒桌上的来宾唱歌,这是因为她们居于五指山市郊,又是过去的民俗文化村,有意学唱了一些黎族民歌。同时,也由于她们接待外来者较多,比其他地方的黎族人更善于应酬的缘故。

黎族婚俗民歌使用的不平衡性反映了其婚俗仪式的行为模式与规范模式的偏离。“行为模式和规范模式两者结合与否,是衡量一种文化的连贯性以及文化变迁强烈程度的灵敏指标”。黎族婚俗唱传统民歌是固有规范模式。五指山地区婚俗的各个仪式环节应该用传统民歌对唱,现状却是被民族歌曲、通俗歌曲取代,甚至取消。这一变化说明黎族婚俗音乐的许多具体行为模式已经偏离了其规范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而且“通常变迁先发生在文化边缘地带,然后才向文化中心推进”。

4 婚俗音乐功能依旧

尽管五指山地区杞方言黎族婚俗出现了用乐环节减少,被流行歌曲取代等现象,但作为婚俗仪式音乐的功能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在婚俗中用歌曲表达情意,回敬唱歌敬酒的对方依然是规定的礼仪。如南充村女方代表以《好日子》等颂歌替代传统黎族民歌答复男方代表,表示了对这一亲事的满意;什翁村以流行歌曲替代传统酒歌,一样行使着以歌敬酒、回敬的习俗。

从五指山地区黎族婚俗音乐的现状可以看出,传统婚俗由传统到汉化、现代化,逐步简化的演化历程。在这一历程中,婚俗音乐也由各环节的传统歌舞渲染、衬托,到被流行歌曲取代,直至退出婚俗仪式的现状。

二 婚俗音乐变迁阐释

五指山地区黎族婚俗音乐的变迁是由于社会的变迁引起的。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直接导致了黎族社会的变迁;作为文化的黎族音乐,往往是与时俱进的主动接纳或被动地接受现代文明。内外因素双向作用于黎族婚俗音乐文化,加上黎族传统音乐传承体制、机制的缺失,变迁在所难免。

1 与时俱进的文化

动态、鲜活的文化总是主动向被认为是最先进的文化靠拢,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传统黎族服饰被西装、婚纱替代;贴对联、放鞭炮等等无不是与时俱进的表现,黎族婚俗音乐也体现了其与时俱进的特征。黎族婚俗音乐演唱曲目紧随流行于当地的曲调。传统社会中,黎族人唱的是流行当地的黎族传统民歌;改革开放之后,婚俗中唱的是当时流行的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歌曲;聘礼仪式混合运用传统民歌及创作歌曲,其他地方婚宴演唱的流行歌曲。这些表象代表了黎族婚俗音乐与时俱进的三个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是原始的黎族民歌。这一阶段属于传统文化时期,主要是黎族古老的民谣,歌词全部用黎族演唱,句式不定字,旋律节奏自由;

第二阶段是汉化的黎族民歌,这一阶段依然属于传统文化时期。随着与汉族交流、融合的加强,这一时期的黎族音乐已经部分汉化,黎族民歌已经受到汉族音乐的影响,大量吸收汉族音乐与文学艺术,歌词使用黎族方言与海南话并用,民歌中大量使用五字句、七字句,节奏相对规整;

第三阶段是直接使用流行的曲调替代传统民歌。这里的流行歌曲是广义的,指流行于当地的所有曲调,包括民族歌曲、通俗歌曲等类别。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化以大众传媒传播的创作歌曲为主流,所以传唱的流行歌曲中唯独缺少了传统黎族民歌。

黎族婚俗音乐跨过的历时性的三个不同阶段,是包括黎族在内的许多民族文化变迁的轨迹。在不同地方的不同表现是黎族婚俗音乐使用的不平衡性的反映,也是黎族婚俗音乐与时俱进的直接表现。

2 现代文明冲击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尤其是信息时代以后,以单一文化的全球化为标志的现代文明直接冲击着社会的各个角落,黎族婚俗音乐文化也不例外。黎族既接受了其先进的物质文化,也接纳了全球化标准的文化来替代黎族文化。

从表象上看,黎族婚俗民歌的逐步弃用是因为传统民歌自身的属性导致的。黎族民歌旋律起伏小,激情不够,歌词中很多是过去的词汇,年轻人难懂、难记。创作的黎族风格的民族歌曲更时尚、更好听。实际上,流行于当地的黎族传统民间音调并不多,旋律相对简单,学唱并不难。黎族人由对本民族物质文化的自卑,对现代化生活的崇尚,导致了同时也对本民族文化的不自信。民族文化纷纷向现代化靠拢,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化过渡,包括婚俗在内的黎族社会生活亦日趋现代化、婚俗仪式简化,最终导致了与其依存的黎族婚俗音乐向大众传媒传播的主流音乐看齐,黎族传统民歌被舍弃。在包括汉族在内的国人眼里,通俗歌曲、民族歌曲代表的主流文化是先进的,传统民歌是落后的。民族传统文化的自在、自觉、自信,在强大的全球化浪潮裹挟下,转为自卑、自弃,创作的具有黎族风格的民族歌曲或其他流行音乐遂成为时尚,沉睡在内心深处的黎族民歌成为需要被唤醒的记忆。作为仪式音乐的黎族婚俗民歌,“形成于特定的社会及其文化传统,并依存、归属和受制于其社会和文化传统”,当习惯于原有生态文化环境的弱势黎族传统音乐与强势的现代文明相碰撞,妥协的往往是弱者,黎族婚俗民歌必然随之退缩,直至退出。

3 传统传承体系、机制的缺失

黎族传统社会的文化生态环境本身是一个完好的传承体系,黎族婚俗音乐在这一体系内部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黎族文化生态环境变异,黎族婚俗音乐传承体系遭到破坏。如果黎族文化保持着完整的传承机制,黎族婚俗音乐尚能够保留。正是由于传承文化体制的缺失,黎族传统文化毫无抵抗之力的被动接受现代化。“不论少数民族是否选择现代化,它们都会被动地卷入现代化潮流。由于没有像第二种现代化发挥过滤机制的那种政府和知识分子队伍,在现代化过程中吸收或排斥哪些外来因素、保持并发挥哪些固有因素,少数民族往往表现出极大的被动性、偶然性、随意性”。卷入现代化潮流的黎族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土崩瓦解,文化事项迅速消失,传承人及传承空间随之缺失。民间音乐往往总是存活于一定的民俗事项中,如果民俗事项消失,民间音乐自然无法依存。婚俗仪式环节的简化、消失,使婚俗中的传统对歌事项消失。

黎族文化自身主动的与时俱进属性与被动现代化的处境,也导致了黎族传统婚俗音乐传承体系、机制的缺失。黎族婚俗音乐的变迁是民间音乐文化与社会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 结语

五指山地区黎族婚俗音乐的变迁,使我们意识到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黎族婚俗对于保存黎族音乐具有标志意义。“当民间音乐是整个部落人民的音乐表现时,或是文化中有意义的一部分时,它必须有人去表演,并被接受,这样才能保持下去”。黎族年轻一代对传统民歌的主动抛弃,终将使黎族民歌走向消亡。因此,黎族人对其音乐文化提高自觉、增强自信,是十分必要的。五指山地区黎族婚俗音乐现状恰恰说明传承和保护黎族民间音乐文化已经迫在眉睫。我们改变不了传统文化的属性,因为现代社会的进程不可逆转,而五指山地区黎族婚俗音乐的变迁,则给我们敲响了民族文化保护的警钟。

注:本文系2009年度海南省社科联基地科研资助性项目《海南黎族苗族传统音乐现状研究》(项目编号:j009-09),2010年度海南省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海南黎族苗族传统音乐传承研究》(项目编号:hjsk010-52)。

注释:①黎族划分为哈(博)、杞、美孚、润、赛五个方言土语区。

参考文献:

[1] 麻国庆:《走进他者的世界》,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

[2] 罗竹风:《人·社会·宗教》,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3] 麻国庆:《走进他者的世界》,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

[4] 薛艺兵:《神圣的娱乐——中国民间祭祀仪式及其音乐的人类学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

[5] 高丙中:《现代化与民族生活方式的变迁》,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安徽省文化艺术研究所:《音乐与民族》(内部图书),1984年。

推荐访问:黎族 婚俗 山地 考察 现状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