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与道教的当代社会角色

时间:2022-07-17 17:25:03  阅读:

zoޛ)j馝M_uiwiZ总结自身的文化发展历程,并结合当代的新环境而发展其新的文化价值体系,从而推动道教的真正复兴。通俗地讲,当代道教徒首先需要在文化层面想清楚: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这样才不至于迷失前进的方向。

陆:今天,我们说到道教,常常会引用鲁迅的那句话:“中国根柢全在道教”,并力图以此出发,为道教正名,让道教文化显扬。我倒是觉得,以这样一种依傍文化名人,甚至是断章取义的方式来肯定道教,对道教本身的发展未必是件好事。

吉:对于这句话,学界本身就有不同的意见,至今也没有定论。作为道教徒,我觉得对此应当有一种心平气和的心态。考虑到鲁迅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对于“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这句话确实不宜在今天人为地加以拔高。不过,我们倒是能够从这句话中产生不少疑问:既然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如此深厚,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道教与今天的中国人不断疏离呢?面对此问题,今天的道教徒应该从哪些方面正本清源,多做有益的事情呢?我认为,当前道教界最迫切的就是要对自己的思想传统进行梳理,把“道教真精神”提炼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对教理教义进行与时俱进的阐释,这才是富有建設性的事情。

陆:新时代道教的文化自觉,本质上就是系统地对道教文化遗产进行梳理和扬弃。您觉得是么?

吉:是的。对道教文化进行梳理和扬弃,这是我们当代道教徒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强调道教文化的伟大和灿烂,一味地沉浸在往昔仙真祖师的辉煌成就之中,并刻意将道教打扮成一个价值连城的“古董”,不能去触摸和动摇,那么它也就只能停留在“古”字上面,只能成为供今人观赏、研究甚至追悼的文物。但道教精神的可贵之处,恰恰在于应物不迷、与时偕行。所以,今天的道教徒需要放开眼量,站在弘扬大道的层面来反思:道教在新时代需要“扬”什么?“弃”什么?如何辨识浊清,激励风节?当代的一些道教徒在这一方面已经作了某些有益的探索。我想特别强调的是:要“扬正信道教,弃民间邪法”。也就是说,要将以大道为信仰,以三洞四辅为基本经典,以授箓传戒为基本师传方式的正统道教真正树立起来,而将种种掺杂了邪巫杂术、似道而非道的东西,彻底清理出道门,以维护道教的清净庄严,避免邪法败道。按照明代张宇初天师在《道门十规》中的说法,“太上立教之本”是“虚无清静、无为不言之妙”,修道之士要“务归于正,勿为邪说淫辞之所汩”,这就是树立道教的正信。唯有正信,才能继而产生正见,发起正行,也才能具有对道教文化进行扬弃的慧眼。

陆:对道教文化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扬弃,可以说是一种自我革新,也可以说是道教在当代社会中所扮演角色的重新定位。对于这种角色定位,您有哪些思考?

吉:作为道门弟子,我觉得首先应坚定对大道的信仰。离开了这一根本点,也就意味着道教既失去了自己的主体性,也失去了不可替代性,从而变成随波逐流的无根草,那么道教无论扮演什么角色都没有希望。在此基础上,道教应充分观察和思考世界文化的变迁大势、社会人心的现实情况,从而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身份进行合理的定位。道教的社会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道教徒的社会角色。所谓“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这是祖师爷告诫我们需要遵循不变的准则。在此基础上,道士应首先成为传承道脉、修己悟真的神职人员,其次应是广宣教化、劝善度人的教师,更应成为心怀慈爱、济世扶弱的慈善家,还可以是劝导养生、治病救人的医家……这些或许在当下的道教界尚难以完全实现,但至少需要以正直精诚的道心,去促进道教徒不断地成为充满正能量的社会角色。

陆:根据上海道教的特点,您觉得上海道教界可以为道教现代化作出哪些努力?

吉:上海道教本身既没有诸多的洞天福地,也缺乏悠久的历史,上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年来的道教重镇,多是拜上海滩近代的崛起和辐射所赐。特别是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上海道教徒可能会更多地去思考道教现代化之类的问题。以我上面提到的“教义阐释”为例,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德高望重的陈莲笙老会长陆续在《上海道教》上发表《道教徒修养讲座》。其中除了讲述坚持道教的传统信仰,更提出道教思想的现代化问题。其后,这些讲座稿和其他一些论文,合编成《道风集》一书正式出版,在上海乃至于全国道教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显示了当代道教徒开始对道教教义的新阐释进行关注和反思。基于此,上海道教界于2002年11月举办了“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就道教教义及其现代发展问题进行了集中的讨论,会后以《道教教义的现代阐释》为题结集出版了论文集。

会后十余年来,上海道教界坚持不懈地探索道教教义及文化发展问题,组织出版了《现代视野中的道教》丛书多本,并正在与香港蓬瀛仙馆和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合作编撰系列丛书,以期能够为今后道教的转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还着手组织编撰6卷本的《正一道教史》。我们还于2011年举办了一次国内学者参加的正一道教学术研讨会;又于2013年举办了正一道教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其间海内外道教学者云集,充分展示了道教文化研究的坚实力量。

陆:您觉得上海道教界可以在哪些方面實施一些更为具体的举措,来推动当代道教的新发展?

吉:道教的文化自觉和角色定位,归根结底离不开道士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所以,当前道教要想健康发展,除了前面讲的需要对道教教义思想进行梳理并作出与时俱进的阐释之外,首先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为此,上海市道教协会将办好上海道教学院、培养合格道教人才作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上海道教界愿倾全部之力,力图打造国内外一流的道教高等学府。在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联合办学的框架下,上海道教学院首届本科生班已于2013年2月正式开学。共有50名道门学子在此深造。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修炼,新一届的道教学院学子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此外,上海道教学院的社会公众部,还承担起面向社会大众普及道教优秀文化的重任,已成功举办了3次讲道班和养生班。

其次,要加强教风建设,严格道士队伍的管理。为了加强道士队伍的管理,保持道士队伍的纯洁性和神圣性,上海道教界以教职人员身份认定备案为契机,制定了《上海正一派道士传度规定》、《上海市道教协会教职人员身份认定办法》、《上海市道教协会教职人员身份认定年度检查办法》。同时为了端正道风,规范约束道士的行为,做到道俗有别,我们还制定了《上海道教清规榜》,张贴在上海各道观的显目位置,接受信众的监督。

再有,道教界要积极践行济世度人的教义思想,大力开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此,上海道教界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如,上海城隍庙成立了慈善专项基金和慈爱功德会,搭建平台,组织信徒参与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并举办以道教慈善为主题的论坛,以联合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商讨道教慈善发展的大计。沪上各大宫观,也都尽自己的能力,开展各类慈善活动。

习近平主席提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从这个精辟的论述出发,相信由中华传统文化孕育而成、有着深厚中华历史文化底蕴的道教,一定能够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显示出重要的文化价值;同时也坚信,更多道教徒的文化自觉与努力践行,也一定能够推动道教在当代的复兴。

推荐访问:道教 当代 自觉 角色 社会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