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国湿地保护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22 15:25:02  阅读:

摘要 介绍了湿地功能与价值及我国湿地资源的现状,指出我国湿地现状不容乐观,必须予以保护。提出了保护对策,以期引起重视,促进我国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湿地;保护;功能;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4-0220-01

1湿地的功能和价值

1.1湿地的定义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说,湿地就是清波荡漾的河流、烟波浩瀚的湖泊、金黄无垠的稻田、野生动物聚集的沼泽地以及退潮时水深不超6m的海水区[1]。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面积居亚洲第1位、世界第4位。

1.2湿地的生态功能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极其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生态系统,不仅具有丰富的水、矿物和生物等资源,还有环境调节功能和巨大的生态效益,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它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防御干旱、控制污染、美化环境、保护海岸等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湿地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鸟类的乐园”。

1.3湿地的社会服务功能

湿地不仅有强大的生态功能,而且还有很好的社会服务功能[2]。湿地所有的景观和文化价值也为世界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土生态安全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湿地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

首先,湿地是国土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与森林是国土生态体系中最重要的构成,两者缺一不可,发挥着各具特色、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和作用,共同维护着生态安全。其次,湿地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途径。保护好湿地,可以改善区域气候,优化生态环境和城乡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再次,湿地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湿地提供的动植物食品资源、工业原料及能量来源,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湿地蕴藏的各类资源可以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形成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最后,湿地是人类集聚、娱乐活动以及开展科研和教育的重要场所。湿地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保留并传承着物质和非物质的湿地文化。湿地以其良好的生态、优美的景观和丰富的野生动植资源,成为人们自然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良好去处。湿地保留着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过程信息,蕴藏着野生动植物和遗传基因,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对象和实验基地[2]。

2我国湿地资源现状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湿地保护工作。特别是在近些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湿地保护重大行动,先后实施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湿地保护工作得到了加强。通过加大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使我国50%的自然湿地、70%的重要湿地得到保护,基本形成以自然湿地保护区为主体,水源保护区、海洋保护区、湿地多用途管制区、湿地野生动物禁猎区、湿地公园、湿地风景名胜区等各种管理形式相结合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我国湿地保护工作虽然取得成效,但还是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2.1不合理的开垦和开发,使自然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长期以来,有些地方一直把湿地当作荒滩、荒地、荒水,无度、无限制地开垦开发,破坏了大量湿地资源,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把湿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错误倾向,现有自然湿地的30%面临着被开垦和改造的威胁。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湿地开垦面积达1 000万公顷,现存自然湿地仅占国土面积的3.77%。例如,被誉称为“华北之肾”的白洋淀,其湖面从20世纪50年代的561.6km2锐减到今天的366km2,湖水的容量也大量减少,整个淀区水位持续下降,湖水水质从Ⅲ类退化到Ⅳ类和Ⅴ类,湖区的水生植物已经减为47种、鱼类减为24种、鸟类减为190种、野生哺乳动物减为14种。再例如,由于过度开垦,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湿地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34 000km2降至80年代的16 316km2,目前仅存14 490km2,致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2.2污染加剧,使湿地生态功能不断退化

湿地污染加剧,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湿地水环境恶化,干扰了自然湿地生态过程,加剧了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甚至丧失。湖北省的洪湖曾是水域辽阔、水草丰茂、生物多样的“天堂”,近年来却面临水面缩小、水质下降、水草濒临枯竭、鸟类和鱼类资源急剧减少等重重危机。20世纪50年代,洪湖面积达7.60万公顷,水质处于Ⅰ类到Ⅱ类之间;现在湖面面积只有3.55万公顷,平均水深1.35m,由于湖周边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洪湖,导致水质恶化加剧,现在洪湖水质为Ⅳ类或Ⅴ类,昔日湖里的菏叶、芦苇没有了,水生植物由472种下降到现在的98种,天然鱼类由74种减少到现在的50余种,野生水禽由167种减少到现在的40余种。

2.3掠夺性开发利用,使湿地资源不断丧失

对湿地的过度开发利用,会造成自然资源很大破坏,使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加速,导致野生生物资源和渔业资源迅速衰退,甚至枯竭。例如,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本是被誉为“珍禽王国”、“候鸟天堂”,是世界上最大的越冬白鹤群体所在地,种群数量占全球95%以上。由于无度的围湖造田,无限制的开发,导致生态恶化,渔业资源日益衰退。再例如,近年来由于对青海湖过度开垦放牧,使大面积草场退化,水土大量流失,荒漠化日趋严重。我国东北部第一大湖——呼伦湖,由于多年来疏于治理,周边及补给河流两岸生态长期遭到人为破坏,致使湖水水位下降近2m,湿地萎缩,湖边芦苇地大面积消失,湖周围严重沙化,严重危及我国北方绿色屏障——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环境。

3加强湿地保护的措施

目前,我国湿地仍然面临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窘境,湿地资源丧失和退化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各种湿地资源大多未得到科学利用和保护。因此,加强湿地保护是当前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必须坚持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生态功能为中心,按照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紧紧依靠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力量,迎难而上,重点突破,努力实现既定的保护目标。

3.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正确认识湿地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保护湿地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正确处理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要树立保护优先的思想,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形成湿地资源保护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统一的局面,把湿地保护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要把湿地保护纳入本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湿地保护。

3.2统筹规划,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

积极推进湿地保护立法,制定全国湿地保护条例和地方性湿地保护法规;研究建立并完善湿地确权管理、开发占用控制、生态效益补偿以及湿地保护检查、考核、奖惩等相关政策与制度;建立健全部门湿地保护管理的合作机制,以及社会参与湿地保护的机制。要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好《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坚持以系统工程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方法,加强组织协调,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做好湿地保护工作

3.3强化现有湿地保护,积极开展湿地恢复

本着保护优先的原则,对湿地资源实行普遍保护,坚决制止随意侵占破坏湿地的行为;因地制宜,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禁猎区、湿地公园、湿地多功能利用管制区等多种形式,扩大湿地保护面积;在有条件的区域积极恢复湿地,扩大湿地面积;对功能退化严重的湿地,采取水资源调配、污染控制、生物资源发展等综合措施进行科学修复,恢复湿地功能;加强湿地恢复技术和湿地用水、生态补水等相关政策的研究,抓好一批湿地恢复试点;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关系,积极探索保护湿地实体资源、利用湿地景观等非实体资源发展生态经济的模式。

4参考文献

[1] 郑北鹰.保护湿地刻不容缓[N].光明日报,2006-04-17(6).

[2] 刘毅.加强湿地保护促进生态和谐[N].人民日报,2007-02-15(16).

推荐访问:湿地 对策研究 保护 我国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