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下的小学德育策略的研究

时间:2022-07-18 13:15:02  阅读:

《小学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儿童现实生活中培养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把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

一、德育的切入口──教师形象

教师形象,指其德、才、学、识、体貌、性格等多种因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独特风貌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时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一个综合的感觉,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像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由此可见,教师形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大切入口。

1.体格形象。教师体格形象即教师的整个仪表对学生产生的形象。在师生接触的开始阶段,其作用相当明显,心理学上解释为“首因效应”。

2.情感形象。教师情感形象是指教师对工作充满热情,用高尚情怀去关心、爱护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去感召学生,对学生和蔼可亲,从而使受教者产生“向师性”,对老师产生亲近感。

3.学识形象。“知识就是力量。”如果教师学识渊博,上课生动风趣,使学生受教育于无形之中,学生一开始就能被教师的学识所征服。因此,学识形象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因素。

4.才干形象。教师的才干形象包括教师的教育、管理、指导等能力,并善于处理学生偶发事件,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教师具备了才干形象,就能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敬佩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会按教师的要求去做。

5.品格形象。教师品格形象是指教师真诚、和善、公正、言行一致地与学生相处,不偏不袒,公正无私地处理学生中的问题,并用高尚的信仰、追求来引导学生以身作则,使学生有意无意地效仿老师,甚至追随老师。具备了品格形象的教师,无需讲多少大道理,许多要求都能被学生所接受。

综上所述,在五种形象当中,体格形象是表面的,初步的;情感形象使学生受到感化;学识形象使学生真正信服;才干形象有利于凝聚学生;品格形象能影响学生的品质,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然而,教师对学生的形象影响,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可以从某一方面首先去影响,也可以从几个方面同时去影响。

二、德育的深入线──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一条深入思想品德教育的主线。而且,这是一条让学生摸得着、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线”。

1.开设专门讲座。一学期可以上几节专门课,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孝敬父母的通俗道德,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情感,引导学生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孝敬父母的行为,使孝敬父母道德教育有序化。

2.在学科教学中适时适度地渗透。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强化渗透意识,在小学里, 教材内容丰富,教师应该依据学科教材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道德品质实际、挖掘教材中孝敬父母教育的内容,运用具体联想、展开想象、观察比较和系统归纳等多种方式进行渗透,并力戒牵强附会,做到适时适度。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唤起学生对父母真挚而强烈的爱心。

3.在学校的德育活动中渗透。将孝敬父母教育渗透到学校德育活动中去,是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由于学校的德育活动具有鲜明的主题思想和针对性,有意识地在各种德育活动中渗透孝敬父母教育,能使德育活动收到综合性的效益。如针对学生实际,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孝敬父母的资料,通过以孝敬父母为主题进行讲故事、做游戏等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多做家务,关心父母。有些学生习惯于父母对自己的悉心照顾,却很少关心整日为自己操劳的父母。只有把“尊重老人,孝敬父母”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条主线,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辐射到家庭和社会。试想,当父母在家里感受到子女的孝敬时,他们又怎能不去更加孝敬自己的父母。如此这般,间接提高了家庭的文明程度,又必将推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

三、德育的两把刀──批评和表扬

批评和表扬是教师教育管理学生的两种基本方法,相比较而言,平时批评之法用得更多一些。然而,大量的教育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表扬──学生乐于接受;批评,往往引起学生反感。因此,如何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批评和表扬,是检验德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手段。

1.批评──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教师的批评,是通过客观地指出学生的缺点、错误,沟通师生的思想认识,促使学生产生积极行为,自觉改正自己的错误。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时刻提醒自己用什么批评方式学生才能提高认识,改正错误。

(1)态度诚恳,评价客观。批评学生,必须是真心实意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要让学生体会到爱心和关切,从而真正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批评学生,评价要客观,对缺点和错误,既不能夸大,也不缩小,不但要明确指出错在什么地方,更要帮助学生找出改进方法,使学生地教师指导下改正自己的错误。

(2)要选择恰当方法。如前两天,我们班有两个同学在玩时不小心碰到窗户上的玻璃,幸好,窗户下面没人。这时,我没有大声地指责,而是及时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果窗户下面有同学在玩,会出现怎样的情况?通过讨论,不仅使这两位同学认识到事情的严重后果,也给全班同学上了一堂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的思想品德教育课。

(3)要对症下药。批评时要注意周围的环境、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当时的情绪状态等。如有的必须当场提出批评的,应及时批评;有的事态不严重的,可以事后提醒;有的学生已经认识到个人的错误,并处于自责状态时,可以用委婉的语气批评或事后批评……

(4)要善于软化批评。批评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进步,教师不能一批了事,针对一些特殊情况,必须做好善后工作。如有时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某个同学太严厉了,可以在事后的某个环境里,单独与这位同学交流,做一下自我批评和一些疏导工作。这样,既可以稳定学生的情绪,保持上进心,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即使在自己做错事的情况下,老师还一如既往地关心、爱护自己。

2.表扬──经常性的教育手段。在德育当中,我们要随时把一些肯定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挂在嘴边,有时,口头的赞美一闪而过,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我们要充分利用平时语数作业、作文的批语、以及期末的品德评语,写上一些赞美的话语,使学生、家长和老师这三者联系得更加紧密。

批评和表扬是德育的两把双刃刀,如果运用恰当,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不好则反受其害。

四、德育两目标──道德情感、道德判断

1.道德情感。我们要创设一些情境,组织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从对方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从而切身体会他人的痛苦以及自己帮助别人时的幸福。只有真正让学生“心临其境”去体验,并形成接受教育的最佳心理状态,才能启开他们的情感之门,达到“理达情通”,言行一致的要求。

2.道德判断。德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道德辨析能力,提高学生判断是非和辨别真假、善恶和美丑的能力。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具备了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才可以说我们的德育工作向前进迈了一大步,否则,德育的实效性无从谈起。

总之,德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校,更离不开家庭和社会,德育社会化和社会德育化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新课程改革下的新问题、新思想、新方法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去发现、去解决。

推荐访问:德育 课改 策略 小学 研究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