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民愿建家园统筹城乡快发展

时间:2022-05-17 09:20:02  阅读:

     灵台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与陕西省咸阳、宝鸡市相毗邻,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晋代针灸医学家皇甫谧的故里。全县有2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0%,是个以种养业为主的农业县份。党的十六大以来,灵台县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引导农民群众实施以小康家园为主要模式的生态富民工程,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十六届五中全会之后,县上又紧跟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全面部署并启动实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已初见成效,为全面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出了有益探索。

  一、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县上坚持“种草养畜富民,壮大工业强县,改善环境创业”的发展思路,弘扬“以实为先,干字当头”的工作作风,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积极探索以城带乡,活乡兴城,城乡互动,共同繁荣的新路子,把城镇带动农村和农村自主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
     1.着眼长远发展,科学制定规划,绘制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县上坚持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把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县城总体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统筹考虑,配套衔接,积极制定和完善县城—乡镇—中心村庄“三位一体”的城乡规划体系。聘请省级规划院所,对县城长远规划进行了修编,并逐步完善了建设性详规,确定了“西扩南展东完善”的发展方向,县城的规划面积增大了1.5平方公里。各乡镇彻底转变“重建设、轻规划”的思想观念,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突出城镇个性、体现文化特色”的要求,对城镇定位、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公共设施进行科学的研究设计,已完成11个乡镇的建设规划,使小城镇建设步入了各具特色、有序发展的轨道。从2003年开始,县乡进一步加快中心村庄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按照“一圆三模式”的要求,在县城规划和小城镇规划的总体框架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合理确定村庄的布局调整方案。将县城和小城镇规划区方圆3公里以内,且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村庄纳入县城和小城镇总体规划,以农民住宅小区的方式制定了建设详规,走城镇化发展模式;对距城镇较远的村庄,以行政村或中心村为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分期分批进行建设,走中心村发展模式;对不具备建中心村的偏远山区的村庄,以自然村为单位进行规划建设,走自然生态村发展模式。至2005年底,已完成中心村庄规划36处,其中省级示范性村庄规划4个。2006年,县上计划完成中心村庄规划编制40处,目前已完成10处。
     2.立足以城带乡,加快城镇建设,拓展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空间。城镇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龙头”,是新农村建设的引擎和辐射源。近年来,灵台县按照“突出建设品位,提升城镇功能,加强基础配套,壮大城镇经济”的总体思路,以县城建设为“龙头”,以什字、朝那、独店等五个建制镇为重点,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使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文化品位不断提升,集聚和辐射功能不断增强。2003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城镇建设投资3.18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8.3%。在县城建设上,突出抓了扩建改造,拆除了所有临时建筑和违章建筑,拓宽铺油了街道路网,彩砖铺砌了人行道,实现了绿化、亮化、美化。建成了城南工业集中区和溪河住宅小区,打通了县城东西出口。尤其是文化广场、灵都大厦、荆山公园等一批重点工程的建成,使县城建设的文化品位和档次大幅提升。在小城镇建设上,按照“分类指导、分层次推进”的原则,朝那、什字、独店等中心城镇坚持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共完成各类建设工程146项,总投资达到1.76亿元,形成了各具特色、个性鲜明的城镇体系,朝那、什字被省建设厅命名为全省村镇建设先进单位。星火、梁原、百里、蒲窝等乡镇也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在规划先行的条件下,加快实施街道、市场等公共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扩大了小城镇建设规模,完善了城镇服务功能。在城镇建设的带动下,商贸业、服务业及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一些“城中村”的农民整体转为市民,并吸纳农村能人到城镇经商务工,全县净增城镇人口2.11万人,达到了4.7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0.1%,城镇的辐射集聚功能明显增强。
     3.尊重群众意愿,兴建小康家园,创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农民群众的住宅及其生产设施,是群众生产生活最关键的物质基础。县上积极顺应部分农村群众要求改善住宅条件的愿望,从2003年开始,引导有要求、有条件的村社群众,在统一规划下,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住宅。在住宅的选址上,坚持以人为本,引导群众向小城镇、中心村庄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地方集聚,使农民群众逐步居住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在住宅的布局上,借鉴城市集约利用土地的经验,统一规划道路等配套设施,联户建立标准统一的新型住宅,形成农村居民住宅小区。在住宅的功能设置上,统筹考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将农宅建设与庭院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设立相对独立的生活居住区和庭院经济区,在前院建设坚固耐用、美观大方的居住用房和商贸经营、家庭加工用房,形成小康住宅;在相对隔离的后院内,建设科技含量较高的温棚畜舍、沼气开发、集雨水窖、卫生厕所等配套设施,形成小康家园,通过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彻底改善传统住宅脏、乱、差的问题。在基础设施配套上,统一平整住宅区场地,全面配套道路、排水、供电、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等基础设施,并依托中心村庄配套建设村部、学校、卫生所、幼儿园等公共设施。各乡村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立足各自实际,尊重群众意愿,创新发展模式,形成了前宅后院生态种养型、上宅下店商贸经营型、前店后院加工生产型和康居生活型等多种发展模式。至2005年底,全县16个中心村庄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兑换宅基地、统一放线、统一配套设施、统一质量监督和自主施工修建的要求,引导农户建成小康家园791户。今年,县乡进一步加大小康家园建设力度,对中心村庄规划外的宅基地一律停批停建,全县13个乡镇共规划小康住宅41处1104户,目前已建成720户。
     4.高度关注民生,大办利民实事,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近年来,县上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极兴办利民实事。针对道路交通条件较差的实情,争取投资2.2亿元,修建铺油道路6条119公里,新建上等级公路26条170公里,改建乡村道路55条370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983公里,新修了长达24公里的什星百公路,贯通了什字塬到达溪河川区的南北通道。启动实施了灵新公路改建铺油项目,西去出口不畅的问题将得到解决。多数乡村道路都进行了整修拓宽和砂化绿化,道路通行能力明显提升。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2003年开始,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大病救助工作,累计为36.1万人次报销医药费1022.4万元,农民看病也享受到了国家补助。实施了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投资500多万元,对全县15所乡镇卫生院全面进行了改扩建;依托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中心村庄建设,新建了一批村级卫生所,实现了村村有卫生所、小病不出村的目标。积极推行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改善农村校舍,共新建校舍5.2万平方米,改造维修校舍3.3万平方米,扩建了灵台一中,启动了灵台独立高中建设,教育布局结构更趋合理,高中阶段教育资源紧缺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结合中心村庄建设,积极实施自来水、电话、有线电视通村入户工程,启动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成了覆盖西部4乡镇18村的西张水厂,完成人畜饮水工程62处,实现农户自来水入户11200户,33%的农村群众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全县13个乡镇全部通达有线电视,已有19个村的1100个农户实现了有线电视入户;159个村通上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信号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2万户。
     5.坚持改建并举,推行村庄整治,塑造新农村建设的新风貌。从2005年开始,广泛开展了以清洁家园、清洁村庄、清洁道路、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活动。在各交通干线和乡村道路建起了绿色通道,加强了中心村庄的绿化、美化,对乡村道路沿线、村镇周围以及居民聚居区的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33个村庄整治示范村,已实施清洁家园1060户,设立垃圾处理点26处,整修拓宽村社道路44条56公里,完成改厨587户、改厕931个、改圈775座,尤其是新开、蒲窝等山区村社,村庄整治效果十分明显,群众普遍满意。结合村庄整治,广泛组织开展了以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三讲一树”活动,积极推进美德在农家、文明新风进万家、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主义新风尚。高度重视农村民主管理工作,健全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事项都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形成了一批经济发展好、村容村貌好、公共事业好、乡风民风好、计生政策落实好的社会主义文明新村。

     二、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新变化

     新农村建设加快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深层次、长期性的。当前最明显的变化有六个方面:
     1.村容村貌变靓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小康家园的建设,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使道路、排水、电讯线路不畅,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新建的小康家园,普遍集小康住宅、生产经营、沼气开发、卫生厕所为一体,功能比较完善。乡村统一规划、统一配套了基础设施,砂化绿化了村庄道路,实施了自来水、有线电视和固定电话入户,建起了垃圾收集点,农户院墙上绘制了通俗易懂的宣传画,多数村庄新建了村部、学校、卫生所、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等公共设施,服务功能明显提升。还建起了村级文化广场,农民群众有了自己休闲娱乐的场所。至2005年底,已有33村的791个农户搬进了新居,住上了“小洋房”,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多数农户安装了固定电话和有线电视,用上了沼气灶,星火乡蔡家塬等村还建起了村民洗浴中心,群众洗澡十分方便。西屯店子、北庄等村群众,依托小康家园建起了幼儿园,每处入学儿童70多名,使农村孩子受到了正规的学前教育。
     2.生产经营变活了,农民群众的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由于传统的农村住宅主要以家庭生活居住为主,没有明显的功能分区,发展养殖、种植及加工的空间很小,绝大多数住宅也不具备经营功能。在小康家园建设中,各中心村庄都建起了黄牛冻配点,多数农户配套了温棚畜舍,建起了小菜园、小果园,家庭种植、养殖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全县草畜、林果、药材三大主导产业和优质粮食经济板块快速发展,至2005年底,全县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达到18.7万亩,牛饲养量达到17.83万头,年出栏4.22万头,养牛收入达到1.02亿元;果树经济林达到26.4万亩,酸枣嫁接大枣1117万株,果品收入达到2000万元;药材留床面积达到10.98万亩,年销售收入达到3669万元;优质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xx万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72元。中心村庄的建成,也为农村集贸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一些农户办起了家庭商店、药房、小餐馆、理发店、农副产品购销点等经营门店,拓宽了增收渠道。梁原乡横渠、百里乡新集等村建起了村级集贸市场,农副产品就近入市交易,打开了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通道。西屯店子的部分农户在自己家里建起了地毯加工车间,一边干家务,一边就近上班挣钱。
     3.消费需求激活了,农村市场的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小康家园的建设,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彩电、家具、有线电视、电话、燃气灶等全面进入了农村家庭,百货超市、农副产品加工点、农机配件门市部等从城镇向农村转移,农村市场的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小康家园的规模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劳务服务等产业的发展,拉动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2005年,全县地方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83亿元,比上年增长27.1%。
     4.思想观念变新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以前,农户修庄基盖房,要看“风水”、选“字向”,封建迷信盛行,个别群众由于文化生活匮乏,农闲时常聚在一起进行赌博等活动。如今,农民群众住上了小康住宅,竞相发展的意识越来越浓,致富创业的劲头越来越足,闲暇时就近到村文化室或文化广场去休闲娱乐,或到村图书室、阅览室、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去学习致富知识,闲散赌博的现象已基本消失。新建的小康家园将生活区与养殖区有效隔离,避免了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提高了公共卫生预防水平。有些村庄参照城市社区进行管理,统一修建了公厕和垃圾集中点,确定人员统一打扫环境卫生,定期清运垃圾,传统的卫生习惯和风俗习惯进一步转变,呈现出环境整洁、村风文明的农村新风貌。
     5.矛盾隐患变少了,农村社会更加和谐。传统的农村住宅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农户各自为政,导致道路、水路阻塞和用电、供水等事故经常发生,引发了农户之间的利益冲突,邻里矛盾和纠纷难以处理。统一规划的中心村庄,农户住宅联户集中建设,水、电、路统一配套,农户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不安全事故明显减少,维护共同的生产生活环境的意识明显增强,农村社会秩序更加和谐稳定。
     6.节约意识增强了,土地等资源得到集约化使用。新建的小康家园,避免了宅基之间的隙地和道路、水路、电路等重复建设,使得水、电、电讯等入户成本大大降低,在建设标准提高的同时,也有效地节约了土地等资源和农户的建设资金,中心村庄新建的学校、卫生所、文化室等公共设施的覆盖面增大,受益群众明显增多。结合小康家园的修建,对农户旧宅基地进行复垦,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甚至补大于占。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启示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大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前提。灵台县始终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要位置,着力发展草畜、林果、药材和优质粮食等特色产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灵台”种子、“灵谧”药材等农作物品牌已打向市场;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落实税费改革政策,农民从减负中得到了实惠;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规划为引导,分层次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层次性明显的农村系统发展工程,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近年来,灵台县坚持把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在城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乡村新农村建设规划,使新农村建设走上了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在工作过程中,按照典型示范、梯次推进的要求,选择农户积极、干部主动、条件成熟的村先行试点示范,辐射带动全县新农村建设逐步推进,使新农村建设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坚持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镇化一起抓、齐发展,通过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辐射带动农村的发展。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引导城镇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积极向农村延伸,使农村群众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形成城镇和农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不断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真正发挥好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主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坚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而且最容易见效的问题入手,凝聚和吸引农民群众,充分激发广大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要积极探索建立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完善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基础的民主选举制度、以“一事一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以村民自治章程为核心的民主管理制度和以村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对新农村建设中群众直接受益的事项,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执政为民,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改进干部作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工作的重点在于扶持和引导,干部的关键在于提供服务。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各级政府都要按照新形势的新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将工作重点放在宣传引导、规划管理、政策扶持、综合服务上,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项目支撑和示范引导,广泛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广大基层干部都要充分发挥服务和协调职能,通过宣传引导推动工作开展,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出新贡献。

 

推荐访问:统筹 城乡 尊重 发展 家园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