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从英雄到神话的演变

时间:2022-07-17 11:05:03  阅读:

在广大电视观众针锋相对的诟骂和赞扬声中,电视剧《精忠岳飞》的收视率一路飘红,相信至少一半功劳要归功于主角岳飞。为了照顾广大中年电视观众的情绪,编导精心安排了著名评书艺术家刘兰芳作为“说书人”,不时露面交待故事的前因后果,将无足轻重的繁枝细节一笔带过,这一招确实非常高明,一来保证了整体作品的节奏相对简洁明快,二来更是赋予了剧作某种“正统真实”感——现如今成为社会中坚那一代人最基础的历史知识启蒙,不外评书与连环画:刘兰芳的《岳飞传》,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那套连环画《说岳全传》,在80年代可是风靡一时。

从中国传统历史评判标准来看,中国历朝武臣宿将多如过江之鲫,然而称得上完人,忠勇智信仁义兼备,得以长时间入庙堂享香火,且又为民间传颂者,不过岳飞、关羽两人。很少有人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质疑其武功与道德,似乎只有抗战时意气消沉、决心媚日的汪精卫,才敢放言岳飞是不能节制的军阀。

宋代:从跋扈将军到蒙冤忠臣

起初,岳飞在正史中的地位,略微尴尬,绍兴12年宋金议和后,秦桧倚仗金人“不许以无罪去首相”的要挟,稳当终身宰相,独揽大权。为了钳塞朝野之口,湮没“风波亭”的真相,秦桧安排其子秦嬉主编宋高宗生前的编年史,又恣意篡改官史兼严禁私人修史,自以为可在历史上永葆美誉,不留骂名。起初这种颠倒黑白之举颇有成效。《三朝北盟会编》中,作者徐梦莘不惜笔墨地歌颂朝廷处置及时有力,没有造成唐代武将坐大、割据一方的局面,称岳飞、范琼等将领都因“跋扈”而不得善终。更有甚者,宋高宗与秦桧甚至因为憎恨一个“岳”字,居然接受前岳飞幕僚姚岳的建议下令将岳州改名纯州,其节镇名岳阳军又改为华容军,以钳民间悠悠之口。

宋绍兴32年,孝宗赵眘继位后,岳飞得以平反,朝廷追复了他生前职务。有意思的是,一开始廷臣为岳飞订的谥号是“忠愍”,但孝宗认为“愍”字一用,则有“使民悲伤,折伤”之意,是表明刚刚退位的太上皇赵构处置失当,故而改为“武穆”。昭雪后,岳飞三子岳霖以及其孙岳珂,就开始了岳飞生前史料传略的编纂工作。岳珂不可谓不勤奋,五年之内就完成了巨著《鄂王行实编年》,接着又完成了岳飞生前手札、文稿以及他人记载史迹的汇编《金佗粹编》和《金佗续编》。自此之后,不管官方史传,还是民间叙事,基本都是以岳珂著述为蓝本,岳飞的官方庙堂形象与民间传说,有了一个统一的源头。

遗憾的是,岳珂的著作虽宏大,但远谈不上严谨,他自己也承认,材料来源杂驳不纯,除了当年岳家军故吏部将的个人回忆、官史记载,还有各种未经查证的民间野老传言,再加上急于为先祖平反昭雪,褒奖其忠义武功,各种夸大杜撰自不在话下。譬如《编年》中说岳飞诞生之时,有大鹏巨鸟在屋顶上盘旋宛转而鸣,诞生后未满月,就遇到黄河内决,岳母姚氏情急之下,怀抱其坐在缸中漂流避祸,居然安然无恙。又说他生有神力,十二岁时,就能拉开三百斤的硬弓和八石之弩。连其子岳云也是天生神力,能使一对重达80斤的铁椎(锤),能够在万军丛中百进百出,人马浴血受伤百处亦毫不言退。

在岳珂的记述中,先祖岳飞的官阶与战功不仅有“灌水”成分,许多具体细节也有破绽。建炎四年(1130年)的牛头山大战,说岳飞以三百骑兵、两千步卒从牛头山上冲下,大军随后而下,势如破竹,斩获金兵中“秃发垂环者”三千余,俘获战马三百匹,其中万户千户级别的女真高级军官20余人,铠仗旗鼓“数以万计”,解了建康之围,以当时女真军与宋军战斗力之对比,不免有夸大,然而更夸张的还在后面:绍兴10年(1140年)朱仙镇之战,在《金佗粹编·行实编年》中,岳飞于郾城大破金军之后,进军距离北宋故都汴梁只有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兀术坐拥十万大军,但一遭遇岳家军前锋五百精锐骑兵“背嵬骑”就四散溃逃。

根据岳珂的记载,此战中,岳家军大破金营连环骑兵(拐子马,铁浮图)。而岳珂对此战役的描述,其实是将前辈文人杨汝翼、汪若海描述1140年宋将刘琦“顺昌大捷”的战报照搬过来,略作修改而已。实际上,宋仁宗年间编辑的《武经七要》里明确指出:拐子马,乃是指没有固定列阵的方位和地点,只准备随时听令、相机策应或赴援某部之用的骑兵;而铁浮图则是浑身重铠,“望之若铁塔一般”的金兀术亲军侍卫。岳珂所作的这些夸大杜撰后来被收录进《宋史·岳飞传》中,经过民间文学与戏曲创作的又一轮演义后,铁浮图变成了威力巨大的火炮,金兀术还排演了致命的金龙搅尾大阵,连水浒梁山好汉徐宁所遗留下的钩镰枪都露了一小手,可谓技术架空,穿越乱斗。

乱世出英雄,乱世之际民间更需要英雄,民间叙事中岳飞抗金的故事正是萌芽于南北战乱不断的宋代。身为中原“正统”王朝的南宋偏安一隅,政治黑暗,人民要同时遭受北方游牧异族劫掠之害与南宋朝廷压榨蹂躏之苦,为此不得不寄情于诸如岳飞这样的忠臣良将或水浒好汉这样的草莽英雄。宋代市井“瓦舍”中繁荣的说唱民间艺人开始依据正史蓝本,在简约的描白中尽情填充他们的想象和愿景,除了遥远的周武伐纣,三国纷争,隋末兴唐豪杰,中兴四名将“岳(飞),张(浚),韩(世忠),刘(琦)”的故事也开始在下层民众中广泛传播开来。据史书记载,岳飞所率驻屯大军驻扎过的鄂州,有不少民众偷偷在家张挂岳飞画像用以祭拜缅怀,正如诗人刘过所写:“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

电视剧《精忠岳飞》剧照(CFP/图)

元明清:好汉岳飞加神明岳飞

元世祖忽必烈征服中原与南宋疆域后,为了“维稳”、柔化汉族反抗意识,优待宋代遗臣,修缮前代忠烈庙宇,杭州栖霞岭下的岳庙自然也在此列。他将岳飞的谥号追加“保义”两字,还特命江浙行省地方官出钱重新收集,刻印了已经散佚的《金佗续编》。元明两代,通过杂剧《宋大将岳飞精忠》,以及《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岳武穆精忠报国传》等作品,岳飞的地位被进一步拔高,在宋代中兴四将中位居第一,再创作者依据三国演义中孔明初出茅庐的情节,令岳飞在上阵伊始的青龙山之战中,就亲率五百健儿,利用火攻,水袭,伏击等战术打败金兀术十万大军。

而元代杂剧戏曲兴起后,作为民间大众“人格投影”的历代英雄人物也有了直观的形象。宋人画师刘松年所传《中兴四将图》人物绘卷,岳飞的面相为方脸大耳,面容白皙,眉宇开阔,双目有神,而元明时代戏台上的岳飞脸谱,则在英武俊朗的白色之外,加上了表示忠义的红色与表示成熟持重的长须。元明两代戏曲中,岳飞的“受屈忠臣”与“盖世良将”双重形象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有趣的是,为了防止岳爷爷庙堂之上过分严肃,一群性格各异、草莽泥土气十足的岳家军“好汉”式将领的形象与岳飞轶闻也逐渐被创造出来,诸如落草的吉青,性格淘气顽劣的福将牛皋,孤傲的高宠、杨再兴。岳飞自身也有了某种江湖好汉的冲动与打抱不平感:诸如他少年时曾前往沥泉山沥泉洞中斩除蛇妖,蛇妖尾部遂变成了他的武器沥泉神矛;上京比武之际他拒绝“潜规则”与“让球”,毅然枪挑小梁王夺走了武状元头衔。

主题的民间传说、戏曲而成。例如秦桧“东窗事发”之情节明显是受明短篇小说《续东窗事犯》的影响。岳飞安内攘外的战功来自明代传奇《精忠记》、《精忠旗》。而岳飞死后岳雷、牛通等“二代英雄”扫北灭金的故事,则受明传奇《续精忠》的部分影响。“奉僧戏秦”、“何立入冥”等情节则是前代各种鬼神报应情节之集大成。“枪挑小梁王”等情节是清代戏曲传奇《如是观》与《夺秋魁》的增演。

通过《说岳全传》,一个金光灿灿、文武无双的岳飞形象终于被点上了浓墨重彩的最后一笔,他既是忠臣孝子,也是神明转世;既能死后以白浪滔天的神迹劝阻岳家军部将进兵临安,也能执法森严,将打碎免战牌的爱子岳云绑上法场。自此,他成为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忠义”的具象化身,进而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危亡时刻自救的最大凝聚力。

推荐访问:演变 岳飞 神话 英雄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