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作物病虫害的防治

时间:2022-03-30 09:57:25  阅读:

摘 要: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影响下,农作物的种植方式相较于过去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新的物种不断出现,由此而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病虫害问题。这其中大田作物的病虫害问题愈发的严重,给防治工作带来了许多阻碍。实际操作中,植物检疫、农田检疫以及生物防治的方法都能够达到预防病虫草害的目的,下文中笔者以大田作物为例,对此类问题进行了阐述,旨在对相关工作的落实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田作物;病虫害;防治

结合实际种植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农作物品种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病虫害的侵袭,此类问题不仅会导致农业减产,更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植物病虫害防治主要包括植物病害、虫害以及防治三部分内容,要实现防治,必须要熟悉病害以及虫害的鉴别方法。近些年人们对于食品问题的关注程度正在不断提高,在食品的销售上也逐渐侧重于绿色通道,为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必须重视这方面的问题。

一、病害的鉴别方法

病害的鉴别方法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的鉴别、病症以及病状的鉴别三部分内容。首先是真菌、细菌以及病毒的鉴别。真菌病害的鉴别主要依托于病菌的形态来完成,遭受真菌感染的农作物会在其组织表面产生一定的子实体,由此可以直观的判断是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病害。后期将以此为参考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若需要判断是否是细菌引起的病害,只需要切取小块受病组织,将其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即可。若已经感染,则将会有大量的细菌从组织受害部溢出。病毒病害无法借由普通显微镜来鉴别,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判断,这是因为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物。若属于线虫或是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的病害,则借由放大镜就能够观察到,这两类病害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的。其次病症。这里的病症主要指的是植物发病部位的内部以及外部所依附的病原物。最后病状。简单来说,病状即植物发病之后所呈现出的生理、解剖形态特征的变异。

二、虫害

1.昆虫。按照生物学的划分标准,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生物。这类生物最典型的特征便是“四翅并六足”。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3大段,胸部大多长有2对翅,有3对分节的胸足,头部会长有1对分节的触角。呈外骨骼生长,即骨骼长在肌肉之外。

昆虫的生长会经历一个特殊的阶段——“变态”,即由虫卵到成虫期间所经历的形态变化。依照不同的变态模式可以将昆虫分为完全变态以及不完全变态两种模式,叶蝉、蚜虫属于不完全变态,而蛾类昆虫则应该属于完全变态。

2.螨类。螨类应当属于蛛形纲蜱螨目的生物。其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卵、幼虫、若虫以及成虫。

3.线虫。线虫主要指的是线形动物门线虫纲的生物,其身体主要由头、颈、腹、尾几部分构成。

三、大田作物病虫害的防治

1.生物防治。从性质角度分析,生物防治主要利用了害虫在自然界的天敌来克制病虫害的繁殖。实施生物防治,应该使大田这一区域生態环境处于人为制造的平衡之中,害虫与天敌保持平衡,害虫自然不会蔓延。生物防治技术极大地降低了对农作物的影响,有助于稳定大田作物的产量。但就成效而言,生物防治技术的成效要落后于化学防治技术,现阶段生物学家一直在进行各类研究,企图攻克这一问题。自然界中很多生物其实都是“相互对立”而存在的关系,最常见的像如蛇与田鼠、瓢虫和蚜虫,掌握这一规律便可以抑制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虽说细菌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害,但某些细菌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昆虫是大田作物生长的一大克星,昆虫防治问题历来是相关研究的重点。我们可以利用昆虫病毒来杀死有害的昆虫,目前已经有近500种病毒生态防治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可以应用在大田作物之中的便有100余种。现有的昆虫病害正在逐一被攻克,这得益于相关科研工作者的艰辛研究,更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推广。

2.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见效快、成本低的优点。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病虫,提高农作物的实际产量,因此已被广泛应用到了大田作物的种植之中。但是化学防治技术也存在显著的弊端,具体使用中会对周围的环境、土壤和水源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不能长期使用。再者若是在耕种过程中长期使用化学药物,会让病虫和有害植物产生抗药性。现如今科学家们也在致力于将化学防治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优势,使其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产需求。

所谓的杀虫农药是通过相关工作人员对病虫害进行深入研究,经过各项调查和实验制造出的杀虫剂,用来抑制害虫的繁殖、生长,改变其进食规律,从而降低害虫对农作物的损害。此外我们还应该从农作物入手,对于农作物容易感染的疾病进行深入研究,防治方案中所涉及的相应化学农药也应该根据疾病的特性从预防和治疗这两个方面入手。大田的环境较为复杂,在其中生长的其他生物也会对农作物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以杂草为例,杂草不仅会争夺农作物的生长空间,也会夺取其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因此我们要根据杂草生长的特性研究相应的除草剂,以保证其针对性,在使用之前还应该通过各项化学实验来确保其科学性,避免对农作物的自然生长带来不必要的损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农作物的需求越来越大,化学防治技术能够有效适应农业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而生物防治技术则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确保农作物的安全性,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健康的食品。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推动农产品的健康发展。

(1)拟除虫菊酯类。它指的是根据天然除虫菊花中的杀虫有效成分除虫菊素的化学结构在人工合成的作用下组成的类似物。为了便于区分,我们通常将其分为光不稳定性菊酯和光稳定性菊酯两大类,第一类中主要包括丙烯菊酯、胺菊酯以及苯醚菊酯等物质。顾名思义,这类物质在受到光照后极易分解,因此只能被用在室内或是卫生害虫的防治。光稳定性菊酯主要包括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甲氯菊酯以及功夫菊酯等物质,它们在光照后不会分解,且拥有较强的除虫效果,大田作物中常用的是光稳定性菊酯。

(2)有机氯类。从性质层面分析,该类杀虫剂是一种含氯元素的碳氢化合物,过去农户经常使用的滴滴涕、六六六以及氯丹便是该类物质的典型代表。因滴滴涕、六六六等杀虫剂危害巨大,现国内已禁止生产和使用。

有机氟杀虫剂,主要包括氟乙酰胺、氟乙酸纳等物质。无机杀虫剂主要指的是以天然矿物为原料构成的杀虫剂,其性质为无机化合物,常见的主要有氟化钠以及砷酸钙。

四、对病虫害防治的建议

1.不断革新病虫害防治技术。对大田作物而言,不断革新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以此来确保防治技术能够发挥出最大作用,降低病虫害防治对作物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在昆虫的繁殖期采用适当的措施对其进行扼杀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相关研究正在稳步推进之中。

2.不断完善农药产品市场。虽说化学试剂在病虫害防治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但有关于农药使用的乱象却屡禁不止。如此既影响了实际使用效果,又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化学农药虽好,但仍需加强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强农药生产使用的监管力度,以此来规范农药产品市场,提高农户科学用药的能力。

五、结语

大田作物的病虫害涉及了方方面面的内容,所以具体的防治工作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来完成,根本作物的不同生长习性、生长环境、不同的气候来选择合理的防治技术。日常防治工作中应该以预防为主,应当尽最大努力降低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此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以上笔者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

参考文献:

[1]张福增.新时期大田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J/OL].河南农业,2016(17)[2018-02-08].https://doi.org/10.15904/j.cnki.hnny.2016.17.024.

推荐访问:大田作物 病虫害 防治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