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模式探索

时间:2022-07-18 14:10:02  阅读:

摘 要: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为了强化工程化研究开发这一薄弱环节,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文章以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例,分析其探索重要热带作物“科技成果工程化、科技产品规模化、大宗产品市场化和上市产品品牌化”的发展模式,总结其平台建设、运营管理的做法和主要成效,以期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關键词: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3-0203-02

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的在于强化工程化研究开发这一薄弱环节,加强成果转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研究与开发分散重复、科研与生产之间“断层”的问题,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架起坚实的桥梁,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因此,迫切需要各中心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总结提出建设与运行新模式,增强所在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重大关键技术的自主开发能力,提高现有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持续发展提供示范。

1 基本情况

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依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设立,是我国唯一以热带作物为主要对象的农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瞄准国内外热带农业发展趋势,围绕国家战略物资供给安全保障、国家热带作物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升级以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农业“走出去”需求,开展天然橡胶、香蕉、菠萝、胡椒、香草兰等重要热带作物良种良苗繁育、高产高效栽培和产品加工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特色的热带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开展技术成果的中试、生产示范与推广。

十二五以来,中心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提出推动重要热带作物“科技成果工程化、科技产品规模化、大宗产品市场化和上市产品品牌化”的发展新模式,积极探索“科技+政府+企业+金融+互联网”五位一体的运作新模式,积极优化机构设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研发基础,强化研发、转化条件、制度体系、运行机制等建设,在落实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推动我国重要热带作物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做出积极的贡献。

2 主要做法

2.1 优化中心组织机构设置

“十二五”期间,中心不断优化中心组织机构设置,调整了内设机构及职责,新增研发部门5个、新办科技企业4个。中心本部是中心日常管理机构,依托热科院本级设立,下设综合办公室、研发办公室、产业办公室3个职能部门,负责拟定中心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开展工程化技术研究开发、条件建设、开放服务、人才培养、合作交流等方面业务领导管理。研发机构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创新平台,依托院属单位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部级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和院(市)级科技平台设立,包括天然橡胶、香辛饮料、木薯、香蕉、澳洲坚果、芒果、菠萝、椰子、甘蔗、热带纤维作物、农产品加工、南药等领域的研发部12个,相对独立开展运营,接受中心业务指导。产业机构是中心依托院本级或院属单位投资兴办或合作的科技产(企)业,共有35个,其中投资兴办科技企业7个,产业机构自主开展经营,接受中心监督。

2.2 健全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

“十二五”期间,中心重点建立“决策、管理、监督”三权分离的法人治理新规则,大力推进“目标管理、量化考核、绩效奖惩”的绩效管理新体系,着力构建“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人才管理新机制,基本形成适应中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中心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管理委员会决策制、工程技术委员会咨询制管理。中心按照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运行,强化行业地位与作用;同时建立以市场主导的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强化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示范转化与推广,增强自身活力和效益。根据运行管理发展需要,中心制修订了《工程中心章程》等系列管理制度共25个,覆盖了中心内设机构设置及职责、人事、财务、资产、项目、团队、基地、成果转化、科技产业管理等各个方面,使各项工作得以有章可循,较好地推动了中心建设发展,促进了中心研发机构和产业化机构的规范、有序、良性运营,强化了中心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为中心工程技术研发、转化与推广、开放交流与服务等各项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2.3 加强研发人才队伍建设

结合依托单位热带农业“十百千人才工程”实施,中心努力构建有利于优秀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快速成长的环境。十二五期间,中心通过选拔培养院内骨干、引进外来英才的方式,引进博士学历人员31人,海外留学人员6名,培养了包括“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2人、国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等国家级专家14人次、省部级专家60人次;并强化团队建设,建设具有国际视野和高层次创新能力的研发创新团队及技术带头人17名,其中8支入选了“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团队”、4支入选院热带农业科研杰出团队。通过“固定+流动”的人才管理机制。中心建成拥有工程化技术研发、科技成果推广和管理的团队301人,其中固定人员268人,流动人员33人;从事研发、管理、经营分别占79.1%、9.3%、11.6%,人员配备相对合理;从事良种良苗、节本增效生产、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分利占31.3%、29.7%、29.5%、9.5%,支撑研发方向合理,团队年龄、学历、职称等也得到优化,有效支撑中心研发方向。

2.4 扩大研发中试产业基地建设

“十二五”期间,中心通过依托单位在争取的农业基本建设、修购项目等的大力支持,大大加强了研发实验室、中试基地以及设备配置建设,新建科发用房1.58万平方米,新购置仪器设备592台(套),新建成工程化技术和产品研发实验室8个、种苗繁育及产品加工中试基地6个、技术集成示范基地等17个。并重点推进热带作物中试转化基地以及儋州、文昌、兴隆、湛江等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通过与当地政府“双挂牌”,强化产学研合作,强化热带农业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研发转化。中心现建有热带作物专业研发实验室21个,拥有仪器设备743台/套,总值8291万元,建有中试基地13个、种植示范基地31个,配套设施4.5万平方米,形成较完整的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工程技术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产业化平台,使中心更好地发挥热作产业工程技术的集散地、辐射源和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孵化器作用。

2.5 提升工程化技术研发能力

“十二五”期间,中心大力加强研发基础工作,强化研发能力提升。积极争取国家、部省级等各级各类工程化研发项目,依托单位在自筹经费以及自主立项项目等方面也给予大力支持。“十二五”期间,中心共投入研发经费3.39亿元,年人均25.3万元;条件建设经费1.6亿元,年人均11.92万元,为中心快速发展提供良好支撑条件。“十二五”期间,中心共承担研发项目440项,其中国家级78项、省部级237项;在天然橡胶、香蕉、菠萝、胡椒、香草兰等重要热带作物良种良苗繁育、高产高效栽培和产品加工的工程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工程化研发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获科技成果奖44项,其中国家科技奖2项,省部级奖42项;获得知识产权授权133项(个),其中发明专利133项、实用新型专利230项、外观设计专利16项、新品种30个、软件著作权4项、新产品33个;主持制定标准55项,其中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53项。

2.6 加大开放共享与技术服务

“十二五”期间,中心积极搭建或利用各种平台载体为国内外提供技术咨询服务。通过建立中心网站、技术联合攻关、联合开发、技术咨询、科技论坛、科普讲座、示范推广、人才培养和设备设施共享等形式的对外开放交流,加强对政府和行业技术的服务,助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农业“走出去”。中心大型仪器设备纳入“海南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对外开放共享有效机时70万余小时;中试基地、示范基地向生产企业和农户开放使用,与企业联合开发研究成果,与企业共建研发创新实体,加快先进技术扩大推广应用;通过“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科技扶贫”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专项活动,累计为热区九省区开展技术咨询服务等400多场次,举办技术培训班235期(场),培训人员达5.8万人次;派遣近80多人次赴亚非拉国家开展技术指导和科技援助6次;通过“请进来”与“派出去”方式,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20项,吸引来自巴西等6个国家的12名青年科学家前来开展合作研究,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联合培养留学博士研究生15名。累计举办热带农业生产与加工新技术等培训班21期,培训来自亚非拉国家学员756人。

2.7 强化产学研合作与转化应用

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坚持产学研结合,构建了“科研+政府+企业+金融+互联网”五位一体模式,积极与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深入、有效、稳定合作,提升工程中心的研发能力,促进技术成果在我国热区和世界热区的推广應用。“十二五”期间,中心通过技术入股、技术开发等方式,与广西明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等35家企业开展实效合作,通过技术入股、技术开发等方式,联合研发新产品24个、推广新品种19个、应用技术40项,促进了中心科技研发能力提升和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与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大学等29家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了项目联合攻关、人才培养等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博士72人、硕士606人。与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全国热带农业科技协作网等16个国内行业组织和国际热带农业中心等9个国外组织开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合作共建示范基地17个、科技创新中心4个。

3 主要成效

“十二五”期间,中心大力推动国家重要热带作物“科技成果工程化、科技产品规模化、大宗产品市场化和上市产品品牌化”,牵头开展我国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较好地承担起当好热带作物科技研发的“火车头”、促进热带作物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排头兵”、培养热带作物科技人才的“孵化器”和引领热带作物技术走向世界热区的“主力军”重任,中心实现直接收益3.9亿元,社会效益58亿元,核心技术辐射推广应用面积达2400万亩、主要作物良种覆盖率达85%,辐射效益达719亿元,促进热作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带领热区农民脱贫致富,较大地提高了我国在热带农业领域的知名度和话语权,示范效应显著。在四大研发领域主要成效如下:

良种良苗育繁推一体化:建立了天然橡胶、芒果、甘蔗等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培育和推广了热研7-33-97橡胶树等新品种30个,其中,橡胶的良种覆盖率达到85%;培育台牙等优良芒果品种在海南覆盖率达100%,在攀枝花覆盖率达85%;研发甘蔗脱毒种苗在广西等地推广应用49.72万亩,产量提高20%,用种量节约60%。

节本增效生产: 研发并集成了40项节本增效技术,促进了热作产业增产增效。研创橡胶树全程连续递进割胶技术,减少树皮消耗25.5-52.0%,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0-15%、劳动生产率提高50-150%,推广率达97.5%;研发重要害虫红棕象甲监测防控技术,田间探测准确率比国外提高2倍、致死率达93%;开发食品用木薯生产关键技术,在广西等地推广应用近30万亩。香辛饮料产业技术体系,实现由“小作物”向“大产业”转变,在海南等地推广应用33万亩,单产提高20%。

新产品加工:研发推广加工技术43项、上市产品33个,显著推动加工业升级发展。研发出高性能特种工程天然橡胶,关键性能指标大幅超过马来西亚进口胶;研发生产木薯变性淀粉、椰纤果、香草兰香水、胡椒调味酱等新产品5类35个品种,建成加工生产线9条,“兴科牌”被授予海南省著名商标。

副产物综合利用:实现甘蔗叶、菠萝叶等副产物饲料化、能源化、高值化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其中菠萝叶纤维纺织产品已形成新兴产业。

4 结语

“十二五”期间,该中心围绕国家需要和热作产业发展需求,实施我国重要热带作物良种繁育、高效安全栽培、产品精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等工程技术的集成与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推动我国重要热带作物“科技成果工程化、科技产品规模化、大宗产品市场化和上市产品品牌化”,使中心成为热带作物产业工程技术的集散地、辐射源和科研与生产结合的交汇点,促进热区农民增收和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我国热带农业“走出去”,助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我国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与发展起到良好示范带动作用。

推荐访问: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 探索 模式 国家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