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台湾服务业“脱困良方”

时间:2022-07-16 08:40:03  阅读:

前不久,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在台湾掀起轩然大波。3月18日起部分学生占据台湾“立法院”,表达其不满台湾当局推动服贸协议过程中的“黑箱”行为。此举也危及两岸服贸协议的正常生效,未来若不能在台湾“立法院”逐条审议通过,将对两岸后续经济合作造成极大伤害。

观察此次学生运动,特别是他们在facebook及其它论坛上的“推文”,可以发现多数参与学生不具有经贸专业背景,对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一知半解。殊不知服务业是未来国际竞争舞台上的关键部分,在台湾连续两年经济增长率挣扎于“保2”线上,DRAM、手机、面板陆续在与韩国竞争中落败的当前形势下,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可以成为台湾经济的一路“奇兵”,有望使台湾服务业摆脱当前困境,在大陆市场的扩张获得先机。

台湾服务业面临转型发展的困境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台湾逐渐向服务型社会转变,1988年台湾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50%,1993年又突破60%,目前达到70%左右。表面看来,服务业已是台湾经济的主体,但从实际贡献来看尚不足以成为台湾经济成长的主要支柱。当前台湾服务业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以下四方面。

1.台湾服务业市场狭小

台湾服务业“国际化”程度较低,基本以满足岛内2300万人口的需求为主。按需求方式大致可分为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两种,生活性服务业主要向居民提供物质和精神生活消费产品及服务,如餐饮业、住宿业、家政服务业、美发美容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则指支持生产活动并使其他产业顺利经营和发展的服务业,如金融业、通讯业、交通运输业等。无论从生活性服务业还是生产性服务业来看,岛内市场都十分有限,近年来由于许多制造业生产线外移并带动部分台商及其家属的流动,岛内服务业内需市场呈逐年缩小态势。

2.台湾服务业发展动力不足

台湾服务业在经过了上世纪90年代的发展“黄金期”后,显得后劲不足。根据台湾“主计处”的统计数据计算,2000年~2010年间,台湾服务业年均增速仅2.9%,低于同期工业和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台湾服务业劳动力生产力指数年均增长2%,其中属于现代服务业的医疗保健业(-1.1%)、金融保险业(0.3%)、技术服务业(-0.3%)等劳动生产力基本呈低增长或负增长状态。目前,台湾服务业的主要增长源仍为运输仓储、不动产业等传统服务业,难以带动服务业的快速增长。

3.台湾服务业就业偏低

大多数服务业属于劳力密集型产业,随着工业化发展,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大量流入工业部门,而当服务业发展成为经济主体时,劳动力应转而流入服务业部门。服务业发达的地区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一般高于或接近产值比重,如香港、美国、英国的服务业就业人数分别占总就业人数的86%、79%、77%(2006年)。但台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仅58%,比产值比重低10多个百分点。台湾服务业实现就业的能力低于正常水平,一方面反映了服务业结构中“公共行政及国防”、不动产业等比重过大存在泡沫化的风险,另一方面也说明产业结构调整后从制造业领域流出的劳动力未被充分吸纳,进而加剧岛内结构性失业问题。

4.台湾服务业贸易逆差

过去对外贸易主要关注商品进出口部分,但随着服务业在各国(地区)经济中地位的提升,服务贸易也明显受到更大重视,美欧等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已成为对外贸易的主体,台湾经济的主要竞争对手韩国近年来以影视、美容等产业为主的服务业“国际化”策略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台湾服务业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逆差,据台湾“中央银行”估算,1995年~2007年间台湾服务贸易逆差累计达730亿美元。2000年~2008年台湾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比重由1.34%下降至0.89%,占亚洲比重由6.52%下降至4.64%;2000年~2009年服务贸易进口占全球比重由1.75%下降至0.94%,占亚洲比重由7.08%下降至3.77%。

大陆市场是台湾服务业的重要出路

从根本上看,台湾服务业需要解决的是市场和竞争力问题。为此台湾经济主管部门提出“三业四化”,即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科技化和国际化、传统产业特色化。所谓服务业“国际化”,就是使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经营、寻求融合、求得发展的过程。台湾的服务业必须走“国际化”道路,这主要是因为台湾人口增长停滞、经济不景气影响民众的消费,这两点决定了岛内服务业市场已经饱和,不“走出去”寻找新的市场就没有出路。当然,台湾选择的对象可以是欧美这样消费力强劲的发达国家,也可以是大陆、东盟等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体。但综合来看,大陆市场应是台湾服务业的最优选择,原因如下:

第一,从服务业的特性来看,服务与普通的商品生产销售不同,服务型企业为顾客提供的是无形的服务,往往是人与人的直接接触,因此台湾服务业以大陆地区为市场具有语言、文化相同的优势,这是其他外资服务企业都难以企及的。

第二,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过去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是台湾服务业投资的重点,主要原因是其服务业发展相对成熟且民众富裕消费力强。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以欧美为主的全球消费结构发生转变,亚洲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大陆地区的消费市场迅速成长起来,正占据愈来愈重要的地位。近几年,大陆市场很明显已经成为各国服务业(如影视、旅游)争夺的热点区域。

第三,从大陆经济发展来看,近年来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2013年服务业占GDP比重首度超过工业达46.1%,标志着大陆经济迈入“服务化”时代。未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不断推进,服务业发展将更为迅速。台湾服务业扩大外需,不能忽略极具发展潜力的大陆市场。

第四,从两岸经济合作来看,两岸商品贸易关系已走入平稳发展阶段,增长的空间不大,服务业合作正逐渐成为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重点。台湾“投审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服务业占台商投资大陆比重还不到10%,2013年已提升至43.3%。由于对两岸金融合作充满预期,去年,台湾金融保险业赴大陆投资额大幅增长,并超过电子制造业跃居至台商投资首位。无论市场的“手”还是制度的“手”都在引导台湾服务业靠近大陆市场。

举例来看,台湾服务业中的旅游业因结合大陆市场的转型发展已卓有成效,很值得借鉴。自上世纪90年代起台湾吸引游客的数量增速放缓,岛内居民因新台币升值掀起出境旅游的高潮,其对台湾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两点:一是岛内旅游业逐渐转变为以出境游市场为主,旅游核心部门如旅行社业、旅游交通设施、旅馆业、景区娱乐业等多年来发展停滞,显然跟不上整体经济和民众收入的增速。二是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性大,入境旅游市场的低迷间接影响零售、餐饮等相关行业,对岛内消费和投资信心、就业等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2008年在两岸实现“三通”、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后,台湾旅游业迅速拓展至大陆市场。据台湾“交通部观光局”统计,赴台的大陆游客从2007年的30.7万人增长至2013年的287.5万人,预估台湾“入境游”旅客数量2016年有望突破年1000万人次,其中大陆市场(游客)约占4成。5年来台湾旅游业因大陆游客的增加带动岛内旅游市场而迅速转型,岛内旅行社业的“入境游”又重新成为主营业务,旅馆业、航空业、餐饮业乃至工艺品业等也明显受到拉动。台湾“中央银行”的统计显示,台湾旅行“国际”收支由2007年的39亿美元逆差转变为2013年的3.7亿美元顺差。

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有助台商在大陆市场的竞争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下,两岸以ECFA为框架推动经济关系的正常化和自由化。2013年6月21日两岸两会第九次会谈签署的《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是ECFA后续四大协议之一,对两岸服务业市场开放及开展合作做出了制度安排。根据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大陆对台湾开放包括金融、电子商务、医疗等80项服务,开放幅度高于WTO承诺,体现了对台湾同胞的善意与诚意;而台湾对大陆开放64项服务,不仅仍坚持“正面表列”,而且大多低于WTO承诺(19项为WTO承诺部分,且早已对外资开放)。总体来看,大陆对台湾地区的开放幅度较大,而台湾方面开放幅度相对较小、限制仍很多,对大陆企业而言受益程度比较有限。但对台湾服务业而言,两岸服贸协议的意义重大,可解决台湾服务业在大陆的市场准入和市场定位问题,是未来台湾服务业在大陆市场竞争的关键。

1.使台湾服务业先于外资取得大陆市场经营权

过去以制造为主的台商在大陆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很大程度应归功于他们提早于其他外资在大陆投资布局。随着大陆地区服务业快速发展,海外资本逐渐将投资重点转向服务业,近年来投资教育、商业服务等领域,特别是金融业都出现了快速增长。而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大陆地区积极推进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目前按WTO分类的160项服务业部门已开放100余项,超过了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标准,按商务部规划很快还将推动在金融、教育、文化、医疗、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多个服务领域放宽外资投资和经营的限制。若无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未来台湾服务业将同外资一同开放,但台湾服务业的竞争力与外资相比不具优势,恐难在大陆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因此,正如李克强总理在博鳌论坛上表示“大陆对外开放时会先对台湾开放,或者对台湾开放幅度大一些”,两岸服务贸易协议首先对台湾开放物流、旅游、金融等领域,就是希望“首先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2.帮助台湾服务业深耕大陆内需市场

过去台湾制造业在大陆投资以服务欧美市场为主,近几年在大陆市场竞争力和市占率逐渐下降,就与其未能尽早进入大陆内需市场密切相关。而值得一提的是,少数台商如统一、康师傅等,正因为有较高的大陆市占率而成为行业的领先品牌。台湾服务企业无疑应吸收制造业的经验教训,在深耕大陆服务业内需市场上多下功夫。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中大陆向台湾开放的旅行社业、医疗业、文创业、电子商务等都拥有庞大的市场,未来随着大陆民众收入快速提升,预期消费增长的潜力很大。台湾服务企业若能在大陆庞大的服务业内需市场中占据一定地位,将极大提升岛内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特别是服务业“在地化”往往与当地政府的政策环境密切相关,按协议台湾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可在福建先行试点经营,福建省还计划推出一系列与服务贸易协议配套、协助台湾服务企业落户并取得与大陆企业相同待遇的政策措施,这些举措都将有助台湾服务业消除竞争障碍。

当然,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对台湾经济的正面效应绝不只存在上述几点,比如服务业可能成为吸引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主要动力,可能在拉动岛内就业上做出较大贡献,还可能推动岛内公共服务的进步并改善投资环境,进而对台湾摆脱当前的经济困境有所助益。但能否实现这些,还取决于台湾当局及岛内民众的选择,若不能尽快使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生效,这些本应成为台湾发展机遇的部分都将成为其他外资的机会。台湾的实践再一次验证了:不成熟的“民主政治”极有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推荐访问:脱困 台湾 良方 服务业 两岸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