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南戏“明改本”研究之回顾和检视

时间:2022-07-17 10:15:03  阅读:

【摘 要】戏曲的改编是文学创作的方式,也是文学批评的一种类型,反映了改编者的价值立场和话语诉求,也和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学术思潮息息相关。宋元南戏多为经过明人润色、增删、改编或者改写后的戏曲剧本,可以称为宋元南戏“明改本”,题材主要有婚姻爱情、历史和教化,体裁为全本戏、折子戏和曲谱。学术界前辈和学者在文献研究之外,还从“改什么”、“如何改”和“何以如此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依然存在研究的空间,可以进一步开展研究。

【关键词】宋元南戏“明改本”;改编;明人

中图分类号:J80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004-06

宋元南戏是宋元时期源生于南方民间的戏曲。据赵景深、钱南扬等先生考证,目前尚未发现真正刊刻于宋元时期的南戏剧本。今传世的宋元南戏皆为经过明人润色、增删、改编或者改写后的明代刊刻本,本文将这些称为宋元南戏“明改本”。

一、宋元南戏“明改本”的存目和分类

据统计,现存宋元南戏“明改本”有15个剧目和81本全本戏。这15个剧目分别是《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西厢记》《东窗记》《赵氏孤儿记》《破窑记》《金印记》《白袍记》《牧羊记》《三元记》《黄孝子寻亲记》和《周羽教子寻亲记》。这些剧目的改编本尤以《琵琶记》的改本数量最多,其次以“四大南戏”中的《拜月亭》《荆钗记》《白兔记》和以南曲形式改编元杂剧《西厢记》的明代“西厢”改本(简称“南曲系统《西厢记》”)的改本数量为多。明代根据宋元南戏“明改本”改编的折子戏共有248折,多为明代戏曲选集和曲谱收录。

宋元南戏“明改本”按题材内容,可以分为婚姻爱情、历史和教化三类。

宋元南戏“明改本”中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剧作,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亭》《荆钗记》《破窑记》和南曲系统《西厢记》。其中,《白兔记》《琵琶记》以描述男女主角婚后生活为主,叙述夫妻如何离散和重逢,时间跨度较大;而《拜月亭》《荆钗记》《破窑记》和南曲系统《西厢记》主要叙述男女主角相识、相恋的爱情故事;《拜月亭》《琵琶记》《白兔记》《荆钗记》和南曲系统《西厢记》对女性的描写,形象的刻画,以及女性心理的揣摩尤为细致。

宋元南戏“明改本”中以历史为题材的剧作,如《白兔记》《破窑记》《白袍记》《八义记》《精忠记》《金印记》和《牧羊记》,其主角原本都是草根阶层,因缘际会,“鲤鱼跃龙门”,享荣华富贵。其中,《白兔记》叙述后汉皇帝刘知远发迹的故事;《八义记》和《牧羊记》叙述文臣赵盾、赵朔和苏武的故事;《精忠记》和《白袍记》叙述武将岳飞和薛仁贵的故事;《破窑记》和《金印记》叙述文人士大夫吕蒙正和苏秦如何成就功名的故事。“明改本”中的这类剧作又可以细分为帝王戏、武将戏和文臣戏三种。帝王戏描绘皇帝的奋斗史,如叙述刘知远故事的《白兔记》。武将戏书写英雄人物的出身和奋斗历程,如描写岳飞的《精忠记》和描写薛仁贵的《白袍记》,剧本依据少量的史实,从民间文学中吸取素材进行虚构,多强调武将的“忠义”。文臣戏描绘寒儒的奋斗史,如《金印记》的苏秦、《荆钗记》的王十朋、《琵琶记》的蔡伯喈、《拜月亭》的蒋世隆、《破窑记》的吕蒙正,鼓励饱学之士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而跻身于朝堂之上。

宋元南戏“明改本”中以教化为题材的剧作,如《三元记》《黄孝子寻亲记》《周羽教子寻亲记》《琵琶记》,其中,《琵琶记》和《三元记》描绘寒儒经过十年的寒窗苦读,终于考取功名;《黄孝子寻亲记》和《周羽教子寻亲记》通过描绘男子寻亲的故事,强调主角的“孝”精神。

宋元南戏“明改本”包括全本戏和折子戏,还在一些曲谱中保留散套。“明改本”全本戏指明人刊刻、首尾连贯、沿袭南戏体制的戏文传奇,以三十出至四十出为主。现存宋元南戏“明改本”全本戏主要刊载于古本戏曲丛刊编委会编写的《古本戏曲丛刊》和明人毛晋刊刻的汲古阁本《六十种曲》,以及各种明代单行本等。而折子戏主要收录于明代的戏曲选集之中,如《雍熙乐府》《盛世新声》《词林摘艳》和《风月锦囊》等。收录“明改本”散套的曲谱,主要有明人蒋孝的《旧编南九宫谱》、沈璟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和《增定南九宫曲谱》、沈自晋的《南词新谱》,清人钮少雅的《南曲九宫正始》和《九宫大成南北词曲谱》,近代吴梅的《南北词简谱》和王季烈的《集成曲谱》等。

二、学界对宋元南戏“明改本”研究之回顾和检视

早在20世纪初,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就依据经过明人润色、改编、改写的戏文来论述宋元南戏的“渊源”和“文章”等问题。王先生注意到明人改编南戏的事实,根据《拜月亭记》第5出的明太祖之语,判断此剧非元人施惠所撰,当为明初的作品,①这直接影响了学界对“明改本”《拜月亭记》创作时间的研究。②20世纪初期的学者吴梅、姚华、陆侃如、冯沅君、郑振铎等,也曾先后向学界介绍宋元南戏的明代版本。新中国成立后,赵景深、董每戡、王季思、钱南扬、叶长海、俞为民、黄仕忠、刘念兹、陈多、孙崇涛和李舜华等人,对宋元南戏“明改本”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代以来,台港澳和海外学者青木正儿、田仲一成、曾永义、白之、龙彼得、吴秀卿和孙玫等,在“明改本”的研究上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③本文选取学界具有代表性的四位研究者,论述其对宋元南戏“明改本”研究的贡献。

20世纪80年代,钱南扬在《戏文概论》中正式提出“明改本”的概念,“明改本虽已失去了本来面目,然多少总还保存着一些宋元戏文的成分”“况且更有《九宫正始》据元天历间刻本《十三调》《九宫》二谱,征引了不少宋元戏文的曲文,把它和改本对照着看,也可以窥测原本面目的一斑。所以也有它们一定的价值。”④他指出宋元南戏“明改本”与宋元南戏最大的差异,在于“宋元戏文经过明朝人的修改,不但形式方面失去原样,内容方面也一定有不少变化,所反映已不是完全的宋元人的生活了。”⑤《戏文概论》第四章《荆、刘、拜、杀》简要地指出宋元南戏“明改本”《荆钗记》改变了戏文的结局;《白兔记》与南戏相比,具有更浓厚的民俗特色;《拜月亭记》对男女主角破镜重圆的改写,其语言风格并未受到元杂剧《拜月亭》的影响。然《戏文概论》对部分宋元南戏“明改本”的分类有待商榷,如认为《白兔记》和《琵琶记》“保持着戏文原来面目”,把它们和“经明人修改”的南戏区别开来。其实,这两部南戏的最早版本都在明代出现,可以归入“经过明人修改”的南戏之中。⑥

推荐访问:检视 回顾 研究 宋元南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