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节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07-16 14:25:03  阅读:

摘要:在建筑节能工作继续取得进展的条件下,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以及房屋总量的快速增加,我国建筑能耗将持续增长,建筑能耗占全国能耗总量的比例将逐步提高,高品位能源(电、煤气、集中供暖等)占建筑能耗的比例也会升高,而生物能源(薪柴、秸秆等)所占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如果万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受挫,建筑能耗将更快增加。因此,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进展,对于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对于世界建筑节能产品市场,都将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

一、建筑节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能源的发展,要能源提供动力。“八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1l.8%,而一次商品能源平均年增长才3.6%,今后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还将长期滞后于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由此可见,能源短缺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根本性的制约因素,国家经济要发展,就非节能不可。

从能源资源条件看,我国煤炭和水力资源比较丰富,但煤炭的经济可采储量和可开发的水电量按人均水平,均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至于石油和天然气就更少了。如果我们继续不断挥霍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势必贻患子孙。为了后代可持续利用国家的能源储藏,我们现在就必须节约能源。

二、建筑节能是减轻大气污染的需要

近十几年来,人们越来越关心燃烧矿物燃料所产生的污染问题,各发达国家的节能政策,也是以减少燃料燃烧的排放物为明确的目标。人们已经认识到,燃料燃烧所排放的颗粒物以及碳和氮的氧化物会危害人体健康,造成环境酸化,二氧化碳积累,导致地球气候产生重大变化,从而使人类生存面临重大危机。特别是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4左右,煤烟型污染成为导致的大气污染主要原因。

随着城镇建筑的迅速发展,采暖和空调建筑、生活和生产用能日益增加,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急剧增长,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大气污染以煤烟为主,以尘和酸雨的危害最大,建筑采暖和炊事用能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两个主要因素。几个大气污染指标,如总悬浮颗粒、降尘、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北方城市高于南方城市,采暖期重于非采暖期。一些城市如重庆、兰州,沈阳、北京等地,空气污染情况严重。上述污染物是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对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我国排放的二氧化碳已占世界第二位,建筑用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全国用能排放最的1/4,随着建筑物的大量建造,情况可能还会进一步恶化,前景确实令人担忧。

三、建筑节能是改善建筑热环境的需要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的建筑环境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在发达国家,适宜的室温已成了一种基本需要,他们通过越来越有效地利用好能源,满足这种需要。在我国,这种需要也在日益迫切,这与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的气候特点关系很大。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1月平均气温我国东北要低14-18℃,黄河中下游要低10-14℃,长江以南要低8-10℃,东部沿海要低5℃左右;而7月平均气温,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却要比同纬度地区高出1.3-2.5℃。加之,热天整个东部地区温度均高,冷天东南地区仍保持高湿度。因此,夏天闷热,冬天潮凉,使人更加难受。北京日平均气温低于10℃的冬季,一年平均有158天;高于22℃的夏季,一年平均有98天。冬季和夏季的时间,一共长约8个半月,而气候宜人的春天和秋天,才只有3个半月。由此可见,我国冬冷夏热的问题是相当突出的,冬天采暖,夏天空调,这都需要能源的支持,其中对优质能源的需求量增长更快。而能源供应特别是优质能源供应十分紧张。从宏观上看,只有在同时实现节约能源与加速能源开发的条件下改善热环境,这种改善才有可能,否则只能加重国家的困难。

四、建筑节能是发展建筑业的需要

各发达国家建筑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多项建筑技术、建筑产品的发展都与建筑节能的发展息息相关。这是因为随着国家对建筑节能要求的日益提高,墙体、门窗、屋顶、地面以及采暖、空调、照明等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房屋建筑不再是砖石等几种传统产品包揽天下,多年以来习用的材料和做法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材料设备、建筑构造、施工安装等都在进行多方面的变革,许多新的高效保温材料、密封材料、节能设备、保温管道、自动控制元器件大量涌入建筑市场。

新的节能建筑大量兴建,加上既有建筑大规模的节能改造,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从而涌现出许多生产建筑节能产品的企业,也促进了各设计施工和物业管理部门调整其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使得不少发达国家的建筑业在相对停滞中山现了生机。不仅发达国家的情况如此,从我国几个建筑节能工作开展得较好的城市的经验中也可以看出,建筑节能对于建筑师也决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新的动力。谁更早地看清楚了这一点,谁就掌握了主动,在日后的竞争中占有较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王立雄.建筑节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9

[2]李汉章.建筑节能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6

[3]龙惟定.建筑节能与建筑能效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5

[4]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9[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9

【作者单位:河南千禾环境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推荐访问:浅谈 社会发展 建筑节能 重要性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