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下教师面临新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7-17 14:25:02  阅读:

摘要:商品社会中,教师的工作日渐“变形”,巨大压力下教师的生活日渐“扭曲”,惯性思维下教师的工作方式日渐“老化”。重新思考这些问题,对于扳正教师的身份职责,恢复教师的生活情趣,改进教师的工作方式,都是不无裨益的。

关键词:职业与事业;工作与生活;删繁就简与领异标新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121(2010)18-0012-02

暑假刚刚结束,教师节又来临。像往昔一般,一叠叠作业等着批改,一桩桩事务等着处理,一份份公文等着完成,上课、听课、评课、研讨、补习、家访、座谈,从早到晚,周而复始。

今天的教师面临着以往教师所没有遇到的诸多新问题,比如:商品社会中教师的工作日渐“变形”,社会压力下教师的生活日渐“扭曲”,惯性思维下教师的工作方式日渐“老化”。认真审视这些新问题,对于扳正教师的身份职责,恢复教师的生活情趣,改进教师的工作方式,都是不无裨益的。

既是职业,又是事业

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19世纪法国思想家圣西门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改革,但一直受人奚落,四处碰壁。1823年3月,63岁的他因绝望愤怒朝自己脑袋连开7枪。除一颗子弹打碎了他的眼睛外,其余6颗子弹均未打中脑袋。一个星期后奇迹般痊愈的他,用剩下的一只眼睛继续观察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为了理想而和自己、社会较劲的人。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医生问:“难受吗?”他说:“说不难受,或许我是在撒谎,但说这个没意思,还是让我们谈谈社会主义吧!”当他滔滔不绝地谈完社会主义后,抬了抬手说:“我们稳操胜券!”随后便死去。(阿忆:《教科书之外的圣西门》,《读者》2010年第10期)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在阐述自己毕生追求的人类理想——社会主义,这样的死法可谓少见。

我想,这样的人物、这样的故事只能用两个字来解释——“信仰”。

由此,我想推出第一个问题:我们今天该怎样看待教师这份工作?如果把教师看成是一份职业,那么完成它好了。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目标要求,大家照章办事也可以过日子。但就在我们身边,总有不少思中做、做中思的老师,总有做事前先想清楚到底有没有意义,怎样做效益最大,总是与自己较真的老师,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恐怕除了每月拿工资外还存有“信仰”,他们没有忘记自己选择做教师的初衷,没有忘记自己的教育理想——让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多地收获快乐,收获进步,收获成功。当理想逐渐成为行走中的现实时,教师所收获的快乐和满足,必然会远远超过领取报酬时的快乐和满足。

有了信仰,就有了工作的动力和为之努力的理由,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就可以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在乎世俗眼光下的冷言冷语,就不会抱怨下班后还要协助个别学生查缺补漏,就不会抱怨在私人时间里还要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就不会抱怨尽管已是准妈妈却仍坚守着岗位⋯⋯

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中央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4页)在今天的商品社会中,一切似乎都成为了可交易的商品,教师职业的神圣性已经为拜金主义风潮剥蚀殆尽。语云,婆儿爱钞,姐儿爱俏。对此,林语堂认为,“爱钞就是写实主义,爱俏就是理想主义”。(《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特刊,第56页)如果我们教师都是爱钞的“婆儿”而不是爱俏的“姐儿”的话,那么学校与卖场何异?教师与商人何异?

“爱钞”(现实主义)第一性,还是“爱俏”(理想主义)第一性?换句话说,职业第一性,还是事业第一性?对教师来说,恐怕事业还是第一性的。1934年,上海法学院教授朱隐青说:“不做一件为自己吃饭而做的事,而因做事所要吃的饭自然到处有的吃。”(《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特刊,第69页)也许我们对很多工作都应抱着这样的态度。

倘若教师这个职业在大家眼里不只是为了谋生,大家都像圣西门那样为了信仰而对本职工作持有一份责任感、使命感、神圣感,那么,这对于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进取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请对自己说——我们的工作不仅是职业,更是事业!

既要工作,又要生活

那么,要了事业就不要生活吗?也不是。

鲁迅是一个真正勤勉的“实干家”。在夫人许广平眼里,他是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甚至是血。许广平在鲁迅先生逝世后写了一首诗,诗中这样说:“你不晓得,什么是休息,什么是娱乐。工作,工作!死的前一日还在执笔⋯⋯”

其实这只是鲁迅先生的一面。鲁迅并不否认自己是“一头牛”,可是他同样声明,如果要他不吃不喝,整日劳作,他也不干。他说:“譬如一匹疲牛罢,明知不堪大用的了,但废物何妨利用呢,所以张家要我耕一弓地,可以的;李家要我挟一转磨,也可以的;但倘若用得我太苦,是不行的,我还要自己觅草吃,要喘气的工夫;要专指我为某某家的牛,将我关在他的牛牢内,也不行的,我有时也许还要给别家挨几转磨。如果连肉都要出卖,那自然更不行,理由自明,无须细说。”(鲁迅:《<阿Q正传>的成因》,《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94-395页)

是的,我们是应为了信仰去拼搏,去奉献,但不能没有了生活!从每年的体检报告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教师群体中许多人都患有慢性咽喉炎、颈肩部硬化、腰肌劳损、妇科疾病等,而且这些疾病越来越普遍,患者也越来越年轻。这些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和我们自己的重视。

教师当然要讲奉献,但工作结束后,不能忘记自己扮演的其他角社会角色——子女的父母、父母的子女、妻子的先生、先生的妻子、朋友的朋友。我们要问自己:在做好老师的同时,是否扮演好了其他的社会角色呢?

除此之外,作为物质生活相对充裕的我们,是否考虑过自己的精神生活是否充裕?我们在工作之余是否了解过瞬息万变的世界?是否知晓当下的政治、文化、经济、科技、伦理、哲学、艺术?可惜的是,我们多数教师除本职工作之外,几乎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充实自己,丰富自己。

这也给有关部门提出了警醒:对教师有没有相应的减压和关心?

因此,我们既要有事业,也要有生活。况且,生活还是事业的保障!

既做“三秋树”,又做“二月花”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为自己的书斋题了这样一幅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上联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比如我们在画兰竹时,往往容易流于枝蔓,因此应删繁就简,使之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下联主张要“自出手眼,自树脊骨”,不可赶浪头、趋风气,必须自辟新路,似二月花,一花引来百花开,生机勃勃,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

教师的工作很繁杂,我们需要删繁就简的工作能力;教师的工作很机械,我们需要领异标新的创新精神。“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正可作为处理日常工作的提醒和借鉴。

面对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我们应该学会全面了解和统筹安排,删繁就简。首先应确立学期工作的重点,或教材解析、或教学设计、或集体建设等等,在我们工作的每个时间段都应有所侧重。因为我们限于精力,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有所侧重,才能形成特色,才能有所突破。

比如:语文老师在一段时间里,可以尝试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以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数学老师可以利用一学期甚至一年的时间,探索如何使数学课堂趣味化;英语老师可以确定以标准语音的培养为一段时间的工作重心;不同年段的老师可以联合开展“年级作文教学序列研究”“深入推进家社校融合互动工作”等的课题研究。

明确了重点发展项目之后,下一步工作就是要确立实施步骤,制定明晰的时间表。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思考、实践、反思、提炼,通过个案研究、案例说明、论文撰写、课题研究、实践检验等来展现自己的成果,并以此形成自己的特色。

至于“领异标新”,则是要改变工作的常规套路,在实践中创造工作的新思路,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达到出奇不意、引人入胜的效果。

打个比方,在今天的校园里,除课堂教学之外,学生活动成为学生在校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设计内容丰富、形式新鲜的活动,应成为我们要特别重视的问题。比如,我们在教师节开展的给老师以惊喜的“红领巾秘密行动”,在上海世博会召开之时发起的“幻想一个美好的城市”讨论,在学校里开展的“校园小歌手”海选大赛⋯⋯这些颇具创意的活动设计都很受学生的欢迎。

既做“三秋树”,又做“二月花”,也许对我们教师改进工作方式有所启发。

正确看待教师的职业属性和事业属性,认真摆正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积极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是我们教师应当反思的三个主要问题。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上海201100)

责任编辑徐向阳

推荐访问:新问题 面临 思考 教师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