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急性非ST段抬高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时间:2022-04-15 09:50:35  阅读:

摘要:目的 比较女性急性非ST段抬高与ST段型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79例,按心电图分为ST段抬高组和非ST段抬高组,按年龄分为≥65岁组和<65岁组,比较同一年龄分组下ST段抬高组和非ST段抬高组、同一心肌梗死分型下≥65岁组和<65岁组患者病死率。结果 同一年龄分组下ST段抬高组和非ST段抬高组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65岁组中ST段抬高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组。结论 非ST段抬高组患者预后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尤其对于糖尿病患者和老年患者应予以更多的重视,及早治疗,重视随访观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AMI)ST段;年龄;病死率

急性心肌梗死根据发病时心电图ST段改变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AMI)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AMI)。NSTEAMI由于无明显体征,心电图检查时无ST段抬高,故对其重视程度较STEMI要轻[1]。但NSTEAMI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往往高于STEAMI,远期预后欠佳,漏诊误诊或延误治疗可能对患者生命带来极大威胁[2]。有研究显示目前NSTAEMI发病已占到心肌梗死人群的59.1%[3]。因此,有必要对急性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情况作一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于云南省红十字会医院心内科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379例(临床诊断见表1)。患者均为女性,按心电图变化分为ST段抬高组和非ST段抬高组,按年龄分为≥65岁组和<65岁组。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等制定的诊断标准:STEAMI心电图表现为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0.1mV;NSTEAMI心电图改变为新发或一过性ST段压低≥0.1mV,或T波倒置≥0.2mV。两者均有缺血性胸痛≥30min,心肌梗死动态演变过程,心肌损伤标记物(cTnT、CTnI或CK-MB)升高[4,5]。

1.3 方法 采用统一表格,记录患者年龄、临床诊断、预后情况(好转或死亡)。计算同一年龄分组下STEAMI和NSTAEMI患者、同一心肌梗死分型下≥65岁组和<65岁组患者病死率。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同一年龄组内均值比较使用t检验,率的比较使用%检验。P值<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内年龄资料比较 ≥65岁组共255例患者,其中ST段抬高组年龄65~94岁,非ST段抬高组年龄65~88岁。<65岁组共124例,其中ST段抬高组年龄33~64岁,非ST段抬高组年龄42~64岁。同一年龄组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2)。

2.2 预后情况比较 在≥65岁组和<65岁组中,ST段抬高组病死率均大于非ST段抬高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不能认为同一年龄组内ST段抬高组和非ST段抬高组病死率有显著差异。见表3。

注:*:使用Fisher精确检验

对于同一种心肌梗死分型,≥65岁组病死率均大于<65岁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注:*:使用Fisher精确检验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急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破裂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的,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根据心电图变化可分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二者虽然病理基础相似,但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转归不尽相同,临床治疗也不同。近年来随着NSTEAMI患者逐年上升,关于NSTEAMI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NSTEAMI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形成富含血小板的较小白色血栓,造成管腔的急剧减少或次全闭塞,出现心内膜下损伤[6]。由于NSTEMI冠状动脉以3支病变多见,发作前常有反复性心绞痛时,使心肌对缺血敏感度降低,坏死面积较小,心肌酶峰值较低,因而即使完全闭塞也不出现ST段抬高。NSTEMI缺乏典型心肌梗死心电图和心肌酶改变,静息性胸痛、心律失常等急性心肌梗死特征较少,容易漏诊和误诊,患者和医务人员对其重视度也不如STEMI。柏太柱[7]等人的研究表明,尽管NSTEMI相比STEMI侧枝循环情况较好,但其梗死前心肌缺血情况严重,更容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且长期慢性的心肌重塑,加重了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相比STEMI患者更容易再发心肌梗死。Terkelen[8]等人的研究也显示NSTEMI远期预后可能比STEMI差。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论≥65岁组还是<65岁组,非ST段抬高与ST段抬高患者住院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仅在ST段抬高组内,≥65岁组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65岁组。高龄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已得到广泛共识[非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危险分层因素探讨],本研究结果亦证实了这一结论。但对于同一年龄段内非ST段抬高与ST段抬高患者病死率的比较,目前缺乏足够研究,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给予了一定参考,王萍萍等人[9]亦得到两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的结果。

由于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在实验设计方面有所受限。首先<65岁组样本量较少,且非ST段抬高死亡患者仅有1例,降低了统计结果的准确性,结论的外推性也受到限制。此外,鉴于NSTEMI缺乏典型临床特征而易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时间的特点,可能导致住院治疗患者病情普遍较重,对非ST段抬高组内病死率造成偏误。在今后的研究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上述问题。

总之,临床上应对NSTEMI患者采取足够重视,尤其是对糖尿病患者和既往反复心绞痛患者。应及时进行全面检查,并结合临床病理组织学予以确定。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针对NSTEMI患者远期预后较差的情况,应重视出院后随访,减少心脏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 岳红,魏文海. 女性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J]. 中国医疗前沿,2012,7(14):3-5.

[2] 海燕,姚康宝,项志敏.首次急性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比较[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4):361-363.

[3] Rogers W, Frederick P, Stoehr E. Trends in presen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hospital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with ST elevation and n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National Registr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from 1990 to 2006 [J]. Am Heart J, 2008,156(6):1026-1034.

[4]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8):675-690.

[5]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5):353-367.

[6] Yang H, Lee C ,Hong M, et al. Residual flow to the infarct zone against lethal ventricular tachyarrhythmias during the acute phas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 Clin Cardiol ,2003,26(8):373-376.

[7] 柏太柱,全昌发,赵庆禧. 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7,15(10):780-782 .

[8] Terklen C, Lassen J, Norgaard B, et al. Mortality rates in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vs non-ST-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bservation from an unselected cohort. European Heart J. 2005,26(1):18-26.

[9] 王萍萍,杨彤,赵军等.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4(31):1117-1119.编辑/许言

推荐访问:抬高 心肌梗死 预后 患者 情况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