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蒙古两国乌日汀道——蒙古族长调民歌

时间:2022-07-22 11:55:02  阅读:

人们常说,蒙古族人民有三件宝:草原、骏马和长调。蒙古族长调民歌(Traditional Folk Long Song),蒙古语称为“乌日汀道(Urtiin Duu)”,也曾称过“乌日汀哆”、“乌日图音道”、“乌日图道”等。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历史形成可追溯到两千年前,13世纪时已见诸文字记载。这种民歌与草原、与蒙古民族的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跨境分布的文化。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区。为了更好地共同保护好这一文化遗存,中国第一次与外国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未来的10年里,中蒙两国将在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田野调查、研究与保护措施等方面,继续进行密切而有效的合作。

从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点来讲,大致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长调”在蒙古族民歌中占重要地位,代表着蒙古族音乐文化的最高成就。长调民歌字少腔长,高亢悠远,气势宽广,具有丰富的装饰音,舒缓自由,既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充分表现了蒙古民族独有的气质和性格。

长调民歌由马头琴伴奏,歌词一般由32节诗句构成,既遵循蒙古族诗歌的韵律特点,又在音乐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个性特征。每行诗歌的第一个声母相同,是蒙古语诗歌的特色之一,这在长调歌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和谐”作用。长调歌词的内容绝大多是赞美草原,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表达对父母和朋友的热爱,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沉思。也有久唱不衰的爱情歌曲。

长调民歌通常是举行婚礼,住宅奠基,子女出生,牲畜烙印,以及蒙古游牧社会著名的宗教纪念日的必唱节目。在那达慕大会举行摔跤、射箭、骑马三项竞赛运动时的演唱,更加展现出了蒙古族长调的魅力。

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演唱,世代相传,人才辈出。解放后,我国内蒙古涌现出了许多深受草原人民喜爱的蒙古族长调歌手,如哈扎布(1922─2005)、宝音德力格尔(1932— ),他们不仅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代蒙古族歌唱家,更重要的是他们把世代流传于民间的长调歌曲搬上了艺术舞台,使之得到继承和发展,他们为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被誉为长调“歌王”、“大师”的哈扎布,在国内外音乐界享有崇高的声望。他的曲目十分广泛,代表曲目有:《圣主成吉思汗》 《走马》《小黄马》《四季》《苍老的大雁》等。著名的《辽阔的草原》,则是宝音德力格尔的成名作。

推荐访问:蒙古族 长调 蒙古 两国 民歌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