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年终工作总结五篇

时间:2022-06-27 08:25:03  阅读:

【篇一】

**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的指导下,区教育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实施“三化一强”战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着力深化综合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区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市级平台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响,先后在市教育大会、长三角教育督导论坛、全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会、长三角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论坛等交流发言,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把好办学政治方向

(一)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举办研习班、读书班,开展中心组学习15次、组织集中研讨16次,区校两级学习交流315次,培训班、读书班近100班次。坚持“开门搞教育”,班子成员深入学校、社区,召开座谈会18次,谈心谈话80余人次,问计问需于民,回应群众关切。与赵家花园等居村开展“点对点

面对面”,做实做细双结对,宣传家门口好学校,扩大教育成果共享。突出八个方面的专项整治,检视整改问题。局班子和个人查找的15项问题整改完成。围绕重难点工作开展调研,形成的意见建议正逐步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有力举措。

(二)依托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推动重大决策部署落实

承担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协助完成领导小组建立,先后召开三次会议,依托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推动贯彻落实全国和本市教育大会精神、培训机构整治等重大决策、重点工作在本区落地落实。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与江苏苏州、****、**芜湖建立长三角一体化四地教育联盟,先后举办长三角中小学校长国际论坛、终身教育论坛,推进优质资源交流合作,提升本区办学品质和影响力。召开区教育大会,制定下发《**年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区建设行动方案》、《“三化一强”指标体系》,明确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区建设步伐、构建**教育发展新格局的目标任务。加快制定“十四五”规划。

(三)统筹推进意识形态工作

把握好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进博会等重要节点,抓牢意识形态主导权,开展集中学习宣传,加强形势研判和风险防范。修订意识形态责任制实施方案、细化责任清单和区校两级主体责任。加强阵地建设与管理,制定校园媒体管理办法。推进国家统编三科教材的教师培训与全面使用。排查义务教育学校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课程情况,确保无意识形态偏差。和华东师大马院开展合作,推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加强宣传思想队伍的培训,强化政治意识。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学校宣传员、网评员等培训6次。加强重要节点的网络安全保障,强化安全预警与快速响应。

(四)深入加强教育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

抓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十九届四中全会、主题教育等重点内容的宣传。组织媒体对特色高中、初中强校工程、托育服务等集中宣传。深入社区,开展学校文艺展演、纳凉晚会等,让老百姓共享学校艺术教育成果。选树先进典型,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服务明星”等评选,3人获市金爱心十佳标兵、8人获金爱心学生、8所学校获金爱心集体,4人获“**好人”、2人获区首届道德模范。抓好“学习强国”平台的推广应用。

积极投入文明城区创建,全面动员、全员迎检,责任到人、点位包干,确保每个实地测评点有人负责。完善常态化测评督查和责任倒查机制,举一反三、常态巩固。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动跨前、落实责任。实施“百千万走访”和“双一百满意”工作,推进“一师一居委”项目,宣传好家门口的好学校,服务好社区老百姓,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教育发展成果。全面落实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开展宣传教育,创新管理,学校设施到位、按时分类收运,学校100%达标。完成首届文明校园、第十九届文明单位和新一轮文明创建的命名表彰、申报启动工作。积极投入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全域推进爱国拥军教育,全力落实拥军优抚政策,全面推进教育拥军高质量发展。推进校园文化建设,3所学校入选本市普教系统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特色学校,“教育童行·i在彩虹湾”荣获全国“四个一百”优秀志愿项目。同济二附中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状、曹杨职校汽车工程部获评市工人先锋号,曹杨实验小学荣获市三八红旗集体,3人荣获市三八红旗手,4人获评“**好人”、2人获评区首届道德模范。

二、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教育事业公平优质发展

(一)贯彻“五育并举”方针政策

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开展唱响“最”中国系列活动,有力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拓展**大学堂内涵与外延,研学旅行实现全覆盖。启动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实践工作。线上线下相结合、医教深度融合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优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区级复检,发布《成长的力量》心理课程。加强骨干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第五轮区班主任育德能力大赛、承办市“**杯”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产生区“十佳班主任”。1名教师获市“最美班主任”称号,11所学校获评市家庭教育示范校,曹杨二中获市教育系统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案例。区教育局获暑期工作优秀组织奖、3个项目获优秀活动项目。

课程、教学、评价改革深入开展,以“五育并举”为要求,编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推动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积极开展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完成**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和全覆盖的小学阶段绿色指标监测工作。推进统编教材全面使用。加强数字化教材的规范应用,建设小学阶段语文学科资源,完善初中各学科资源体系,启动高中阶段基于学生个性化学习资源(数学)2.0建设。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有效实施,覆盖全区53.5%学校。学校体育特色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格局,27所学校成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校、14所为篮球特色校、2所为网球特色校,2所被命名为“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等等,区教育局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优秀试点区”。兼顾普及与提升,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承办**年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并获优秀赛区奖。深化艺术教育改革,持续开发和丰富艺术教育课程,开展美育节、学生艺术展演等,推进3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6所市篆刻特色学校项目建设和篆刻、戏剧、油画等艺术课程进校园活动,涵养艺术修养,塑造美好心灵。完成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达标建设,成立**朗诵艺术联盟,开展诵读系列活动。调研全区学校科技教育,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广泛开展公益性科普教育和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竞赛。在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1名学生获市“明日科技之星”称号;在全市di大赛中,4所学校获第一名、2所学校获即兴挑战第一名。多途径实施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沙田学校、曹杨二中等劳动教育形成特色经验。制定《**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方案》,有序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做好学生健康体检、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学生健康教育、“明厨亮灶”工程、中小学陪餐工作等,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发展、特色发展

提升学前教育办园质量。指导4所幼儿园争创市示范园,11所幼儿园通过市一级园复验、1所民办园通过市一级园评审,公办园100%为市一级园,市一级以上优质园达75%,更好满足了社会对公平、科学、优质学前教育需求。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完成16所幼儿园办园质量视导,实施幼儿园生活、运动课程质量专项调研,依托课题,开展健康教育的联动研究;开展“1+1”学前教育人才梯队建设的实践研究,加强“三大员”和早教、特教队伍建设,提升学前教师专业技能。

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进紧密型学区和集团办学,先后成立华东师大附小教育集团和新**小学教育集团,以优质校引领辐射更多学校提升办学品质。完成对本区7所新优质学校的成长认证,探索新优质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初中强校工程稳步推进,四所市强校工程实验校聚焦关键问题“一校一策”,建立专项经费并在人员经费上倾斜,支持学校提升办学品质。同济二附中被认定为市特色高中,上音安师完成复评,全区特色高中达3所,占全市1/3,6所完中全部为市特色高中项目校,形成了区域高中教育“多样化、有特色、高质量、可选择”的发展格局。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中等教育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实现特殊教育底层数据共享,更好跟踪特殊教育学生成长轨迹;随班就读学生的医学评估不断完善,完成18所学校的随班就读指导和10所学校的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

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积极推进。曹杨职校会展中高职贯通试点被评为市级优秀,4个专业顺利接受市品牌专业评估,西烹专业领衔市级国际教学标准。持续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序安排教师到企业、国外岗位实践。1名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名学生被人社部命名为“全国技术能手”,在市第八届“星光计划”大赛中获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14名,团体第一名1个,团体第二名1个。学校汽车喷漆项目实训室被列为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训练基地。持续丰富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新增2个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发布一条市级人文行走主题学习线路,开发社区教育系列微课程,加强老年教育慕课建设,开展市民读书节、诗歌节等丰富的终身学习活动,满足市民多样化学习需求。

(三)重大民生政策、教育改革稳步推进落实

按照“幼有善育”要求,提高3个“3”服务水平。扩大托育服务资源,指导5所社会力量取得《依法开展托育服务告知书》,全区3,209名幼儿在公办园、民办园以及托育机构接受托育服务;全区一个中心、5个分中心、78个早教指导站面向0-3岁婴幼儿家庭开展了8次公益早教服务,全年119,696人次,本区0-3岁托育服务网络逐步健全。依托区托幼工作联席会议,加强部门联动,开展对非法托育机构的综合治理。细化学前教育招生服务,招收8963名幼儿入园,100%满足符合条件的常住适龄儿童在本区接受公益普惠优质安全的学前教育。各学校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小学生课后延时服务时间,47所小学阶段学校基本实现因需全覆盖;学校充分挖掘社团资源及图书馆、活动室等场地资源,为不同需求学生提供适合的服务。协同团区委在10所学校共安排26个“爱心暑托班”,服务小学生1346人次。全年支出帮困助学金618.09万元,受助学生4353人次(含残疾学生)。

教育资源布局不断优化,完成托马斯实验学校和棉纺新村幼儿园建设,按计划推进智富名品城一贯制学校新建工程、甘泉外国语中学改扩建项目。中高考改革稳步推进,加强对各高中学校学科学业质量的调研诊断、生涯规划课程的指导推进等,更精细化落实高考改革要求,我区高考质量保持高位稳定;从建立学科团队与教学资源、启动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多方面推进中考改革的实践研究,促进初中学校更有针对性根据新中考要求调整优化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稳步实施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公共资源规范管理工作,促进民办学校健康发展。进一步规范培训机构秩序,开展培训机构负责人依法办学专题培训,建立民办培训机构信息信用管理平台。编制《民办培训机构及托育机构综合治理工作使用手册》,完善工作流程,查处无证无照办学机构20余处,稳妥处置韦博英语、开心豆等培训机构停办引发矛盾。

(四)教育信息化、国际化有力推进

以信息化促进优质化。教育信息化环境不断优化,教育城域网互联网接入带宽升级;数据中心完成搬迁;实现区内教育单位无线网络全覆盖,完成有线、无线统一认证和一站式登录;加强重要节点的网络安全保障,强化安全预警与快速响应。“**教育云平台”上线运行,依托该平台建立教育认证中心,完成各第三方应用平台的接入和sso统一登录,实现教育对象的全周期一体化认证管理,初步实现智能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教育基础数据库架构基本成型;人财物管理app正式投入使用。教学质量监测平台、教育资源中心等在大数据基础上得以实现智能化学习分析,促进智能分析与推送技术的广泛应用。初步建成“五育并举”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有效推动中小学数字资源建设,建成教育资源库并逐步形成共建共享机制。区教育学院作为唯一的基础教育单位成为“**市教育领域(基础教育)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建单位,2所学校被列为市教育信息化标杆校建设单位。

以国际化提升优质化。继续以友好城市、友好学校为平台开展中外学生人文交流。积极拓展多方位的教育国际合作,与爱尔兰驻沪领馆合作举办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承办第12届**-新加坡基础教育圆桌会议,举办长三角中小学校长国际论坛,积极参与中英数学教师交流等项目。全年共72人次出国(境)开展友好学校交流、参加国际教育展等。围绕内涵发展,深化教育国际化项目合作,华师大附小教育集团开展《tok课程与小学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培养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晋元中学等开展pbl(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签署合作协议,在中小幼推进steam项目研究;长寿、长征教育联合体围绕steam、戏剧推进国际化课程实践试点。重视与港澳台地区青少年交流,组织第三批幼儿园园长赴台培训等。

(五)教师队伍建设持续优化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核。对接市双名工程“高峰”、“攻关”计划,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培养。推进第五轮骨干教师团队和第二期拔尖教师培养工作坊建设,分文科、理科专场论坛进行工作坊展示。总结提炼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成果,开展见习教师评优展示。组织全体中小学学科教师暑期集中培训。促进教师学历、职称提升,158名教师参加上师大小学教育本科学历学习,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一级职务评聘工作试点。深入探索骨干教师流动以及集团化办学人事共享、人员专项经费倾斜等改革。公开招聘教师564人,为69名青年教师申请公租房。8人被评为正高级教师,引进特级教师2名,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51人被评为市园丁。在第三届**基础教育青年教师爱岗敬业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在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6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1人。

三、坚持依法治教,稳步推动区域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

(一)依法行政、依法治校深入推进

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一网通办”,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在线办理。进一步落实“双减半”要求,审批事项办结时限压减60%以上。区教育局政务公开工作在全区考核中获评第一,启动新一轮政务公开标准化工作。认真做好行政诉讼案件处理,发挥好法律顾问作用,提升应诉能力,按要求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没有发生行政败诉情况。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经过创建评审,推荐28所申报市示范校、88所申报标准校,确保本区学校**年全面达到依法治校基本要求。

(二)教育督导工作不断深化

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完成市教委、市教育督导室对本区的专项调研。完成8个委办局、街镇的综合督政、34所学校的发展性督导和25所学校的督导回访,推进政府部门和学校依法履行教育职责。强化责任督学经常性督导。把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纳入专项督导范围,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三)积极融入长三角教育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牵头与江苏苏州、****、**芜湖建立长三角一体化四地教育联盟,对接高考改革、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学生社会实践等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开展协调合作。聚焦高质量,聚力一体化,先后成功举办**长三角中小学校长国际论坛、长三角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论坛、长三角四地终身教育发展论坛,参加**苏州国际理解教育大会暨长三角基础教育国际研讨会等,促进四地优质资源共享,共赢发展。尚阳外国语学校与****教育局合作共建的**实验学校正式开学,与**贵阳市白云区合作共建上外尚阳贵阳实验小学校址落地,进一步彰显了我区办学品质和影响力。

(四)教育合作交流和对口帮扶工作有效推进

完成12名**“金种子”校长培训、9名**影子校长挂职培训、5名**骨干教师挂职。选派6名教师参加“组团式援藏项目”到日喀则**实验学校支教3年,1名干部到亚东中学担任校长;2名教师分别到**、昆明支教一年,6名教师3个月支教。区教育学院、结对学校组团送教上门。组织滇、黔、藏百名小学校长和中职校管理干部能力提升培训。联合华东理工大学、精锐教育等高校及培训机构,拓展帮扶覆盖面。

(五)校园安全和青少年保护得到有效保障

深入开展“法治进校园”,协同区检察院、司法局为70所学校聘请兼职法治副校长。加强安全体验中心建设,推进公共安全教育进课堂。编写《**区学校安全管理指导手册》。区学校安全视频监管系统上线,实现对各基层单位重点部位的实时监管。开展校园安全风险勘查,重要节点强化安全检查,督促隐患整改,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风险。招募家长、社区志愿者等共同做好护校安园工作。开展学校违法犯罪人员核查以及防范校园欺凌和暴力专项整治。联合公安加强校车安全监管,联合公安、街道镇等对58所学校门卫保安、27处校园周边环境隐患进行专项整治。指导学校及时处置学生伤害事故,为全区幼儿园购买校方责任险。强化消防安全,145所学校通过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验收,通过率97.3%。142家学校通过市安全文明校园提名推荐。全区学校平稳运行。

(六)确保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压实责任。强化制度建设和宣传教育,建立线索排摸、报送、通报、督办等工作机制,开展不间断滚动排查和动态排查,排查的涉黑涉恶涉乱线索全部办结。认真落实信访责任制,强化领导,分级落实。制定《区教育局信访处置应急处置预案》、《区教育局网上信访件处理规程》等,规范信访工作流程,推动信访矛盾及时有效化解。全年受理“12345”市民服务热线区转送工单超2000件,处理国网分系统上级交办、转办及本级自收网信、来信、来访、区长和局长信箱939件,涉及招生入学、培训机构、学校内部管理等,及时跟踪处理,先行联系率、办结率均能保持100%,实际解决率及满意度保持90%。

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推动全系统党员干部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区教育局和6家五级管理单位接受区委巡察。抓好巡察整改,区教育局形成48条整改项目,明确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抓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强化政治轮训,开展干部选拔、编制管理、财经纪律等专题培训;强化监督整改,开展党费管理、工会费使用等检查;强化制度建设,先后修订合同管理、公务用车使用管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等8项制度,堵塞漏洞、着力长效。

(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向区委推荐提拔管理五六级干部3人、推荐调整交流7人;按干部管理权限新提拔任用干部15人、交流轮岗39人。有序推行“一肩挑”和党政交叉任职。出台《进一步激励区教育系统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实施意见》,树立正确导向,激励干部干事创业。以书记、校长为重点,分层分类开设“提升党支部组织力”专题培训、“财经纪律”专题培训、初中校长提升办学效能研修班等20个班次、培训1870人次。推进以“现代学校治理体系”为主题的校长论坛,评选产生第二届“十佳校长”。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育,完成中青年干部结构分析,成立青年干部沙龙,不断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搭建平台,有针对性地储备一批讲政治、有担当、作风好的中青年干部。从严监督管理干部,抓好个人有关事项申报,完成对46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完善干部任前谈话,明确谈话要求,54人接受任前谈话。

(三)压紧压实基层党建主体责任

发布《基层党建工作手册》2.0版,明确支部建设规范化要求,推动基层党组织工作学有标准、做有规范、管有依据。优化幼教等基层党组织设置。指导60家基层党组织完成换届。完成12家单位的党政融合督导,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落实“三大主体责任”述职测评,强化责任落实。规范党员发展工作,发展党员46人;对党费收缴、使用与管理进行全覆盖检查。引导党员积极投入文明城区创建、垃圾分类等工作,服务社区、示范引领。推进5个立项的市级党建课题的研究。承办长三角党建一体化建设高中论坛。6家基层党支部被评为区“五星级党支部”。推动6个基层党组织与青浦金泽镇6个居村结对,协同推进乡村振兴。

(四)抓好“四责协同”机制落实

召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推进会,签订责任书,强化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制定巡察向基层延伸实施意见,加强责任落实。开展廉政风险滚动排查,排查风险点87个、制定防控措施201条。加强纪律教育,开展廉政教育月;强化警示教育,以案释纪。持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分类推进检查,抓好经常性教育提醒、严防节日腐败;下决心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成为基层减负工作举措,大力精简发文,加强会议统筹,明确不得随意要求基层填表报表、层层报材料等要求,让基层专心抓好发展。建立与派驻组沟通会商机制,保障派驻组监督执纪问责;对派驻组反馈问题,及时研究、整改纠偏,处理两起违规违纪问题等。

**年,区教育局班子将以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根据区委“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和实施高标准管理”的要求,团结带领全系统广大干部教师,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摆在首位,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以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为重点,坚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教育和终身学习机会”的核心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构建新时代“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育人模式,建设一支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凝心聚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篇二】

20xx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围绕区委、区政府和市教育局的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学在,品质教育”目标为引领,以“扬峰填谷、精彩纷呈”为战略,以“改进作风、改革机制、改善条件”为保障,大力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较大幅度地提升了教育的综合实力和业内外影响力,为“四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服务软环境。

一、以《纲领》为统揽,注重凝心聚力,着力科学发展

局班子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泛征求意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考察,通过严谨论证,推出了《教育发展行动纲领》,将“学在,品质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纲领》的制定过程既是集中智慧的过程,又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过程,为下一步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并得到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认同。在《纲领》的统领下,我局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考察学习、思想发动、规划论证、基建投入、学校自主发展等,“扬峰填谷、精彩纷呈”的战略意图在各个层面呈现。

《教育发展行动纲领》与市政府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完全适应,受到了市政府有关领导、省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热切关注,我区被确定为市首批教育现代化先行(试点)区。

二、以质量为核心,深化素质教育,促进高位均衡

1、科学管理,质量提升明显。以“一体两翼”的质量管理工作策略(“课程、课堂、课题”为一体,以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教师课程执行力为两翼),聚焦“管理、课堂、校本”,以督导评估为导向,引领学校加强常规管理,全面、整体提升教学质量,深化素质教育。

我局探索形成的“三看”评估法,调整了学生素质评估价值取向——引导教师既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更注重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相关做法被市教育局刊发推广。

高考一本、二本、三本上线率超过07年高考同期成绩,均名列六城区第一;中考重点率、升学总分均分继续保持六城区第一。7月4日上午,区委、区政府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系统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受鼓舞,干劲倍增。

2、德育、艺体工作亮点纷呈。坚持做好德育常规,广泛开展了“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学子感恩等德育活动。我区在市第十一届运动会上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在市首届小学生综合运动会、市小学生“放歌奥运、重建美好家园”合唱比赛中,我区均荣获第一名。在20xx年全国校园文艺汇演中,我区少儿管弦乐队喜获金奖。10月,我区学生代表市参加全国中学生校园青春健身操比赛荣获特等奖。

3、打造“优质教育链”,协同发展。以建立“名校+弱校”、“名校+新校”的模式,建立了七中育才学校、盐道街小学、成师附小教育链,使更多孩子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多学校得到了发展。

4、帮困助学,关注民生。资助低保、特困、孤残、幼儿、持区农业户口义务教育段学生等14514人次,减免金额508.38万元。接收了6537名农民工子女就读,真正做到了外来流动人口子女与城区的孩子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5、各类教育整体协调发展。学前教育健康规范——3-5岁幼儿入园率达98.7%;2所幼儿园被评为市一级一等园,1所幼儿园被评为市二级幼儿园,省、市级示范园7所。义务教育入学保障到位——小学入学率、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率、升学率、完成率均在99%以上。高中教育日趋优质——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校梯次发展的普通高中教育体系。特殊教育形成品牌——

实现特教普教融合、特教中心向社会开放,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职业教育态势良好——以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创建国家级重点为载体,区域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大幅度增加,毕业率、就业率(含升学率)均达到98.1%。职校被评为“中国美容美发名校”。成人教育蓬勃开展——非文盲率及脱盲人员巩固率达99.5%;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经培训后就业145人;农村劳动力培训面达35%;各部门职工培训面为84.6%。各部门各企业职工培训面为84.6%。民办教育发展迅速——1-11月,共引进民间资金300万元,新审批5所民办教育机构,形成早期教育、职业教育、艺术教育、各类培训多元发展的民办教育格局。招办各类考试工作走在六城区前列。

三、以活动为载体,深化内涵发展,彰显队伍风采

严格校长负责制,加大对年青干部的交流力度,加强品牌学校人才输出,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加大教师交流力度,通过政策倾斜,鼓励教师交流,促进队伍均衡,干部教师稳定、有序流动。

“校长亮剑”。(1)精彩一刻——“校长论坛”。发起实施《纲领》的总动员令,帮助校长进一步理解《纲领》、明晰学校发展思路,找准“扬峰填谷、精彩纷呈”的具体措施。(2)找准载体“做中学”。以学校制定和执行三年发展规划活动为载体,实现专家与校长直接对话,让校长真正做到“立足校本,在做中学”。(3)契合需求“学中做”。一是在同质学校间建立学习研讨团队,促进同质学校资源共享,形成合力。二是创新专家指导方式和校长学习方式。邀请专家针对学校发展中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的理论讲座,指导校长办学实践,提升校长理论修养;选择校长进行办学经验交流,促进校长对办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和提升。(4)评价引入“第三方”。借助专业学术团体的专家资源,在工作中由介入的专家进行科学诊断,有效分析与观察,促进校长素质持续提升。

【篇三】

**年,**市教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教育大会精神,以打造“未来教育”为引领,深入实施基础教育发展系列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教育高质量高品质发展,全市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一是主题教育高质量开展。组建6个巡回指导组赴48家直属学校(单位)开展巡回指导,市本级2725名党员全部通读精研“两书一章”,315名党支部书记、党务干部深度参训轮训,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完成“9+4”专项排查整治问题整改16个,形成改革发展调研报告29项。主题教育期间,累计发布各类新闻宣传报道500余篇,典型经验先后6次刊登在主题简报、《今日浙报》、省党建网头条。

二是基层党建高标准推进。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意见(试行)》,全面加强组织、工作、管理、活动和保障等五方面规范,“四化”党支部实现100%创成,形成中小学党建研究成果71项、特色品牌100个,**八中作为全省中小学唯一代表在**省中小学党建工作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出台**市中小学校党组织议事规则,推进55家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试点,数量居全省第一。抓实在温高校党建,深入打造全国首个党建学院,2个高校党组织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0项党建品牌入选全省特色名单,7个高校党组织获全省首批“高校党建示范群”称号。深化“三服务”“红色星期天”等活动,全市党员教师参与岗位竞赛、送教下乡、服务先锋等活动超2.5万人次,惠及15.7万群众。坚持以赛促学,连续4年获全市微党课比赛冠军,荣获全省微团课第一名。深入推进清源、清朗、清边行动,严防宗教等非主流思想向校园渗透。加强党建带团建,深入实施青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计划,**市教育局团委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三是党风廉政高要求建设。压实局党委、机关处室、直属学校(单位)等“三个主体责任”,推进主体责任落实具体化,市教育局获**年度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考核优秀单位。深入推进清明政风、清净校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等四大工程,建立“清廉学校”滚动推进建设机制,新创成“清廉学校”210所。全面推行小微权力清单管理,印发《中小学校小微权力管控手册》1.5万册,把学校财务管理、项目建设、物资采购等13项权力事项纳入监管,实现全市所有中小学管理者人手一册,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督管理。全面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办理建议提案175件,数量居市直第一,全面实现领导参与率、面商沟通率、专题研究率、按时办结率、重点件跟踪跟进率、办理满意率、承诺兑现率等七个100%。高质量办理问政件3002件,位居全市效能指数考核排名第一。

二、教育资源供给加速扩张

一是教育现代化建设攻坚提速。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加大督导力度,强化补短提升,新增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4个,省教育现代化水平监测排名10个县(市、区)晋等升位,增幅历年之最。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超额完成。全市新改扩建中小学230所,超额49所,完成率127.1%,中小学生均占地、建筑面积分别提升0.75平方米。学校建设实际完成投资50.52亿元,完成率130.46%,连续七年超额完成。

三是教育投入持续加大力度。依法落实教育经费投入,确保两个“只增不减”,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收入为206.71亿元,比上年增加xx亿元,增长率为9.4%;生均一般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为21087元,比上年增加1297元,增长率为6.55%。全市人均教育经费投入、城乡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比例均实现只增不减。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市本级财政资金综合执行率达到98.91%。完善学生精准资助机制,资助金额xx亿元,惠及27万学生。

四是教育信息化智能升级。全面实施教育大数据驱动未来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151”工程,完成教育大数据系统接驳12个,汇集数据5.1亿条,增幅213%。新创省级区域和学校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单位16个,新建未来(智慧)校园26个、精品(特色)教学空间229个、功能室达标(示范)校155所、创新实验室177个、学科教室28个。在线答疑平台实现常态化运行,累计解答问题15000个,惠及50万中小学生。

三、立德树人体系加快构建

一是育人模式深度创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构建“三全四课五育”育人新模式,率先全省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化“四品八德”教育,选树品德好少年,获《**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新创市级德育示范校29所、文明校园139所。强化高校思政工作,2万学子参与“新青年下乡”,助力乡村振兴,温大教师卓高生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受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温职院推出的高校思政微视频观看量超200万人次。**义务教育农村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经验在全省典型发言

二是育人导向更加全面。强化身心健康,开展体育“未来之星”培养行动,**代表队获省第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温籍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水平增幅居全省第一。全面实施“明眸皓齿”工程,完成教室灯光改造9687个,完成率121%,配备可调节桌椅17万套,完成三轮百万学生视力普查,建成全国首个近视防控大数据平台,中小学生总体近视率下降1.45个百分点,工作经验在中国数字健康医疗大会、全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会议上介绍,位居**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群众满意度排名第一位。强化卫生健康教育和美育提升,新创省健康促进学校银牌学校57所、“墨香校园”33所。艺术教育领跑全省,省艺术节一等奖数量居全省第一。强化劳动实践育人,打造省级劳动试点校45所,数量居全省前列,全市实践基地接待学生140万人次,研学旅行线路参与量20万人次,首届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学术研讨会在温举行。完善“四维”评价体系,推出绿色增值评价操作细则,经验在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会议、长三角教育评价变革论坛上介绍。

三是育人质量再创新高。深化课程改革、课堂变革,强化大数据支撑,推进精准教学,全市普通高校一段录取率达24.57%,同步提升2.02个百分点,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再创历史新高。新创精准教学实验(试点)学校17所、义务段新常规样本(示范)校60所,新常规达标校占比达60%以上,197节课例获评省级以上“一师一优课”。举办第十届长三角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论坛,**经验在《人民教育》刊发。推进项目化学习,举办中美steam创新教育论坛,新增市级steam教育试点学校28所、青少年创客教育基地学校48所、学校创客空间146个,举办首届**青少年科创春晚,steam教育的**模式实践研究获全国优秀课题奖,**获“中国青少年创客教育生态区域”称号。

四是育人合作持续强化。制定实施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点对点”互访交流,接待英国、美国、德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来访团组,组织全市38批次700余人次赴国(境)外考察交流,“千校结好”特色学校占比达12%以上。强化与**嘉定的合作,进一步打造“1+1+x”学校合作等六大联盟,互派干部跟岗学习139人次。强化家校联动,开展家庭“新雨”教育公益讲座125场。

四、基础教育结构均衡优化

一是学前教育扩容提升。推进学前教育第三轮三年行动,新扩建幼儿园82所,超额完成2所,治理城镇小区配套园20所;38个未建公办园的乡镇全部开工建设,公办园在园幼儿覆盖面达30.11%,同比提升11.56个百分点;一二级幼儿园覆盖面达52.42%,同比提升12.1个百分点;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91.81%;幼儿教师持证率达100%;市级学前教育先进乡镇(街道)占比达62.71%,同比提升11.36个百分点。率先全省成立地市级学前教育指导中心,承办全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会,**经验向全省推介。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评定课程改革优秀方案50个。

二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成“改薄”项目11个,连续六年项目数、投资额居全省第一。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占比达到98%,居全省前三。深入开展乡村“小而优”学校建设和初中全面提升行动,完成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改造提升98所,投入xx亿元,完成度114%,建设量居全省前三。“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学校236所,超额完成省定任务66所,其中29所入选全省典型,居全省第一。新创省义务标准化学校21所,覆盖率达到97.5%。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全市义务段学校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65%以上。完成城区西部基础教育提升项目44个。启动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制定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整治提升指导意见和“一校一策”实施方案。出台小学托管服务工作实施意见,全市有刚性需求的小学全部开展校内托管服务。

三是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走班选课等机制,创新教学方式、评价形式,高中教学评比获省一等奖11人次,居全省第一。积极实施“分类办学”改革,成立全省首家人文类高中——**人文高级中学,创办**中学国际部(**外国语学校高中部)。

四是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县、**市、**县等地特殊学校启动建设,新增资源教室20个、卫星班10个,50%县(市、区)提前实现资源教室全覆盖。推进特殊教育向学前、高中延伸,拓展融合教育模式,全市适龄持证残障儿童青少年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入学率分别达87.18%、98.65%、79.44%,实现全市范围内重度以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全覆盖。

五、学城联动效应提升能级

一是职业教育“产教城”融合进一步强化。优化职教布局,建成投用**万全综合高中等2所新校,6所职校迁扩建加快推进,普职比保持55:45,建成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1个。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专业提升,全市中、高职学校新增全国骨干专业11个、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2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2个,新建省级“中本一体化”试点校4所、中职质量提升项目33个、“三名工程”项目24个、市级智能化数字化专业实训基地63个;全市中职生升入普通高校比例达64.1%,居全省第一;10名教师获全国中职信息化教学比赛一等奖。联合发改、财政等7部门制定出台《**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路径,新创省级产教融合项目6个、现代学徒制试点6个、校企合作共同体10个、“千企百校”项目31个,校企联合培养“现代学徒”增幅34.6%,中高职学校面向企业职工等社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8.4万人次。**市教育局连续五年获评全省职业教育发展先进单位。

二是高等教育“三适应”机制进一步完善。印发《建设高水平大学助力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工作方案》,实施高水平大学引育等五大工程,完善专业建设适应**发展任务、科学研究适应**发展要求、学生培养方向适应**发展需求的“三适应”机制,提升高校办学驱动力、影响力。**医科大学新增2个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温高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达到10个。**大学以省市共建方式步入省重点建设高校行列。**肯恩大学获批新增8个外国硕士和3个外国博士培养专业。**医科大学、**大学分别有5个和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职业技术学院、**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分别获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单位。引进**大学共建浙大**研究院。**医科大学与瑞典隆德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世界百强大学开展合作办学。举办两期高校产教融合暨成果转化项目签约仪式,签约项目115个。在温高校学生规模达10.5万人。

三是终身教育“学习型”体系进一步构建。健全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办学与服务体系,与昆山、嘉定、太仓共建“长三角全民终身教育学习圈”,全市建成社区学校1006所,省级标准化成人校、示范学习型城市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0.9%,居全省第一;新增省级以上终身学习品牌12个、现代化成人校8个,打造市级示范等级社区学校45所、社区老年学习苑30个,社会培训量达到152.1万人次,劳动年龄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至13.39年。

六、师资队伍建设焕发活力

一是师德师风进一步筑牢。全面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行动,出台《**市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实施细则》,明确“六不准”清单,率全省之先建立师德评价和监督举报平台,倒逼形成师德师风治理高压态势,查处违反师德师风171人,其中有偿补课152人。全系统开展“我的教育故事”师德宣讲和“最美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加大典型选树宣传力度,大力弘扬邵永银等“最美教师”先进事迹,营造师德师风良好氛围。

二是专业素养进一步提升。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瓯越教育人才培养三年行动,实施骨干教师“百千万”工程,新增省教坛新秀40名、正高级教师20人、市“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0人,评定市级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147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高级职称814人,全市“三层次”骨干教师总量达到9800人。加强班主任素养提升,连续六年蝉联全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桂冠。完善“五格四型三类”培训体系,全市教师培训量达19.2万人次,新增省级示范性教师发展学校8所,工作经验在全国教师教育高峰研讨会上交流推介,市教师教育院被评为省师干训工作先进集体。新建名师工作室70个,其中70%建在乡村薄弱学校。全面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促进校长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制定出台《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加强县域内教师队伍统筹管理。深化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新增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自主评聘试点校74所,率先全省实现教师职称评审全流程在线办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师资结构,全市学校招录教师3944人,赴高校提前招聘**届优秀毕业生1160人,全市初、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人数增幅分别达到31.92%和19.15%。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百名优秀年轻干部素养提升计划。

三是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全市落实各类农村教师津补贴xx亿元,率先全省明确乡村优秀教师满15年、30年可单列评聘中、高级职称,不受岗位比例限制。开展第二期“瓯越情”教育基金奖励,153名优秀校长、教师获奖。深入实施教师关爱工程,进一步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强化人文关怀。

七、教育发展生态持续改善

一是市区办学体制全面理顺。坚持“市区联动、统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完成20所市直属义务教育学校划转区级管理,加强14所上收高中的融合提升,顺利完成市区办学体制改革,多年难题平稳解决。

二是民办教育改革继续领跑。深入实施民办教育“1+9”新政,率先全国启动现有学校选登记,完成全市民办学校(含幼儿园)星级评定,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工作经验在教育部《民办教育发展专报》和《人民日报》上刊登报道。新增社会力量办教育投资xx亿元,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学校、**荆山公学、**慧中公学等一批优质品牌项目在温落地。高质量完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机制,3040所培训机构进入常态化管理名单。

三是“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推进。制定出台《**市教育公共服务领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围绕“办校”“就学”“从教”等三个维度,推动“跑改”深度融入教育公共服务领域,“网办率”“掌办率”“跑零次率”等六大核心指标均达100%,位列全省第一。全市初中入学报名实现无纸化。深化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办事事项压减40%。

四是教育法治建设纵深推进。强化简政放权,全面推进“静校”行动,下发文件同比去年减少21.03%,会议减少46.6%,各类“进校园”活动减少41.5%,“三评一查”事项减少18.8%。强化依法治教,全面细化“普法亮眼”课程清单,法律顾问“联校团顾”创新模式向全市推广,5名**学子参加全省“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均获一等奖,**市教育局荣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称号。

五是平安稳定巩固实效。实施平安校园七大保障行动,常态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消除各类隐患5008处。深化智慧平安校园建设,率先全省打造平安校园智能管控平台,基本建成市区学校视频监控三级联网模式,汇聚13000余路校园视频监控,可实现在线巡查、技防设施在线实时巡检等功能。全市教育系统新增13家省级“平安单位”暨“智慧安防单位”,4a级平安校园比例达70%,同比提升7个百分点。全面落实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部署,成立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织密综合协调、人员排查、疫情防控、高校稳控、物资保障、宣传引导、纪检督查等7大工作网络,实现延期开学知晓率、**籍师生排摸建档锁定率、留**等重点地区师生劝阻率、在温师生与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人员隔离率、校园安全防护率等五个100%目标。开发**教育系统疫情防控信息报送平台,设置七类重点人员排查清单,累计排摸师生160.4万,成功劝返相关人员32万人,全市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严密有序开展。加强氛围营造、舆情引导,在省级以上媒体刊发报道105篇,**教育公众号阅读量达560万人次,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新媒体综合实力10强,全面立体展现教育新风貌。

**市教育局**年工作要点

**年,**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全国、省市教育大会精神,以“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水平打造教育现代化强市”为总体目标,以“四个转变”为总体要求,以“未来教育”为品牌引领,持续实施基础教育发展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满足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盼。

一、坚持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1.落实教育发展“三个优先”。落实教育布局优先规划,强化规划刚性落地,进一步优化调整校园布局,努力实现教育资源配置与城市化推进相一致。推进教育设施优先建设,全市新改扩建中小学165所,中小学生均占地、建筑面积进一步提升。强化教育投入优先保障,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在校学生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扩大教育精准资助覆盖面,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坚持“聚焦问题难点、契合时代趋势、强化改革创新、超前科学谋划”的原则,高质量编制**教育“十四五”规划。

2.全面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贯彻落实《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教育现代化督导机制,紧盯时间节点、任务重点、创建难点,强化联创共建、过程监督、结果运用,确保全市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力争县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结果在全省继续排名前移。

3.开展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对照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动态监控学校资源配置7项指标达成及这些指标的校际均衡差异系数情况,落实政府保障程度和教育质量等评估指标的要求。督促指导**区(含经开区)、**区、**区创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二、坚持育人为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完善“三全”育人机制。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深入实施思政理论课“立德铸魂”工程,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把爱国主义落细落实。全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在温高校研学教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新青年下乡”等行动,督促各高校按1:350比例配齐思政课专职教师,教师每年集中政治学习不少于40学时。培育高校“十育人”名师工作室,建设一批省级以上育人品牌项目。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坚决抵御宗教等对校园和学生的影响渗透,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2.深化“四课”育人路径。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构建义务教育“1+3+x”区域课程图谱,打造高中特色课程群,拓展“瓯越特色课程”“云教研”等平台,加强“研究+”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强化大数据支撑,积极打造未来课堂,积极打造基于技术的教与学方式变革试点70个,推进13个省级区域和学校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建设。开发课堂教学评价诊断系统,加快落实新常规,推进精准教学,完善学业测试大数据分析反馈机制,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新创义务段新常规样板(示范)校65所,全市小学、初中创成新常规达标校,创建义务教育质量提升样板县4个。贯彻落实《**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过重课业负担的监测预警机制,强化科学减负、创新减负、系统减负,严格规范学校招生行为,持续控制精简各类学生竞赛评比,深化作业变革,扩大中小学生在线答疑平台覆盖面。加强课外拓展,提升中小学课后托管服务水平,优化社团、实践课程,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开展“新雨”家庭公益讲座100场以上。

3.健全“五育”并举体系。深化“四品八德”教育,持续健全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启动市级“三全四课五育”示范校创建。拓展steam课程体系,推进项目化和跨学科学习,新创未来(智慧)学校35所,实现所有学校创客空间全覆盖,初步构建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配齐配强信息技术教师。建成新型教学空间200个,按照课程要求开齐开足实验课。切实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构建中小学参与体育竞赛项目“155”体系(1次运动会,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啦啦操等5项必选项目,另外5项自选项目),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公示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所有中小学实现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80%以上中小学创成“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体育艺术特色,温籍高校新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保持93%以上,新创省级中小学健康促进学校50所以上,实现中小学保健室100%配置,启动学校保健室示范点创建。深入推进“明眸皓齿”工程,完成教室采光和照明标准改造8000个,配置可调节桌椅12万套,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健全心理健康监测、干预长效机制,建成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200个,实现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机构标准化完成率100%、学生心理危机筛查率100%。推进全国心理健康特色学校培养工程,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增强美育熏陶,实施校园视觉艺术空间建设行动,美化校园环境,完成首批100所“墨香校园”创建。制定**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进一步完善“行走瓯越”研学实践体系,确保全市中小学每学年至少安排一周时间开展劳动实践,创建劳动教育试点(示范)学校50所、基地8个,校外实践基地参与量200万人次以上。构建中小学生学习品质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师生“360度”成长信息资源库,进一步扭转不正确不科学的育人导向。

三、坚持优质均衡,深入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

1.加快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深入推进**市发展学前教育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谋划第四轮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学前教育布局规划定期修编机制,新改扩建幼儿园80所,建成投用公办园38所,完成28所小区配套园治理,建设幼儿园教育装备达标园60所。健全学前教育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组建30个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联盟,实现乡镇(街道)公办园全覆盖,全市公办园在园幼儿覆盖面达到35%以上(**、**、**、**、经开区达到50%)。加快普惠提质,完善公办园与民办园“同级同价”“同级同质”机制,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占比保持90%以上。加快升等创优,等级园占比保持99%以上,一二级园在园幼儿覆盖面达60%以上,专任教师持证率保持100%。制定实施《**市幼儿园保教工作规范》,加快学前教育院地合作,深化学前教育课程改革,重点推进农村课改。探索学前师资报备员额制、聘任制、派遣制等,进一步提高幼儿园事业编制比例,依法保障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师收入和权益。

2.加快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集团化、信息化建设,加快乡村“小而优”学校建设和初中全面提升,创建初中强校工程试验学校50所、乡村“小而优”学校100所,全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达98%以上,85%以上学校建成功能室达标校,集团化覆盖率达80%以上,所有乡村小学和初中实现城乡教育共同体全覆盖。加快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积极探索互联网结对帮扶长效保障机制和成效优化路径,争创1个省级“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加快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整治提升,全面细化“一校一策”方案,严格控制办学规模和班额,全市所有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达到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学校基本办学要求,30%学校达到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基准标准。

3.加快高中教育特色优质发展。统筹优化普高资源,进一步督促**县、**市、**市等地优化高中校网布局,推动普通高中向城镇集聚。制定《**市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实施意见》,积极开展“分类办学”改革,创建试点县(市)1个、试点校5所。落实普高新课程方案,深化教学方式变革,开发**市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管理平台。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全市中考标准化考点覆盖率达到100%。

4.加快特殊教育融合延伸发展。落实《**市特殊教育二期提升计划》,推进形成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特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持证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入园率、义务教育入学率、高中教育入学率分别不低于90%、96%、85%。健全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机制,确保全市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有1个资源教室,5万人以上乡镇(街道)建有2个资源教室,每所特殊教育学校至少附设1个卫星班。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新扩建工程,督促**市、**市、**县、**县、**县等地加快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

5.加快公办民办教育协调发展。进一步落实**民办教育“1+9”政策,加强分类管理和规范管理,完善学校选登记实操细则,力争成为落实国家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制度的先行区。严格控制义务段民办教育规模,修订民办学校星级评定标准,健全评定结果运用和动态管理机制,加快推进民办教育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完善校外培训机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场地安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招生宣传、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全过程管理。

四、坚持学城联动,提升教育服务地方水平

1.加大高水平大学引育力度。贯彻“高教强省”战略,持续推进高水平大学引育和高校内涵发展等五大工程,进一步巩固提升**高等教育“铁三角”地位。支持**医科大学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全力支持**大学创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建设省重点高校。推动**肯恩大学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支持**职业技术学院、**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推动**大学瓯江学院平稳转设。推动相关高校二期工程建设,充分挖掘现有办学潜力,持续扩大招生规模。积极争取创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城市。支持**医科大学阿尔伯塔学院的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推进在温高校与世界百强大学或“双一流”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加快推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研究基地、**海事大学研究生院等校地合作项目落地,推进**大学工程师学院**分院筹设工作。

2.提升高校服务地方能力。完成首批7个市级协同创新中心、10个产教融合示范基地、10个数字经济特色专业验收工作。立项建设新一批市级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市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和市级支柱产业优势特色专业(群)28个以上。支持高校建立独立法人实体的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6个,与科技型骨干企业共建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30个,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0个。加快推动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中签约高质量产教融合暨成果转化项目30个以上。实施**高校毕业生“送暖留温”工程,组建留温就业政策宣讲团,建设“就业云”平台,帮助毕业生实现留温精准就业。

3.推进职业教育优化升级。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强化中职校网、专业和招生“三统筹”,研制实施新一轮中职校网布局和专业结构调整方案,加快**职教中心等6所职校迁扩建,普职比保持55:45。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打造“中职+高职+产教联盟”综合体,实施“智能+”人才培养计划,全市职业学校新增专业(点)45个以上、智能化专业(群)10个,中高职(本科)一体化培养达35%以上,中职、高职“双师型”教师比例分别达到90%、85%以上。落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更深层次合作办学,加快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新局面,大力推进“1+x”证书试点和现代学徒制试点,打造省市级校企合作共同体10个、产教融合联盟5个,面向企业职工等社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万人次以上。

4.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推进“嘉、昆、太、温”全民学习圈建设,创建省级现代化社区(成人)学校6个、成人培训项目品牌6个,学习型城市覆盖率达到100%。打造市级示范(等级)社区学校30个、社区老年学习苑30个,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覆盖率达75%以上。完成社会培训150万人次以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6年。

5.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推进实施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千校结好”行动,“千校结好特色学校”占友好学校结对数比例达14%,实行有别于其他出访的出国(境)人员管理办法支持名师名校长海外研修计划,中小学教师出国(境)研修人数比上年度提高50%,35%以上的高校专任教师拥有三个月以上留学访学经历。打造“留学**”品牌,提高学历留学生占全市高校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实施**市高校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大力引进海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英才。积极融入长三角,深化与**嘉定等地区合作,加强合作联盟建设。

五、坚持人才兴教,提升教育发展核心竞争力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贯彻落实教育部等7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实施“思想筑基、师德铸魂”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教师思想政治轮训,切实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持续完善师德承诺、考核负面清单、“最美教师”选树宣传等制度,全面客观评价教师的师德表现,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健全师德师风监督、惩戒机制,探索建立师德失信失范曝光平台,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从严治理师德突出问题。

2.完善素养提升机制。落实瓯越教育人才培养三年行动,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评选**市“三坛”教师700名,全市“三层次”骨干教师达到1万名以上。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领航校长培养工程,创新“1+5组团式”培养模式,持续打造教育家型校长队伍。进一步完善“五格四型三类”分层分类培训项目群,提升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63所省级教师发展学校创建。新建名师工作室70个,其中面向乡村“小而优”学校定向设立30个以上,加强教师校际联片成网式培养。加大对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的招引以及在职教师的进修力度,进一步提升初、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占比。

3.优化引才留才环境。落实人才待遇、住房等保障,拓宽招引渠道,进一步加大名优教师、优秀毕业生引进力度。健全中小学教师与公务员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优化教师绩效考核办法,进一步发挥收入分配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坚持分类治理,从源头上查找教师负担,严格清理和规范与学校教育教学无关事项,让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完善教师关爱工程操作细则,推出教师重大疾病、特殊困难等申报机制,强化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4.深化教师管理改革。加强教师编制统筹规范管理,深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全面加强县域义务教育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实施在职教师“走教”和退休教师“银龄讲学”等计划,完善中小学教师临时性短缺补充机制。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中、初级职称自主评审,扩大高级职称自主评聘试点,优化教师评职评优在线办理流程。

六、坚持科学治理,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1.强化红色领航。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深化红色领航“立德树人”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加强党建领航作用。督促指导各县(市、区)认真履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职责,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机制。始终坚持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改革,加强民办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作用。完善“党建片组”机制,研制党建示范品牌建设标准,打造100所党建示范校、10个党建联盟,建设全域型党建示范带。实施红色宣讲、红色纽带、红色足迹、红色先锋、红色关爱、红色智云、红色传承、红色服务、红色品牌等九大“红色”项目,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切实加强教育系统作风和行风建设,维护教育的绿水**。

2.强化依法治教。突出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谋划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加强教育治理顶层设计。深化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管理方式,进一步提升学校内部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系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治理的能力,做好“七五”普法终期评估,实现所有学校法律顾问全覆盖。完善教育决策和执行制度,提高各级教育决策过程中的公众知晓率和参与度,凝聚教育共治合力。推进构建全过程、高效率、可持续的改革推进机制,以项目化、清单化推动改革,打造更多教育综合改革的“**样本”。

3.强化效能建设。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扩面提质,在民办学校设立审批、公民上学“一件事”、学籍“掌上查”等重点领域倾力打造政民良性互动的“直通车”。深入推进基层减负行动,进一步精简文件、会议,各类“三评一查”事项继续精减5%以上,文件下发缩减38%以上。建立健全机关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时间节点化、督导全程化等工作落实机制,提升机关办事效能。贯彻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覆盖、评价对象全覆盖、服务渠道全覆盖。深化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推进省市县三级教育部门数据共通,打造高效能数字化流转管理模式。

4.强化数字大脑建设。完善“151”工程基础数据中心,归集有效应用数据,推进数据挖掘和数据模型建设,加快教育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加快**教育规划建设决策辅助等系统建设,打造全省教育科学决策平台试点,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基本实现教育管理精准化、评价科学化。建设完善学校疫情应急防控等信息化系统。开发建设“温浙钉”,实现教育日常管理移动端数字化;探索“人工智能+教育”,推进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大云资源的建设和推广应用力度,利用**汇教育广场,建设新型网络教学空间210个,开设网络同步课程100门,新增共享微课资源200个。实施教育城域网骨干线路10g升级,网络核心设备升级ipv6,支持全市100万师生互联网流畅使用。中小学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启动5g校园应用试点。开展学校首席信息官(cio)试点工作,打造学校信息化专业管理团队。

5.强化平安稳定。推进平安校园安全管理标准化、风险管控智能化和周边综治网格化建设,着力构建校园安全立体管控体系,进一步构建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校园安全工作格局,全市4a以上等级平安校园比例达到80%以上。完善学校疫情防控机制,加强校园卫生清洁、人员防护,坚决阻止疫情向学校蔓延。切实保障学校饮食安全,全市300人以上就餐的学校食堂ab等级率达到100%,“阳光厨房”建成率达到95%以上。加强考点规范化建设与管理,确保全年国家教育考试安全、平稳、有序。完善教育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全方位宣传教育现代化推进情况和成果,维护清朗的教育网络空间,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6.强化督查考核。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健全督导评估结果运用和信息化增效机制,提高督导评估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督促各县(市、区)政府切实负起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责任。健全学校常态化督导机制,完善中小学校(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加强对督学责任区和责任督学的领导和管理,提升责任督学工作水平。

【篇四】

**年,全县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省、市教育大会精神,紧扣“高质量”目标,抓住薄弱补短板,突出重点增优势,教育工作稳中有进,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教育系统党建持续加强。将**年确定为全县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提升年”,开展以“党员好故事、书记好党课、支部好品牌”为主要内容的“三个好”评选活动,提升教育系统基层党建水平。九月初,结合中小学秋季学期开学工作检查,对全县学校党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覆盖检查。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订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推进会,通过导学、讲学、比学、考学等多种形式,全面、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制定出台《县教育系统“百校千师进万家”走访调研活动方案》,9月20日在潼阳中学举行全县教育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10月12日在长庄小学举行“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演讲比赛。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出台《县学校基本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公办中小学(幼儿园)食堂财务管理的通知》等,加强关键部位的监管。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在全县中小学组织开展“祭扫先烈慰忠魂”“五四我的团日”等教育活动,评选**年度“教育发展十件大事”,表彰“感动教育十佳人物”,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教育正能量。

二是教育布局优化有力推进。编制《县教育发展布局专项规划(**—2030年)》,为全县教育长远、可持续发展谋篇布局。加快推进城区“十校联建”项目,新建南关小学、东兴小学、**初中、人民路初中、中学综合楼和**小学扩建一期工程已先后竣工,今年秋季学期全部正式投入使用;长庄小学扩建工程今年底竣工,梦溪学校、如东实验小学、第三实小建设按照进度有序实施。提前谋划**年学校建设工作,规划新建5所学校,**路高级中学、明珠路实验学校已办理好选址意见书,南京路小学、十字九年制学校、红星小学由相关街道和单位作为建设主体分别推进。有序实施“全面改薄”工程,今年规划“改薄”项目67个,目前竣工投用10个;在建项目42个。批准筹设3所民办幼儿园,会同相关单位和部门联合综合执法取缔4所无证幼儿园。

三是教育教学质量高位领先。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抓手,以教研为动力,落实中小学教学常规要求,开展教学工作视导,对各学校进行常规调研、专题调研,及时反馈、指导、改进教学。按照“自主统筹、分区组合”方式组建全县初中联盟,对初二年级教学质量进行全县统一监测,加强初中片区教研与送教活动的整合。强化小学教学管理,开展联片教研、课堂调研和学科教学竞赛。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中,我县获得一等奖第一名。钱集中心小学被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县招生办被表彰为省空军航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四是教育内涵建设富有成效。区域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成为第一批省级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推进县,新创建省优质幼儿园5所、市优质幼儿园6所,31所幼儿园通过省、市优质园复审。围绕小学特色文化建设、薄弱初中课程建设、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创建省级项目1个、市级项目6个。组织**年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和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申报并参加省、市级答辩,创建省级项目1个、市级项目4个。做好《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培训、解读,确保新高考综合改革在我县顺利实施。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各项活动,创建“省现代化专业群”1个、“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1个,新建现代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在市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2个,中职学生本地就业率达62.16%。举办**年县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各项活动,获评“省社会教育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奖”1个、省社区教育品牌项目1个、省社会教育及德育名师工作室2个。开展民办教育机构办学水平评估,排查民办学校稳定风险点,组织民办学校规范办学防范化解风险专项行动。为符合条件的14所校外培训机构及时办理设立、发证手续,纳入集中统一管理。全县共计新招聘中小学教师620名,乡镇和城乡学校之间教师交流223人,新认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434人。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举办新教师岗前培训、中小学英语教师引智培训、暑期全县教师全员培训、省教育厅名师送培全县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等,小学语文、数学和初中数学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学员在省优课、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7个,选派40名教师参加出国研修,县教师发展中心被省教育厅国际交流中心评为优秀培训点。在中小学教师基本功比赛、学科优课评比等活动中,我县获得省特等奖2个、市一等奖36个。在市首届教师“三字”书法比赛中,7所学校获得优秀书法师资团队奖、5名教师获全能金奖,我县获奖人数在全市占比达50%。

五是教育特色品牌更加彰显。加强与如东县的教育合作,巩固已有办学成果,推动如东实验学校与桑墟初中的合作不断深入,放大优质学校的品牌效应,基础教育集团覆盖126所学校。加强体育艺术“2+1”项目,深化中小学特色文化建设,组织全县中小学特色建设观摩评比,特色学校建设逐步常态化、长效化。组织中小学各学科教师优课竞赛35次、县级小学学科教学研讨会16次,承办市级学科教研活动20次。承办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高考数学压轴题讲题比赛。积极打造书香校园,承办全市“新华书缘杯”双语阅读工作总结暨现场会,推动全民阅读。2所学校获评“全国书法教育实验学校”,承办全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现场交流展示会,以书法教育为代表的特色教育成果得到省教育厅领导高度评价。参加“市长杯”足球比赛获得小学女子甲组第一名、男子甲组第二名,承办**年“省长杯”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初中女子组、男子组比赛。在第九届省中小学“校园心理剧”优秀剧目征集评选活动中获得特等奖1个、其他各级奖项6个。利用“e学”微信公共平台,开设“快乐寒假”名师网络公益课堂,录制名师教学微视频近500讲;做好全省首批“名师空中课堂”试点工作,积极宣传引导教师、学生及家长注册、使用,向学生提供多平台、多终端的免费在线教育服务。

六是教育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持续开展教育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规范校外培训市场,对学前儿童看护点进行年检。组织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学校安全工作专项督导,下达整改通知书294份,限期整改安全隐患400多处;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疏散演练等活动,提高师生安全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制订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违规办学行为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出台《县义务教育学校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落实控辍保学责任,杜绝学生因贫因病因残而失学现象。推进学校“明厨亮灶”工作,重点建设视频厨房,保障师生饮食卫生安全。落实“阳光食堂”工作要求,全县157所中小学部署并应用信息化监管服务平台,执行每天工作备忘录、每周督查通报、每月预警信息处置汇报等制度,提高学生伙食质量。与县检察院联合举行新时代校园法治共建签约仪式暨法治副校长聘任仪式,围绕“一号检察建议书”抓好整改落实,提高校园法治建设水平,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开展教育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做好师生宣传教育、涉黑涉恶线索排查等工作,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抓好教育扶贫,截止**年9月,共计发放上一学年度助学金10866.75万元,惠及低收入农户子女5.17万名。**年生源地大学生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共计成功申请4223人,办理贷款3384.46万元。

【篇五】

**年,全县教育系统紧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这一主线,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两大主题,着力强化党的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改革发展整体向好,教育事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一、从严治党开启新征程

1.全面强化党的建设。调整理顺学校党组织隶属县教育局党组领导的管理机制。全县304个基层党组织完成换届,其中党总支换届43个,党支部换届260个。成立民办学校基层党组织37个,其中党支部10个,联合党支部27个,选派70名党建工作指导员。

2.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谋思路话发展”主题征文、十九大精神及新党章知识竞赛、优秀党课评选、中小学生“时刻听党话

永远跟党走”等系列活动,组建教育系统十九大精神宣讲团,面对各校开展微宣讲活动。不断强化“四种意识”,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争当“四有”好教师。

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和

“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巡察整改及“回头看”工作。一年来,办理案件89件,44人受到警告及以上处分,追缴资金1.67万元。

二、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

学前教育资源不断扩充。投入资金1615万元,实施学前教育项目14个,建筑面积11057平方米。城区安置区配建幼儿园6所,其中建设路幼儿园和富民路幼儿园已于秋季开学招生。

2.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投入3944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厕所等单体项目14个,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硬化地面1.2万平方米。投入资金700万元,实施教师周转宿舍项目2个,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投入资金1081万元,为6所新建学校购置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等设备。

3.高中教育扩容提质。投资1339.5万元的太中综合楼项目主体完工;太中、二中改扩建项目进入筹备阶段;一中新校区建设已完成招标。

4.中等职业特色发展。不断加快2所省级示范特色学校的建设,16个省级项目已通过中期评估初验。重点建设社会文化艺术、中药制药、会计电算化、汽车运用与维修4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

三、质量提升彰显新优势

1.落实立德树人成效显著。开展中华优秀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革命传统等主题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全县中小学生球类运动会、田径运动会、教职工球类运动会。**年,**五中等3所学校被命名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我县“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增至17所。大新中心校等2所学校被认定为全国篮球特色学校。**二中健身操队在全国比赛中获得3个特等奖,**八中在**省首届中小学大课间活动视频评比中获高中组一等奖。**三中教育集团在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上斩获一金两银。

2.高考成绩稳步提升。**年,太中、一中学子分别摘取市文理科第一名,全省文理科前100名,**占16人,11人被北大、清华录取,“985”录取206人,“211”录取554人,本科达线率55.81%。

四、队伍建设增添新活力

优化师资配置。新招教师1136人,引进免费师范生3人,定向乡村教师培养计划签约157人,766名退休教师加入夕阳红支教计划。全年交流教师604人次,校长48人次。

2.强化教研培训。深入偏远乡镇学校开展菜单式教研服务;成立**县基础教育命题研究中心;开辟网络教研新渠道,广泛的开展网络教研。网络教研经验在全省教研工作会上交流获好评。一年来,我县58人在省微课大赛中获奖;121人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比中获省优;76位教师获得市级优质课一、二、三等奖。深入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和培训工作,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1项,5项市级课题结题,6项课题获市第三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倾力打造本土化培训团队,遴选135位名师组建“县级培训教师专家库”,组织开展各层级培训50余项,参培教师1.5万人次。

3.注重师德师风建设。集中开展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大力培树良好师德师风。全县20人被评为市级师德标兵,郭庙中心校教师郭岳荣登4月份“中国好人榜”。

4.教师待遇全面落实。全县发放中小学教师一次性奖励资金xx亿元。继续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职称评聘等支持鼓励乡村教师的具体措施,6800多名乡村教师享受乡村教师生活补助。

五、深化改革激发新动力

1.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出台《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同步建设城乡学校,统筹配置学校资源,着力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治理体系。

2.完善义务教育学校质量评价体系。从党的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进行综合考核,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3.探索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探索教师队伍建设“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管理机制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六、教育治理呈现新气象

1.保障校园安全。以创建“平安校园”为载体,校园安全综合防范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全面加强。累计发放青少年安全教育知识宣传单和读本30余万份,开展各种应急演练500余场次。

2.教育督导工作不断强化。制定《**县专职责任督学考核办法》,依据考核办法落实专职责任督学考核,核发绩效工资,做到奖优罚差。成立35个督学责任区,聘任41名专职督学和78名兼职督学,全面开展各类督导。

七、教育扶贫再添新举措

1.学生资助全覆盖。截止**年10月,我县资助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学生17483人,资助资金2696.092万元。同时做好兜底资助工作,县财政支出资助金1446.86万元,大力推进提标扩面四项工程(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非寄宿生生活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减免建档立卡学生教辅用书费和薄本费减免、建档立卡大学本科生活补助、县外就读建档立卡学生兜底资助),受益学生2.94万人次。

2.控辍保学再加强。先后出台了《**县教育局关于全力控辍保学确保脱贫摘帽工作方案》等文件,包保到人,定期走访,**年我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8%。

3.对口帮扶出成效。局机关及二级机构参与帮扶人员104人,帮扶贫困家庭517户。对口帮扶村三塔镇楼李村、张寨村,**年预脱贫188户443人。**年,县教育局拨付30万元,改善楼李行政村公共服务设施。

**年

**年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一、突出三个关键:抓好校长、教师、督学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德才兼备、相对稳定的中小学校长队伍。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意识的优秀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适应教育督导工作新形势的督学队伍。

二、推进四项行动计划

学前教育提升行动计划。继续落实学前教育三期计划,新建、改扩建农村幼儿园12所,投入资金3600万元,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完善城区6所新建幼儿园装饰工程;为20所普惠幼儿园购置教育教学装备。出台《关于加强**县居民小区配套教育设施建设的意见》,加大市级一类幼儿园创建力度,扩大优质幼教资源。

2.义务教育提质行动计划。落实《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三**校等25所农村中小学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8800万元。规划新建长征中学、如意路小学、城关一小、董庙小学,改扩建城五小,计划投入xx亿元,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支持社会力量办学,规划建设艺文高中、**外国语学校、华师大附属国际幼儿园。

3.高中教育扩容行动计划。普通高中教育坚持普及与提高、规模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新一中建设和太中、二中、八中改造扩容工程。

4.职业教育提效行动计划。职业教育坚持市场导向,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强化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建设,加强素质和技能培训。

三、实施五大工程

1.实施党建引领工程。深入推进思想教育。进课堂、进头脑。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双培养”机制。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细化措施,完善体系,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

2.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质量综合评估。科学评估全县义务教育质量,引导学校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探索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实现管理统一、资源共享、信息贯通、人财物集中使用目标。

3.实施内涵发展工程。坚持立德树人。加快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德育体系,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校外教育方式,构建校内外教育相互衔接的育人机制。推进“一校一特”建设。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结合实际创建特色主题活动,加快书法、科技、足球等特色品牌学校创建,提升学校办学品味。

4.实施队伍优化工程。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选树培养优秀教师典型,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对师德失范行为进行曝光通报,开展在职教师校外有偿补课集中治理。持续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教师事权、人权、财权由县教育局统一行使的管理体制,完善待遇提升保障机制,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加大教师招引力度。计划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1200名,赴高校招聘**年应届高校优秀毕业生120名,继续实施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

5.实施民生保障工程。全力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建立专项治理工作台账,完善分类管理,通过开展自查、专项督查等方式,关停一批、规范一批,全面推行黑白名单制度。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健全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扶困助学体系,重点抓好建档立卡、低保家庭和残疾学生资助政策的落实。强化校园安全教育和管理。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教育环境

推荐访问:工作总结 教育局 年终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