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时间:2022-04-02 10:50:14  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提高对胃肠间质瘤的认识。方法 收集36例GIST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GIST肿瘤细胞基本形态为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CD117和CD34均呈弥漫阳性表达。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多发于中老年,免疫组化CD117和CD34阳性表达是确诊胃肠道间质瘤最有诊断价值的依据。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常见的消化道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发病率为1/10万~ 2/10万,易被误诊为胃平滑肌瘤或神经源性肿瘤[1]。近年来由于免疫组化、电镜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对GIST的诊断有了很大提高。为了进一步研究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本文对我院收治36例胃肠间质瘤患者进行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经手术后病理诊断证实的36例GIST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5 例,女11 例,年龄38 ~79 岁,平均(51.84±9.7) 岁,间质瘤位于胃23例,十二指肠3例,小肠及结直肠8例,肠系膜2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 、腹胀及腹部包块等。

1.2 方法 所有标本为手术切除标本, 均经10%甲醛固定,常规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 两步法检测 CD 117、CD34 、S -100、SMA的表达情况,常规设置阳性和阴性对照

1.3 判定标准[2] 标准采用LewinEmory等将GIST分为良性GIST、肯定恶性GIST、潜在恶性GIST。肯定性恶性指标为肿瘤浸润邻近器官、向远、近脏器的转移交界性指标:直径4cm肠间质瘤,肿瘤核分裂象≥1个/50HPF。直径5.5cm胃间质瘤肿瘤;核分裂象>5个/50HPF;核异形性明显肿瘤出现坏死,当肿瘤具备一项恶性标准,或两项潜在恶性指标时,则为恶性;仅有一项潜在恶性指标时,则为潜在恶性,而无上述指标时则为良性。

2 结果

2.1肉眼观察 肿瘤位于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肠系膜。以胃多见。低危险度肿瘤直径1.0~4.8cm, 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无包膜或有假包膜。切面灰白、灰红、质韧。中 、高度危险性者质软 , 呈 息肉状,伴有出血,坏死、囊性变。

2.2镜下观察 GIST肿瘤细胞基本形态为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多数梭形细胞界限不清,胞质丰富,上皮样细胞多呈弥漫片状束状或巢状排列。本组有梭形细胞型27例,7例以上皮样细胞为主,2例是兼有上皮样细胞特征以及梭形特征的混合细胞。

2.3免疫组化检查 CD117和CD34均呈弥漫阳性表达,CD117阳性病例33 例,CD34阳性病例29 例,阳性率 81%; SMAS-100阳性标记9例,阳性率25%。DesminS-100均阴性。本组病例中6例恶性,15例交界性,15例为良性。

3讨论

3.1 临床特点 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好发于胃、回肠,其次为食道、结肠网膜及系膜[3]。 GIST的临床症状与常见胃肠道疾患相似,可有消化道出血、腹痛、吞咽困难、贫血、肛门坠胀、排便习惯改变、腹部肿块等,术前诊断率较低。绝大多数见于成年人,儿童少见45~65岁为好发年龄,本组患者年龄为(51.84±9.7) 岁。GIST具有不确定的生物学行为,形态学多样,GIST的病理诊断需要充分结合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表达,进行综合判断[4]。

3.2 病理分析 CD117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在病理诊断中起确定性作用,这也是GIST与其他胃肠道间叶性肿瘤的主要鉴别点[5]。CD34是骨髓造血前体的细胞标记物,在血管内皮细胞血管肿瘤包括血管瘤血管肉瘤Kaposi 肉瘤和肌纤维母细胞可阳性表达,在GIST中CD34阳性率常达60%以上。本文结果提示CD117与SMAS-100表达均有显著相关,其中CD117呈高表达并且特异性强,CD34阳性对GIST也有诊断意义。

3.3 GIST 的鉴别诊断 上皮样间质瘤应与癌、黑色素瘤、大细胞淋巴瘤鉴别。梭形细胞间质瘤与真性平滑肌瘤、神经鞘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等相鉴别[6]。我们认为免疫组化染色简单易行, 在光镜观察的基础上联合选择一组抗体染色, 可以达到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目的。

综上所述,GIST只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才可真正提高GIST的治疗效果。作为临床及病理医师应熟知的GIST诊断标 准,同时准确判断GIST良恶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史恩溢,候英勇,谭云山.局限性胃肠道间质瘤危险程度分级标准的应用与评价[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7,36(1):3-5.

[2]黄芪.刘先玲.王淑英胃肠道间质瘤18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5(3):102.

[3]黄传涌.18 例胃间质细胞瘤临床与病理诊断[J].福建医药杂志,2003,25(1):62-63.

[4]周庚寅.翟启辉.张庆慧.诊断免疫组织化学[M].2版.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 452.

[5]王平、董兵等.2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与病理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3,6(5)295.

[6]侯英勇.王坚.朱雄增.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研究进展[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0 ,16( 3) : 24 4.编辑/许言

推荐访问:病理 胃肠道 临床 间质 分析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