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7年区园林绿化工作方案

时间:2022-05-24 15:20:03  阅读:

XXX市XXX区园林绿化工作方案  

(2013年—2017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通过园林绿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实现大气污染的有效治理,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全区未来五年园林绿化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主要目标:经过五年努力,城区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上水平、出品位”全面实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园林绿化体系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基本建成;园林绿化改善空气质量、治理大气污染的作用明显加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各项指标全面达标。  

具体指标:  

2013年底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2.4%、47.7%、14.8平方米。  

到2015年底,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3.5%、48.5%、15.3平方米。  

到2017年底,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5%、49%、16.8平方米。  

二、工作任务  

(一)实施道路绿化建设。道路是城市重要的外部公共空间,城市道路绿化,集中展现了城市的特色和整体形象。按照我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年—2020年)的有关要求,精心准备、全面实施,让绿色洋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1、打造主干道绿化精品工程。以XX大街、XX大街、XX大街、XX大街等城市主要道路为建设重点,高标准谋划、高标准设计、高标准施工、高标准管护,让城市主干道成为集中展示“上水平、出品位”形象的精品工程。到2017年底,将所有城区主干道打造成绿量最丰富、特色最明显、景观最靓丽、功能最齐全的生态景观长廊。  

2、提升新建道路绿化水平。按照“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的原则,结合每年实施的新建道路工程,进行高标准道路绿化建设,实现每新建一条道路,就要为城市增添一片绿色。到2017年底,对全部新建道路进行绿化提升,打造更多等城市道路绿化精品工程。  

3、系统实施街道补植增绿。按照“匠心设计、体现特色”的原则,对城市所有已建成的次干道、小街巷实施补植增绿,集中补植一批大型乔木,修补完善道路两侧绿化带,实现“一街一景一特色”。2013年,对城区所有主次干道、小街巷进行补植增绿,累计栽植乔木XXX株、绿篱XXXXX株、花灌木XXXX株、草坪XXXXX平方米。到2017年底,完成城市所有次干道和小街巷的补植增绿任务。  

(二)推进公园广场提升。公园广场提升要在全面布局、细致实施的基础上,完善与美化并重,不断提升休闲娱乐、运动健身、弘扬文化、美化城市的重要功能,成为广大市民享受园林之美的重要载体。对区管的XXX公园、XXX公园2座建成多年的公园广场进行升级改造,全面整治黄土裸露、设施危损等问题,全面更换公园老化陈旧的基础服务设施,路面需硬化的全部硬化,对公园卫生间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总之,力争把每一座公园广场都打造成精品工程。到2015年底,公园广场改造任务全面完成。  

(三)推进社会绿化工程。社会绿化工程是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广泛的组织发动,加强社会绿化工作,是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绿化省会、美化城市的积极性,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1、广泛开展园林绿化“五进”活动。按照《XX省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开展园林绿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活动,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立体拓绿,凡是能绿的地方都要绿起来,切实让绿化基础差的机关、企业、学校和社区庭院面貌焕然一新。各机关单位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按照庭院绿地率达到35%以上的要求,大力实施绿化改造提升,做到设计园林化、景观生态化、管理精细化。各类企业按照一般企业绿地率不低于20%,产生有害气体及有污染的工厂绿地率不低于30%,并设立防护林带的要求,在现有绿化基础上增加植物品种和数量,丰富景观空间层次,增加庭院绿量。各类院校要在校园内增植大乔木,合理配植花灌木,构建绿色满园、生机盎然的校园环境。对城区内居住小区进行全面摸底,确定一批绿化水平较低、景观效果差的小区,采取统一安排和自行组织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小区内空置地块大量栽植花草树木,鼓励广大市民植绿养花,装点自家阳台,共同营造“爱绿、养绿、护绿”的和谐氛围。  

2、不断提高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认真贯彻执行《XX省义务植树条例》的有关规定,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提高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一方面通过发动机关干部、大中专院校学生、社会各界人士等积极投身义务植树运动,确保每年植树不少于1000株。另一方面要广泛结合园林绿化“五进”工程,深入到机关、企业、学校和社区,深入到人民群众身边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号召广大市民动起手来,用实际行动绿化、美化我们身边的环境。  

3、强化对新建小区绿化工程的监管。按照工程建设项目绿地率的要求,督导开发商对土建项目已完工的新建居住区进行绿化。要认真做好规划建设小区设计图纸的审批和监督实施工作,确保所有新建小区都能按照规划建绿,杜绝违反图纸设计,私自改建现象。真正实现增加一个小区,就要为城市增添一片绿色。  

4、开展绿地认养冠名。依靠社会力量开展公共绿地认养,加强城市绿化美化建设,既是巩固和发展绿化成果,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社会绿化意识和环保意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举措。要按照《城市园林绿地认养办法》的有关规定,大规模的开展绿地认养冠名活动。  

(四)创新园林绿化管理体制机制。城市园林绿化“三分建,七分管”,必须做到建管并重、综合治理,不断完善社会化管护机制,着力加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努力实现一流的园林绿地管理。  

1、逐步建立园林绿地普查机制。对全区范围内所有绿地和绿化资源现状进行摸底调查,查清城市绿地资源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全面掌握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现状,科学衡量城市园林总体发展水平,为制定实施城区经济建设和发展规划,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区提供数据基础。到2017年底,力争全面建成“一年一小查、三年一大查”的园林绿地普查机制。  

2、逐步完善园林绿化决策机制。聘请省市园林规划设计专家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园林规划专家办公室,制定我区园林绿化发展总体方向,引进先进园林绿化理念,明确城区各类绿地和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风格特色和功能定位,从而为区委、区政府实施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实现园林绿化“上水平、出品位”打下基础。  

3、不断提高园林绿化管护水平。一是坚持日巡查、周讲评、月联查和季观摩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各类养护质量和管理问题。要进一步细化考核标准,完善考核程序,规范考核规定,使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公正。要将考核结果与社会化养护单位的利益挂钩,调动队伍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同时制定完善信誉等级制度,将信誉等级作为管护企业今后取得绿地养护作业权的重要依据。二是按照“无处不精细、无处不精美、无处不精心、无处不精彩”的要求,制定完善园林绿地管护标准和技术规范,日常养护管理要做到“六无两好”,“六无”即无旱象、无冻害、无疯长、无斑秃、无病虫害、无缺杆断枝,“两好”即树木长势好、景观效果好;街道绿地及公园广场保洁工作要做到“一净三无”,“一净”即清洁干净,“三无”即绿地无垃圾、绿篱无灰尘、树上无悬挂物。逐步购置更新一批先进管理设备,提升管护装备水平;不断强化专业技术培训,打造一支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管理队伍,满足全天候、开放式、精细化管理要求。  

三、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未来五年园林工作,是着力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建设,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区的重要阶段。各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落实各项任务。为确保园林绿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区政府成立以XXX副区长任组长的园林绿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园林局,由XXX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建立健全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协调联络制度、工作例会制度、情况通报制度、考核检查制度,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二是各部门和单位要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切实把任务的完成放在首要位置抓紧抓好;三是要结合各自任务,把具体工作内容落实到位,做到任务分解到人,同时明确时限,强化要求,确保事事有人抓,人人有责任。  

(三)密切通力协作,破解矛盾困难。强化大局意识、协调意识和配合意识,建立统筹协调体系,畅通信息渠道,形成工作合力,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展开。对于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各部门和单位要积极主动的进行沟通,及时进行问题反馈,共同协商问题的解决;对于无法协调解决的矛盾困难,要及时汇总上报,推进各类问题的协调解决。  

(四)广泛宣传报道,全民参与动员。积极通过报纸、电台、网络等多种形式,通过开辟专栏、设立专题,大力度、全方位、多角度、不间断地宣传报道园林绿化工作特别是重点工程建设动态,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园林绿化的浓厚氛围。  

(五)完善规范体系,加强工程管理。一是加强招投标管理,规范招投标程序,确保招投标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二是系统完善工程设计方案,强化地形勘测等前期工作,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减少设计变更;三是规范预算管理,把各类不可预见因素统筹列入预算的计算范围;四是严控施工质量,认真处理好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关系,确保工程建设的最佳效果;五是加强工程验收,实施全方面的工程管理,规范各质量责任主体的竣工验收行为。  

推荐访问:园林绿化 工作方案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