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价值观重构

时间:2022-07-03 15:55:02  阅读:

[摘要]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维持市场经济正常秩序的保证。企业的诚信对企业来说属于一种无形资产,企业的商誉直接影响顾客的购买行为。食品出现安全问题,不仅影响到大众的身体健康,而且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严重损害国家形象。必须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大力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规范企业的市场经营行为。企业的竞争将从技术与产品的竞争、制度的竞争迈向理念价值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的新阶段。企业要构建消费者至上的价值理念。以顾客价值的实现为企业经营的导向,以德为先,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企业文化和道德基础。

[关键词] 食品安全;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11)07—0139—04

一、前言

企业价值观是指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信奉的经营理念和行事准则。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的目标,不仅仅是实现企业利益和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对社会的正面影响和责任履行,对消费者利益诉求的维护,是成功企业的标志和法宝。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形成时间短,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进程中。企业的价值观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也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在面对市场经济利益诱惑的冲击下,有太多的利益诉求需要得到企业的满足与推崇,然而,事实是有不少的企业扭曲了对社会道德本源和价值属性的认识,在追求企业利益极大化的同时,侵犯了社会与大众的权益。近期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显现这种价值追求的偏差以及企业经营行为悖逆社会道德与责任的不良后果,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民众的愤懑。

在国家的产业体系中,食品生产是社会大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保障。食品安全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着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涉及企业的诚信经营和道德遵守,考验社会民众的容忍底线。必须上升到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度,上升到维护国民经济体系安全的高度,来强化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当道德失范现象影响到民众生活必需品领域,而又得不到有效遏制的时候,我们的信用体系将面临真正的危机,因为人们的生存权利将遭受严峻的挑战,最终将考验国家机器是否具备正常的行政能力。所以,加快食品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全体民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是党和政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重大工作任务。

二、食品行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乱象及危害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期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自瘦肉精事件被曝光以来,双汇发展的股价已从85元下降至5月4日的55.60元,跌破56元要约收购价。作为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上市公司,双汇发展从3月15日以来市值已缩水超200亿元。从餐饮业养殖业使用苏丹红事件的曝光,到三聚氰胺搅局我国的乳制品行业,食品行业的信任危机已经出现,只是在国人的美好期望下,在政府的危机公关与维护民族产业发展的倡议下,人们逐渐淡化了不良食品的危害。可是,三聚氰胺在奶制品市场的死灰复燃,以及让民众瞠目的“一滴香”、“牛肉膏”、“膨大剂”、“塑化剂”等的不断被披露,人们发现几乎难有可以放心享用的食品。而双汇的瘦肉精事件、上海的染色馒头新闻报道和台湾的塑化剂风波,则把大众的信任底线彻底击穿,缺乏良知的大型企业,不仅有三鹿,双汇、统一等都可能是后继者。已经不仅仅是对事件的愤慨问题,人们有理由质疑,企业的道德底线何在,政府的监管缺位甚至某些部门的为虎作伥,会否是企业追逐血腥利润而肆意妄为的根源?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的不仅仅是民众的身体健康,当其危害成为一种社会的公害时,其影响所导致的恶果绝对要超越人们的一般认识:首先,食品安全出现问题,直接造成消费者的身体和精神上的损害,三聚氰胺就导致几千营养不良的大头娃娃和结石儿童;其次,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如果司法和行政处罚力度较弱,违法成本较低,则让造假者成为不良商家效尤的“楷模”,市场的公平竞争将失去准绳;其三,恶性循环的结果,是百姓对国货失去信心,民族产业将在假冒伪劣产品的肆意横行下土崩瓦解,抢购洋奶粉现象的出现,应该让政府和相关企业警醒;其四,企业和国家利益都将受到损害,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争端日趋激烈的时代,我国食品行业的问题将被国际社会放大,“连坐”将影响到其他行业的产品出口,国外的贸易壁垒与制裁措施将更甚于当前。

制度建设固然重要,但企业不能把问题的根源和责任简单地推给市场管理体系和制度的不完善,推给政府的监管缺位。实际上,往往是企业的价值导向的偏差,道德底线的突破和信用的透支,促使不良企业或商家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成为食品安全事件的始作俑者。

三、企业诚信缺失的症结所在

(一)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与治理的艰巨性。为什么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屡禁不止?究竟是我国的食品行业出了问题,还是政府的监管体系或司法制裁出现了问题,还是企业经营者的道德出现了滑坡?我们发现,在媒体不断揭发和披露各类食品安全问题的同时,食品行业的不良行径却从未间断过,以各种新鲜的花样展现其恐怖丑陋的一面,似乎在挑战政府的应对举措和百姓的耐受度。由于食品安全治理问题的复杂性,对此类现象已不是某一法规或是某一监管部门所能进行约束和治理。食品行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淡漠并不仅仅存在于某个企业,不断曝光的各类食品安全事件,反映出食品行业的整体诚信缺失。探究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成因,能够发现,食品生产企业在追逐商业利益的道德遵守方面,既受企业的价值观所左右,同时也受市场经济制度所影响,问题呈现的复杂性,决定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治理的艰巨性。

(二)制度性缺失导致食品行业道德问题的出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同时也由于转型期的阵痛,出现了企业自主经营权利的自由放纵。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利亦有弊,赋予企业自主空间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不法活动带给社会公众的风险,对于这种体制内风险,需要加强制度的建设,来完善市场管理的手段。但是,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却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一方面是法治进程相对于经济活动的落后,一方面则是各级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主导者的作用。在GDP政绩驱动下,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等政府本应承担的职责反而被弱化。经济发展成为地方政府官员考核的重要指标,在一些地方甚至成为压倒性的优先目标,如一些欠发达地区,政府各级官员的招商引资任务繁重,导致多方多头引资,对项目基本没有筛选,许多的高污染、高资源消耗

的产业被引进,一些制假贩假的企业也趁虚而入,被不分良莠地招商进来。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很容易成为纵容企业不法行为的保护伞。食品安全生产领域,当然也不能例外。不扭转单一的政府官员考核机制,地方经济唯GDP马首是瞻的倾向不改变,我国食品安全就将依然面对随时引发的社会风险。

(三)企业价值取向的偏差导致市场经营行为的扭曲。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表面上看是商家的利欲熏心,疯狂追逐企业利润所致。但从深层次观察,不难发现食品企业的诚信缺失,枉法经营,赚昧心钱。企业的诚信,犹如其生命,决定企业在消费者中的形象与地位。企业信誉属于一种无形资产,企业的商誉直接影响顾客的购买行为,从而决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信誉是企业经营日积月累的结晶,是企业全体职员真诚付出的回报。企业的信誉源自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源自对消费者价值的尊崇与实现。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吉姆·柯林斯所言:“理念优先于制度,制度先于技术”。他认为,一个组织的成功源于员工心中的核心价值观,而不是组织所掌握的人力和物力。所以,价值观是企业安身立命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理念、制度、技术以及组织运作的出发点。偏离了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企业的经营理念就会发生偏差,制度安排也将失去应该遵守的原则,技术研发也就可能走入歧途,与顾客的价值实现和市场需求相悖逆;最终导致组织运作的混乱或方向的错误,造成企业市场竞争手段的运用陷入误区,引发产品质量和企业经营问题。

(四)社会监管体系的不完备和司法的欠缺所产生的问题。表面上看,食品安全问题出现在企业的生产、加工、采购等环节。但我们深究其问题的根源,能够发现社会监管的问题与不足。有许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往往表现在监管部门的疏于监管,或者监管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地方政府的监管机构,或从维护地方经济利益出发,或顾及部门私利,对假冒伪劣的制售企业疏于监督和管理,有的甚至“养鱼执法”,导致部分食品企业有恃无恐,胆气渐壮,在违法违规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加之社会监督力量的薄弱以及民众参与表达的渠道不畅,致使相关企业处于无约束的境况下,导致其违法乱纪的经营行为祸害社会。可见,企业不法行为之所以猖獗,除去政府的原因之外,也与社会环境有关,与民众参与和表达渠道的不畅通有关。现阶段,尤其要注意不法企业利用市场监管的缺位,以资本利益去接近和影响权力,如对具有公权力的媒体和知识阶层的收买,从而影响社会舆论,误导公众,混淆是非。

四、我们需要怎样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进入21世纪,价值观的核心地位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家所重视。现代市场的竞争,现代企业的竞争,将从主要依靠产品和技术的竞争、制度的竞争,开始迈向以理念价值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的新阶段。那么,我国的食品企业需要怎样的核心价值观,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做有良心的企业,为人类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呢?

(一)企业文化建设须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先导

1.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处理内外矛盾的价值标准与准则,如企业对设立的目标、成长的模式以及对经营的环境、市场认知的态度,以及管理层对员工以及企业员工对客户的服务精神与态度等。从企业的运作形态看,价值观是企业立足市场求生存的价值主张和精神支柱。因而,企业价值观一旦确立,就必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始终坚持,成为全体员工信奉而力行的信条。比如美国默克制药集团的企业价值观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各方面绝不含糊的质量要求,科技为本的革新,诚实正直,盈利——从为人类造福的工作中盈利”。不难看出,默克制药的价值观始终贯穿着社会责任——质量——科技——诚实——为人类造福而盈利这个主线,凸显其把服务社会、服务人类与企业盈利紧密结合的价值取向,从而实现社会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完美统一。

2.企业价值观必须体现履行社会责任的导向。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各具特色,但都有一个共性特征,就是强调企业的使命感。因为现代企业经营者知道,只有具备强烈的使命感,企业才能传承优秀的管理和经营文化,实现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而现代企业的企业使命中,其核心要素,就是对社会责任的认同并认真履行。国外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70%的消费者会在购买产品时,选择注重环保、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知名企业的产品,尽管该类产品的价格要高过其他产品。2006年,英国消费者为“道德产品”支出金额为人均20英镑,形成反差的是,2004年,沃尔玛因出售“非道德产品”,在美国遭到消费者维权组织起诉。

在IS026000中,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被定义为“通过透明和道德行为,组织为其决策和活动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承担的责任。这些透明和道德行为有助于可持续发展,包括健康和社会福祉,考虑到利益相关方的期望,符合适用法律并与国际行为规范一致,融入到整个组织并践行于其各种关系之中”。在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原则的前提下,ISO 26000的主要技术内容强调组织遵纪守法、尊重人权、关心员工、保护消费者、热心社会公益、关爱环境,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等。这对于我国当前亟待治理的食品行业安全问题,提出了制度设计的方向和企业规范发展的准则。企业应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主体,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把企业的小我与社会的大我结合起来,就必然能够实现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同促进与增值。

(二)贝因美集团构建“三大标准”、“五大价值”体系的有益启示

在近年奶制品行业混乱的市场竞争中,有一家始终坚守企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企业,坚持做良心企业、做让百姓放心的企业,这就是贝因美集团。贝因美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明确提出,企业愿景是要“打造伟大企业,追求成功人生”。贝因美集团认为,伟大企业应当有三大标准、五大价值。三大标准是:领导潮流、持续成长、永续经营。五大价值是:顾客价值、员工价值、合作伙伴价值、股东价值和社会价值。贝因美集团现在规模还较小,似乎离伟大的企业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是,与某些夸夸其谈的企业明显不同的是,贝因美是脚踏实地的朝着其所理解的伟大企业去行动,他们的努力能够为消费者所感受并感动。只要坚守企业的理想信念,持续成长、永续经营,就一定能够弘扬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商业价值,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同,并终将走向辉煌。

五大价值究竟孰优孰先,是企业经营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作企业重要的经营决策时,企业家就要对以上价值群体的利益诉求进行排序。贝因美对企业重大事宜进行决策时,始终把社会价值、顾客价值放在优先位置。如投资奶源基地其结果是财务成本增大,但能够保证奶源的纯正,为了产品的品质,贝因美坚持走自己直接投资、直接管理的基地建设道路。这样的选择,使得

当期公司利润减少,股东价值难以最大化,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得到了保障,企业的信誉和口碑得到了维护。从长远双赢的结果看,贝因美促进了顾客价值和股东价值的共同增值,是各方价值和利益最大化的优选方案

五、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构建

(一)加强制度建设,自上而下构建全社会道德体系。道德建设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道德出现危机时,要重塑道德,不能仅仅是对百姓提出较高的道德标准和要求,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冲突中,自上而下的体制变革更能够取得成效。没有公平正义的社会机制作保障,市场的道德规范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全社会的道德建设才能落到实处,食品安全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对企业不法经营风险进行监管,不能完全依靠政府,而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参与,要通过构建全社会的道德体系,形成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加强对食品企业的市场监管。要提高民众的参与意识和畅通表达渠道,尤其是要加强对具有公权力特性的媒体和学术界、明星群体的监管,防止企业利益向这些百姓代言组织的渗透,维护社会舆论的纯净和真正履行市场监督职能。

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这不仅是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土壤。按照温家宝总理提出的要求,要把依法治国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使有道德的企业和个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尊重,使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唾弃。当然,道德建设完全依靠个体的自觉自省是难有成效的。现实社会实践中,摆脱道德困境的途径就是道德立法,从源头遏制人的非道德行为的发生。

(二)以顾客价值实现为目标,加强企业道德文化建设。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企业不讲诚信,就难以在市场生存。诚信是企业经营者必须奉行的信条,要把诚信经营深深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明智的企业会从根源人手,把企业文化建立在对社会价值和顾客价值的追求上。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在进行广泛研究后发现,许多著名的公司成长案例充分证明,有公德心的企业,不仅受到消费者的眷顾,而且得到政府机构的扶持,得到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事业蒸蒸日上,其品牌、声誉、产品和服务,成为企业经久不衰的文化基因,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当然,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也需要法规的约束与强制,对那些无良企业,必须要有制度性的设计与安排。进一步加强立法,把社会责任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建立一套适合国情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和评估机制,是新时期我们构建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

衷心地期望,食品行业和生产企业应该少些“狼性”,多些人性,对物质利益诱惑的贪婪,决不可贪得无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乃人性之道,道德之道,法规容许之道。任何企业企图做出挑衅主流价值观的行为,不仅会伤害消费者的感情和利益,也将损害企业自身的利益,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责任编辑:昱文

推荐访问:价值观 重构 责任 社会 企业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