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加强党的建设思想的不同着力点

时间:2022-07-04 17:45:02  阅读:

[摘要] 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关于党建思想的侧重点不同,但其核心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即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他们的党建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体现了党建理论的不断深化过程,这对于丰富党建思想宝库和指导中国现实都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党的思想建设; 党的制度建设; 党的能力建设; 党的先进性建设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6)07-0035-03

回顾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建党历史,每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都有自己建党思想的侧重点。这不能不与他们所处的不同时代背景,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的社会环境有关,但其核心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他们的党建思想中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对于丰富党建思想宝库和指导中国现实都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最初切入点:从思想上建设党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工业不发达,工人阶级虽然有强烈的革命要求,并且特别能战斗,但毕竟人数少、队伍小、文化水平低,如果不顾国情照搬欧洲建党模式——必须使工人成分占党内的绝大多数,并成为党的深厚的组织基础,在当时的中国要建立一个广大的群众性的工人阶级政党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设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就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进行创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创造性运用于中国实际,成功地找到了解决吸收农民党员与保持党的先进性关系的金钥匙——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随着党员队伍的迅速扩大,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比重越来越大。为了保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毛泽东强调必须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搞好党的思想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并通过党这个革命的大熔炉不断地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党员不仅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而且要善于运用这些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其二是对广大党员进行为人民服务和共产主义精神教育。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和《为人民服务》两篇文章中树立了白求恩和张思德两个榜样,号召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学习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其三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中国共产党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磨炼出来的,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和制度,从而坚定了党员的共产主义信念,使共产党员能够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终身。其四是开展积极正确的思想斗争,反对各种自由主义思想和态度。党内自由主义是一种腐蚀剂,使党丧失严密的组织和纪律,使小资产阶级思想流行起来。因此,要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经常性采用整风运动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好形式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毛泽东认为,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就像“天天洗脸”、“天天扫地”一样,对于清除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保持党的肌体的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正确处理了党员成分构成与党的性质的辩证关系,科学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如何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并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这一新的课题。

二、邓小平建党思想的着重点:从制度上建设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在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命题时,从多方面论述了党的建设问题,形成了他关于执政党建设的光辉思想。邓小平第一次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客观分析了重大历史事件中领袖个人作用与制度环境的相互制约关系,突出了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了新时期党的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形成了以改革和健全制度推进党的建设的新路子。可以说,重视和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思想是贯穿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一条主线。

党的制度建设就是把长期以来党的领导工作中和党内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和概括,形成党的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党内法规、条例、规则等党的制度,并狠抓贯彻落实。其作用在于调节党内关系,指导党内生活,规范领导行为,保证党的事业顺利发展。邓小平根据党的历史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育,深刻地论述了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从邓小平的论述中可以清楚看出,他把制度改革和建设直接提到能否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能否发展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创造性地开辟了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境界。

邓小平在执政党建设问题上的最突出贡献,是把执政党的制度建设纳入政治体制改革视野,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从很大意义上说,邓小平是着重从政治体制改革的角度来思考和指导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20世纪80年代初,他深刻分析了党内存在的权力过分集中、官僚主义严重等弊端的制度根源,认为“效率不高同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作风拖拉有关,但更主要的是涉及党政不分,在很多问题上党代替政府的工作,党和政府很多机构重复。”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制度,“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特别强调,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同志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具体目标的脉络是活力、效率和积极性,这正是针对现行政治体制存在的两种弊端判定的。其一,邓小平抓住了官僚主义与人民群众缺乏积极性的矛盾,指出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从政治体制上看就是权力过分集中与基层人民缺乏民主的矛盾;其二,邓小平抓住了政治体制自身缺乏新陈代谢机制的弊端,指出这是造成党和国家缺乏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因此,“改革的内容,首先是党政要分开”,党政分开的实质是要“解决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

邓小平反复强调,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从一定意义上说,改善党的领导的一条根本途径是对党的各方面制度的改革,而具体的途径和方法是多角度、多层面、多渠道的。其一,改革党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其二,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其三,实行党政分开,增强党的领导的活力;其四,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等等。这些重要措施,都离不开一个总的方面,这就是必须加强党的制度改革和建设,实现党和国家制度的民主化、法制化。

三、江泽民建党思想的着眼点:从能力上建设党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根据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艰巨任务,根据党的自身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不断对党的执政能力进行研究和阐发,逐渐形成了关于执政能力建设的明确思想。

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赖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有赖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其一是重视党的理论建设。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没有党的理论的创新和与时俱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搞不好甚至连执政地位都会丢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增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其二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党的作风建设核心的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全党要努力发扬党的三大作风,牢记“两个务必”,坚决惩治腐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加强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江泽民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可靠保证。他说:“抓住作风建设,就抓住了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抓住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切入点。”其三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江泽民特别重视高级干部的治党治国能力。他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到“四自”(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和“四严”(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并开展“三讲”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四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江泽民把基层组织比作党的细胞,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工作来抓。他提出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以农村、企业、社区为重点,大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水平,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其五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尤其注重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革和完善。他一方面提出:“我们党是执政的党,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另一方面又提出“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执政地位是通过党对国家执政机关的领导来实现的。如果放弃了这种领导,就谈不上执政地位。”处理好领导和执政的辩证关系,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作用,实施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治国理政的方略,党的执政方式就会更加科学。建立科学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途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提高科学设计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能力。

四、胡锦涛建党思想的根本点:从先进性上建设党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指: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顺应历史前进的趋势,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各级组织发挥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骨干力量;我们党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实现党的纲领和各项奋斗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召开的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所作的重要报告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方略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重大命题,这是在深刻总结我们党80多年历史经验基础上,面向新世纪新阶段向全党提出的重要历史任务。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在执政特别是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任务更为艰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其一是在思想理论方面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先进性的主要内容不断强化。在新世纪新阶段,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关键是要深刻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自觉付诸实践,把先进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根本目的就是要使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其二是在组织和作风方面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多次强调在全党要大兴“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求真务实之风”,并对此提出了极为具体的内容和要求:“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关键是要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其三是在实践上突出强调把能否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能否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和检验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先进性以及党员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准。其四是把党的先进性建设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本世纪头20年是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集中力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会遇到各种风险考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保持我国发展的良好势头,归根到底取决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只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加强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完成历史所赋予它的使命。为此,胡锦涛提出,在新时期“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这就把党的建设同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紧紧联系起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生化学院人文社科部)

责任编辑钱燕

推荐访问:着力点 党的建设 关于加强 几代 领导集体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