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时间:2022-07-11 11:00:04  阅读:

【摘  要】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宗旨,指导他们从更大的视野和境界进行自我发展,从而培养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当前,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授课中占据主导地位,整节课讲解较为紧凑,注重化学原理公式以及题目的讲解,忽视了思考能力的培养,片面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就使他们没有时间进行独立思考,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创新能力不足。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注重培养学生建构课程体系的能力,蕴藏含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能够丰富和完善他们的化学知识、加深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从而促使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从以下方面展开探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及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化学的学习主要是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个角度来认识物质、其中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建立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式探究思维,建立起宏观、微观、符号这三种学习思维,而化学核心素养能够很好地揭示以上思维。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运用实验假说、模型分类等方法,这些方法通常以化学实验为主。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转换师生角色,开展积极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师生地位发生转变,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展开探究学习活动。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要积极参考课堂教学活动,通过积极探究来形成化学核心素养。探究课堂形式以师生、生生合作为主得到化学知识,加深对教材相关知识的理解,有效增强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探究学习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师则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在讲解“物质的分类”这一知识点时,学生要自主把NaCO3、NaSO4、K2SO4、K2CO3与钠盐、钾盐、硫酸盐、碳酸盐一一对应,再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和总结。此外,学生回忆已学化学知识的物质种类,思考如何进行分类,依据怎样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这样能够产生哪些分类效果。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积极查阅资料,回忆已学过的知识分类,制作交叉分类图。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部分小組在讨论完成后依据化合物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类进行分类。

(二)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

众所周知,高中化学知识内容多、知识点繁杂,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头疼,不知道如何梳理,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缺乏系统把握,并没有找到化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不妨利用一些思维导图,通过直观、形象的结构来体现出思维过程,帮助他们构建高中化学知识网络,形成系统化的化学知识体系。在讲解“离子反应”时,在教材内容讲解完后,我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设计思维导图来构建自身化学知识系统。有的学生把离子反应分为四个部分,即概念、反应的条件、电离及离子方程式,其中概念分为电解质及分解条件、如何判定离子反应,反应条件分为离子共存、气体、氧化还原反应、弱电解质、沉淀等,电离分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电离及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分为如何写出化学方程式、拆、删、查等。本节课重点是要掌握离子反应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形成动态平衡观念,在此基础上提升自身化学核心素养。

(三)注重实验教学,树立探究意识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对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化学知识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亲手掌握实验方法,指导他们用化学实验来探究知识的产生,提升其动手能力,使其树立探究意识,培养他们在实践中挖掘化学知识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他们的实验积极性,通过自主探究和改进实验培养他们的化学创新思维,培养其形成化学核心素养。如,在开展“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实验时,学生要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对实验进行分析。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学生按照温度、浓度和反应速率等不同进行研究,从温度和浓度角度来讨论其对实验过程的影响。此时,教师在实验室中指导学生开展实验,针对共性问题去纠正和指导,运用启发式问题加深思考,帮助他们形成化学核心素养。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在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中混淆试管中容易浑浊度出现记录误差,在氧气实验时有的人会加入过量过氧化氢,这些都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够精准,对实验现象做出错误解释。针对上述问题,教师要予以正确指导和纠正,帮助他们找到问题所在形成化学核心素养。

(四)加强实践应用,培养创新能力

化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对于培养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来说远远不够。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对学生实践应用的培养,引导他们遇到问题多思考、多实践,拓展其学习空间,培养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以此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形成化学核心素养。

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炸油条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流程进行讨论,带领他们掌握、分析内在的化学反应及变化。教师问道:“同学们,大家日常都会吃油条,但有谁知道油条是如何制作的呢?”学生回答道:“首先是发面,用鲜酵母或老面(酵面)与面粉一起加水糅和,当面团发酵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入适量纯碱、食盐和明矾进行糅和。当面和好以后,把面团切成条状,然后两条上下叠好,用窄木条在中间一压,旋转拉长放入油锅炸熟。”教师继续问道:“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学生回答:“在发酵过程中,由于酵母菌使一小部分淀粉变成葡萄糖,又由葡萄糖变成乙醇,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产生许多小孔并且膨胀起来。”教师:“很好,实际上,在炸油条的过程中,人们还使用了氢氧化钠,当面团中有游离的氢氧化钠时,在原料中会与明矾发生反应产生氢氧化铝。实际上,氢氧化铝在医疗上也有广泛应用,用于抗酸药,能中和胃酸、保护溃疡面,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胃病的治疗。”从生活角度进行化学知识的探究和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这些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自身的学习知识面,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五)引入高考试题,形成备考意识

对于高中生而言,最重要的考试莫过于高考,这是未来人生的起点。高考试卷也最能体现出新课改的精神,命题人也非常青睐在试卷中加入考查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元素作为评判他们能力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适当加入一些高考试题提升其对高考的适应能力,了解高考主要考察的方向和内容,从内心重视化学核心素养,提升课堂学习质量和效率,最终迈入理想的重点大学

在过去的18年高考中,高考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高考Ⅲ卷中的27题,命题人提供了合成碘酸钾的方法,学生要根据题干中的相关信息,设计、比较合成方法的区别,对于陌生的内容来进行独立判断。高考Ⅱ卷中的26题以锌的冶炼为背景,学生要根据工艺流程图和数据等结合来解题,其中要对常见金属的性质、电化学原理等知识进行掌握。教师在讲解化学试题时要结合化学素养为学生剖析其中重点考察哪些内容,促使他们形成化学解题能力。总之,高中化学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培养他们的化学核心素养,帮助他们构建自身化学知识体系,为考上重点大学打下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  袁 霜)

推荐访问:高考 素养 培养 核心 化学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