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道有争议的试题说开去

时间:2022-07-18 13:50:03  阅读:

对《2007年高等院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历史试题》A组第6题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说是考查灵活运用的好题,一说是偏题怪题。试题如下:

下图为“中国科普博览——古代科技馆网站”的首页,页面设置了十一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A.浑天仪

B.翻车

C.赵州桥

D.数学

该题设计了一个运用历史基础知识调整网页的情景,使用了“页面”“设置”“链接”“网页链接”等网络术语,考查对页面中所列的十一个概念和选项中四个概念的理解和逻辑归类能力。选项中“浑天仪”“翻车”“赵州桥”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但按照该页面的归类逻辑,可以分别归入已经设置的“天文”“机械”和“建筑”的属下,无需在本页面再设链接点,而我国古代有重要贡献的数学成就却无论归入图中哪一项链接点的属下都不尽合理,应当作为独立的链接点在这个页面上与其他链接点并列。所以,正确选项是“D”。显然,这是网页知识、中国古代科技史基础知识和以归纳为主要特征的逻辑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

如果回避“网页”知识,只保留中国古代科技史基础知识和基本的以归纳为主的逻辑思维方式两个考查目标,这道题可以按习惯上常用的设计方法来命制:

某校布置科技成就展览,把《卓越的中国古代科技》分为:天文、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青铜冶炼、机械、建筑、陶瓷、纺织、中医药等十一类。据中国古代科技史,这个分类至少轻视了中国古代的

A.浑天仪

B.翻车

C.赵州桥

D.数学

如此,就不会有争议了,更不会有“偏题、怪题”之嫌。

通过以上分析和比较,两种看法的焦点就浮出了水面,即历史学科的测量中是否可以包含诸如“网页”这样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相对于特定的考生而言。试题中涉及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是否已经是一般化的常识?如果是,那么,它还是历史学科的试题,并不影响其有效性和可靠性。这就像我们必须以常用文字和标点符号来表达试题,没有人会说这是在考语文。还可能使用大家熟悉的政治术语、地理常识,甚至数学中的四则运算、统计图表等,并没有人说它是考政治、地理或数学;如果不是,而是其他学科的专门知识,例如用有一定难度的古文或英语来表达试题,或用专业的数学公式来表示历史事物之间的数量或空间关系等等。那么,它就是某个“其他学科”加上历史学科的试题,这将降低甚至抹掉其作为历史试题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据此,我们再回过来看这道试题。显然,相对于当今的考生,题中涉及的“网页”知识早已不是什么专门知识了。因此,这道题不仅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而且与以往学科内部或与生活常识相结合的综合试题相比较,是利用“其他学科”的问题情景考查历史知识运用能力的创新,是精心构思、贴近学生的成功探索,也是近年来难得的“靓”题!相比之下,回避“网页”知识的那道按照习惯上常用方法来命制的试题就显得“老套”而了无新意。

如果说这道题还有什么可精雕细琢的话,一是试题所说的这个网站确实存在,但图片说明有误。试题说它是“‘中国科普博览——古代科技馆网站’的首页”,而实际上是“中国科普博览”网站“科技之光(中国古代科技馆)天文”首页的网页链接部分,并被人为地擦掉了图中日晷下原有的“天文”二字;二是如果在提问中强调一下“再添加”的“链接”与已有的十一个“网页链接”应当是并列关系,题意就会更清楚;三是如果把提问和正确选项连起来读,话似乎没有讲完,仅学生学过的就还有水利、炼铁、造船、航海技术和地理学等等。将提问的句式改为要求考生在选项提供的范围中选择,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最后,按便于理解的表述方式,“网页链接”与“链接”似可互换一下:

右图为“中国科普博览”网站“科技之光(中国古代科技馆)天文”首页的网页链接部分,其中设置了十一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与它们并列的链接,在以下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图同原题,但恢复原有的“天文”二字,选项同原题,略。)

从命题技术的角度看,本题还是一道文字简明而又有效运用图片的选择题。图片中内含了重要的解题信息,正确理解这些信息构成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按照这个标准,这份试卷共同部分的第13题也很值得称道。该题图画简练,文字生动,正确选项的文字不仅与课文“和而不同”,而且符合漫画的风格,与图配合默契:

下图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在欧洲大陆史上,法德两国关系举足轻重而又恩怨不断,这次“讨论”究竟达到了什么“共识”?解题的关键是“讨论”的时间和背景,而这两个信息必须在漫画中提炼:冷战时期和美苏争霸中的欧洲。

然而,同一份试卷的其他两道图片选择题就有些相形见绌。

A组第11题

有网友看了这幅政治漫画后,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英法设计,美国造桥

B.美国设计,英国造桥

C.国会设计,总统造桥

D.总统设计,国会造桥

这道试题的文字表述令人费解。“其中”的“其”指代的究竟是“网友”的看法,还是这幅的“漫画”?从行文来看,似乎是前者。如此,选项就有些造作,现实中没有人会直接说这幅漫画是“美国设计,英法造桥”的。正常的情况应当是评价这幅漫画是否反映了客观事实、绘画水平如何,或者深入地说:“这幅漫画(或作者)表达的主题(或思想)是……”,然后评价其水平;如果是后者,试题就变成了在漫画所表达的诸多信息中,哪些是符合历史事实的。那么,正确答案又何止“美国设计,英法造桥”?比较方便的修改方案有三:

观察下列漫画。如果给这幅漫画取一个名字,可以是(图和选项同原题,略。)

观察下列漫画。它反映的是下列哪一个国际组织的状况?(图同原题,但擦去图中木牌上的“联合国大桥”等字。)

A.三国同盟

B.国际联盟

C.联合国

D.欧共体

观察下列漫画。如果你是这幅漫画的作者,根据历史事实,应该在大桥左侧的木牌上填写下列哪一选项的文字?(图同原题,但擦去图中木牌上所有的文字。)

A.三国同盟

B.国际联盟

C.联合国

D.欧共体

观察下列漫画。根据历史事实,图右上方那个人及其“枕头”,代表的是(图同原题,但擦去“枕头”中的所有文字。)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根据下列漫画的夸张手法判断,作者对画中反映的历史状况所持的态度是(图同原题,略。)

A.赞美的

B.支持的

C.中立的

D.批评的

第五修改方案在读图的基础上增加了透视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可能会略提高难度。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三、四修改方案擦去了图中部分文字,是否篡改了史料?应当说不是。因为试题没有指明这幅漫画是史料,所以作为命题的合理利用,不违背史学准则,就像我们通常利用现成的地图命制填图题一样。

B组第10题:下图反映了20世纪初出现的一种新的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一生产组织的创始人是

A.亚当·斯密

B.泰勒

C.比尔·盖茨

D.洛克菲勒

如果不是具备非常专门的工业生产知识或以前了解过,从试题提供的图片上是看不出任何解题信息的,学生只能凭试题的文字来解题。因此,这幅图片是一种包装。另外,泰勒创始的是工业生产的管理方式,课本和比较权威的词典都如此说法,试题说是“组织方式”似乎大了一点,不够确切;将“出现”的时间定在“20世纪初”,不知依据何在?课本介绍“1911年泰勒出版《科学管理原理》,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科学的基础……对20世纪早期世界工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假定以此为标志,则按照课本用“20世纪早期”可能更为确切,或者干脆用“20世纪一十年代”。假定按照历史事实本身来确定,最迟在19世纪90年代末,泰勒就已经发展了一门新的职业“管理咨询工程师”了。

[作者简介]聂幼犁(1953—),男,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长。

推荐访问:开去 试题 争议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