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奶杀牛”折射奶业“江湖”

时间:2022-07-19 16:10:02  阅读:

复原乳充斥市场。继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奶业整体面临第二轮大冲击。

乳企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将奶源瞄准了国外市场,进口低价奶粉,还原成牛奶投放到国内市场。还原奶也叫复原乳,早在2013年7月23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表声明,企业用奶粉作为原料必须在包装上标明“复原乳”,并标明复原乳或奶粉所含原料及比例。笔者从山东省济南市的各大超市发现,仅有为数不多的几款乳品饮料和酸奶产品有“复原乳”的标示,其余大部分乳制品的配料表中均显示“生牛乳”,意思是使用鲜奶制作的。不过,究竟有多少乳制品真的使用了生鲜奶,又有多少使用奶粉还原的复原乳呢?消费者是很难了解到真相的。国内乳业知名专家、原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曾在市面上做过调研,就三、五家标示,大部分不标,每年进口几百万吨生奶,喝下去了,没告诉消费者是用奶粉还原的,消费者知情权受到侵害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郑风田教授说,如果大门一直敞开,企业一定想谁便宜买谁的。山东省奶业协会会长张志民介绍说:“乳品企业用全脂大包奶粉生产还原奶,成本肯定低,对中国的奶农影响很大。”王丁棉也说:“农民的出路很无奈,也很悲惨。主要是企业本身太讲究眼前利益,但是乳企大量使用复原乳,看重眼前利益的做法,对企业本身也有隐患。比如说,今年奶价跳水这么大,奶农们把奶牛杀得差不多了,如果明年或是今年下半年奶价反弹,就逼着你用国外的高价的奶粉还原,企业就中招了。到那个时候乳企再想到国内的奶农,就真的晚了。”所以说,今年全国范围内的“倒奶杀牛”事件,是继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国奶业面临的第二次大的冲击。王丁棉分析,现在全国来说,大约180万养牛户,在2008年有260万户,6年的时间80万户离开,不再养牛了,如果他们全部退出的时候,出现真空地带会更大,整个行业风险危机也会更大。

由于牛奶容易加工、附加值高但不耐储存的特点,所以奶业只有形成高度的产业化体系才能稳定发展。在这样的体系中,奶农和乳企是共生的、共同成长的,这是世界各主要牛奶生产国的成功经验。而奶农和乳企的共生关系,是建立在遵守信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然而现实问题是,相对于乳企的强势,奶牛养殖者不论大小,都没有话语权,牛奶的生产者和加工者之间关系成为不讲信义、强者为王的“江湖”,这是眼前这轮“倒奶杀牛”事件的根本原因。

乳企一意孤行,管理部门让人失望。 政府作用如何更好发挥?

事发之后第三天,也就是2015年1月7日,国家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协调处理卖奶难稳定奶业生产的紧急通知》。但是,在王丁棉眼中,这个“紧急通知”更像一个“表态”,能帮到奶农的地方其实很少。“倒奶杀牛”事件,表面上是国际市场行情变化引起的,但实际上体现出中国奶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包括国际资本的进入规范、部门间政策协调、市场秩序等领域。对于奶农而言,要确立适度、合作、内涵式发展的观念。

郑风田说,现在需要自救的奶农是存栏量在1000头以下的养殖小区,如果坚持不转行,就要从所在的区域市场来做文章。一方面让这些奶业小区自己抱团,搞合作社,让他们自己买一些加工设备,来供应本地市场,这样就可以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利润都留在合作社内部,这是日韩模式。最适合奶源地市场销售的就是巴氏鲜奶,可以从巴氏鲜奶上大做文章,让奶农们找到一个转型的机遇,不再完全依靠乳企生存。王丁棉说,国外的还原奶很少,基本上都是巴氏低温奶,牛奶一般直接饮用,不放很长时间。除了自救,奶农最期盼的就是跟乳企好好的牵手走下去,当然这不是双方坐下来谈谈就能定下的,还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定,去约束和指导现在这个混乱不堪的“奶业江湖”。张志民说,应该根据饲料成本和奶牛收益,建立出台一个合理的指导价,供奶农和企业共同参考,签协议以这个为依据,他认为下一步应建立一个价格协调机制。

“倒奶”事件发生后,国家农业部、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都采取了有效措施进行应对。在山东省,部分被潍坊伊利公司停站的小区基本都已经开站,乳企所欠的奶款也已经付清,但是人们更关心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奶业是中国农业产业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领域。这一产业所面临的矛盾,相比于其他产业也表现得更尖锐。人们常常说,危机也是转机。我们希望,不管是奶农还是乳企,都能着眼长远,履行义务,加强合作。更希望相关政府部门能够超前谋划,科学调控,规范秩序,促进这个行业健康发展,让“倒奶杀牛”事件不再重演! (车然)

推荐访问:折射 奶业 江湖 倒奶杀牛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