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音乐:原始非洲的“基因”

时间:2022-07-22 11:15:02  阅读:

隔岸观景

海地位于伊斯帕尼奥拉岛的西部,八百多万土著居民几乎都是非洲奴隶的后裔。海地和其他拉美国家不同,不采用西班牙或葡萄牙语,而用法语为官方语言。在文化方面和拉美其他国家有差异,而与非洲文化有更多联系,海地作家亚瑟·霍里曾写道:“我们是‘拉丁非洲’人,我们的拉丁文化只是在表面上,而骨子里则浸透了原始的非洲情调”。

海地人大多信仰祖先从非洲带到新大陆的多神教-伏都教(Voodoo),该教认为音乐是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间的桥梁和中介,这对海地音乐影响极为深远,海地流行的各种音乐体裁,差不多都与伏都教的宗教仪式以及社会礼仪有关。

在非洲音乐中,鼓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海地音乐最重要的乐器也是鼓,伏都教仪式用鼓乐伴奏。海地鼓乐队一般由三种大小不同的鼓和其他打击乐器组成,许多打击乐器就地取材、经过少许加工而制成的,如称为“擦擦”的摇晃器,便是装满干种子的葫芦,而“阿桑”则是挂着珠子的葫芦。鼓乐队中的三种鼓分别叫“妈妈鼓”、“爸爸鼓”和“宝宝鼓”,其中妈妈鼓最大,爸爸鼓居中,宝宝鼓最小。在同一首乐曲中,不同鼓的鼓点各异,加上其他打击乐器,便组成复节奏。如在2/4拍的乐曲中,妈妈鼓两拍敲一下,爸爸鼓敲出连续不断的八分音符,宝宝鼓每拍都打出三连音,“擦擦”每拍都奏五连音,便构成了节奏的“对位”。一位音乐学家描写海地音乐的节奏时说:“这不是切分音,不是爵士乐。这是地道的对位,像巴赫的赋格曲,不过它的核心比较缓慢,悠闲、严峻,其中有某种浩瀚的东西,好似波涛滚滚”。

非洲民歌大多用一领众和的方式演唱,海地民歌也是这样。非洲民歌普遍采用五声音阶,伏都教歌曲也采用这种音阶。从海地传统音乐的节奏、音阶、演唱方法等方面来看,它的非洲特点都非常明显。音乐学家曾对海地音乐作过这样的总结:“音乐曲式的节奏结构几乎完全是非洲的,但在其旋律线中欧洲的影响还是有迹可循的(它们的旋律线既有照式照样的欧洲民歌旋律,又有地地道道的非洲歌曲)。不过就其假声运用、就其由领唱者唱出主题、由合唱队加以重复以及在歌曲中加入无数转调的作法来看,他们的唱法是非洲式的。”

海地音乐品种影响最大的是“梅然格”和“拉拉”。海地作曲家经常在他们的作品中用到“梅然格”舞的音调;“拉拉”(Rara)原是海地狂欢节上的一种歌舞,节奏用鼓、金属棒等打击乐器奏出,旋律却用“瓦西内”(vaccine)演奏,有时为了增加气氛也会加用小号或萨克管。“瓦西内”(vaccine)是非洲乐器,由各种长度的金属管和竹管组成,每根管只能吹一个音,每人手持一根管,好几个人合作便能演奏旋律和和声进行。20世纪最后十年,“拉拉”被搬上舞台,成为海地最流行的歌舞形式,受到本国和其他美洲国家听众的欢迎。

推荐访问:海地 非洲 基因 原始 音乐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