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中小学德育研究综述

时间:2022-07-18 13:00:03  阅读:

一、引言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深刻的伦理思想和明确的道德规范,而且是一些鲜活的道德案例;不仅仅是丰富而宝贵的道德文化资源,更是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发展历程。包涵了我们今天需要传承的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也饱含了我们面向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是我们今天的德育工作所不能抛弃并且必须植根的土壤。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的研究,涉及到德育、美育、体育等很多领域,以及教学方法、内容和模式等不同的方面。学者们针对学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开始理性地审视和分析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值得借鉴和传承的东西,从不同的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促进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

1990年,针对社会上存在的以反传统为时髦的民族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及青少年思想道德滑坡现象,为了让学生了解、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识,提高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道德判断能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与凝聚力,做合格的现代中国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作为教育部重点课题于1990年提出,并展开研究。这标志着我国开始全面深入地研究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德育。

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要认真研究和继承那些在我国历史发展中长期形成的优良道德思想和行为准则”。这意味着国家从教育政策层面开始重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继承和发扬问题。

但是,目前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对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价值,及其继承和发扬问题的重视还远远不够。我国的研究尚处于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的阶段,没有将其真正纳入道德教育的体系中。因此,对现有的关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学校德育的的研究探索进行归纳总结,深化对学校德育中纳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的综合认识,这一梳理工作为从理论论述到实践实施运用提供一个清晰的研究思路,有助于推动我国中小学德育实践工作的发展。

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及其对中小学德育的启示

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内容丰富,义理宏深,从个体道德的修养和人格的完善,到社会的和谐和国家民族的兴盛,从对社会个体和当权者的劝说,到设计一系列具体的伦理规范、施教的途径和方法,构建了一个系统全面的道德教育的体系。

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研究,学者们主要探讨了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分析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和模式,并从这入手讨论其对于我国中小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意义。

(一)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

1.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注重个体道德的自我修养和人格的自我完善,在人生态度上,高扬豁达乐观、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主张“舍生而取义”的人生哲学,强调不滞于物,不为物欲所惑,十分推崇道义和志向的高层次追求。

2.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推崇仁爱思想,它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的基础,是正确处理人伦关系的主要手段和最高道德原则,表现在各个层面就是孝悌忠恕信,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在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上。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强调整体意识,倡导公忠为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传统,强调高度的民族自信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重义轻利原则,在义利问题上一贯奉行见利思义,重义轻利,以义制利的原则着实际上是一种互利互惠道德原则的体现。更高一层意思就是尊重国家、民族的利益,对国家民族行道德之事;理想境界是群体和谐思想,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贯穿着一条灵魂脉络,即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整体利益而献身的群体和谐思想。这一思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理想境界,一切优秀的传统美德都是围绕着这一思想而展开的。

(二)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原则、方法及模式

1.原则与方法。

学者们认为,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有共性的东西和可继承的东西。对原则和方法的研究作综述如下:

(1)文道结合,文以载道。即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2)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儒家重视教师的典范作用,强调道德榜样的教育和践行的作用。(3)蒙以养正,以小见大。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必须从小开始培养,要求对儿童的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4)潜移默化,习如性成。认为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多半是在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影响下自然形成的。(5)长善救失,防微杜渐。必须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特点。要培养儿童勇于对待错误,敢于承认错误,人不可能无过,过而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6)立大志,树恒心。强调确立人生的长远目标和远大理想,并且坚持不懈地加以执行,志在必成,做到有恒。(7)寓教于乐,主张“致乐以治心”,以美养德,动情冶性。(8)内省自律。注重自我检查、自我剖析,要持之以恒地加强自我道德修养,要做到独自时也能主观反省。(9)因材施教。教师在德育中应注意观察学生的不同特点,尤其是他的长处和短处,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扬长避短。(10)慎言笃行,知行统一。这种方法注重的是道德实践,要求人们言谈要谨慎谦恭,行为应忠实地遵从道德规范;对所认识和掌握的道德理论与道德规范自觉地付诸行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提倡务实,而不只是口头上夸夸其谈。

2.模式。

有学者着重研究了孔子的对话德育模式。分析认为,孔子的对话德育模式与早期儒家解决社会问题的人文路线、主体思维方式和孔子的德治思想有内在的联系。对话的内容涉及到人生的价值、君子的人格、对社会现象的道德评价、道德概念的内涵、修养与治学的态度和方法、以德治国方略等许多方面;对话的形式既有一对一的对话,也有师生三五成群的交谈;对话的机制既有孔子的诱导,也有学生主动的提问,如学生问仁、问礼、问孝、问政等;对话的特征是:对话的真诚性,对话的理解性和生成性,以及对话根植于生活。而这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关系、教师高超的对话艺术和人格魅力的基础上的。

(三)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对中小学德育的意义与启示

学者们通过对于以上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分析,揭示其在德育实践中的现代价值,建议学校德育应该在青少年培养方面发扬传统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规范,并借鉴传统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和模式,以弥补学校道德教育的不足,推进中小学德育的发展。

1.意义。

学者们认为,弘扬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意义主要在于五个方面:(1)有利于人的自我完善,形成公民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朴素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2)有利于营造和谐的人类生存环境,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3)有助于“以德治国”,真正树立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4)继承和吸收儒家优良的德育方法,有助于提高德育的效果,增强德育的实效性。(5)有利于保持民族性,使学校德育具有丰厚的文化根基,从而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爱国主义感情。

2.启示。

学者们一致认为,我们要借鉴传统伦理道德的整体主义精神,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借鉴传统道德的重义轻利的原则,启迪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借鉴传统道德中的气节观念,培育青少年学生的自尊、自强、自立的人格精神。

还有学者提出要加强对全体青少年进行“仁爱”观、“中和”观、“诚信”观、“勤俭”观教育。

三、开发和运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实践研究

关于实践研究,学者们主要探讨两个方面:一是找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现代中小学德育相契合的内容,并将其运用于实践中;二是探讨在中小学德育实践中开发和运用传统伦理道德的实践策略。这里就这两个方面做一下梳理。

(一)契合点研究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国丰富而宝贵的道德文化资源,在实践中,关键要把人类最基本的价值和传统美德与我国当代的社会文化、社会生活,尤其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很好地结合,找到适当的契合点。

在这方面,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美德与现代道德相契合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的崇尚道德的美德与现代教育的要求和目标有一致之处;(2)传统的律己修身的美德与现代德育所强调自律、内化的教育方法契合;(3)传统的“仁爱”思想和诚信好礼的道德规范与现代道德所强调的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不相矛盾的;(4)传统伦理中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与现代道德所强调的爱国爱民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相一致;(5)以义制利的价值观与现代道德所强调的共同价值和奉献精神相容相生;(6)传统的自强不息精神与现代道德要求的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相契合;(7)崇尚节俭的美德与现代德育所提倡的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的道德要求相一致;(8)传统伦理所蕴含的层层递进的修养教育思想对提高德育实效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另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课题的研究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体系。课题组系统挖掘传统道德资源,并依据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的原则,对传统道德德目进行了筛选、概括、凝炼、重释,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德目内容体系并根据伦理学的理论和分类,依据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所接触的社会关系的顺序,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低到高,按学段、分层次,把18个相互联系的德目归纳系列,构成整体,并将这些德目、德目的隐含与现行德育内容对接,渗透现代意识,编制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德目体系构建纵横》。

(二)实践策略研究

如果说前面所提到的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只是理论层面的描述和解释的话,那么这里则进入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阶段,即“怎么做”的问题,当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少。

在理论探索中,有学者指出,在中小学德育中,开发与运用传统文化德育资源要遵循辩证性、开放性、针对性和创新性的原则,课堂是开发与运用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主要阵地,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是有效途径,网络德育是重要载体,隐性德育是有效形式,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是有效机制。

在实践探索中,则主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成果。其全方位探讨实践中的问题:原则、方法、模式和保障机制。这里做一下简单总结。

1.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

学校传统美德教育、家庭传统美德教育和社区传统美德教育三者相结合。学校传统美德教育是以学校为主阵地,其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主要有:(1)开设传统美德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2)利用各学科教学渗透。 即要求语文、历史、地理、数理化、体音美各科针对本学科特点,结合传统美德因素进行传统美德教育;(3)利用各种活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运行模式。

在前期研究中,总课题组总结各地传统美德教育教学有十法:系统讲授法、学科渗透法、情感激发法、意志锻炼法、榜样示范法、行为训练法、评价反馈法、环境陶冶法、情境感化法、慎独教育法等等,在此基础上各地经过研究、探索、创新、总结,又提出八种传统美德教育运行模式,即系统讲授模式、学科渗透模式、主题活动模式、内容结合模式、工程系列模式、环节合取模式、环境陶冶模式和综合运行模式。

3.区域传统美德教育的保障机制。

主要包括有效的目标导向机制、内容架构机制、组织网络机制、制约完善机制、队伍建设机制、主题活动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是根据区域传统美德教育的结构组成及其与其它德育和整体教育相互联系的内在需要而建立的一种保证制度,能够有效保障传统美德教育的运行和功能的发挥。

四、结语

“假如文化是在发展,假如社会是在发展,假如历史是在发展的话,那么它永远有一个继承和发扬的问题,所以说它是一个古老的问题,是一个发展中的常规;但是它也是一个永远新鲜的问题。这个问题永远不会过时,特别是在社会发展的转变关头,特别在变革的时代,这个问题就显得尤其明显,尤其会引人注意。”

当今社会正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基础教育也正发生着转型性变革。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且明确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因此,在中小学德育中开发和利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事关每个人的生存质量。

我们发现,目前的研究尚多停留于以二元论视角对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和内容的扬弃层面,及其对于实践的启示层面。然而,对于中小学校德育中纳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实践研究成果很少,还未将传统伦理道德的内容真正纳入到德育教育的体系中来。

正因为如此,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中小学德育的研究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继承和发扬研究中,特别是实践开发和运用中尚有很多问题要解决,比如怎样以更新的视角来讨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当代价值,并将其以更好的方法来引入当前中小学德育实践中,有待于学者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张雪蓉.试论儒家道德教育的继承与借鉴[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2]彭海蕾.谈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的扬弃[J]上海教育科研,1998(6).

[3]陈芳.弘扬我国民族优秀道德传统[J].教育发展研究,2007(8).

[4]刘新科主编.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阮小蕾.儒家伦理的当代德育功能[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6]黄济.中国伦理道德传统述要[J].中国教育学刊,2005(7).

[7]徐朝旭.论孔子的对话德育模式[J].教育研究,2003(8).

[8]郝玉梅,徐子峰.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之合理内涵与学校德育[J].内蒙古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Z1).

[9]贺韧.试论传统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J] .怀化学院学报,2006(6).

[10]罗卫东,龚真姝.简论传统美德与现代德育的契合点[J] .甘肃教育,1999(1-2).

[11]栾传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报告[J] .教育研究,2000(9).

[12]秦永芳.试论在青少年德育中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学术论坛,2007(8).

[13]周位彬.儒家传统道德观与我国道德教育[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14]张鑫,张永伟.老子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J].沧桑,2007(1).

[15]王泽应.论儒家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齐鲁学刊,2001(3).

[16]王红武.关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思考[J].学术探索,2007(3).

[17]孙骁群.中国德育传统与德育科学化[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7(5).

[18]冯兵.先秦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教育探索,2006(6).

[19]柯小青.中国优秀传统伦理与学校德育[J].湖南教育,2004(12).

[20]宋慧.试论儒家传统道德在现代道德教育中的继承与借鉴[J] .襄樊学院学报,2001(1).

推荐访问:中小学 伦理道德 德育 中国传统 综述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