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时间:2022-07-20 15:20:03  阅读:

【摘 要】从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学实践的角度,阐述如何在尊重艺术设计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根据独立院校自身特点,对艺术设计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力求在人才目标定位、跨学科课程融合、突出自身办学特色、精心设置选修课程、加大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综合平衡,改革完善专业培养计划,实现独立学院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独立学院 艺术设计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C-0133-04

艺术设计是一门自成体系的专业学科,所涵盖的知识内容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将其置于现代语境诠释,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人文、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因素。现代社会,物质化和非物质化设计思想、设计行为和设计产品均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随着文明普及程度提高,设计审美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受教者——学生的总体素养及对形式美的接受再现与创造传达的综合能力体现了教育机构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劣。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Bauhaus)倡导建筑家、画家、工程师、工艺技师面向工艺,重视功能、技术和独立学院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以及服务、改造社会的理想和激情,是时代赋予每一位艺术设计学生的历史使命,发达的感知、想象、表现能力是合格设计人才必需的基本素质。改革和探索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实践工作起指导性作用,同时也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具体化和实践化。专业面向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及注重人才内涵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育人思想和办学方略更是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风向标。作为兼具学术与应用教育的独立学院,教学质量是学科专业发展的生命线,突出专业特色,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健康发展,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适时、适度的改革与调整势在必行。

一、人才培养现状

以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为例,从创建至今,专业几经发展拥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两个学科方向,早期人才培养承袭艺术院校本科人才教育模式,偏向学术型人才教育,学生是以美术教师与专业工作者为发展的路线。在特定时间、特定环境、特定专业条件下,培养出艺术设计专业最早的三届毕业生,从就业调查情况剖析,部分学生在一线城市择业,并能较好地融入当地的设计公司。随着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才需求类型也随之发生变化,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必须紧随形势发展不断修正改革,以适应人才需求形势的发展需要。人才需求变化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才就业方向的改变。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学生是面向企业的职业设计师,而不是传统美术教育的教师与美术工作者,学科知识结构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第二,人才知识结构的改变。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知识素养要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诸如设计企业关注的市场营销策略、设计心理学、材料工艺学、造价预算、团队协作等内容,在原有课程教学设置上明显不足,很难适应当下企业用人的需要。

第三,人才设计思维的改变。以往的教育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往往忽略了求异特质的塑造,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训练有待进一步拓展。重视学生素质、创造力、个性特质的培养已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共识,设计学生创造能力、审美趣味、好奇求知的心态培养及客观事物怀疑精神、批判态度的习得,已经是现代艺术设计思维培养的重中之重。“艺术的本质应当是创造与个性的发挥,而不是简单的模仿与再现;设计则是在规定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人才培养关系的改变。以往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看重的是自身教学课程完成的质量,以课堂作业优劣作为学生优秀与否的评定标准,将学校置于人才培养的主导地位,忽视了企业才是学生质量试卷的阅评人,社会接纳指数才是专业教学好坏的评判标准。

二、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

艺术设计专业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定位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为什么样的人培养?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如何理解是读懂现代艺术设计学科与否的关键,同时也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发展规划制定的总纲。纵观历届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高考文化成绩稍逊于同级考生,学习自律、求知欲望、知识获取能力相对较弱。但专业基础水平并不比其他高校学生差,少部分学生的设计潜质甚至略胜一筹,而且具有突出的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能力,学习兴趣更多指向非理论研究的技术操作。从人才素质、综合能力和价值取向看,学生类型介乎于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之间,适合打造具备一定专业理论同时兼具应用技能的艺术设计专门人才。因此,必须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首先思考和明确培养什么这一问题,也就是根据社会需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艺术设计人才。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就是系统掌握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专业设计基本知识及技能,能在企业、事业、设计、科研单位从事平面设计、环境设计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生源与普通高校差距明显,然而在毕业就业环节,用人企业不会因此降低人才录用标准。因此,学生所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从毕业学生就业跟踪调查情况了解,择业方向主要是各大装饰、广告公司,这类企业人才录用有着自己的标准,技能好、善沟通、创意强是企业最为看重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基本素养。企业在具体人才招聘方面将用人等级细化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档次,高职高专毕业学生一直是这个档次人才的重要来源,充分满足了企业急需的助理设计师人才。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目标应着眼于为企业培养中级、高级骨干设计师人才,掌握基本理论、专业过硬、技术熟练的人才培养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重中之重,专业学生在未走出校门之前就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技能,胜任企业的工作岗位,成为受企业欢迎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专门人才,经过一定的实践锻炼能继续走向更高的设计、管理岗位,成为艺术设计行业中的精英,在学校、事业单位及相关行业找到个人发展的合适位置。

三、改革思路与实践

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上,始终坚持探索符合自身人才培养特点的新思路,在深化理解《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的前提下,具体落实人才培养计划的四个基本思路。

(一)强化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的特色建设。据相关资料证明,目前国内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立学院已超过40%。由于缺乏对设计人才市场近、中期需求的预测与分析,艺术设计专业存在争办短线专业、热门专业、低成本专业等现象,导致院校之间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趋同,专业设置同质化倾向严重,为学生的未来就业留下隐患,严重则会造成结构性失业。因此,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调整改革,强化专业特色建设。

艺术设计专业特色建设应力争在人才目标培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在教学计划上适当降低理论课程的深度,增加理论知识的宽度,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提高相邻知识的通晓度。关注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针对专业结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提高学科专业的社会适应程度,把就业适应力、专业适用性和技能操作熟练程度放在课程教学首位,设置提高学生就业适应能力的职业课程,即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教育板块。在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新的培养方案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教学计划进行了适度调整,打造学科专业五个方面的特色:一是明确艺术设计基础教学课程目的,正确定义素描基础课程教学概念,以结构表现及思维开发作为课程学习的主干,强化学生对严谨理性的结构造型及创意思维的学习理解。二是删除与艺术设计关系较少的人体写生,增设更为实用的建筑景观速写课程,为后续的专业学习铺垫良好的基础。三是将色彩基础课程从传统的水粉基础教学调整为水彩专业技法训练,使之更贴近后续的马克笔专业技法学习。四是加大设计手绘快速表现技法课程训练的比重,由原来60课时增至120课时,课时量增加50%,强化了学生设计手绘的表现能力,为日后方案设计、客户沟通、陈述项目及升学深造提供扎实的手绘技能。五是将建筑风景考察时间延长为两周,使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了解和体验民族建筑文化,为实际的艺术设计创作积累丰富的原始素材。

(二)加大学科专业中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力度。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定位应落实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之上,所谓“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而言,特指掌握理论知识和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在艺术设计专业新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中,专业选修模块增设了实用性强的课程,如环境设计专业增设摄影、景观构造、造园预算、灯具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增设视觉艺术设计原理、企业VI视觉识别系统、广告创意设计、创意图形设计等。拓展了实用学科知识的宽度,为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适用、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岗位适应与竞争能力。

而复合型人才则通过更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培养,使学生成为1+N个知识融合的多功能人才。基础、融通、实践、个人四大特性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基础性——通过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其知识基础更加完整宽厚;融通性——以专业学科视野组织课程教学,强化学生的专业学科素养与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实践性——课程设置上突出实际操作技能,强化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个人性——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围绕学生成长这个轴心,突出学生的专业个性发展。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最初的“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应该向更高的培养模式“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原理+专业实践”发展。

当下“通识教育”概念已经深入到艺术设计专业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文理、科学、人文知识更多地与艺术设计融合,成为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开设素质教育通选课程,强化学生艺术人文学科的知识素养,使学生广泛地掌握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拓宽学科基础,打通专业界限,促进本专业同其他专业学科的融合,突破专业学科研究瓶颈。一些具有工具特性的应用学科课程,应使它们能够更好地负载起艺术设计某个特定的专业,使工具特性发挥其最大化优势,促进学科专业进一步升华。例如营销学科知识融合广告策划/设计经营;计算机知识结合艺术设计应用软件课程教学/开发;心理学知识直接导入到课堂设计沟通/方案洽谈当中。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增加了SketchUP、人体工程学、旅游产品设计、中外建筑史;广告心理学、市场营销、品牌战略、广告策划的课程或课时比例。围绕学院“高素养、懂理论、精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具体规划,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高素养是建立在懂理论和精技能之上,懂理论的概念即“艺术理论基础不求宽但求实,艺术实践能力不求杂但求精”。同时深化贯彻教育部对相关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即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由于本科专业口径过窄,教育内容避免“专科化”的倾向。“厚基础、宽口径”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主导思想。

(三)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实践性教学是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合格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基本能力的要求,也是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亟须加强的一种能力。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科人才培养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改变,重点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的时代特色。

实践能力指学生具有在社会实际工作中运用系统的艺术设计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方案设计并有效解决相关设计问题,最后付诸实施的能力。实践育人是一个系统的人才培养工程,既包括集中性的教育实习活动,也包括相关专业课程里的实践环节。概括起来,可以将其划分为通用技能的训练活动、专业实践活动、文化素质拓展活动三大的模块。实践性教学包括专业课实践和实训教学、课程实验教学、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艺术设计专业新的培养方案设置充分考虑了集中性通用技能的实践教学环节,有意识地加大了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当中的专业体验和实地考察内容,每个学期任课老师提前做好到装饰公司、广告公司、建筑装饰工地及材料市场考察的计划,报请教务主管部门批准执行。入学教育与军训,教育实习/见习,专业写生/考察,毕业论文/设计,占了35学分;增加了2周的教育实习时间。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的补充修改,拓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平台,使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在新的教学方案中被设定为专门模块,在学分制中收纳了课外活动和实践课目,要求修满6个学分。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设计竞赛及撰写研究论文。第二课堂的拓展优化了外部的育人环境,成为学生成长的良好平台,同时亦是课堂教育的外部延伸和补充,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发掘学生设计潜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才培养方案经过改革之后,将课程实践、教育实习、专业写生与考察、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统一协调,既考虑了专业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力求多层次、模块化,适当增加了集中性实践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项目学分的比率,保障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新的人才培养计划将这四类实践性教学纳入计划,设置了足够的学分。在实践性教学方面,除显性课程设置外,还将隐性课程,即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培养计划,设置了一定的奖励学分,开辟自主学习渠道,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平台。

(四)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理论及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泛指在人文方面所具备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即拥有圆满美好的个性、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

人文素养在打造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方面十分重要,是培养未来卓越人才的品牌象征。人文素养培养既要求为此开设一系列具有学术理论水平的课程,如逻辑学、美学、伦理学、修辞学、演讲与口才等;还需开设凝聚人类文明的高雅文化课程,如古典诗词鉴赏、文学赏析、艺术撷英等,将这两类课程设置为公选课,并设定毕业学分;同时在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中融入人文精神,作为评价课程教学的要素之一;花大力气,通过学术讲座、社团活动、学科竞赛等多种形式,营造人文气氛的校园环境,最终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思考,自觉塑造自己的人文品行。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遵循学院教学工作会议提出的:“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建立全员教学质量意识,办出专业特色是教学质量的灵魂,培育出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形成专业品牌是提升我校办学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的舞台,社会认可是教学质量最重要的评价标尺”。同时落实“深化教改、办出特色、提升质量”的精神,深化和完善教育改革的具体步骤和举措。

四、具体的措施与步骤

艺术设计同其他学科专业相比在学院是规模较小的专业,与其他艺术院校比较,无论是办学时间、专业规模、教学水平都存在一定差距。在现有条件下,要使艺术设计专业得到壮大和发展,突出教学特色、形成专业品牌效应无疑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根据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特点,结合企业实际用人需求,重点抓好如下几点。

(一)强化室内设计快速表现技法课程训练。在电脑设计高度普及的今天,手绘作为环境设计传统的专业训练科目,其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应抓好手绘设计,鼓励学生参加国内手绘设计竞赛,力求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使学生成为这门课程的佼佼者。在原3周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增加60个课时的计划量,修改“人体写生”课程为“建筑风景写生”,加大专业学习目的性,调整后的专业水彩学习较好地链接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为保证课程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性,在后续的室内设计、家具设计、景观构造学习课程中,构思、方案阶段坚持利用手绘表现设计想法和设计理念。建筑采风课程除了拍照外,要求学生用手绘记录资料信息,学生的手绘表现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成为院系专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二)注重学生艺术欣赏水平的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应先于实际操作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见到一些毕业生,设计操作能力熟练,但设计水平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急功近利教学模式的结果,忽略了艺术素养的培养,直接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训练中,应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外设计史、中外建筑史,有目的地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外经典建筑、艺术风格流派的人物、作品进行整理分类,既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知识、艺术欣赏水平,同时也为专业设计积累大量有用的素材。

(三)把符合人脑传统思维习惯的SketchUp设计软件导入到实际的课程教学当中,降低学生软件学习的难度,把更多精力集中到设计创意当中。目前环境设计专业应用软件主要还是传统的3D MAX和CAD,作为效果图设计3D MAX软件,效果逼真、透视精确,易为客户接受,但存在操作复杂的实际问题,容易使学生把过多的精力花在软件的操作学习上。SketchUp设计软件,其界面和软件设计思维模式更容易为学生理解,具有上手快、操作简便、能最大限度表现设计者的艺术创意特点,从2008级开始进行教学推广,取得理想效果,解决了学生方案创意阶段最棘手的难题,大大提高了环境设计课堂教学的工作效率。

(四)了解学生的个人特质、实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潜质,学习上会存在着某些短板,但在其他方面却可能表现出比别人更为优秀的个人能力。作为专任教师祈求所有学生在同一课程上表现一样的优秀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可以深入了解,根据学生不同个性、不同的能力进行引导,因材施教,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发现个别学生在专业课程上表现并不突出,对手绘却超乎寻常地热爱,针对其特点鼓励坚持手绘表现学习,同时结合专业知识特点,加强景观手绘练习,通过长期努力表现技能有了很大提高,作品参加省级、国家级设计竞赛均获得优异成绩,毕业后在一线城市从事景观设计,表现出了良好的职业技能。

(五)抓好学科专业优秀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学习。艺术设计学生专业学习态度可分为三大类型:一是自觉主动、勤奋用功型;二是较为努力,但主动性不强;三是学习被动、懒散型。如何调动好这样一个学习群体,使之发挥最大的学习效能,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推动班级的专业学习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图形创意课程中,个别同学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专业成绩突出,针对具体情况给予了切合实际的建议,做好个人专业学习规划,自觉、认真,争取四年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后来的课程专业学习中,各门成绩名列年级前茅,并获得了国家级奖学金。这样一个典型的事例鼓舞人心,在班级乃至整个年级专业营造了学习的氛围。

(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寻找专业学习自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间不长,专业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规模和特色,学生进到学校后找不到自己的专业自信。针对这样的情况,努力营造良好的专业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校园内更多地感受到良好的艺术设计氛围。为此,积极举办各种专业汇报展览;邀请艺术院校专家教授定期举办“设计专题讲座”;聘请校外专业客座教授等学术活动,把艺术设计专业学术氛围带动起来,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成长,寻找到自己的专业自信。

(七)实体项目进校、培养学生竞争参与意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利用资源,把校外企业具体的项目带进课堂,成为作业的一部分,使在校学生能真正接触到实际设计项目,强化了专业学习目的性和针对性,使课堂教学直接与真题接轨,延伸了课堂的外延长度。同时带领学生参观装饰企业,了解行业的工作环境和市场运作情况,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的岗位竞争。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国内艺术设计比赛,通过竞赛检验成绩,既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也使学生找到了自信,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学科专业实力。

【参考文献】

[1]周至禹.艺术设计思维训练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438)

【作者简介】张少华(1961- ),男,湖南益阳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广西艺术学院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会展艺术与建筑空间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责编 卢 雯)

推荐访问:艺术设计 独立学院 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