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及其解决之道

时间:2022-07-03 16:00:03  阅读:

【摘 要】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与城市相比,农村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复杂。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现实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广大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缺失严重,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意识淡漠,造成目前农村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这一问题不仅威胁着广大农民的生命健康,还容易造成广大农民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现行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的的不满。立足国情,分析原因,正视由于制度不完善和监督管理不到位而可能导致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居民;食品安全;监督

一、我国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对食品的消费需求有了很大的提高,食品的安全问题也随之增加。最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不断有食品安全事件被曝光,例如:三鹿奶粉事件,至2008年9月,因食用婴幼儿奶粉而被发现患有肾结石,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数量累计达39965人,另至死亡4人;双汇瘦肉精事件,因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仅在杭州地区就致使60多人中毒。此外,由于假酒、农药残留、食品或饲料中添加违禁物质而直接造成的食物中毒,导致人员死亡和集体住院事件时有发生。据专家统计,我国食物中毒报告每年涉及的人数为2—4万,实际发生的中毒人数达20—40万人。尤其是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可以说这已经成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重灾区,大量假冒伪劣商品通过不同渠道流入农村市场,然后进行低价销售,诸如此类问题俯拾即是。根据对某地的调查显示,在其现有市场流通的食品中,自产自销食品比重为62.5%;散装类食品30%以上,其中散装酒竟然高达80%以上;没有标注保质期的食品占23.8%;更有甚者,有19.2%的店主通过降价来销售过期食品。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已摆在我们面前,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由此引发了全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食品问题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也在规范、立法等方面加大了对食品行业的管理,来回应有关食品问题。2009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法》,确立了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职责进行了规定和细化,另外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的相关内容。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已经逐步成熟,城市中政府的行政和监督部门体系也日渐完善,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关注度的大大提高。但是,在广大农村,由于人们居住比较分散,农村人口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民的消费购买力较低,且政府监督比较薄弱,管理难度大,所以存在很多的假冒产品、过期产品、未通过国家强制认证产品,或不符合卫生管理条例的产品等等诸多问题的存在,这严重威胁着广大农民的生命安全。

二、我国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

长期以来农民食品来源大部分都是自己种植或就近购买,食品生产行业多为家庭式小加工作坊或中小企业生产,加工体系不规范,行业标准缺失。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很大一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阶段,商品经济非常不发达,市场主体不成熟完善,商品流通方式落后,致使农村成为食品安全的重灾区和问题多发区。农村的市场主体主要是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主要的经营方式是赶集式、摆摊式或农村小卖部等方式进行经营。小作坊式生产多为家庭生产,经常是由经营者及其家庭成员或亲戚进行生产,没有由疾病安全控制中心或其他相关医院出具的可以进行食品生产的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大部分更是没有工商部门和卫生部门出具的生产许可和经营执照,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条件、卫生条件、食品运输渠道、食品销售过程极其不规范。食品行业内的国家保准、行业标准、地区标准等更是无从谈起,QS质量体系、ISO9000体系、HACCP22000食品安全体系等行业体系中所要求的人、机、物、法、环在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体系来说,也仅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空话而已,无外乎天方夜谭。国家《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卫生条例、食品行业标准等相关法规条例虽已出台并逐渐实施完善,但在广大经济发展落后,村民居住分散的农村地区,想要完善现行的薄弱的食品安全体系,缺失的行业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一个方面,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导致农民的消费观念同样比较落后,进行食品购买时多重量不重质,忽视安全问题。由于受到经济水平的限制以及传统的节俭观念的影响,农村人均消费水平偏低,农民食品安全意识普遍淡薄,消费方式呈现明显的价格相关趋势的倾向。大多数农民在进行食物购买时,首先考虑的就是价格因素,然后考虑好吃不好吃,最后才考虑东西有没有没坏或有没有问题。而且,农村中的所谓“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种说法更是令人担忧,本身农村地区的卫生安全条件就比较差,很多人在食物由于存放不当或存放时间长产生变质时,由于不舍得浪费仍会食用。但在食物霉变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对人体有害的细菌,有些甚至是致命的,如黄曲霉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杆菌、肉毒梭菌等等。尤其是现在,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打工,留守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和小孩,而本身老人和小孩就是弱势群体,知识水平低,辨别能力较差,更容易因食用不当导致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此外,政府监督和管理制度在农村不够完善,行政执法力度和强度不够,威慑作用不强,管理难度大,也是其中原因之一。政府部门行政职能交叉、错综复杂,相关领域存在监督管理空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协调以及空白环节是致使农村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城市人口密集居住的现状不同,农村人口居住较为分散,一般村庄一两千或几百的人数不等,且农村中耕地、河流、山林等占面积较大,尤其是一些居于山村或草原等地的农民或牧民居住更是分散,因此政府职能部管理起来较为困难,很难建立起来像在城市管理中那样完善的监管体系。而我们常说,食品行业是暴利行业,尤其在监管较为松散的农村,由于生产者本身素质不高,缺乏职业道德,为追逐行业暴利,经常会出现以次充好,生产日期滞后,甚至是过期食品换包后仍然销售等现象。另外,执法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对不法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惩处力度不够,不能形成比较有力的威慑作用。生产者以追逐利润为目的,对农村食品安全犯罪惩罚力度不够,生产者和企业违法成本太低,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无法起到有力的惩戒作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食品添加剂的滥用,比如,很多在农村市场销售的果汁饮料,并非像其配比中所写的纯鲜果榨汁,而仅仅是用用水、甜味剂、柠檬酸等等的食品添加剂勾兑而成的。之前,曾震惊全国的98年山西假酒案,不就是甲醇勾兑的结果。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农村居民缺乏食品安全法的相关知识,维权意识差,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很难采取有效的途径来披露和解决问题。多数情况下,遇到有食品安全问题时,农民会多采取一事不如少一事或自认倒霉的态度。一方面,对于农民来说,采取维权的过程太复杂,时间长、代价高,对此大多会自认吃亏,以避免麻烦或减少更大损失;另一方面,一般来说农民购买东西都是就近购买,很多人会认为都是乡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所以就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正是农村居民的这种避免麻烦的态度和面子问题,更加助长了不法分子的气焰,使得类似问题屡次出现。

三、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容易造成的不良后果

首先,对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威胁,这是食品安全问题最直接也是其最严重的后果。农村人口由于受经济收入和食品营养水平的影响,接触此类问题的几率更大,其中受影响最为突的是农村儿童。在农村地区的学校周围,普遍存在许多临时移动摊位,多数会兜售一些小孩子喜欢的零食,或者在用餐时间提供餐点,而这些小摊的卫生条件没法保证,并且出售的食品来源堪忧。有相关部门检查时,摊位会撤离,过后仍进行销售。近年来,由于食用有问题的食品而导致儿童畸形、智力低下、早衰甚至死亡的的新闻屡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也以其最直观的危害,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这一问题的解决已经刻不容缓。

其次,容易造成对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满,不利于对政府信任,不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食品问题是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6亿多的农村人口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威胁农民的身体健康,同时还容易引起民众对现行制度的不满,容易引起人们对国家和政府的信任危机。同时,由于买卖过程中出现的此类问题,还会造成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出现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失信和公众道德下滑,严重的更可能导致经济失衡、社会道德失范。

第三,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制度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断在缩小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及正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各项国家政策的出台,正不断的平衡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地区、方面的差异。相对于城市而言,广大农村地区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力度,以及规范和避免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的措施上都还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使得多数农村人口在食品安全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和弱者的地位,这无疑将加大城乡之间的差异,政府职能和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更容易造成农民的心理落差和不平衡,这将不利于我国现行的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乡一体化的建成,也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

四、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一)发展农村经济。我国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现阶段比较突出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农村人口的人均消费水平比较低,现有的购买能力差。由此,只有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现有购买能力才能提高,也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奠定基础。04年以来,我国国家连续九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相继出地台了一系列的有关强农惠农政策,从免除农业税到提供多项惠农补贴,这些举措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持,有效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农民现有实际收入的提高刺激了农村市场的有效需求,同时改善了我国农村市场的消费环境,这些方面的发展也更加有利于保障农村的食品安全。

(二)引导和改变农民的消费观念,提高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广大农村地区人口食品安全意识淡薄这一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相关食品安全的教育和宣传力度不够,广大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识至今仍存在许多误区。很多人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不变色、不变味的食物就可食用或轻度的变质经加热或煮沸后也可食用的认识上,当然也有很多人则是出于节俭的原则。另外,许多的小商贩也经常会对将要过期或已经过期的食品进行销售,企图蒙混过关,而多数人购买时不会去留意保质期和生产日期或者说根本不知道要去看这些问题,尤其是对年龄较大的消费群体和小孩子来说,他们对这方面的相关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几乎为零。所以各级政府和职责部门应该多多采取农民群众易于接受和学习的形式,结合不同的年龄层和消费群体,采取不同的方式渠道,大力地宣传有关食品安全的知识和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农村地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辨别能力,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同时,要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和食品行业从业者的食品安全教育,提高食品行业和食品经营者的诚信度,保障自己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可靠。

(三)完善政府的管理和监督制度,加大政府对农村食品生产和食品流通过程的干预,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完善农村食品市场。合理划分不同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理清不同部门间的分工合作并不断细化,切实解决农村在监管方面的不同部门交叉并且没有明确的部门责任,以及不同职能方面存在的管理空白。在这其中,还要着重提到的一个职能部门就是质检方面,质检部门应切实做好食品安全的检测工作,加大对不同食品行业各部门的检测力度,建立起食品安全预警和紧急处理体制,防患于未然,防止有问题的食品流入市场,如有问题可追寻和紧急召回。

(四)加强媒体监督,增加农村食品行业的透明度。进来,随着各种媒介的发展,信息交流和传播速度也与日剧增,这也使得人们对敏感问题的关注度和关注方式增加。加强媒体的监督,有利于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宣传,引起人们对此的关注,尤其是农民对自身相关的安全问题的了解和关注,能使食品行业更好的在阳光下运行。

(五)完善法律体系。目前在我国许多地方并没有制定适合于当前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也没有比较完善的有关食品安全的地方性法律和法规,这些问题给政府进行农村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带来诸多困难。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有很多,但是却没有一部法律能够完整的覆盖食品生产和供销的全过程,在法制建设方面,我国目前仍显滞后。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在充分整合和涵盖整个农村食品领域的各方面利益冲突的基础上,确立一部以《食品安全法》为核心的指导性的法案,是我国目前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方面噬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应该加强我国与农村食品安全、质量有关的法律、法规等的立法工作,包括对我国现有的与农村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调整、修订、协调以及全面清理工作,建立预防为主,监管结合的农村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扬,范馨.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政府职能 [J].安徽农业科学  2012,40(1):490-491,529.

[2]王娟.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识调查与分析——基于河南省的实证分析 [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凌红强,余妍,汪啸风.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J].监管执法  2012-11.

[4]董丽英.农村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路径 [J].安徽农业科学,2011.

[5]荣建华.浅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食品安全问题 [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6]王长文,葛红娟,马洪波.新农村建设下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 [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1年08月第4期第32卷.

[7]张俊瑶,毛丽平,张联社.我国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 [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7月第23卷第4期.

[8]阎柳娟,汪涛,李军生.食品安全与农产品产业化 [J].安徽农业科学, 2010(25):14178 -14179.

推荐访问:解决之道 农村 我国 食品安全问题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