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攻克小说阅读壁垒

时间:2022-07-18 10:20:04  阅读:

摘 要: 小说阅读对于许多高考考生而言是要靠“发挥”靠“运气”的,而如将阅读得分的命运交到“运气”手中,结果莫测。文章通过三步骤帮助广大考生攻克小说阅读壁垒:一是“文本细读”是一种意识,亦是一种方法;二是明确考点,是解题的方向,拿分的重点;三是规范答题,是减少乃至杜绝无谓丢分的关键。

关键词: 文本细读 明确考点 规范答题否 《河上柳》

一、“文本细读”是一种意识,亦是一种方法。

对于考生而言,文本读不懂,答题就是瞎猫抓死耗子,全凭运气。然而正如赌徒十赌九常输,考生如将阅读得分的命运交到“运气”手里,美好结局往往就成了水中花镜中月,成了奢求。

那么,如何读懂文本,读通文本,甚至读透文本呢?

文本风格特点各异,“豪放”文情感主旨外显,自不难读懂;“中正平和”文,阅读难度略增;“婉约”文阅读难度再增。要读懂较为“婉约”的文本,只能采用文本细读法。

文本细读,应该怎么读?

一个字一个字读到底?毋庸置疑,一个个字读到底,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基本能一网打尽,但不少不太重要的信息也挤占了大量阅读时间。而且“面面俱到”的阅读方式往往容易导致重点“迷失”。

那么文本细读究竟应该怎么读?

(一)看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往往包含了重要的信息。有的标题指明小说的主人公,如2008年江苏卷小说阅读《侯银匠》,有的标题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如2010年江苏卷小说阅读《溜索》,有的标题指明文中一个重要物象,如《最后的常春藤叶》,有的标题则包含多重信息,如小说《祝福》,标题既是小说中一个重要情节,又隐含了小说的环境背景。“河上柳”正是小说中一个重要的物象。

(二)读作者

古话说“文如其人”,“读其书想见其为人”,“文品即人品”,确实可以借助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等要素把握作品。如诗圣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他的大部分诗作都体现出这种情感。如苏轼,才华横溢,然一生仕途坎坷,深受儒道思想影响,许多文章的情感表现既矛盾又达观。如鲁迅,对于具有劣根性的国民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于封建礼教则是不遗余力地愤怒抨击,这些在他的文章中多有体现。

《河上柳》的作者废名处于现代社会文化转型时期,遭逢中西文化碰撞,现代与传统的冲突,其小说在整体上有一个过去与现在、城市与乡村的对照背景。他把视角投入到宗法社会下传统美德和生活方式保存完整的乡村,传统生活注定要遭受现代文明、都市文化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中的人物角色往往会产生诸如伤感与失落等情绪,这些情绪往往正是作者情绪的一种外化。

如果缺乏对废名这位作家的基本认识,则这一环节只能略去,而直接进入下一环节。

(三)细读文本正文

出行明确路线,可以减少虚耗;阅读明确对象特点,也可以强化效果。不同体裁(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特点不同,阅读关注点和方法亦有所区别。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由小说的定义可提炼出小说这一文本体裁的四要素:形象(人与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主题。细读文本正文主要是梳理小说的这四个要素。

1.情节

小说写了陈老爹一天的活动。“清早起来”,看到茅棚上的对联的得意;“太阳正射屋顶”,在茅棚外散步,为生计发愁,为砍不砍柳树内心充满矛盾斗争;平常的“夏午”,“闭眼”中忆起(或梦起)与柳树与驼子妈妈有关的事情;“下午”,陈老爹从镇上唤来木匠,砍倒柳树。

2.环境

环境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主要指时间、地点、季节、气候、景物等。社会环境指特定的时代背景,包括社会关系、人际关系,能够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及民俗民风。它可以大至社会、时代(社会风尚、时代气氛),小至家庭、处所(室内陈设、当地风土人情等)。

过去陈老爹喝酒、晒太阳、演木头戏,门前有柳树,对面有青山,屋旁有河有桥,门上贴了红纸写的对联,过的是带有田园牧歌式的自足而宁静的乡村生活。而今这种生活已成回忆,木头戏被禁止演出,生活没有着落,酒钱也要赊欠了。这是小说的环境与背景。

3.人物

小说的主要人物是陈老爹。另有驼子妈妈、王茂才、地保、木匠等。河上柳在小说中多次出现,可以说是贯穿小说的一个重要物象。

人是社会性动物,存在于一定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往往决定了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小说中人物塑造的方法有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正面描写),以他人言行等反映人物(侧面烘托)。小说中有时也会有一些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性、评价性语句。把握人物形象当然就是关注这样一些信息。

从首段可知,陈老爹是一个爱热闹爱喝酒的木偶艺人,如今生活窘迫。那副对联透露出陈老爹居处的环境特点和过往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老爹对古代名士的仰慕。为什么如今老爹日子艰难却纠结于要不要砍掉柳树还钱,在一番心理斗争之后还是不舍?通过“夏午”的回忆(或梦境),我们看到这颗柳树是驼子妈妈手植的,驼子妈妈在他晚归的时候在柳树上挂上灯笼,给他照明,那时生意很好,可是现在驼子妈死了,只有老爹孤苦伶仃地活着。柳树见证了驼子妈妈对陈老爹的关爱,见证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感情,亦是陈老爹过去那种宁静自足的生活的象征。舍不得砍树实则是舍不得砍去过去这段宁静自足的生活,舍不得砍去与驼子妈妈之间的深厚感情,亦反衬出而今老爹的孤苦伶仃。

4.主题

由对情节、环境、人物的逐步梳理,可以把握小说的主题。爱喝酒爱热闹的木偶艺人陈老爹,过去与驼子妈妈过着那种“东方朔日暖,留下惠风和”自足而又宁静的生活,而今驼子妈妈过世,衙门又禁止演木偶戏,所以陈老爹的那田园牧歌式的过去如那退了色的红纸对联一样,永远成了过去。河上柳这一物象贯穿了整篇小说,它象征了陈老爹过去那种宁静自足的生活,见证了陈老爹和驼子妈妈之间的深厚感情,最后,连这凝聚了过去美好回忆的柳树也为生计所迫而无奈砍倒,有力表现出陈老爹而今的孤苦与悲哀,也表现出作者对这种古朴温暖的生活图景的留恋。

(四)留意落款、时间

借助落款时间,可以大致把握小说的时代背景。“1925年4月”,这个时间能说明什么呢?新中国成立前,旧社会,在1919年之后,即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在文明文化层面而言则是一个新旧交织与交替的时期。

二、明确考点,是解题的方向、拿分的重点

读懂文本并不等于阅读就能拿高分。就像你有一口袋宝贝,口袋里所有的宝贝你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但拿不出来,或需要你拿黄金你却拿出翡翠,都是白搭。小说阅读的第二步,就是根据所设问题把握所考察的知识点与题型,进而明确答题方向。

小说考题考察的知识点集中在人物(或其他形象)、情节、环境、主题之中。出题形式往往有概括题(人物形象概括,情节概括等),鉴赏题(语句、语段等),作用题(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等),探究题(任一要素都可出)。出题形式不同,知识点考察不同,答题要素也自不相同。以作用题为例,不管从哪一个要素出题,答题都要从这四个要素综合考虑(即要从文本整体考虑)。如考环境(作用)题,就要思考写出什么样的环境特点,对于人物心理、性格的表现有什么作用,对于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对于主题的表达有什么作用等。如考情节(作用)题,就要思考情节本身的特点(如悬念,激发阅读兴趣;逆转,出人意料等),对其他情节的作用,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对主题表现的作用,对环境的作用(有些情节会营造出一种或舒缓或紧张的气氛)。当然也有一些考题考点并非明确在这四要素中,更应做细致考虑。

出题人在这里拟了四个问题:

(1)小说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2)陈老爹为什么对退了色的红纸上的十个大字“得意极了”?

(3)小说叙述看似有些时空错位,但还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的。请简要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过程。

(4)小说中“杨柳”这个意象反复出现,请联系全文探究这意象包含哪些意蕴?

第一个问题是考察小说中首段的作用。

作用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上的作用首先要析清这一段写了什么。首段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有:点题,呼应标题,渲染氛围,奠定基调,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首尾呼应等。

小说中首段的作用要具体看首段涉及哪些方面(环境、情节、人物描写等)的内容。如首段是单纯的环境描写,则只要答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与首段结构上的作用即可,其他的亦是如此。《河上柳》第一段写了小说主人公陈老爹的职业、性格、爱好、处境等情况,并交代了文题中的柳树。“衙门口的禁令,连木头戏也在禁止之列了,他老爹在没有法子赚钱买酒”交代陈老爹的职业或者说身份是木偶艺人,爱好喝酒。“向来是最热闹没有的,逢着人便从盘古说到古今,然而这半年,老师蹲在柳树脚下,朝对面的青山望,仿佛船家探望天气一般”“而酒店里的赊欠,又一天一天的催”则交代陈老爹爱热闹的性格和目前窘迫的生活状况。

第二个问题是考察对文中对联内涵的把握。

春联,与古代“桃符”(桃木板上写字、画图)驱鬼、避邪有关,后用红纸取代桃木,文字取代图画,春联的内容主要表现主人志趣、心愿、生活观念等。

这则写在红纸上的对联是“东方朔日暖,柳下惠风和”,是“王茂才特地替老爹选定,老爹得意极了,于是按照四十文大钱加成一条绳串,另外还同上‘会贤馆’,席上则茂才公满口的‘古之贤人也’”。这十个大字有什么内涵呢?注解告诉我们,对联中含了古代两个名士,表现出老爹对古贤的仰慕之情。从字面理解,日从东方升起,暖日普照,“柳下”“惠风和畅”,是那样惬意美妙。这不就是陈老爹居处的环境特点和他过去那种安宁自足生活的真实写照吗?

第三个问题是考察对小说情节的把握。

问题中有提示“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故可从时间入手梳理情节。摄取文中时间词“清早起来”“太阳正射屋顶”“接着是平常的夏午”“下午”,细致梳理文本,当能看出故事叙述的是一天之内的内容,故“漆黑的夜里”“柳树一年茂盛一年”“清明时节”“傍晚”“人散夜静”“明天早起”“这晚”“中夜”“第二天”这些时间词都是“夏午”陈老爹午睡回忆(或梦中)之事的时间。

第四个问题是考察物象(河上柳)的意蕴。

物象的作用一般有:对情节而言,线索作用,推动情节展开。对环境而言,可以是构成环境的一个要素。对人物而言,对比衬托、彰显人物性格心理等。对主题而言,物象往往具有比喻象征意,有助于主题表达。

这篇小说还可以拟题如:

(5)“河上柳”这个标题有什么意蕴?

(6)“河上柳”这个标题有什么作用?

这两问有什么区别呢?

(5)侧重内容主题方面,与(4)相似。(6)需要综合考虑,如形象、情节(线索)、环境、主题、悬念、手法等。

(6)可以设置参考答案:①河上柳是小说的线索,小说情节围绕河上柳展开。②以河上柳这一物象为题,妙设悬念,能有效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③双关,河上柳既是老爹居处环境组成部分,又象征着老爹过去那种平静自足的生活。④河上柳是驼子妈妈手植的,柳树记录了他们老两口日常的生活,见证了二人之间的深厚感情。⑤柳树是老爹生活的物质依靠与精神寄托。⑥柳树最终被砍倒,老爹最后的精神依托的消亡,更有力表现出老爹而今的孤苦与悲哀;柳树的命运象征老爹坎坷的生活遭遇或命运。⑦表达出作者对温暖古朴的生活世界的留恋。

三、规范答题,是减少乃至杜绝无谓丢分的关键

考点辨析清楚,答案要点明确之后,就是最后一步——规范答题。这一点如出纰漏,即使考点明确,答题方向清楚,也很容易丢分。

规范答题要做到:(一)标上序号,使答案在外观上显得条理清楚;(二)合理分点,防止一点分为几点散答,亦防止多点凑为一点略答,使答案在内质上真正做到条理清楚;(三)答案清楚到位,不含糊其辞、似是而非;(四)书写清楚工整,杜绝错别字。

(1)参考答案:①点出柳树,与文题照应。②交代主人公的艺人身份。③交代主人公窘迫的生活状况。④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当然文本阅读,理解向来应该是多元的,尽管应有相对统一的解读,但拟题人所提供的答案只是参考答案,而非标准答案。考生填写的答案如在拟题人所提供答案之外,然言之成理的,亦可得分。如这里还可答:点出主人公爱好喝酒及爱热闹的性格特点,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背景。)

如果只提交代人物陈老爹,而不写清人物的职业(艺人),只写交代人物的生活状况,而不写清艰辛(或窘迫)的生活状况,就会造成失分。

(2)参考答案:①这幅对联一方面巧妙地写出了他居住环境的特点和他的日常生活状态:东方的屋宇阳光温暖,柳下之风也很和煦,这样的生活让他知足得意。②对联化用了两个历史人物,这两人都是古代名士,老人对他们很仰慕,所以很得意。

答题时如果只是对这十个字简单翻译,就不到位,而应指出这十个字概括出老爹居处的环境特点和他的日常生活状态。如写“买春联的王茂才特地替老爹选定”也不理想,重点应是对联引用了两个古代名士,表达老爹对古代名士的仰慕。

(3)参考答案:①清早起身,老爹看到茅棚上的对联,十分得意。②上午老爹在茅棚外散步,为是否砍柳树矛盾踌躇。③午后,老爹朦胧思睡,想起了和柳树有关的事情。④下午,老爹找来木匠,砍倒了柳树。

问题中已有提示“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概括情节时以时间打头比较合适,而时间必须踩准。首段是总述性质,第一个情节应是“清早起来”,当太阳照射柳树,当陈老爹看到对联时的心情应是不错的,不应与“欠酒店钱”“禁止木头戏”之类相混。第二点的重点应是老爹对是否砍柳树的矛盾,而非卖“彩衣和铜锣”之类。第三点应是回忆(或梦境),不可与当前情境混为一谈。第四点应是这一天的下午,而非“第二天下午”之类。

(4)参考答案:①茅棚边上的柳树,安静而美好,象征着老爹平静、自足的生活。②柳树是驼子妈妈手植的,挂着灯笼的柳树、清明案上的柳枝,这些都是记录了他们老两口日常的生活,柳树见证了二人之间的深厚感情。③深深扎根于泥土中的柳树,让老爹度过洪水一劫;被砍倒的柳树又让老爹暂时摆脱了生活的窘境;柳树是老爹生活的物质依靠与精神寄托。④轰然倒下的柳树,也象征着作者对温暖古朴的生活世界的留恋。(还可答:柳树最终被砍倒,老爹最后的精神依托的消亡,更有力表现出老爹而今的孤苦与悲哀。柳树的命运象征老爹坎坷的生活遭遇或命运。)

要注意这是意蕴题而非作用题,如答“杨柳是全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之类就是答非所问。意蕴题只有由浅入深思考及拟写答案才显得条理清楚。

推荐访问:壁垒 攻克 三步走 阅读 小说

上一篇:谈小学楹联的教学
下一篇:乡村俗联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