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潜心藏学研究守清贫逐梦藏学高地

时间:2022-07-15 16:05:02  阅读: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已故历史学家范文澜曾以此勉励自己潜心史学研究。然而,在雪域高原,有一位学者,在冷板凳上已经坐了整整三十年,静心研究西藏历史,结出累累硕果,被人们认为是“以教授的身份、学生的态度治学”。他就是中国第一位藏族“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藏大学教授次旦扎西。

逐梦藏学三十年终成“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4年,对于西藏学术界来说,注定是值得抹下重笔的一年。这年年底,西藏大学教授次旦扎西被评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实现了藏族学者群体在这一领域零的突破。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系中国教育部与香港爱国实业家李嘉诚先生为提高中国高等学校学术地位,振兴中国高等教育,共同筹资设立的专项计划,也是国内较早启动、支持高校延揽海外学术精英、具有影响的高层次人才计划,并给予一定的学术研究经费支持,其中的特聘教授名额目前每年仅为150名。

◎与本科学生交流。

作为藏族首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次旦扎西既有一丝欣喜,又有些许惶恐。“‘长江学者’不只是一个称号,更是一种责任,意味着你要拿出更多的学术成果,对得起学术界给予的信任和荣誉,否则就是对学术研究的不尊重。”次旦扎西严肃地说。

次旦扎西对学术研究的责任感,不是一时即兴而发,而是三十年潜心藏族历史研究的结果。他常常说,对少数民族史研究要有敬畏之心,对学术研究要行责任之苦。

1985年,次旦扎西从西藏大学藏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留校,分到政史系藏史教研室。这是他从事藏族历史研究的起点,也是他逐梦藏学研究的起点。

“上学时候,书本上不少介绍藏族文化的课文,在学习过程中,我就有了很多疑问,藏族是怎么来的?过去西藏人的生活是怎样的?为什么西藏会出现活佛转世制度?”次旦扎西说,作为一名藏族人,研究藏族历史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现在藏学已经成为国际上的显学,藏族历史应该是藏学研究的基础。

1988年,次旦扎西到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进修深造,师从藏族历史专家王辅仁教授,他的研究视野也转向了范围更大的民族史教学研究。此后,他担任西藏大学藏史教研室主任,并在1996年成为当时西藏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随后,次旦扎西先后担任西藏大学藏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师范学院院长、藏族历史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担任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至今。

次旦扎西以藏族历史研究为主,研究领域涵盖了西藏古代和近代史,先后出版了《吐蕃十赞普》、《西藏地方古代史》、《藏族历史上的十大著名女性》等学术著作12本,在《中国藏学》、《西藏研究》、《西藏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承担了《西藏藏传佛教事务管理研究》、《大型藏文基础语料库建设》等国家和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

其中,《西藏地方古代史》成为一些院校的指定教材和考试用书,《西藏古近代军事史研究》第一次在国内外较全面、系统地研究西藏古近代军事史,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

“他常常给自己定目标,比如每年要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等。”在同事眼里,次旦扎西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周末常常在资料室、办公室度过。他的同事昂毛吉说:“次旦扎西教授总能想到一些视角独特的研究领域,如藏族历史上的十大女性等,这些都是大家容易忽略的,这也许就是他成果丰硕的秘诀吧。”

得益于丰硕的学术成果,次旦扎西先后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西藏社科院特邀研究员等职。

潜心治史三十载坚守辩证史学论

大史学家司马迁曾说:写史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历史承载着社会变迁,历史意味着文化延续。如果不研究历史,就是摧残文化,阻断文化的传承。

三十年的历史研究生涯中,次旦扎西不断思考着历史应该怎么研究,西藏历史该怎么研究,琢磨着史学观和方法论的问题。在他看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西藏历史研究,应该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不能以过去的事实来解释今天,而应该用今天的导向解释过去。

“虽然吐蕃和唐朝为争夺土地发生长时期的战争,但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出嫁西藏,汉藏友好往来与日俱增,唐高宗授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见证了汉藏友谊。”次旦扎西看来,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的指导下,西藏地方史研究应该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视野,用辩证唯物主义解释西藏发展脉络。

“我们没有能力去阻止已经发生的事情,但我们却有能力去研究,为今天的时代提供参考。”次旦扎西说,中央历代为治理西藏进行了很多的探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研究历史能够对今天的西藏发展和稳定提供智力支撑。

民族史是对史料搜集、整理、分析,然后解读、还原历史。次旦扎西非常注重一手资料的使用。他说,历史研究要求真、求实、求客观,要对后人负责,这需要基于事实的研究,注重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他的同事巴桑说,次旦扎西每次出差回来,都会随身携带很多藏文文献。“他常常说,看史料就看最原始的,那些经过他人校注的资料,已经不纯了。”

“凡事都要讲依据,我之所以坚持史料研究,就是因为历史事实不容篡改。实事求是应该是历史研究的准绳,因为你要为历史负责。”次旦扎西说。

在注重文献分析的同时,次旦扎西非常关注最新的考古成果。听说有新的考古发现,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考古现场,向考古专家求教,参加考古发现的座谈会。他说,做地方史研究需要有大视野,需要借助现代科学的成果,需要多学科交叉的方法论。

◎著作、译著、论文。

2015年3月,中国著名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高星在拉萨就西藏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工作做了一次讲座。次旦扎西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讲座地点。得知在西藏高海拔地区首次发现确凿的原生文化层,次旦扎西非常兴奋。因为在他此前编写的《西藏地方古代史》中曾有一段表述:此前西藏发现的旧石器均为地面采集,缺乏原生地层证据,因此对其年代难以作出准确判断。他说,藏北高原原生文化层的首次发现,对研究西藏史前文化具有较高价值,也为研究藏族族源问题提供重要的分子生物学依据,更为他修订教材提供了科学依据。

言传身教三十年逐梦藏学新高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教三十年的时间里,次旦扎西教过的学生已经不计其数,同样的知识讲述了一遍又一遍。但他并没因此而失去耐心,总是谆谆可亲,希冀学生和同事取得好成绩、好成果。他说:“看到学生们进步,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在学生眼里,次旦扎西的大脑就像一个藏族历史的资料库,储存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一些史料信手拈来,上课常常不用带教材。

现在拉萨中学担任藏语老师的普布,本科时师从次旦扎西,现在又师从他攻读藏族历史硕士研究生。在普布的印象里,次旦扎西作为一名老师,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上课方式很灵活,或是举一些民俗考古事例,或是请学生自己讲,或是带学生到考古遗址现场。为了讲好西藏古代史,他曾带着学生到大昭寺、唐蕃会盟碑以及色拉寺脚下的曲贡遗址,实地讲解。

普布的硕士论文题目是《以紫金地为中心的娘氏及上娘若部落领地研究》。普布说,出生于西藏江孜县的他,从大学开始,就对自己家乡的历史特别感兴趣,但对如何做研究却深感棘手。

为此,2014年7月研究生开题以后,次旦扎西几乎每周都会主动给他打电话、聊论文,指导他如何进行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为了帮助学生找资料,次旦扎西自掏腰包请北京的朋友复印资料并邮寄到西藏。

2013年,西藏大学获批为博士授权点,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史上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空白,次旦扎西入选西藏大学首批博士生导师。

30岁的索朗次仁是次旦扎西招收的第一位博士生。“次旦扎西教授学术成果突出,在为学、治学、教学方面都有丰富而独到的经验,在藏史研究领域是权威专家,我就毫不犹豫地报考了他的博士。”

在索朗次仁眼里,次旦扎西教授乐于言传身教,非常重视做人,告诫学生先做人再做学问,要求引用资料必须诚实标明出处。每次参加学术会议后,次旦扎西都会将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告诉学生,让学生多一些思考空间,跟上藏学发展的步伐。

◎与硕士学生们合影。

“他常常会问学生,你的思路是什么?并时刻提醒,做学术研究要有怀疑精神,大胆提出假设,然后小心求证。”索朗次仁说,尽管次旦扎西在学术上已经是顶级教授了,但他在学生面前依然是谦逊平和、温文尔雅,非常尊重学生的想法,以期挖掘学生的潜力。

“我有今天的成绩,深受东噶·洛桑赤列、恰白·次旦平措等藏族历史学者和王辅仁、王尧等藏学专家的影响。”次旦扎西说,“知识需要传承,我有责任把学习到的传给下一代。”

作为自治区重点学科藏族历史的学术带头人,次旦扎西认为,西藏是研究西藏历史的宝地,西藏本土的历史研究学者,处在文化发生地,获取藏文典籍相对方便,还可以向老一辈的人请教,可谓是占据了地理优势、史料优势和资源优势。因此,他常常带领团队开展实地调查,直接到考古发掘现场,到年长者家里搜集史料,分析史料,以做出原汁原味的研究成果。

作为藏学研究所的所长,次旦扎西常常思考,随着国际藏学逐渐走热,国内外成立了不少藏学研究机构,西藏大学藏学研究所的定位应该是什么?出路在哪里?在他看来,历史是藏学的基础,研究藏学必须有历史作为铺垫。为此,他和研究团队一起,着力组建藏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以“传承传统、关注现实”为原则,做以历史为支撑的藏学研究,努力将藏学研究所建设成传统藏学研究的强大权威机构,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藏学研究基地。

三十年来,次旦扎西先后到香港科技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波恩大学等国外高校讲学与访学,他的研究成果也随之走向了更远的地方,向世界展现新一代藏族学者的严谨治学风范。

推荐访问:清贫 高地 潜心 研究 三十载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