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江西省立赣县高级助产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探析

时间:2022-07-18 09:05:03  阅读:

zoޛ)j馟itv^Xm5~F]�M5|Mz4]:uuMM}^7ߞ4m9uxm}_x]vuw׮<_x۟6Ӎ?}}}y_xii:itOimV计划。规定高级助产科修业年限定为三年,第一学年注重医学基础科学知识,第二学年注重产科、妇科、内科、儿科、外科及术生学,第三学年注重实习。[12]学校三学年科学的课程设置,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专业助产士。这是因为,第一学年,掌握医学基础知识,特别是西医的人体解剖学与基础科学,为学习专业知识奠定基础。学校第二任校长熊雲珍特别重视基础理论教学,强调教师必须把理论知识的精华讲深讲透,学生必须将基础知识融汇贯通,只有这样,在临床中才能运用自如;第二学年,着重研究产科、术生学,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专业水准,相比“产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已经系统化;第三学年,提高实践能力,实习作为实践的一种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提升他们的临床应变能力,对于助产士而言至关重要。最后,学校制订一套严格的毕业考核标准,每门课程月考3次,期考1次。[13]最终考核成绩以平时的成绩与临床考试的平均成绩为标准,“学生修完所有课程,完成实习要求,通过全省会考后,仅获得结业证书,需要在县卫生医院工作服务满2年,并获优良评定者,方可换领正式文凭。”[14]即使要求严格、条件艰苦,学生还是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表2是部分毕业生的试验成绩,从中可见一斑。

表2 毕业生试验成绩一览表

资料来源:《呈送职校三十五年度第一学期应届毕业生学期试验成绩表乞核备由》,1947,档号:J046-3-00227-0355,江西省档案馆藏。

需指出的是,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主要得益于学校的正确引导。学校注重实践教学,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毕业实习制度。学生每组实习分配于门诊药房、化医室、消毒室、病房产房、婴儿室及出外接生、产后访视等部门,并相互交换轮流岗位。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的处理平产和难产,并且接生实习人数按教部规定每人至少必须亲自接生二十五人,方准毕业。该校一、二、三、四班学生之接生人数均达五十人以上。学校不仅重视教学实习,培养动手能力,提升专业水平,而且关注学生的道德水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众所周知,妇产科可谓是关乎妇婴生命健康的重要学科。每个人的生命体征不同,生产时遇到的状况也不同,比如“胎位不正、剖腹产、产后大出血”等,学生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真正担负起社会重任。学校毕业的学生接生人数均高达“五十人”以上,不仅反映出学生专业能力强,而且体现他们关爱产妇健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学校毕业的学生大多数都成为妇幼保健专业人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业务骨干,如表3和表4所示。

从以上两表可以看出,学校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助产士。他们特别年轻,来自于不同地区,但是都具有坚定的信念与志向,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助产士。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克服了无数困苦和磨难,许多学生离开自己家乡,来到母校任职。这是一批不仅技术精湛,而且富有责任心的骨干人才。他们懂得感恩,以自己所学所得来回报母校的培育之情。

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自强、科学求是”的优良作风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作风,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没有这种作风,一切事情将无法顺利完成。民国时期,战争频繁,为开办赣县高级助产职业学校,造福百姓,自其诞生之日,全校师生就保持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这种作风始终伴随着学校的成长。“盖彼时抗战正殷,赣南为内地之区,深感助产事业之亟需”。[15]赣州经济发展缓慢,地理位置偏僻,学校创立之始,办学资金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校舍为战时暂用建筑,均为竹筋泥墙。”[16]虽然学校的创办之路异常艰难,但是仍有一部分建设者在赣州西门外土地庙开榛拓荒,弘医兴教。他们不忘民族使命,依靠自己的单薄之驱撑起了赣县高级助产职业学校。该校教职员工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一边努力保证完成教学工作,一边着手创设美好校园。这一批建设者只有20人,其中,教师8人,职工12人,详见表5。

虽然师资力量有限,但是校方克服重重困难,聘请大量名师,以解决师资短缺问题。“聘请的教师中有江西医专的教师,有赣州市各医院的医师。”[17]学校创办过程中正遇日军入侵,1944年12月,日军侵略赣州前,学校纷纷向赣东转移,运输器械全靠卡车及船舶。此时的政府无暇顾及,校长熊慬便将自己家传的珍贵挂表变卖,自雇船只,把重要工具、药品运往宁都石上,并立刻建校复课。学校设在乡村,租用民房继续上课,条件艰苦,没有电力资源,学生大多都是白天读书,晚上继续挑灯夜战。1945年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赣州,因战争影响,原校舍已是破乱不堪,“全部四周围墙,均是篱笆,倒塌未修。校内野草丛生,环境极不整洁。”[18]“校舍經战火洗礼而破烂不堪,广大师生爱校护校,自发慷慨捐款修葺校舍,受到省主管部门表彰”。[19]更为重要的是,学校实验器材缺乏,影响教学进展。据熊雲珍校长言:校器教具均不敷用,现用器具多系向外借用,教学管理实习极感不便。[20]他们重新添置教学仪器及附属产院器械,学校才得以逐步复原。

学校虽备尝艰苦,师生仍坚持不懈,艰苦奋斗、勤俭自强,特别是学校的创办人——熊慬校长。她热爱助产事业,全身心投入助产教育,以校为家。每天八点检查病房,九点开始门诊,直到下午一点,才去吃学生为她留在桌上已经冷却的饭菜,接着去学校上课,直到夜幕降临时的降旗时分,在每天的降旗仪式上还要向学生训话。她任劳任怨,饱经风霜,废寝忘食,自强不息,毕生奉献在医学助产事业上,被誉为“助产之母”、“江西助产教育第一人”。在1953年熊慬参加北京高级卫生干部学习班上,时任卫生部长的李德全还向学员介绍了她,表彰她引领师生艰苦奋斗、献身妇女卫生事业的精神。[21]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医学学生的铮铮誓言。作为孕育助产士的摇篮,赣县高级助产职业学校自始至终强调推崇真理、严谨求实、重视实操的培养目标。教职员工不仅要求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学术造诣,且在工作中必须严谨细致,勤勉务实。熊慬校长曾两度留洋,获得德国汉堡大学博士学位,工作认真负责,追求真知。她的住房一直安排在住院病人必经的地方,晚间产妇一有情况能立即起床问诊,仔细的向病人和知情者查询产妇的现在症状和治疗经过,经过科学的分析与推理,对症下药。孕产妇的身体状况不同,产前产后复杂多变,为了解详实,“熊雲珍校长深入民间,认真检查孕妇产前产后;助产士彭宝莲等经常家庭拜访、出诊接生。”[22]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还成立了许多学术研究会,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活动,如“理化科教学研究会、数学科教学研究会,组织教师研究教材教法”。[23]此外,学校立足人才培养,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建校初,学校实践教学就颇受好评,校园内建有贫民产院、附属产院,还合办大同产院、开办附属医院,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已平均接生50人左右。后来,熊雲珍校长还亲自指导学生教学实习,“二年级一学期,学生出诊实习37次;二年级二学期,产院见习53次;三年级一学期,产院实习42次”,“重视临床实习”的科学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受到了国家的认可与社会的好评。[24]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江西省立赣县高级助产职业学校不仅完成了政府赋予的教育使命,而且紧密地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办学理念。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组织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造福民众,赞誉之声四起;对师资和生源有严格的要求,招收大批文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以及道德水平高、求知欲望强的学生,教学效果显著;授课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大批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新型助产士;学校保持“艰苦奋斗、科学求是”的优良作风,得以在战火纷飞中不断壮大,在保护孕产妇顺利分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江西医学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该校求知治学、教书育人的科学态度,探寻真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

注释:

{1}该校校名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1941年4月—1946年3月称为“江西省立赣县高级助产职业学校”,1946年4月—1949年7月称为“江西省立赣县高级医事职业学校”。为行文方便,文章统一使用“江西省立赣县高级助产职业学校”校名。

参考文献:

[1][2]石大金,张贻明.赣县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562,556.

[3][21]连璐.学校建校轶事——写在学校首个建校纪念日之际[EB/OL].http://jy.gmu.cn:8080/news/News_View.asp?NewsID=4692.

[4][6]省立赣县高级助产职业学校三十四年下半年视导报告[Z].1946,档号J046-3-01228-0133,江西省档案馆藏.

[5]为呈送三十四学年度社教工作及工作计划社教推行委员会职员名册办事细则等件乞察核存转由[Z].1946,档号:J046-3-02853-0018,江西省档案馆藏.

[7][10][13][15][17]赣南医专.赣南医专校史(1941-1985)[M].赣州:赣南医专,1985:3,3,3,1,2.

[8]遵令造送职校三十五年度部拨恢复及充实建设职业学校费运用考核表及用途考核表呈绩鉴核转由[Z].1947,档号J046-3-02081-0259,江西省档案馆藏.

[9][14][16][19]赣南医学院.网上校史馆——历史厅[EB/OL].http:///xsg/lst.html.

[11][12]呈送职校三十六年度第二学期招生启事及招生简章乞鉴校由[Z].1948,档号:J046-3-01538-0077,江西省档案馆藏.

[18][20][22][23][24]省立赣县高级助产职业学校三十五年上半年视导报告[Z].1946,档号J046-3-01230-0135,江西省档案馆藏.

责任编辑 宋庆梅

推荐访问:赣县 助产 探析 江西 职业学校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