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同群效应及中国农户的借贷选择

时间:2022-07-19 09:10:02  阅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农户的借贷选择不仅受信贷价格、收入、用途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周围其他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文章利用中国农村19个村落616家农户的数据,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检验同群效应中的内生影响、外生影响、相关及直接影响,实证检验农户信贷行为所受同群效应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村落层面上,个体农户选择从正式金融或者非正式金融借贷的概率受同一村落的其他农户借贷行为和决策影响。

[关键词] 同群效应; 农户信贷获取; 社会网络; 内生影响

[中图分类号] F8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16)02-0084-12

一、问题的提出

农户借贷行为是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的重要内容, 忽略农户借贷行为的特点考察农村金融制度的安排,则难以使制度安排与农村金融需求实际相契合,国内外学者对农户的借贷行为都非常重视。中国农村具有天然的社会生活网络,农户的经济行为由此产生模仿或者跟随的特征,因此,研究农户信贷选择中的同群效应,对于了解中国农村信贷经营的特征和决策模式,建立和完善中国农村信贷市场有重要意义。

同群效应是指平等个体之间在各种社会关系中产生相互作用时,其中某一个体的行为及结果可能受到的同群者行为或结果的影响。Winston 和 Zimmerman(2003) [1 ]定义同群效应,若一个人的行为受到一个或多个其他人与自身相互作用的影响,就可以认定存在同群效应,这里的“其他人”必须是“同群者”(peers),即与这个人处于相同或相似的地位。

社会网络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成为同群效应的作用机制,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社会网络可以获得信息来源,假设某个社会网络中的A认识了B,而B以前并不知道A的贷款人C可以比别人更低的利率提供贷款,那么A和B的结识就可能促进借贷信息的流通;第二,社会网络具有筛选功能,如A将B介绍给他的贷款人C,如果C相信A,同时也知道A有必要维持他的这份信任,那么C就可能认为A对B的推荐是B的可靠保证;第三,个人在社会网络中的名誉是借贷的 “抵押品”,如果网络中的人都从同一贷款人处获得借款,则表现为“工具一致性”。假设A与B同处一个商业集体,且A与B有频繁的商业往来,如果B的偿贷行为在A和B所处的网络中是公开信息,那么B对C的违约行为就会向A发送关于B的诚信的负面信息,在知道B需要维持在A处的信誉的情况下,C将会愿意将钱借给B,即C选择为B提供贷款是因为B的“名誉抵押”。

Manski(1993) [2 ]开创性地将社会网络对个体的影响分为相关影响、外生影响和内生影响三类。相关影响(correlated effect)是指同一群体的成员倾向于相同的行为,因为他们有相同的个人特征或者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如复杂的地形,狭窄的道路可能促使生活在同样环境下的村民都倾向于购买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而没有多少人会购买汽车。在借贷方面,同一区域种植的农作物或者饲养的牲畜面临相同的自然条件和环境,如一场大水、大旱或者沙暴毁坏某一村落的农作物,农户可能都会产生对资金或者贷款的需求,即表现为行为的趋同。外生影响(contextual effect)是指群体中的成员的表现与该群体的外在特征有关,如同村落的村民很可能因为收入高而都选择购买汽车。在信贷获取方面,如果不同收入或者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农户在信贷获取渠道方面表现明显差异,那么就存在所谓的外生影响。内生影响(endogenous effect)是指一个群体中的成员采取的某种行为倾向随着社会网络的行为变化而变化。当内生影响存在时,一个网络中会出现模仿行为,但这种内生影响引致的模仿行为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个人层面上,内生影响表现为群体中的一个成员的行为受群体中其他人行为的影响;在社会网络层面上,内生影响表现为一个群体中的成员某些行为的一致性。

Young(1998) [3 ]将内生影响的表现方式分为三类,第一类称为纯粹一致性,即一个群体的时尚决定群体中的个体行为,如一个女孩选择骑自行车可能只是为了融入她所在的群体;第二类称为工具一致性,如一个村落中的人们都买同一牌子的摩托车,可能是因为这样有利于他们之间的摩托车零件共享;第三类称为信息一致性,如一个男孩看到他所在网络的其他男孩都骑摩托车,可能萌生“骑摩托车带来更高效用”的想法,结果也会选择购买摩托车。

由于中国农村具有天然的社会网络特征,生活其中的农户属于同群范畴,因此,农户的消费、投资行为都可能存在着相互影响。对于在借贷行为方面,农户的借贷选择是否存在着相互影响,即是否存在同群效应,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理论和现实论题。

二、文献综述

现有研究已经发现同群效应在家庭决策方面的重要作用,Conley和Udry(2001) [4 ]研究社会网络对加纳农户学习一种农业新技术的影响,发现在完全信息下,由于农户可以随时观察采用肥料邻居的农田的情况,因此农户采用新的肥料的可能性就随邻居的实践而改变,即使是不完全信息,农户也会通过对其他人的长期观察而调整自己的决策;Miguel和Kremer(2007) [5 ]研究了社会网络对杀虫药的使用的影响;Munshi和 Myaux (2006) [6 ]研究同群效应对孟加拉妇女使用避孕药的影响;Bruce(2011) [7 ]从村落、教会、邻居三个层面研究了危地马拉农户信贷获取中的同群效应。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同群效应的存在,家庭或个人采取某一行为的概率和这一行为在与其同处一个群体的其他人中的流行程度高度相关。

许多研究发现,人际关系在信贷的获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Okten和 Osilis (2004) [8 ]利用印尼的数据,研究社区网络如何影响个人的信贷获取,认为社区网络在信贷获取方面发挥的作用包括提供信息、降低贷款人的搜寻成本、降低借款人的监督和执行成本;Fafchamps(2000) [9 ]根据肯尼亚和赞比亚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发现黑人和女性在获取银行信贷的时候没有受到差别对待,但种族和性别歧视在获取私人信贷时却表现得相当明显;Fafchamps发现,社会网络在解释种族歧视和性别偏见的时候相当有力。国内也有学者注意到社会网络对于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影响,杨汝岱等(2011) [10 ]从社会网络的视角,考察中国农户的民间借贷行为,认为社会网络越发达则民间借贷越活跃,以社会网络为基础的民间借贷行为,其规模和作用随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而趋于弱化。

在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方面,国内已有较为丰富的研究。一般认为,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包括农户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年龄(史清华,2002) [11 ]、农户在其所在地区、村庄中所处的经济形势、在当地的人际关系(贺莎莎,2008) [12 ]、生产及经营规模(李锐,2004) [13 ]、借贷和投资的习惯、农户对于相关借贷政策的熟悉程度、农业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社会资本因素(陈雨露,2009) [14 ]等等。由于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户的个体特征对农户借贷行的影响,较少涉及村落的社会网络及村落农户之间借贷行为的相互影响,也即所谓的同群效应,本文基于上述两方面的文献,从社会网络的视角,研究社会网络对农户信贷选择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来源于同群效应。

三、数据描述与模型选择

基于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使用汇丰银行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对农村金融进行调研获得的数据,采集该调查数据历经2006—2008三年,样本农户分布于新疆、山东、辽宁、山西、陕西、安徽等17个省或自治区,本文选取调查数据中19个自然村的616个农户样本,调查内容包括家庭人口、农户年龄、农户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等。表1报告样本农户的特征变量,包括农户现代化程度、受教育程度、年龄、收入、家庭规模、劳动力比例。

从表1可以看出,19个村落的现代化程度差异不大,绝大部分在0.4~0.5之间;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大部分村落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在7~9之间,说明大部分的农户仅受过初中教育,甚至有的村落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小于6年,只有小学文化;年龄方面,样本农户的家长大部分处于45~55岁之间,收入方面的差距较大,大部分村落的平均收入集中在2~3万之间,但有些村落的平均收入超过10万元。

本文尝试研究农户采取借贷行为时是否存在同群效应,并比较农户在借贷渠道选择时所受的同群效应与其他家庭决策时所受的同群效应有的异同,以验证农户信贷获取时同群效应的程度和性质。由于购买现代消费品是农户家庭普遍面临的消费决策,具有较高的代表性,所以本文首先分析农户在购买现代消费品时的同群效应,并利用其结果与农户信贷获取时的情况进行比较,以验证中国农村的同群行为与信贷市场的同群效应。

本文将农户的信贷获取来源划分为正式金融渠道和非正式金融渠道,考察农户从这两种渠道获得信贷是否存在同群效应,其中正式金融渠道包括商业银行和农信社,非正式金融渠道包括村委会、亲朋好友及其他有息或无息贷款。表2报告的是农户购买手机、摩托车和借贷渠道的描述统计。

由统计数据看出,由于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样本村落的农户拥有电话的比例较高,大部分村落拥有手机的比例在90%以上,有的村落达到100%;而拥有摩托车的比例存在较大差异,最低比例为15.9%,最高达87.1%,这可能是受村落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农户正式金融借贷和非正式金融借贷方面,除水磨沟、月亮地、阿克卓勒村等少数村落外,农户从正规渠道借贷的比例在20%以下,有些村落甚至为0,如姜家屯、西刘村等,而农户从非正规金融借贷的比例高于正规金融借贷的比例,这与以往观察和研究一致。

同时,问卷中设置问题“你觉得目前要进一步致富最主要靠什么?”选择答案包括资金(本钱)、有人帮助或关系、领导或经济带头人和其他等。通过对问卷中该问题答案的选择,可以观察农户的资金需求,进而分析农户的借贷行为,表3报告是对该问题的统计。

由表3可以看出,在19个样本村落中,有相当部分的农户认为更进一步致富最主要靠的是资金支持,而认为主要靠的是别人的帮助或者是带头人的领导则相对较少,这反映农村还存在大量没有被满足的资金需求。

根据现有文献的研究,结合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本文的实证研究采用的变量包括家庭劳动人口比例、平均教育程度、村落现代化程度、村落拥有电话/手机比例、村落拥有摩托车比例、村落正规/非正规金融渠道的借贷比例等,变量的描述与定义见表4。

本文的实证模型主要参考Manski(1993, 1995)的模型,表述如下:

E(yijk " xk,wi)

=u+E(yjk | xk)?茁+E(wk | xk)?酌+xi?啄+wi?姿+?着i

其中yijk表示在村落k中的农户i采取某一行为j(即是否购买手机、摩托车,是否从正规或非正规渠道借贷)的概率,农户发生这一行为设为1,否则为0;xk表示农户所在的社会网络(即所在村落);wk表示农户的社会经济变量,本文采用农户的现代化程度和受教育程度来衡量;E(yjk " xk)表示村落k中采取行为j的农户的比例;E(wk | xk)表示村落k中农户社会经济变量的均值,即平均现代化程度和平均受教育程度;wi代表农户自身特征的变量,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现代化程度、家庭规模、收入、劳动力比例、致富方式为资金、致富方式为帮助、致富方式为带头人等;?茁、?酌、?啄、?姿为待估计参数。

在上述模型中,如果?茁≠0,表明农户的行为存在内生影响;如果?酌≠0,则表明存在外生影响;如果?啄≠0,表明存在相关影响,而λ衡量的是社会经济变量对y的直接影响。本研究运用Eviews6.0及SPSS13.0软件,采用logit模型估计上述模型的参数。

四、实证结果及其经济解释

本文首先验证农户在购买手机、摩托车等消费品时的同群效应,运用logit模型的结果见表5。

研究结果表明,在购买手机和摩托车时,农户受到明显的内生影响,即农户在做出购买手机或者摩托车的决策时,会受到来自于同一村落的其他农户经验的影响。在对购买现代消费品的分析中,由于村落现代化程度的系数是显著的,也显示某些外生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购买手机的实证结果中,家长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系数分别为0.066864和0.22023,且都显著,说明农户家长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购买手机的概率越大;同样地,家庭规模的系数也是显著的,说明家庭人口越多,农户购买手机的概率越大,这可能是因为家庭规模越大,家庭成员之间使用手机联系变得方便。购买摩托车的实证结果中,情况却有所不同,农户年龄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其购买摩托车的概率越小。

基于购买手机、摩托车等消费品的同群效应分析,本文继续检验农户在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获取信贷的同群效应,表6报告农户选择正规和非正规金融渠道时的同群效应。

在表6的结果中,村落的正规和非正规借贷比例的系数分别为5.754236和4.521165,且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农户无论选择正规金融渠道借贷还是非正规金融渠道借贷,其决策都受到内生影响,也即是受到来自同一村落的其他农户借贷经验的影响,这与购买消费品的回归结果一致。

虽然同一村落的农户在选择信贷渠道时表现出一致性,但研究需要关注农户表现的一致性,是由于同处同一网络表现的行为一致性,还是由于农户自身特性或偏好而聚集同一网络。由于本研究样本是自然村的农户,这些村落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农户祖辈世代生活于此,又或者是历史原因聚集于此,而一群偏好正规借贷或者非正规借贷的农户自发聚集在同一村落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本文明确农户在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借贷时所受到的内生影响,一方面,从农户获取借贷信息的角度看,同一村落中农户间的信息交流使借贷信息能较快地在农户间得到分享和普及;另一方面,从金融机构筛选借款人的角度看,同一村落的农户往往居住邻近或交往频繁,相互监督成本很低,有利于缓解道德风险问题,提高借款者人还贷激励(Karlan,2007) [15 ]。此外,同一社会网络的成员彼此了解,高风险的借款人容易被识别,并可能被排除出信贷市场,从而有效降低逆向选择问题(Ghatak,1999)。[16 ]尽管本文不是重点研究农户借贷的内生影响究竟多大程度源于前文所述的信息一致性、工具一致性抑或是纯粹一致性,但实证结果表明,农户借贷时的内生影响正是基于信息的流通和信任机制,这与McMillan和Woodruff (1999) [17 ]、Woolcock和Narayan (2000) [18 ]、Fafchamps(2002) [19 ]的研究结论相同。

在对农户信贷渠道选择的分析中,与购买现代消费品的回归结果不同,本文没有发现外生影响的存在,回归结果显示,村落现代化程度和平均教育程度系数都不显著,说明无论农户处于现代化程度不同、平均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村落中,农户选择正规或者非正规渠道借贷的概率都不会受到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正规金融渠道借贷的回归结果中,虚拟变量“致富方式:资金”的系数是0.470757,在10%的水平下显著,说明认为致富最主要靠资金支持的农户从正规渠道借贷的概率较高;而在非正规金融渠道借贷的回归结果中,虚拟变量“致富方式:资金”和“致富方式:帮助”的系数分别是0.73283和2.015593,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认为致富最主要靠资金支持的农户从非正规渠道借贷的概率也较高,而认为致富最主要靠别人的帮助的农户从非正规渠道借贷的概率同样较高。

综上所述,虽然对于购买现代消费品的同群效应的分析,本文发现内生影响和一定程度的外生影响,但在农户信贷获取的同群效应分析中,本文仅仅发现内生影响,表明相较于购买现代消费品,农户在信贷获取时所受同群效应的渠道更为单一,即与购买现代消费品不同,农户决策从正规金融或者非正规金融借贷时,不会随农户所在村落的一些外在特征(村落的现代化程度及教育程度)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在内生影响方面,本文发现无论是购买现代消费品抑或是选择借贷渠道,农户的行为都与这种行为在村落中的流行程度显著相关,在农户购买现代消费品及信贷获取的分析中,都证明社会网络中成员的“模仿”行为,农户选择借贷渠道时,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同一村落中其他人的借贷经验都显著影响其选择正规金融或非正规金融借贷的概率。

五、结 论

本文通过对19个村落616个农户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与购买手机、摩托车等现代消费品类似,农户在选择信贷渠道时存在显著的内生影响,农户无论是选择正规金融借贷还是非正规金融借贷,都受到同一村落其他农户借贷经验的影响。同时,结果也表明,农户致富设想对其选择借贷渠道有直接影响,认为致富最主要靠资金支持的农户从正规和非正规金融借贷的概率都较高,认为致富最主要靠别人的帮助的农户更有可能从非正规金融渠道借贷。

本文的研究及结果对中国农村的金融发展具有参考意义。以亲缘关系为基础的农村社会网络中的信息流通,使农户的借贷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同群效应,其中内生影响对农户的借贷,进而对农村的信贷市场都有重要影响。在农村金融机构或借贷方面,由于现有的借款人的借款经验对潜在的借款人的信贷决策有重要影响,现有借款人的流失可能伴随大批潜在借款人的流失,于是与现有客户关系的维护尤为重要,而构建一个借贷双方稳定的互信沟通和反馈渠道不失为金融机构发展农村金融的可行战略。总之,在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中国农村社会网络的特点,了解同群效应对农户信贷选择的影响,从而建立和发展适合中国农村的信贷市场和农村金融机构。

参考文献:

[1]Winston G C,Zimmerman D J.Peer Effectsin Higher Education[Z]. NBER Working Papers 9501, 2003.

[2]Manski C.Identification of endogenous social effects: The reflection problem[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3,(60):531-542.

[3]Young H P. Individual Strategy and Social Structure: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Institutions[M].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8.

[4]Conley T, Udry C. Social learning through networks:The adop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in Ghana[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1,83(3):668-673.

[5]Miguel E,Kremer M.The illusion of sustainability[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7(122):1007-1065.

[6]Munshi K, Myaux J. Social norms and the fertility transition[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6,80(1):1-38.

[7]Bruce Wydick,Harmony Karp Hayes,Sarah Hilliker Kempf.Social Networks,Neigh-borhood Effects,and Credit Access: Evidence from Rural Guatemala[J].World Development,2011,39(6):974-985.

[8]Okten C, Osilis U O. Social networks and credit access in Indonesia[J].World Development,2004,32(7):1225-1246.

[9]Fafchamps M. Ethnicity and credit in African manufacturing[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0,61(1):205-235.

[10]杨汝岱,陈斌开,朱诗娥.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农户民间借贷需求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11(11).

[11]史清华,陈凯.欠发达地区农民借贷行为的实证分析——山西745户农民家庭的借贷行为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02(10).

[12]贺莎莎.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南省花岩溪村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08(1).

[13]李锐,李宁辉.农户借贷行为及其福利效果分析[J].经济研究,2004(12).

[14]陈雨露,马勇.农户信用与收入的基本框架及其差异化解释[J].改革,2009(4).

[15]Karlan D. Social Connections and Group Banking[J]. Economic Journal, 2007,(117): 52-84.

[16]Ghatak M. Group Leading,Local infor-mation and Peer Selection[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9,(60): 27-50.

[17]Mc Millan J, Woodruff C. Interfirm rela-tionships and informal credit in Vietnam[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9,114(4):1285-1320.

[18]Woolcock M,Narayan D. Social capital: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ment, research,and policy[C].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2000,15(2):225-249.

[19]Fafchamps M,B Minten.Returns to Social Network Capital among Traders[J]. Oxford Economic Papers,2002,54(2):173-206.

[责任编辑:李君安]

Social Network, Peer Effects and the Debit and Credit Choice of Chinese Rural Households

Zhou Tianyun Zhang Xing Chen Shiwei

Abstract: The debit and credit choice of rural households is not only influenced by credit price, income and purpose but also by others" decisions. Employing the data from 616 rural households in 19 villages in China, the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network, tests the endogenous influence, exogenous influence, correlation and direct influence of peer effects. The paper also tests the extent of rural households" credit behavior influenced by peer effects. The result shows that on the village level the individual household"s credit choic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 or non-financial institution is influenced by other peers" decision.

Key words: Peer Effects; Rural Households" Credit Acquisition; Social Network; Endogenous Influence

推荐访问:借贷 农户 中国 效应 选择

上一篇:中国测谎神探武伯欣
下一篇:天衣无缝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