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数学的电子工艺实训课程成绩评价体系探讨

时间:2022-03-21 09:40:05  阅读:

zoޛ)j馟im=ݵm5N4ntiu饨ky总结包括实训周记和实训总结。实训笔记是每个学生实训课的劳动成果,实训笔记中相关电子操作遇到的问题和失败的次数等可以反映出这组成员的真实的实训情况。实训总结包括每个结的实训内容和实训的新的体会。虽然每个学生的实训总结报告都是大同小异,但是我们仍然能从每个学生报告的内容、心得体会甚至是书写的字体都能看出每个学生的不同之处。

4.实训操作考核

实训教学既可以打造团结互助的学习氛围又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电子工艺实训环节中。教师们为了项目能顺利得到进行,应在学生的实训项目操作过程中给予合理的指导,并且要对实训的过程实施严格的监管。另一个就是,老师们首先要向学生布置实训的任务,使得学生有确切的目标,要知道自己实训的内容是和为什么要进行实训,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获得合格。其次就是设计一个正确规范的模板,使得学生撰写的实践报告比较规范,最后根据学生整理的实践报告的规范性和正确性进行评价。最后可以要求学生在实践报告的心得体会中写出自己的实践的理解,亦可以写出一些关于实践课程的合理的建议,从这些上面可以看出学生的严谨性和学生的创新性。

5.学生对电子工艺设备的爱护情况

在实训课程中以往总会发现小组使用的道具损毁或者丢失等实践,将学生对电子设备工具的爱护情况作为评定指标,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爱护公共用品的好习惯,成为德智综合发展的好学生。

二、电子工艺实训的模糊综合评判法

从上述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实训成绩的因素有很多,而且相互制约和影响。模糊教学法是利用模糊教学相关的理论,将众多的影响实训成绩的因素做数学化抽象处理,这种数学化模型不仅能反映实训课程的本质还能反映实训的动态过程,是一种理想状态的评价模式。

三、模糊数学成绩评定的探讨

1.建立成绩评定指标体系

影响评价模糊数学评价有四个指标,主要有电子工艺实践课堂出勤率、课堂的参与性、结业论文和小组论文四项。

2.评价模糊数学的指标的权重

模糊教学的指标权重有0.2、0.2、0.3、0.3四个。

3.评价模糊数学的参考标准

模糊教学的参考标准一共可以分为五个:90分以上的为优秀、80-89之间的为良好、70-79的为中等、60-69的为及格、60分以下的为不及格

4.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由一个知道老师和六个不同小组的一名成员组成,每个成员都有自己不同的鲜明的特色,能各自分工完成实训课程。

5.范围说明

考出勤率为百分之百的评为优秀,缺课一次评为良好缺课两次或者三次的评为中等,缺课四次的评为及格,缺课四次以上评为不及格。学生课堂的参与性是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或者作业完成率等由专家系统评定。小组论文也是分为五个等级评定的,第一,课堂考勤率,教师不定期进行点名随机检查学生是否旷课,学生迟到30分钟以上当旷课处理;第二、课堂学生的表现,即老师几下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或是实训过程中电子操作结果好坏情况;第三、小组的论文完成情况,授课老师检查论文的格式是否正确,内容是否符合规定是否丰富、ppt的内容是否丰富和制作是否精美;第四、课程论文、内容的丰富程度

课程论文是由授课老师一人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也分为五个等级,其他的小组成员也是一样课程论文只由老师进行评价,分为五个等级。

针对所描述的指标体系,我们选取其中一名同学的实训报告论文按照相关的评价标准进行统计,假设我们选取的一位同学统计的指标如下:

评价指标权重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出勤率0.207000

课堂表现0.261000

小组论文及表现0.303400

课堂论文0.307000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根据上表建立出一个模糊矩阵,再利用zadeh积合成运算得出相关的计算结果,对计算结果再进一步处理,如我们假设优秀的对应分数为95分,良好对应的分数为85分,中等对应的分数为75分,及格对应的分数为65分,不及格对应的分数为55分,由这些数据构成了一个等级分矩阵【95 85 75 65 55】,然后再通过归一化后得到的矩阵与等级分矩阵相乘,得到最后的综合成绩评价。从最后结果可得出我们选取的这位同学最后的综合成绩为83.3,我们可以评价他为良好。

四、总结

本文合理分析了影响电子工艺实训成绩的各项指标,利用模糊教学理论和模糊教学模型综合评价学生的实训成绩,客服了传统方法评价成绩存在的主观性的缺陷,使学生最终的成绩具有科学性严谨性,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实训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电子设计实践实验中心)

参考文献:

[1]成桂玲.基于模糊数学的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评价研究-《消费电子》[J].2012

[2]叶小丽,刘向勇,肖素云.基于模糊数学的一体化课程考核评价方法[J].2013

推荐访问:实训 评价体系 模糊 探讨 成绩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