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现状(4篇)

时间:2023-08-10 16:25:04  阅读:

篇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现状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关问题分析发表时间:2020-06-16T16:22:14.783Z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期

  作者:

  杨吉梅[导读]现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完善。

  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完善。小学是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塑造良好的品格,学会认识自然与社会,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阶段,也是小学生重要的成长时期,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格外引起重视。

  关键词:小学道德;法治教育;问题

  引言

  在以往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大多采用理论灌输的方式组织教学,理论和实际没有很好的结合,导致学生能够明白很多道德与法治的观点,在行为上做的却很不够。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今后的改革中要重点关注在学生的知行统一方面,要让学生既要从思想上清楚,更要在行动上落实。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性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点开展工作。1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经历了一定的完善过程,在进行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注重整个教育水平以及教育知识,我国在开设小学生的法制与道德课程,旨在通过这一课程来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整体的法律意识,现阶段在进行这些教育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这些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进行小学生的法治与道德建设过程中,更注重对于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的灌输,这些知识是基础的知识水平,而在进行知识的灌输过程中,教师也会一般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主要包括播放教育幻灯片以及其他等形式,这些知识素养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也是在现阶段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进步之处,其次,在进行小学生与道德法制教育过程中,教学形式不断丰富,教师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提升了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因此,从这些方面上来看,现阶段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经历了不断的变革,并且取了一定的进步,这也是在进行小学生的素质与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关注的一个方面。2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要策略2.1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抽象空洞的理论,小学生听不懂,也不喜欢听。如果教师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展现、以形象直观的漫画来说明,学生会兴趣大增。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小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多媒体网络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途径。声情并茂的视频资料,为课堂教学增添趣味,也扩大了课堂容量。灵活设计教学活动,教师教学得心应手。2.2知识讲解要贴近现实生活

  现实生活中,小学生面临的问题也很多,如校园安全、交通安全、家庭生活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增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更要懂得保护自己。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利用报刊、杂志、网络等实实在在的事例,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防骗。假如遇到困难和危险,要明白如何向他人求助,并学习自救的策略。2.3结合学生实际,斟选教育主题

  不同的年段,会有不同的学情,也会有不同的培养的学科目标,也就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基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应以情境设计、活动体验为主。如教师把整个课堂营造成了一个小食堂,人人有其责,有的是厨师,有的是营养师,有的是服务员。各小组还进行了收餐盘比赛。为了让学生能够不挑食,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营养,跳跳蔬菜健康歌,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爱上蔬菜。到了高年级,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已逐渐占主导地位,但一定程度上还要以具体形象为主。在教学“相信科学不迷信”一课,通过米汤和碘酒的实验,知道了白纸显字是淀粉与碘发生的化学变化,一个学生用蜡烛烤了一会儿白纸,纸上出现福灾等字样。当大家疑惑不解时,学生讲到,这是骗钱的人事先用蜡写在纸上,经过火烤,蜡化了,蜡油就印在了纸上。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学生亲眼看到了化学反应,经历了知识的演变过程,从而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最好武器。在课堂活动中,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在参与中,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学生懂得了迷信,是愚昧无知的表现,增强了学生热爱科学相信科学的情感,愿意多读科技书刊,在生活中相信科学不迷信。对教学主题的改动体现了教师对教材呈现的教学主题的甄选,这种选择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儿童生活的现实状况大胆产生的,既增强了教学针对性又拓展了教育的价值,体现出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的巧处理。2.4通过开放式的教学拓展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思维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必要的规矩不可缺少,然而在这规矩框架之下,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到自由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多的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才能使得的自己的思维进一步的激活,能够更加深刻而全面的理解一些道德和法治现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开放式的教学思想去组织课堂教学,让形式更加灵活多变,让创新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上的主旋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就需要教师将眼界放开,不能只是借助课堂上的理论讲授和课堂上的行为实验来进行教学和教育活动,而是要延伸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将课上课下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亲身的体验中,明确自己在道德和法治问题方面的现有标准,以及存在的诸多不足。为了有效的促进学生们的知行统一。教师尤其要重视实践教学,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道德与法治实践学习的任务,让学生能够把它当成一项作业来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以及之后,学生在思想认识方面有没有一些变化,这就需要这样的实践活动之后,教师也要组织学生们围绕着这些实践活动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这样的实践学习,学生们有了真正的情绪情感方面的体验。这对小学生来说,可以起到更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2.5深入把握教材,活用教材资源

  为社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品德课的课堂不应该局限在教室里,而应该向社会开放,如教师请家长走进学校,走到孩子们中间,让家长成为参与者,说说生活中的那些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明白遵守法规的重要性,在课堂上直接视频连线警察,带警察来到课堂,更为权威地向学生解读交通法规。一个学生品德的培养仅依托于课堂和教师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利用好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任意一个传统节日,自行搜集与之相关的民风民俗的资料,课上的时候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展示。课下,学生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如中秋节的月饼及表达思乡之情的歌曲,重阳节的桂花酒和茱萸……课上,学生用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唱一唱、尝一尝多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民风民俗的理解和喜爱,学生准备材料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地超出了教师的想象,这就是探究的力量。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方式,学习的兴趣等方面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从思想上到行动上达成统一,不断地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1]刘汝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07).[2]张春娟.初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方案[J].课程教育研,2018(31).[3]卢艳.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2018(07).[1]关蕊.如何制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J].现代交际.2019(08).[2]任志慧.“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J].新课程(上).2019(09).

篇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现状

  

  新时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探究

  摘

  要: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他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小学德育纲要明确提出,要对小学生进行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本文谈谈如何在小学德育过程中进行相关教育。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道德;法治教育;现状;对策

  法治教育的实质便是在于培养国民的规则意识。教育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于2017年9月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新教材尤其重视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规则意识的形成对小学生自由个性和品格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養”中的“社会责任”,重点强调的就是“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由此可见,守规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取有效策略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培养,有利于促进道德内化,增强规则意识,使守规则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形式传统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很多老师还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主要是老师单方面讲解和满堂灌,学生属于被动接受相关道德与法治知识。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只能记住简单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另外,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一般都是在学校教室内进行,没有走出校园,没有走进社会,缺少实践的空间,使得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只停留在理论知识上。

  (二)教学设施跟不上步伐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相对单一的黑板课堂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学校的教学设施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许多学校仍在以黑板书写的形式进行教学。板书教学会使小学生感到枯燥无聊,严重影响学习效果。道德与法治课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特点,因此视频观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这就要求学校方面在设施配置上满足相关要求。

  二、新时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创新措施

  (一)寻求案例探索,为发展学生思维方式提供路径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思考方式与教学方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育中,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便是基于现实的科学规律来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性思考推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习道德约束和法律治理产生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修养。因此,笔者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往往采用多维度的思考方式,利用新媒体的复杂环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具体行为进行判断,在法治的原则上加以德治、情治的内容,采用一系列的提问

  式方法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从事件的表面深入到社会的本质问题,将所有的知识联合成整体。在系统的知识支撑下,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探索策略进行答案的探寻。

  (二)注重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生活化情境对于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兴趣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导入,顾名思义,就是课堂的一开始的部分。在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当中,课堂一开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导入这一部分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比如课堂开头引用一些有关道德与法治的生活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通过这个故事逐步引出课堂要讲的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故事讲述,可以一下子在课堂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对于课堂的教学也是十分有利的。既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又有了课堂的教学效果,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另外,还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手段,在课堂开始放映一个与课堂接下来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关的故事片段,这样也是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最终可以达到教学效果的,一举两得。因而,课堂导入环节对于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注重采取一些手段创建科学合理的导入情境,从而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

  (三)从教师单向教育输出到学生与教师互动共享

  传统教育模式常常以教师单向知识传授为主,学生课堂参与度普遍不高。近年来,教育界越发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刻板的学习方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对现代青少年学生发展的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中,常常是教师在课堂上上演着独角戏,一个人演完所有角色,现在,我们更倾向于剧组式教学模式,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或者后勤,不论扮演哪个角色,最终目的都是把这组戏拍好,也就是让学生们深刻体会课本内容。学生在与教师、同学的交流过程中可以形成自身的观点,同时也吸取他人的观点,这能够促进学生全方位地思考问题,也培养学生的团队交流能力。

  (四)制订规则,实现规则践行

  规则需在生活中践行,只有落实在具体的生活中,才能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遵守规则习惯。而要实现学生规则意识的构建,应该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学生从自己的需求出发,成为规则制订的主人。这样学生就会从心底里真正接纳这些规则,增强对规则的认同感。

  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学生的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应用好生活化教学模式,将道德与法治知识生活化,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意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利用,对于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庆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学周刊,2019(08):101.

  [2]梁华迅.浅谈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三:小学道德与法治现状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与道德问题存在的弊端逐渐表现出来,教育领域随之做出一系列的措施,对新一代人们道德与法治意识做出要求,学校与教师对此做出深入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使得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得到解决。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社会最为需要的是有知识、有技能且道德高尚的人,但是最容易为国家和社会造成重大危害和损失的是有知识、有技能但道德低下的人,因此,社会想要更好的发展需要解决这一问题,从下一代发展来看,通过加强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意识来使孩子影响家长,逐渐减轻道德和法律意识淡薄的群体。

  一、道德与法治教育现状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的自身专业水平不足,教师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认识及学习较为浅显,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较低,家长不能配合好学校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赖于课本教材中的内容,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延展教育,教师并没有将书本中想要表达的本质传授给学生,学生并不能体会到课本中所述说的道德和法治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比较刻板,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借助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向学生讲授这件事情背后所涉及到的道德和法律问题。例如,现在备受争议的“老人摔倒后到底扶不扶”的问题。教师向学生讲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且询问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这既提高教学深度又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对道德与法律教育学科不重视,认为这门课不是自己学习的主要目标,因此忽视了该门课程的重要性。教师通过改变学生对该门课的认识,将这门课的重要性传达给学生,教师通过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式重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二、学校管理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影响

  在校园里存在欺负同学的现象,然而存在这一部分现象的原因有学生之间的矛盾和教师监管存在问题。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品性的场所,如果学校还存在上述问题,那么学校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学校管理存在的缺陷。学校管理道德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当学校管理出现功利和权力的问题时会导致学校的形象和教学口碑出现问题,不利于学校之后的发展。学校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政策,学校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在制定学生管理方针政策过程中,学校可以安排一些学生代表参与制定过程,提高学生管理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在对学生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较低,学校通过安排教师向学生仔细讲解其中的内容,让学生能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关键时期,学校在管理过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自我发挥空间。学校通过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帮助,使得学生感受到学校人性化的关怀,有利于学校之后的道德和法治工作的开展。学校通过提高教学环境,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学校通过开展一些道德相关的活动,对学生的品质进行培养。学校通过提高内部人员的道德素质,要求内部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提高工作素养。

  三、课堂教学对学校道德和法治的思考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对学生建立正确思想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和道德相关的现象。教师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入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发表自己对这些现象的看法。教师可以以当前比较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旅游景点中的到此一游”。在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过程中人们开始外出旅游,但是随着旅游的发展出现一个现象,在很多景区出现“XXX到此一游”的字迹。给学生以下两个观点作为参考:

  1.

  乱写乱画虽然不好,但是这是自己来过一次的证明,我也这样做。

  2.

  假设加强管理制度并做一些罚款惩罚来改变乱写乱画的现象。

  让学生以这两个观点为参考,对这些进行讨论。这些问题是学生身边出现的现象,学生的想法可以更深入,从而使自觉遵守纪律这一教学主题在课堂中得到强化。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总结观点使学生理解在规则之外还需要遵守纪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小事,使道德与法律教育达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为教学效率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教师通过开展一些德育相关的社会活动,通过多媒体寻找一些与德育相关的视频,带领学生观看视频,并对该视频中出现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对学生的道德和法律意识进行完善。

  四、开展学生活动完善道德和法律意识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个视频,播放的这个视频要有一定的道德和法律意义,例如,当看到一个孤寡老人迷路时你应不应该帮助他。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小组进行辩论,一个为肯定帮,一个为不帮。教师通过提前告知学生上课主体和形式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让课程更为精彩,使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学习道德与法律知识。教师不再拘泥于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讲的上课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玩闹中学习课本知识,这既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使学生自己代入角色中,对该问题进行解决,在提高学生的社会经验同时让学生深刻体会道德和法律中的小故事。

  总结:

  学校通过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提高,并派教师外出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应该不断丰富学生的上课形式,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课外作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有利于教学进度的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解决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推动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多个方面获取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冬妮.中小学教师培训效果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8(1):P28-P32.

  2.

  朱小蔓,王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对教师的期待与引领[J].中国教育学刊,2018(4):P24-P28.

  3.

  张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P74-P75.

篇四:小学道德与法治现状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存在问题及思考建议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还未能紧跟上时代的步伐,还未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仍有些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家庭,重于“说教”,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甚至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背离的现象,造成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X)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实际行为的矛盾。道德与法治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必须讲理。但教育实践中,往往容易形成说教的弊病。学生从本性上不能接受“赤裸裸”的教育形式。这就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他们在思想上知道该怎么做,但实际行为却有很大反差。如学生知道乘车要让座的道理,但在实际乘车过程中,有几名学生能真正做到让座的。

  (X)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因为学校教育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学校教育需要在家庭中得到延伸,但就现状而言并不乐观。学校教育学生,同学之间的小磨擦应文明解决,以理服人,而有些家长则对子女讲,要以牙还牙,不能吃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直接影响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矛盾。这一问题最生动的例子莫过于“红灯停,绿灯行”。当小学生在路口碰到红灯时,他是听学校课堂上说的“停”呢?还是随人流“行”呢?不论是“停”还是“行”都对学生是一个疑问,“为什么学校里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社会上人的行为是不一致的?”这些问题,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脱离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说到底是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就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问题进行思考与对策。

  在课堂教学中,我以现代德育理论和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丰富学生生活知识,提高其适应与创造生活能力,确立其积极生活态度,形成其健康人格为宗旨,通过教师的组织、参与、指导、帮助,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真正使学生在道德学习中确立起健康向上、合理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生活理念,优化其生活过程,提高其生活质量,构建起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素质得以全面提高,让小学思品课教学成为回归生活的教学,让小学思品教育成为回归生活的教育。

  在教学中,我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外,还根据本课程的特征,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大自然中实践,在生活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作为一名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过程中,我针对我班学生注重了以下几点:

  (X)、再现生活情景,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活动。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儿童的眼光看社会,努力发现学生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的多样化的活动情景,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学会把握自己生活的方向,学会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走进生活,认识社会,健康成长。

  (X)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放心。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让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有的说:“我长大了,我学习了很多知识,我行的,你就让我做吧。”有的说:“我长大了,我给爸爸、妈妈倒水。”有的说:“我长大了,我

  给爷爷、奶奶捶背。”也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让他们在旁边看着。”

  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X)走进真实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实践生活。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

  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育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作用。

  (X)课堂教学,多角度地展开。要改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不同题材的主题

  程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经过这些年教学的打磨,临沂市探索出以下两种较为有效的教学对策:“历史与文化题材”教学策略和“地理与环境题材”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有关历史与文化题材的内容,都是以某一特定的“散点”事件出现的,选取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来以事带史、以人带史,折射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了解我国近代的屈辱史、抗争史以及人类的文明遗产,没有系统完整的历史事件发展脉络。对于历史知识教学,鲁洁教授认为:小学不应过于强调历史的知识点,而应教给孩子“活着的历史”。

  不应教给学生一个个死板的知识点,而应呈现给学生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一段段精彩纷呈的故事,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赞歌。蕴涵人类经验的历史要成为联系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桥梁,让儿童通过对历史与文化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将部分地理题材的内容吸纳其中,地理题材仅涉及了一些简单的地图知识和区域地理内容,大致包括地理地貌、气候民俗、世界人口等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小学品德教材中的地理应该是生活的地理,人文的地理。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依托,充分利用

  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最大限度地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问题探究式学习体验活动的过程。

  (X)触动学生幼小心灵,让良好品德引领生活。《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新课程,它与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有所不同的是,课程在内容上更贴近生活,以学生自身生活为出发点,通过课堂上构建一个活动来模拟生活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培养,情操得到陶冶,素养得到提高。因此,在上课前,我都会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每个块面的活动。

  可以这么说,活动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来说就是它的生命所在,那么在组织学生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得到发展这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呢?首先活动的主题来源必须使学生所关注的日常生活,具有实践意义。因为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发生联系时那种学习才是有效的。

推荐访问:小学道德与法治现状 法治 现状 道德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