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光源与照明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7-15 14:00:03  阅读:

摘要:高等院校和企业作为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的两个重要环节,二者之间的合作及协同创新成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作为东北地区唯一开设光源与照明专业的高校,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适合照明行业需求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对其他高等院校及相似专业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光源与照明;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73-03

一、背景及意义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到2020年我国需要高层次创新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500多万人。工程院在《走向创新——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综合报告》里提出尤其需要技术交叉、科技集成创新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为此我国提出“卓越计划”,以实施“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照明用电占世界用电总量的12%~20%,照明光源的革命、照明工业的转型及新兴照明产业的崛起成为各国的共识。在我国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中,光源与照明行业发展迅猛,向着国际化、市场化、区域化方向发展,已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我国由光源照明产品的大国提高到世界强国,在今后的几十年内对照明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同时,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战略中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半导体照明产业集群放在突出地位,大连是国家首批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人才紧缺问题日趋凸显。

但与上述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开设光源与照明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十分稀少。大连工业大学是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开设光源与照明专业的高校,有着良好的学科积累和行业声誉。发挥学校的优势,积极探索构建立体化人才培养平台,满足行业发展、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对于助推学生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及在国际范畴的就业意识与执业能力,为提高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二、探索与实践

照明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其生存与发展的第一目的就是为光源与照明行业、企业的发展培养所需人才,因此要为广大在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体现出鲜明的专业特色。建立开放式、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形成稳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所需的校外实践基地,培养出适应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创新人才。作为东北唯一开设光源与照明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专业定位是立足大连、服务辽宁,辐射东北,面向光源与照明行业。因此通过构建产学研合作的立体化人才培养平台,进行了适合光源与照明行业需求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一)加强校内科研服务平台建设

团队积极争取创建各级科研平台落户本专业实验室,使学生直接感受高水平研究的氛围。本专业为“大连半导体照明产品公共检测与服务平台”及“大连市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实验室”。2012年成功获得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会、中国节能协会联合授予的“中国绿色照明教育示范基地”,成为全国首家获此殊荣的高校。同时获批“半导体照明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基地”,进一步提升了我校在半导体照明研究领域的影响力,有力推动学校学科建设步伐,有效改善科研实验条件和实验水平。我们充分利用这些科研教育平台,为照明产业相关的政府监管、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等提供检测技术服务的同时,大力发挥科技创新研发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开放实验室、合作交流平台等功能,成为照明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支撑平台。

(二)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升国际视野

每年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各级别的大学生科技竞赛和创新活动,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学生毕业后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工作中保持强大的发展后劲,为学生在科技领域和实践工作中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利用现有的中日韩国际合作项目,派出学生参加国际会议、各种国际竞赛、访问交流等,为本专业学生的国际培养创造平台和机会,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能力,培养高素质、具有国际视野和懂得国际合作的外向型、开拓型国际化人才。

(三)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

专业建设一直注重与照明行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先后成为中国照明学会团体会员单位、辽宁省照明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并与近二十家照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我们已经与索恩照明(天津)有限公司、大连德豪光电有限公司、盘锦中跃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照明企业建立了教学实践实习基地。专业教学团队以我校光源与照明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及人事经理为主,“双导师”的团队成员面向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团队中专业教师和企业主管已有多年合作经验,团队成员发挥企业和学校在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中的优势,结合市场和技术的资源,紧密配合,积极探索,为成就“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奠定坚实基础。与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合作开展半导体照明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实习基地,教师和技术人员定期进行科技研发和讲学,学生可在基地和研发中心进行现场实习、实践,并可参与部分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开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得到加强和提高。

(四)产学研合作基地实例

大连工业大学与索恩照明(天津)有限公司在人才培养上的合作始于2004年,学生在本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主要进行:

(1)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

2006年3月,20名照明方向的大四学生首次来到索恩照明(天津)有限公司实习,受到公司的高度重视,科学周密地安排了学生的实习日程。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企业文化,专业知识,更让大家有机会在生产线上亲自组装了800余盏隧道灯具。实习结束后,有10名同学留在单位做毕业设计,企业派出了优秀的技术人员指导,让学生更是收益匪浅。在企业做的毕业设计水平明显偏高,其中一名同学的毕业设计还获得了学校的优秀毕业设计。良好的开端为本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发展打下基础。

(2)暑期实习生

针对很多大三学生想通过暑期这个空余时间,走出校门,进入照明企业进行实践的良好愿望,2011年暑期首次启动暑期实习生项目。同样得到索恩照明(天津)有限公司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大力支持,为10名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同学们不仅受到有关企业文化、产品、灯具设计以及照明设计等培训,还实际在生产车间实习,在研发部门整理学习实际的图纸。经过三周的暑假实习,每位同学上交了实习总结。通过总结可以看出同学们收获颇多,除了专业知识的更深入理解,也体会到了工作的辛苦。很多同学表示,以后会好好珍惜在校的时光,弥补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开发高效照明产品,践行绿色照明理念实践团队”获得2012年度大连工业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12年度大连市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3)索恩杯灯具产品设计大赛

2012年,由索恩照明(天津)有限公司、大连工业大学联合举办了索恩杯灯具产品设计大赛。此次大赛涉及的专业包括电子信息专业、光源与照明专业、机械及自动化、工业设计、视觉传达等多个专业,累计参赛作品68件,参赛人数近百人。本次大赛提高了社会各界对绿色照明技术和产品的认知度,鼓励我校大学生对绿色照明研发及产品的创新,提高绿色照明产业的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

三、应用效果

(一)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专业教师走出校门,走入企业进行调研和交流,引进和借鉴先进的教育和学生培养方法。多年来,注重与照明行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先后成为中国照明学会团体会员单位、辽宁省照明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及十多家半导体照明企业产学研合作基地等。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有了快速的提升。多名教师在省、市、校级讲课大赛及各种教学竞赛中获奖。近五年承担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及辽宁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等科研教学课题40余项,发表中外文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教材4本、建设多门网络课程及微课程,获得省市及校级科研教学奖励20余项。其中2012年获得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照明学会授予的第七届中国照明教育贡献三等奖。

(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习,尤其是自2011年连续三年组织学生参加暑期实习项目,让学生有机会走进企业,了解企业文化,增长专业技能,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国家、省、市、校级组织的各项科技创新大赛获得多项大奖,在专业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得多项专利。学生创新方面的成果显著。

(三)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

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为本专业学生的应用人才培养创造平台和机会,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毕业生综合素质高,满足了社会需求。调查表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出一筹。用人单位对绝大多数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工作精神、业务水平和协作精神有较高的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摘录:进入公司后,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将所学知识熟练、扎实地运用于项目开发和维护中,动手能力强,踏实肯干,表现出良好的素质。由于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而且大部分同学都工作在照明领域。就业单位有著名的索恩照明(天津)有限公司、半导体照明国家重点创新实验室及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联盟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四、结束语

目前光源与照明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严重匮乏,严重制约着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本文针对国内外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探索实践了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高水平照明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升教师团队的教学科研水平及专业的蓬勃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素质的照明工程技术方面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2010-12-16).

http:///secpage.htm?actionType=viewjsp&id=13913.

[2]中共辽宁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DB/OL].(2011-01-08).

http:///xynews/zzjg/xzxt/xybgs/zcfg/2011-03-31/419.html.

[3]曹冠英,李德胜,曹帆,邹念育.光源及照明综合实验教程建设[Z].2011年全国半导体光源系统学术年会,2011.

[4]曹冠英,等.校企协同创新培养半导体照明人才的初探[Z].第二届高等教育理工类教学研讨会,2012.

基金项目:本文感谢以下项目的支持: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JG11DB030),2012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依托国际合作项目培养多学科交叉创新型人才”,2012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ZD201222),2013年大连工业大学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

作者简介:曹冠英(1970-),女,辽宁沈阳市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新型光源与应用。

通讯作者:邹念育(1964-),女,辽宁省朝阳市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半导体照明。

推荐访问:产学研 人才培养 光源 照明 探索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