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独龙江兰科新种

时间:2022-03-16 09:44:11  阅读:

近一年多以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专家金效华博士陆续鉴定确认了6个兰科新物种,它们都采自一个少有人知的名为“马库”的小村。它邻近中缅边界,位于云南西北角最偏远的独龙江边,一年有6 个月与世隔绝。这里气候独特,是兰科的宝库,但是只有过零散的植物学调查,直到植物所“标本资源数字化与共享平台”项目资助的科学考察——独龙江植物科学考察行动,在队长金效华博士的带领下,植物研究所的陈又生、陈彬、张慧、华东师范大学的李宏庆、上海辰山植物园的田旗、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董仕勇等一行人从昆明出发一路挺进独龙江,重点清查该流域的兰科植物。

翻过一座3500 多米的雪山垭口,沿着独龙江到达贡山县巴坡村之后,植物科考队的越野车再也无法前行了。因为没有路。唯一一条通往马库的路被泥石流堵塞,人可以过,车没戏。考察队员们回望3 辆铁骑——两辆越野车、1 辆面包车,它们的车胎被泥浆包裹,车盖被水汽覆盖,一行人决定弃车徒步,用1 天左右的时间,从巴坡走到马库。而这时距离2007 年6 月21 日从昆明启程,已经过去了1 周,科考队穿过险峻的三江并流区,到达了和它们并流的第4 条江——独龙江。

如此艰难的路况一点也不出人意外。印度洋季风给独龙江流域带来了丰沛的水汽,造就了典型热带雨林气候。暴雨和泥石流是很平常的事情,公路常年会被塌方阻断。对于独龙江流域的植物科学考察来说,人常常要为路和车服务:车胎陷在路中间的泥潭里,人要下来推车;有的地方还需要大家堆砌石块,把道路上的坑洼、水沟填好,车方可驶过。

半山腰的云团随峡谷的走势游移,如仙女拂袖而来。考察队员们头顶着“袖襟”,离开巴坡,准备深入马库村附近的雨林,预计停留3 天。这里除了是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少的独龙族的故乡,还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宝库。

深入基因宝库

到达马库村之后的第3 天是难得的晴天。早上8 点,太阳刚升起不久,农田和丛林的浓重绿色之间,是百余户人家的马库村,湮没在从热带雨林里腾升起的雾气之中,还没有袅袅炊烟和外出耕作的农户。陈彬站在海拔3000 多米的山脊回望山腰处的马库村,离开这个考察团探寻植物基因库的根据地,此后就再无暇顾及村落风景,而是将相机的镜头对准了目不暇接的奇花异草。

这是科考队在马库村逗留的最后一日。这一天的考察行程是:早上8 点从马库村出发,登上山脊向西行,来回有约20 千米高低起伏的山路,海拔升降超过1000 米,需要面对10 余度的温差,傍晚5 点左右回归。由于路程远,采集任务繁重,考察队每天自备午餐,通常是压缩饼干加火腿肠。这些干粮都采购自贡山县城甚至昆明,在独龙江边偏远的村庄里是买不到的。考察队员把GPS 卫星导航仪别在腰间,或顶在头上,既可以防止在密林中迷路,还可以记录长达一个月的科考路线以及时间,给每张植物照片标上经纬度,最后形成一部电子考察日记。他们穿上防水的冲锋衣、冲锋裤,脚蹬登山鞋,在此地考察的3 天,陈彬他们都是这样度过,甚至接受采访时也穿着同一双登山鞋,经过一年多冰山雪水路上的跋涉仍然完好。他们必须披挂上阵,因为考察中随时都可能遇上暴雨。

事实上,暴雨就是前一天的事情,除了暴雨泥泞,雨林中密集的枝叶也阻挡着考察队员的前进。下雨给考察带来的最大麻烦是无数饥渴的山蚂蟥,在路边草丛中、枝叶上探伸着身躯,伺机爬上队员的脖颈,钻进脚踝与腰间,悄无声息地咬出流血不止的伤口。很快就不断有队员被蚂蟥咬到。一路急行穿越蚂蟥最多的路段,到了空地,大家做的第一件事是检查身上有没有蚂蟥。

进入原始雨林,这些植物学家们就顾不上蚂蟥了,开始用专业的视角搜索四周,花卉和树木各自的科属种类,分布状况,生长周期,寄生、附生还是腐生等等数据资料本能地跃然脑海中。生长在腐烂的枯枝落叶层上的是晶莹剔透的水晶兰,而高耸在丛林之上的秃杉两三个人也不能合抱,上面的附生植物可能多达上百种。

雨水的充沛造就了马库的植物基因库。生长在这里的所有植物共有多少种,至今还是没有弄清楚。而这次考察的重点在于兰科植物。兰科是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科,已经发现了2 万多种,物种数超过了整个脊椎动物之和,互相之间形态差异极大,常见栽培的春兰优美地生长在野外地上,靠自己的光合作用生存;另一些兰科植物却附生在大树与岩壁上,靠腐朽的有机物为生。在中缅两国交界处的独龙江由于独特的气候,成为兰科植物的仙境,藏着很多未知的植物物种。这一天马库雨林中的考察也充满惊喜。

新物种第一现场

所有人聚在了一棵秃杉树干前。闪光灯不断闪烁。发现新物种了!这两株拇指大小的小苗后来被命名为贡山心叶羊耳蒜,是兰科羊耳蒜属心叶羊耳蒜的一个变种。花期的心叶羊耳蒜的叶子呈心型,捧着一串晶莹的花朵,深受植物爱好者的喜爱。

“它是一个变种。之前金效华博士曾多次深入这里,早就发现了这个变种,只是因为没有到花期。现在6 月中旬,正好是它开花的时候。”陈彬如此回忆道。因为要确定植物的物种,花的形态是非常重要的。陈彬拿出其他兰科羊耳蒜属的资料进行比较,有的心叶羊耳蒜花序具10 余朵花,甚至还有几十朵的,花亭也较长,而这个新物种花亭较短,花序也不过三五朵绿色或者淡绿色的花。这样的曼妙身姿却喜欢生活在腐殖土丰富的地方,在岩缝或者树枝积土的地方也可以见到。

陈彬用手指捏着贡山心叶羊耳蒜的花,放在微距镜头前拍摄影像资料。陈彬说,“这种野外考察,留长指甲是必要的,指甲也是工具。”在雨林中,指甲和枝剪发挥着一样的功效,剥开花苞观察里面的雄蕊、雌蕊,解剖枝叶或者挤出汁液都需要用到它。当然,枝剪也是必要的,它看起来像钳子和扳手的结合体,本来是用于园艺中修剪枝条藤蔓,在科考中它除了采集植物标本,还能用于修理途中挡道的枝杈,为考察队开路。拍摄完照片后,金效华博士小心翼翼地采集了一株标本。

考察队员们分工明确,金效华、陈又生、张慧等人以采集标本为主;陈彬主要拍摄照片,并用GPS 导航仪记录准确的考察路线。“一天大致要花费八九个小时在外考察,走十几公里山路,时间比较紧,基本上是我拍摄照片,他们采集标本”,陈彬对于几日来边走边拍的考察工作习以为常。每天上山都雇用一两位当地老乡做向导并协助背物资。每个队员都带许多结实的塑料袋,每人采集的标本先放在塑料袋中,装满后系好再放到向导携带的塑料编织袋中。塑料袋能够保水防止标本萎蔫。将标本采回驻地后,要及时用报纸压好,编号,记录采集信息,并不断地为标本更换干燥的报纸防止霉变,晚上经常要工作到午夜。在独龙江里湿度大,标本无法很快干燥,需要隔几天集中雇人送到贡山县城进行烘干处理。而物种的详细鉴定,还要等到标本回到北京的研究所再说。

汇入植物百科

这一次独龙江中国段野外考察包括从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到西藏察隅县日东和察瓦龙地区,这一个地区的植物此前从未进行过系统考察。在考察队中有一位女队员以及一位女记者,一行人克服了天气无常、语言不通、道路塌方、嗜血动物等困难,翻越了3 座4000 米以上的山脉,亲历独龙江这片植物科学考察的处女地。耗时一个月的考察中,一行人一共采集标本3450 号,在兰科植物方面发现新类群5~6 个。

距离独龙江流域植物科考已经1 年多了,那时采集的标本与图像资料至今仍在鉴定研究之中。对于一个植物“姓名”的确定,需要经过一个严格的流程。在考察中,植物学家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资料,在无数植物中挑选出从未见过的物种,它们也许和一些现有物种类似,可能是新物种。但是要确认物种,还要植物分类学方面的专家比对同属、同种之后才能下定论,要写成论文发表在正式的学术期刊上才会被承认。按照林奈创始的科学分类系统,从贡山心叶羊耳蒜冗长的拉丁名中——“Liparis cordifolia var.gongshanensisi X.H.jin”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Liparis”就是指的羊耳蒜属, “cordifolia”就是心叶羊耳蒜的种名,“ var” 表示它是一个变种,“gongshanensisi” 是变种名称,表示产在贡山,“X.H.jin” 表示发现者是金效华博士。像这样以发现者金效华命名的兰科植物还有很多。金效华在云南独龙江一带调查过的兰科就有300 多种,占国内兰科总数的四分之一。此次独龙江考察的图像资料将会收集到“中国自然植物标本馆”中,它们将成为中国植物“维基百科”的一部分,呈现在全世界植物爱好者面前。

Tips

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

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通过一个虚拟的网络平台,让用户方便快捷地获取中国植物标本及植物学相关的全面准确的信息。中国科学院及其他部委(局)为网站建设提供相关支持,同时还与英、美等国家相关机构合作,实时完善并更新植物数据。数字植物标本馆分为4 部分:数字化标本库、植物数据库、电子植物志和植物图片库。目前,使用最为广泛,令植物爱好者受益最多的是数字植物图片库,迄今为止,图片库已收录植物彩色图片共258 科1648 属4474 种,计32380 幅,标本馆的最终目标是收集中国所有30000 多种植物物种的彩色照片。

为建立平台,前期工作繁冗而重要,主要分为三步:一是在全国21 个省市地区建立协作考察站,各地植物所的专家以及植物爱好者上传野外考察过程中发现的珍稀植物图片,记录植物航迹,经过分类鉴定之后,以多维图片的形式登陆数字植物标本馆的网络平台;二是收集、复合、编撰现有植物数据,编撰云南、西藏等地方的植物志书;三是中科院植物所牵头组织相关专家前往国内物种丰富或植物记载资料稀缺的地方考察研究,独龙江流域植物科考就是其中具代表性的一次。野外植物科考过程耗时长,科考归来分类鉴定植物标本还需要近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为建立“数字植物标本馆”,像独龙江流域这样的植物科学考察将持续进行,缅甸等近邻都在计划之列,部分由金效华博士主持,至于陈彬就不会那么有幸每次都担任“摄影师”了。金效华博士的下个目的地是中国宝岛台湾,预计年内出发。建成的数字植物标本馆不仅能实现植物数据资源共享,让像生长在独龙江流域马库村这个几近无人区的珍稀植物化为数字资源全方位呈现在每一个植物爱好者眼前,国内外植物专家或爱好者还可以通过数字标本馆,查阅这株植物的科、属、种、发现人以及植物所在地的航迹,并根据最新发现编辑更新植物词条。

网址:http:///

推荐访问:兰科 发现 独龙江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