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时间:2022-07-21 16:30:02  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外科Ⅲ类切口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6年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Ⅲ类切口手术2729例的临床资料,以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等相关因素为自变量,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2729例外科Ⅲ类切口手术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184例,感染率为6.74%;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住院时间等8个相关因素与外科Ⅲ类手术切口感染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部位、急诊手术、输血、住院时间、合并基础疾病为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针对不同手术部位采取差别护理,避免急诊手术,严格控制输血,缩短住院时间和术前改善患者基础疾病状况,可防控外科Ⅲ类切口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术后切口感染;外科;手术治疗;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0--01

前言

外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高,占医院感染的13%~40%,仅次于呼吸系统感染。切口感染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引起全身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和经济负担。有研究显示,患者年龄、手术类别、手术时间、麻醉方式、输血、不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和合并基础疾病等均为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分析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至2016年住院病区收治的外科Ⅲ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xcel软件筛选全部外科Ⅲ类切口手术病例,并查阅电子病历,调查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排除术前已存在感染的病例,最终筛选出2729例Ⅲ类切口手术患者。

1.2 方法 调查内容: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和病案系统,收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全身麻醉、输血、手术部位、急诊手术、手术级别、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临床路径、住院时间、病情疑难、病情危重、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基础疾等可能相关的因素。其中,Ⅲ类切口手术(污染手术)指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均严格按照临床诊断和相关炎症检验指标排除术前已存在细菌或真菌感染的病例。参考标准:切口感染严格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诊断;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合理标准参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制订的《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等相关文件的规定和要求。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統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Ⅲ类切口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计算优势比(OR)及其95%的可信区间。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基线特征和感染发生率

抽取2015年至2016年住院病区外科Ⅲ类切口手术患者2729例,其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184例,感染率为6.74%。

2.2 单因素分析

定义术后切口是否感染为因变量,研究所选定14个相关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切口感染相关的因素有8个,分别为年龄、输血、手术部位、急诊手术、住院时间、病情疑难、病情危重、合并基础疾病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8个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共有6个因素对Ⅲ类切口手术术后切口感染有影响,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手术部位、急诊手术、输血、住院时间和合并基础疾病为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3 讨论

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患者年龄、性别根据研究人员统计发现,发生伤口感染的患者平均年龄在62岁以上,这就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自身免疫系统、自身抵抗能力下降极易造成细菌的感染大大的提高了手术感染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经常患有不同类型及程度的疾病,造成自身健康状况变差,这也是引起感染率发生较高的因素之一。因此医护人员在对年龄偏大的患者进行手术时,应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科学的手术安排,制定更加合理的手术方案,对患者的身体营养、血、血压等相关指标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患者的性别对发生感染的概率影响较小,基本忽略不计。(2)手术切口的种类:患者的感染类型分为I类手术切口感染3人(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发生率为1.00%、Ⅱ类手术切口感染10人(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发生率为3.33%、Ⅲ类手术切口感染12人(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发生率为4.00%;相关研究发现造成伤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是因为外部病菌的介入造成,在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走动、对话、开关手术室大门都会带来不同分量的细菌和微生物,相关研究发现人们在走动的过程中没60秒会产生大概5000个皮削、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交谈产生的唾液飞沫溅出也会带来细菌、患者在手术后的修养阶段亲朋好友的看望因为不进行科学的消毒、自身卫生等外部因素也会造成伤口的感染,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卫生知识的普及避免伤口的感染,患者在康复期间着重注意个人卫生及其探望亲属的卫生,对患者进行进一步保护保证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因此医护人员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对构成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监控和预防,有效的控制外科手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同时降低了外科手术感染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王凤.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18):3633-3633.

罗希.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0(8):23-23.

邹宝波.外科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现代医学,2015,02:98-100.

推荐访问:切口 对策 外科手术 护理 感染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