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5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临床初探

时间:2022-04-16 10:06:36  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西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肺胀:肺肾气阴两亏、痰热水瘀互结证患者予中医丹参针和双黄连粉针静滴,配合内服云南名中医詹文涛经验方黄芪生脉苇茎三子汤加减辨证论治[1],结合西医吸氧,解痉平喘,抗感染,抗呼衰及心衰的基础治疗。结果:显效:3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结论:中西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有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肺源性心脏病;辨证论治;西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以咳喘为首发病状,发展快,病情重。笔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西医常规治疗50例中医辩证为肺胀、肺肾气阴两亏、痰热水瘀互结证患者取得很好疗效,现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该组50例患者均为马龙县马过河镇卫生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住院病人。男30例,女20例;年龄:52—60岁10例,61—70岁20例,71—80岁16例,81岁以上4例;病程6—30年不等,平均18年;并发症:伴I型呼衰36例,II型呼衰15例;伴I度心功能不全20例,伴II心功能不全27例,伴III度心功能不全3例;50例患者均有肺部感染,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心悸气促、口唇紫绀腹胀、颈静脉怒张、肺气肿征(+)、双肺有干、湿性罗音,心率或增快或不齐(主要为心房纤颤),颜面及双下肢浮肿。舌质紫暗或紫绛,有瘀斑,舌下瘀筋增粗,苔白厚腻或黄厚腻,脉沉细滑数或有结代,胸片提示有肺气肿征,肺动脉高压征及肺部感染。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2]中医诊断依据参照《中医内科学》[3]及《今日中医内科》[4]中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主要有咳痰、喘、气促、心悸、紫绀、痰液粘稠、呼多吸少、颜面及双下肢浮肿,舌胖大,舌紫暗紫绛兼有瘀斑,苔白厚腻或黄厚腻,脉沉细滑数或有结代。

1.3 治疗方法

1.3.1 西医治疗

(1)低流量持续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2)抗感染:青霉素类,头孢类静滴;(3)解痉平喘,氨茶碱静滴或口服;(4)纠正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适当使用呼吸兴奋剂,小剂量运用强心剂利尿剂,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1.3.2 中医辨证论治

(1)常规给予丹参注射液20~30ml加入10%葡萄糖250ml静滴,双黄连粉针3.0~3.6g加入10%葡萄糖静滴中。

(2)治则:益气养阴、补肺纳肾、清热豁痰、强心利尿、活血化瘀。基础方用云南名中医詹文涛经验方黄芪生脉苇茎汤加减:黄芪30g、太子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芦根30g、桃仁12g、冬瓜仁30g、薏苡仁30g、大力子15g、苏子15g、葶苈子15g。感染重者加用蒲公英、鱼腥草、忍冬藤、金银花、黄芩;痰涎雍盛者,加用川贝、浙贝或全瓜蒌;心衰加用车前子、益母草、白茅根,泽泻、白术、茯苓;腹胀水肿者予大剂五苓散,五皮饮化裁;瘀血阻滞加用赤药、丹参、 桃仁、川芎;肺性脑病出现昏迷,重用郁金、石菖蒲、天竺黄等。

1.4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体征: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心悸气促、唇舌紫绀、腹胀水肿、肺部罗音、心率、心律、肝脏大小、舌质、舌苔、脉象、胸片、血尿常规、心电图。

1.5 疗效标准[5]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双肺偶闻干湿性啰音,肺部炎症大部分吸收,心功能改善达到I级,生活能基本自理。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阵咳,但痰液粘稠、难咯,双肺有散在湿啰音,肺部炎症部分吸收,心功能达到II级,能下床活动。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恶化。

2 结果

50例患者经上述治疗10—30天后观察结果,显效38例占76%;有效10例占20%;无效2例占4%,总有效率为96%,随访36例患者半年,病情基本稳定,定期来医院维持治疗。

3 讨论

3.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ary heard diseas 简称肺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老年患病率较高。是由肺组织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病情越严重,治疗就越困难。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抗感染、抗心衰、强心利尿。往往由于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及强心或利尿剂的运用造成重感染或伴脏器损伤或伴洋地黄中毒或伴水盐代谢紊乱,临床上十分棘手。笔者尝试中西结合取得了理想疗效,减轻了西药的用量,减少了西医治疗的很多副作用和耐药性。

3.2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属中医“肺胀、咳喘、痰饮、水肿”等范畴,临床表现以咳、疾、喘、瘀、肿等为特征。病因是内外合邪,病位在肺肾脾心,涉及五脏六腑。肺胀病机虽然复杂,但詹氏认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是本病的基本特征。本虚在于肺肾脾心气阴两亏,标实是指痰热寒瘀水互结。该组患者多为久病,正气耗伤,肺肾脾心气阴大亏,卫外不固,更易遭受外邪,加之气血津液运行障碍,痰热瘀血水湿内停,凌心射肺,困遏脾土,瘀阻心脉、蒙闭清窍,而形成因实(外邪)致虚(脏腑亏损),因虚(肺腑亏损)致实(内生痰瘀水饮等邪实),虚虚实实的恶性循环链,使病情日趋加重,致使危重急症险象环生,临床变化多端。

3.3中医治疗

3.3.1辩证沦治方面,我们承接了詹氏的可贵经验理论,高度重视辨证施治,辨清疾病演变过程中正邪相争恶性因果循环链的主要环节,主要矛盾及矛盾主要方面(患病机体的邪正虚实标本缓急态势),及时采取扶正祛邪的有效方法,尽快截断其恶性循环链,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重建或恢复脏腑阴阳气血的平衡,促使机体康复。

3.3.2扶正方面,针对本病本虚以肺肾气阴两亏为主,用大剂黄芪生脉饮益气养阴、补肺纳肾;心肺气虚明显,心功能不全者加用种洋参或太子参、苏条参,三参合用加强扶正功效。

3.3.3祛邪方面

(1)痰热壅盛者,擅用苇茎三子汤,方中芦根清热泻肺,冬瓜仁清肺化痰,薏苡仁健脾利湿,大力子清热豁痰,软坚散结,苏子降气平喘,葶苈子泻肺豁痰,共奏降气平喘,清肺化痰之功效。(2)瘀血阻滞,予丹参、赤芍、桃仁、川芎活血化瘀、丹参既能活血通络,又能养血益肺,桃仁不寒不燥活血通络,诸药合用能行气宽中止咳化痰平喘,用丹参注射液静滴,或方药中丹参桃仁合用效果较好。(3)感染情况下加用蒲公英、鱼腥草、忍冬藤、金银花、黄芩清肺解毒等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4)治疗中不主张轻易使用止咳药品,认为老年肺心病因源于虚,排痰困难,如用止咳药,痰涎更难排出,而加重感染,加重病情,应从化痰豁痰着手加用川贝、浙贝或全瓜萎清热豁痰通畅气道。(5)针对心衰,用葶苈子、车前子、益母草、白茅根,改善微循环、强心利水。(6)肺性脑病,选用郁金、石菖薄、天竺黄等醒神开窍。二服药方法,改变传统日服二次或三次的常规,而取少量多次频服,保证了药物在体内的有效的血药浓度。从病效、证效、症效、药效、量效、时效达到扶正祛邪。从源头治起,力求提高整体抗病力,减少复发率。

3.4 西医方面,主要通过吸氧改善缺氧状态,抗感染控制炎症,以免加重病情;氨茶碱解痉平喘,减少咳嗽刺激引起的感染加重,抗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良好条件,适当运用强心利尿剂,减缓心脏负荷。总之西医治其标,中医治其本,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治疗方法。

典型病例:

汪××,男,78岁,因反复咳、痰、喘30余年,间歇性双下肢浮肿20余年,加重10天院外治疗3天,无明显缓解而入院。就诊时咳、痰、喘、气促、心悸、紫绀、痰液粘稠,呼多吸少、动则加重,颜面及双下肢浮肿,脘痞、纳差、小便黄少、夜尿频繁,不能平卧。查体:T37℃、P132次/分,R2.6次/分、BP108/65mmHg神志稍模糊,精神差。端坐体位,颈静脉怒张,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双肺闻及大量干、湿性啰音,心音低钝,心率132次/分,心律不齐,腹膨隆柔软,肝脏剑突下4cm,肝颈静脉回流征(+),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口唇爪甲紫绀,舌质紫暗有瘀斑,苔黄厚腻,脉滑数结代。实验室资料:白细胞11.6×109/L,中性0.89,林巴0.12,胸片报告: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伴肺部感染。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伴肺部感染,心功能IV级。中医诊断:肺胀一、肺肾气阴两亏、痰热水瘀互结。西医治疗:(1)端坐体位,两下肢下垂,吸氧2L/min,每天持续8—10h,保持呼吸道通畅。(2)予氨茶碱0.3g加入10%的100ml中缓慢静滴。(3)抗感染:苯拉西林3.5—4.5g+5%葡萄糖氯代钠中250ml滴注。(4)根据病情适当小剂量运用强心剂:西地兰0.6mg加入10%的葡萄糖100ml静滴;利尿剂:速尿40mg加入50%葡萄糖40ml静脉注射;必要时应用呼吸兴奋剂和适当运用血管活性药物。中医治疗:治则:益气养阴、补肺纳肾、清热豁痰、强心利水、活血化瘀。方选黄芪生脉苇茎三子汤加减:黄芪30g、太子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芦根30g、桃仁12g、冬瓜仁30g、薏苡仁30g、大力子15g、苏子15g、葶苈子15g、车前子15g、蒲公英30g、鱼腥草30 g、粉葛30 g、川贝15 g、浙贝12 g、益母草30 g、丹参15 g、赤芍15 g、泽兰12 g二日一剂,少量多次频服,另外每日常规予丹参针20ml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滴注,双黄连粉针3—3.6 g加入10%葡萄糖200ml中滴注。经上述综合治疗10天后,纳食、精神、睡眠均有所改善,稍能行走活动,夜间能平卧,双肺底仅闻及少许干、湿性啰音。维持中药加减化裁结合西医抗炎、对症治疗一月,病情大有好转。胸片示:肺部感染较前有所减轻。

参考文献:

[1] 李春、琚坚,詹文涛导师中医施治52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探讨,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2.(4)2

[2] 叶任高、陆自英,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3—28

[3]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97.75—79

[4] 王永炎、晁恩祥,今日中医内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12

[5] 和向阳,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发性发作80例临床报告,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1.(6).13

推荐访问:肺心病 初探 发作 中西医结合 治疗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