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和他的神学世界观与理性的理论体系

时间:2022-07-17 14:20:03  阅读:

摘要:在13世纪中叶巴黎大学有一位年轻的神学教授,他沉默、温顺、人送外号“哑牛”。但他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已崭露头角,一些有名望的学者很赏识这位年轻人,阿尔伯特就曾断言:“哑牛”之声必将闻名于世。果然,“哑牛”后来成了中世纪最有名的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他就是意大利人托马斯·阿奎拉。这是资料上显示的关于托马斯·阿奎拉的介绍。在巴黎他的老师是非常著名的大阿尔伯特,是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注释者。他和老师阿尔伯特一起潜心研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因此,在熏陶和感染之下,阿奎那也就继承和发扬了亚里士多德的一些观点。他的一生著有18部巨著,其中包括集基督教思想之大成的《神学大全》《哲学大全》《论存在和本质》和《论正统信仰和真理、异教徒议论大全》等。本文重点关注他所创造和发扬的一些神学观点。

关键词:托马斯;神学;理论体系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1—117—02

托马斯认为,美在于形式。他认为“事物中的美与善在根本上是相似的,因为都是立足于形式的。因而善也被称为美。但他们在逻辑上又有所不同,因为善专同欲望联系在一起所以,他与目的有关。而美则与认知功能相联系,因为美的事物也是看上去让人愉快的。美的形式是什么,这个概念没有固定的答案,基本上,美的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形式,它指创作者所想表现的真、善的内容:而另一种是外在形式,它与内容不直接相联系,指内在形式的感性外观形态。形式的美,他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它决非纯粹自然的事物。它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表现这样或那样的某种朦胧的意味和人类情感观念,是因为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包括心理、观念、情绪向形式过渡的历史积淀。经过历史积淀的形式美,就成为一种植根于人类社会实践的“有意味的形式”。社会实践的历史积淀使形式所涵盖的社会生活内容渐渐凝结在构成形式美的感性材料及其组合规律上,事物的形式过渡或美的形式就演变为独立存在的形式美。失去了具体社会内容制约的形式美,比其他形态的美更富于表现性、装饰性、抽象性、单纯性和象征性。在人类的历史上,在社会、自然、艺术、科学的各种领域中,普遍存在着美:虽然它们的表现形态,状貌、特征都不相同,但是,美的本质却是相同的。

书上说,“艺术的本意是技艺,引申为制作。阿奎那继承了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模仿观中提出‘艺术模仿自然过程一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艺术所以模仿自然,其根据在于万物的起源都是相互模仿的。阿奎那的论点指出为,艺术模仿自然过程就是模仿上帝创造自然的方式。它意味着人类的制作技术是自然地一种延续,当然,它是制作过程而不是创造过程。他认为,艺术模仿或者叫艺术制作的价值在于它的完善和目的性。就像现实主义者认为“生活只是一种映像,艺术才是真实的。生活模仿艺术远甚艺术模仿生活。”

艺术本身是一个无形的概念,它可以囊括巨大的内容,可以表达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所有事物。但无论怎样,说到底,它是由人来操纵的,它是为人类而存在的。换句话说就是任何形式的艺术,都有它产生和存在的社会背景,都有它的原因和价值,这个价值里面就包括了它的作用。阿奎那认为,艺术的目的不是真而是善。“艺术是有关制造物的正确思想,制造物之所以是善的,并非由于人类的欲望倾向,而是由于制造本身健全这一事实。”

其实,在托马斯的观点中,他认为哲学是必须为神学服务的,他的全部理论都是为天主教信条服务的。这也是他理论的一个局限性。

在中世纪的时候,由于亚里士多德学说的大量涌入,天主教正统信仰不能容忍与之相悖的自然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哲学,于是就禁止转录、阅读和保存。然而托马斯他却毫不害怕,他阉割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而将其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体系加以全面系统地发挥,并将其纳入基督教的神学体系,使它成为天主教官方哲学的基础。并成功地将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融合在一起,建立起了庞大的经院哲学体系。然后,他又为上帝存在这一神学最高信条作了哲学的论证。他利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目的论的唯心主义思想推论出万物创造者上帝的存在。托马斯歪曲和利用亚里士多德关于形式和质料的学说,主张世界是上帝从虚无中创造出来的,断言世界的创造是有时间开端的;同时,上帝创造了一个等级制的宇宙系;最低层是大地及由水土火气四种元素构成的一切物质,之上是植物、动物和人,再上是天体,再之上就是整个世界所追求的最高目的——三位一体的上帝;还探讨了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就存在于个别事物中的一般,并不是个别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是寄居或隐藏在个别事物中的某种特殊实体。物体之间的不同特性,是由于潜入物体的这种“稳秘的质”所决定的。托马斯从灵魂不死的观点出发,大力宣扬“来世幸福”,认为尘世生活的幸福并非最高幸福,最高幸福是对上帝的静观,从而使灵魂得救。托马斯还力主教会的权力至高无上。就如同神高于人,灵魂高于肉体一样,教会高于世俗的国家。教皇是基督的代理人,政权应由他掌握,国家必须服从教会,国王必须顺从教皇。他还极力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权力,认为君主制是最好的政治形式,并说,没有一个统治者控制和指导民众,社会就会解体。这种观点也就彻彻底底的暴露了他的局限性和软弱性。他包罗万象的神学唯心主义体系产生后,很快成为西欧中世纪思想领域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学说,教会在他生前就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和极高的声誉,称他为最光荣的“天使博士”。1323年教皇追封他为“圣徒”,1567年他又被命名为“教义师”,1879年教皇还正式宣布他的学说是“天主教会至今唯一真实的哲学”。

“每一个信徒都应该是个神学家”,这是美国匹次堡神学院历史神学家葛士那博士的名言,固然信徒对神学的认识会有深浅的分别,但这并不表示说信徒不能成为神学家,因为“神学家”的基本定义是“一个学习认识神的人”。恩约神学院教授派巴博士也说:“信徒应该看重神学,因为追求研究神学的人就是爱神的表现”。百度百科里面对于神学的解释是这样的,“神学”二字本是异教徒首先采用的,后来才被信徒将该词转借过来,用在对神的研究方面。“神学”就是有关神的话语,即有关神的研究,或有关神的学问。简言之,“神学”就是“学神”。在过去,许多信徒对神学的研究有几个基本的误解,所以他们对神学缺乏兴趣,甚至反对。他们反感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神学本身似乎高不可测,是专门的研究,属于一些专家的范围,与平信徒无关,神学所讨论的是一些无关痛痒、钻牛角尖的问题,常常引起争辩,按中国的古话说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晓得谁是谁非,倒不如不卷入漩涡为妙。”

总而言之,托马斯·阿奎那的影响深远,直到现代还有新托马斯主义。阿奎那歪曲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并以此来为基督教教义辩护。他提出“二重真理论”,将哲学和神学分开,认为神学真理来自上帝的启示,是信仰的真理;哲学真理从辩证推理得来,是理性的真理。哲学理性要为神学教条的信仰找理由,为神学服务。阿奎那的《神学大全》是中世纪官方思想体系的百科全书,其中也包括心理学方面的思想。在心身关系上,阿奎那以为灵魂是尘世中生物的内在生命原则,因而是有机体的内在生命原则,有机体有死亡,灵魂则不灭。在心理功能上,阿奎那继承了奥古斯丁的官能心理学思想,把各种心理活动只看作内在的心力——灵魂的官能,提出感觉能力中包含有“内部感觉”,各种认识能力如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离不开非物质的灵魂,却不依赖肉体器官。阿奎那还提出有超理性的认识功能,认为它是受上帝启示得到信仰的真理,是先于个别事物存在的。阿奎那还认为情绪有好有坏,许多情绪是合理的,只是情绪充分发作时会扰乱思想。总之,正如书中最后所说“阿奎那的整-"b理论体系都蕴含着理性主义的思想,当然,也预示着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徐弢,托马斯·阿奎那的灵魂学说探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黄裕生。宗教与哲学的相遇——奥古斯丁与托马斯·阿奎那的基督教哲学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3]刘素民,托马斯·阿奎那:自然法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校:田 静)

推荐访问:托马斯 神学 世界观 理论体系 理性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