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二五促进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5-11 18:45:02  阅读: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集中讨论和审议了“十二五”规划建议。通过学习全会精神,我个人认为:“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加快”,成败在“转变”,主题是改革,内容是创新。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借本次理论学习机会,下面,我简要谈谈对“十二五”促进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思考。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十二五”将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这是科学分析未来五年我国农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形势任务必然得出的基本判断,也是谋划“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应该明确的历史定位。十二五”对农业十分关键,抓住机遇,农业就能再上一个新台阶。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如何加快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是我们急需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基本现状

我县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特别是近三年来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主要体现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三年来,累计投资4476万元,修复水毁水利工程1184处,新增灌溉面积和改善灌溉面积5万余亩,惠及2.17万人口,截止目前,全县共有沟渠1573条。农村能源建设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累计全县建成沼气池1280口。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迅猛发展。农村水电装机容量由2005年的5.47万千瓦增至2010年的19万千瓦。农业产业发展加快,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2009年,农业总产值达41520万元。农民收入不断增加。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10元。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在政策性投入上,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资金在逐年增加,但相比我县农业经济发展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还远远不够。二是传统生产方式占主要地位,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全县耕地面积15万亩,其中水田不足3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小,特别是大部分山区耕地还是“望天收”状况。三是贫困面积较大,贫困人口多。五中会会指出全国农村还有3597万贫困人口,而我县现有贫困人口17300人,绝对贫困人口4000余人。四是水利基础设施落后,水利化程度不高,基础设施脆弱,百年不遇的干旱更是暴露出许多突出的问题。全县1573条沟渠中,绝大部分为土渠结构,人畜饮水方面,虽然十一五期间累计解决了3万多人饮问题,但是也存在重复建设现象。水利建设“重建轻管”问题较为突出。

二、加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的重大战略思想和发展命题,对“十二五”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系统部署,明确了总体要求、方向任务和重大举措,对“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结合全会精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必须尽快研究解决制约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的瓶颈问题,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结合实际,长抓不懈。全县上下都要树立强烈的赶超意识,下更大的功夫、花更大的气力编制好“十二五”规划,要围绕一二三产谋划项目,围绕现有的产业特点谋划项目,围绕着链条的拉长谋划项目,围绕着基础设施建设谋划要切实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条件,充分认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真正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作为改变生产条件、建设生态文明、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工程来抓好抓实。

(二)围绕“十二五”规划,明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要进一步认识到“十二五”规划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主题、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主线的必要性。早谋划,早实施,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着力做好4万亩高稳产农田建设。做好2.1万亩退耕还林基本口良田建设、6.2万人的安全饮水工程、以XX江为主的中小河流治理、以及农村“五小”水利建设工作。紧紧围绕省委、政府“两强一堡”战略,依托XX优势,推动核桃产业发展,种植好且管护好100万亩核桃。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大90万亩生态公益林管护力度和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统筹经济与生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巩固好第一轮45个行政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成果,谋划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在优化布局、规模发展、提质增效上取得新突破,更好地服务农民,服务农业生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以政府为主体,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虽然县财政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投入,但是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要用足用好国家的转移支付政策,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两只手”的作用,建立以政府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筹资渠道。

(四)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重视建后管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三分建、七分管”,必须高度重视项目建成后的管理维护工作。要创新和完善项目长效管护机制,在落实专门管护力量的同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作为设施管护主体的作用,切实保护好、维护好农业项目设施,保证项目工程常年发挥效益。一是通过宣传,增强群众管护意识,发动群众参与项目管理。二是将项目的建后管护纳入各级主管部门的日常工作。制定项目管护计划和实施方案,指定专人负责,同时定期对各项目区管护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做到奖优罚劣。

(五)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田灌溉条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是对于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以争取国家投入为主。5000立方米以上的水塘和小二型水库,要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综合建设。二是对于用于灌溉排涝的支渠,利用十二五规划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的转移支付投入,三是对于伸入田间地头的小型沟渠,要对受益范围内的一村一组采取“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办法,筹工筹劳,进行整治。

(六)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加快建设一批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扩大有效灌溉和节水灌溉面积,将项目区建成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基本农田。要利用好现代烟草农业“一基四化”的政策,抓好好基地县单元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发展设施农业,建立和完善设施农业标准化体系,示范和带动全县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七)妥善解决农村矛盾,构建和谐社会。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中出现了一些社会矛盾和不和谐因素。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社会,就要正确处理农村社会矛盾。因此,要研究和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矛盾。要加大对农民群众爱党、爱祖国、爱集体的教育。特别是通过一些公益性工程和民生工程的建设,利用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用较好的舆论导向,树立党委、政府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公众形象。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加快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农村乡风文明的和谐发展。

总之,机遇与挑战同在,动力与压力共生,在高起点上、在重压力下发展农业,如逆水行舟,必须加倍努力。只有抓住机遇,鼓足干劲,才能乘势而上;只有直面挑战,充满信心,才能攻坚克难。面向“十二五”,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做好管当前、利长远的各项工作,必须牢牢抓住重要机遇期,力争在“十二五”内解决好几个农业发展上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重大问题,努力加快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谱写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的新篇章。
 

推荐访问:我县 基础设施建设 二五 思考 农业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