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主养鳜鱼的饵料鱼配套方案及培育技术

时间:2022-07-22 15:35:02  阅读:

摘要介绍了池塘主养鳜鱼饵料鱼的选择与配套方案,总结了饵料鱼的培育技术,以期为鳜鱼的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鳜鱼;饵料鱼;配套方案;培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5;S963.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7-0336-01

鳜(Siniperca chuatsi)是鲈形目真鲈科鳜属的鱼类,俗称鳜鱼、花鲫鱼、桂鱼、季花鱼等,无肌间刺,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是中国特产的一种名贵食用淡水鱼。随着国内市场需求及鳜鱼片出口量的逐年增长,鳜鱼养殖的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十分看好。从生产实践中看,鳜鱼养殖关键是解决好苗种、水质、防病和饵料鱼配套4个问题。目前,安徽省已建立了鳜鱼原(良)种繁育体系,养殖水质与鳜鱼病害的防控技术也较为成熟,但在饵料鱼解决途径和配套模式上各有特色,养殖水平与效果也因此参差不齐[1]。同时,依赖野生小杂鱼资源养殖鳜鱼,受自然资源存量约束,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能适应鳜鱼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需要。现根据笔者近年来指导鳜鱼养殖的业务实践与生产成效,就池塘主养鳜鱼生产的饵料鱼配套培育方案及培育技术,提出如下参考意见。

1饵料鱼品种的选择与配套

1.1多品种安排保障饵料鱼的均衡供给

鳜鱼养殖的饵料鱼一般选择长条型或纺锤型鱼类,如鲮、鲢、鳙、草、鲤、鲫等[2]。目前,青阳地区规模化养殖鳜鱼以鲫、鲮为主要饵料鱼,考虑到本地气候条件、苗种来源、水质管理、培育成本等因素,建议增加鲢、鳙、草鱼、团头鲂4个品种进行配套,以保障鳜鱼养殖的饵料鱼来源的可靠性。一般团头鲂放养倍数(饵料鱼与鳜鱼放养尾数的比值)为150~200倍,利用规格为1.2~2.0 cm,利用时间为3~5 cm鳜鱼苗期,增重比例为10%;鲮鱼(如来源困难,可用草鱼替代)放养倍数为300~400倍,利用规格为3~25 g,利用时间为7—10月,增重比例为40%;草鱼、鲢鳙鱼、鲫鱼放养倍数分别为150~200、100~150、100~150倍,6月利用规格分别为1~3、1~3、1~2 g,10月中旬至翌年春利用规格分别为20、20、25 g,增重比例为50%。

1.2饵料鱼培养利用模式

1.2.1利用活动力弱的团头鲂幼苗作为鳜鱼苗的前期饵料鱼。在鳜鱼养殖池直接投放部分团头鲂毛仔,放养数量150万尾/hm2左右;培养7~10 d后、团头鲂达到1.2 cm左右时,正好可以作为3 cm以上鳜鱼苗的适口饵料鱼。另再选择专用塘口培育团头鲂毛仔,放养750万尾/hm2,经过15~20 d时间的培育,养成1.5 cm以上规格时,即可拉网补放到鳜鱼养殖池,一般5~7 d放1次,每次投放量相当于鳜鱼数量的30~40倍。

1.2.2利用鳜鱼适口饵料鱼——鲮鱼作为高温旺长季节的饵料鱼。鲮鱼食性杂、生长快、耐密养、较抗病,梭形,骨刺较软,拉网取捕率高,是中、小规格鳜鱼的优质饵料鱼配套品种[3]。5月下旬,可根据鳜鱼放养数量测算鲮鱼苗需求量,一次性从南方调进鲮鱼水花,抓住适温养殖期培养成适宜规格的饵料鱼。放养量为450万~600万尾/hm2,经过20 d左右时间的培育,一般可养成2.5~3.0 cm的规格,即可根据养殖条件和鳜鱼吃食量有计划分养和利用。根据生产季节、水质条件、鳜鱼存塘量及饵料鱼规格等因素,每次投放量相当于鳜鱼存塘重量的4~6倍,高产塘口在高温季节的鳜鱼,饵料鱼存塘总量需控制在7 500 kg/hm2以内。考虑到鲮鱼不耐7 ℃以下的低温,应尽可能在10月中旬利用完毕。

1.2.3利用草、鲢、鳙和鲫鱼作为鳜鱼冬春季的饵料鱼。鲮鱼在青阳地区不能越冬,备足冬春季饵料鱼对养成标准规格的商品鳜鱼非常关键。鲫鱼通常在4月中下旬进苗培育,有条件的养殖单位可以自繁配套。5月上中旬放养草、鲢、鳙鱼苗,先集中培育20 d以后,再拉网分放到鲫鱼池混养,放养总量75万~90万尾/hm2。培育期间,可根据团头鲂存量多寡和鲮鱼培育状况,适度补充鳜鱼池饵料鱼;并定期向鳜鱼池投放鲢、鳙鱼苗控制浮游生物过量繁殖。其余养至10月,逐步拉网投放到鳜鱼养殖池;最后分批干塘将鲫鱼一并捕捞放入鳜鱼池。

2饵料鱼培育技术

2.1池塘准备

清塘晒池,适度肥水;放苗前10 d左右,使用清塘净清杀野杂生物,并经40~60目筛网过滤注入清水深60~80 cm,并施肥适度肥水。放苗前3~5 d,团头鲂和鲮鱼苗培育池施用生物鱼肥30~45 kg/hm2;放苗前7~10 d,鲢、鳙、草、鲫培育池施用腐熟有机粪肥2 250~3 750 kg/hm2,辅施生物鱼肥15~30 kg/hm2

2.2水质管理

下塘后5~7 d以保持水质清爽为主,水深60~80 cm,5~7 d后可适当施肥,一般每次施用鸡粪颗粒75.0~112.5 kg/hm2、鱼肥15~30 kg/hm2,全池均匀投放;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 cm左右,7~10 d加水1次,水位控制在1.2~1.5 m。分塘养殖后,权衡拉网操作、可蓄灌深度与饵料鱼利用计划等因素,逐步注水至1.5~1.8 m;定期采取加水、施用生石灰和有益菌等综合措施调节水质,合理使用增氧机增氧,保证饵料鱼的健康生长[4]。

2.3夏花分塘

水花放养量见1.2饵料鱼培养利用模式。草、鲢、鳙鱼苗经过15~20 d培育,鱼苗规格达到2~3 cm后,根据养殖条件和鳜鱼吃食量有计划分养,最好与鲫鱼苗混养,可生产饵料

(下转第338页)

(上接第336页)

鱼11.25 t/hm2以上。鲮鱼苗可直接培育并分批利用,全过程总产量可达15 t/hm2。饵料鱼培育配套比例,可根据鳜鱼养殖经验饵料系数上浮20%进行安排,一般按6倍进行配套。

2.4投饲管理

鱼苗培育阶段,以豆浆为主、施肥为辅,一般每培育1万苗需500 g左右的大豆。泼浆时,分2次投喂,鱼苗培育1周后,在池滩脚上使用豆饼糊“种浆”。分塘前,根据池塘底质肥瘦施肥培育浮游生物作为开口料,一般在放养前10~15 d施鸡粪3 000~3 750 kg/hm2、生物鱼肥30~45 kg/hm2。分塘后,每天按3%~5%比率投喂配合料;并根据水质肥瘦定期施用腐熟鸡粪,每次施用300~750 kg/hm2,每月施用2次微生物鱼肥,每次15~30 kg/hm2

2.5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确保充足适口饵料鱼供给,同时也是防止鳜鱼发生继发性感染病害的需要。鱼苗下池1周左右,主要预防“气泡病”的发生,关键是勤加新水,防止水体藻类生长过旺。养殖过程中注意杀虫、防病,方法与具体养殖品种常见性病虫害防治相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鳜鱼对某些药物敏感,必须参照无公害鳜鱼养殖推荐用药选择防病药物。

3参考文献

[1] 孙翰昌.不同饵料对鳜生长性能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饲料,2009(24):32-35.

[2] 罗玉双,龙腾江.如何配套生产鳜鱼饵料鱼[J].中国水产,2000(7):23.

[3] 高银爱,魏辉杰,曾可为,等.麦鲮作为鳜鱼饵料鱼的配套养殖试验[J].内陆水产,2006,31(4):25-26.

[4] 楚正义,蔡秀丽.培育鳜鱼饵料鱼应注意的问题[J].渔业致富指南,2003(11):38-39.

推荐访问:鳜鱼 池塘 培育 饵料 配套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