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下承德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时间:2022-07-16 09:40:03  阅读:

摘要:多年来,承德对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和周边环境的整治,收到了良好效果,但承德这个老牌旅游城市已经走入发展的停滞期,如何科学分析、评价并提出有效、可行的保护和发展对策,对于推动承德遗产地旅游产业发展,增强旅游整体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一体化;可持續发展

回首2017,京津冀一体化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京津冀一体化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的方案,目的是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京津冀是中国的“首都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廊坊、沧州、秦皇岛、石家庄、张家口、承德、邯郸、邢台、衡水等11个地级市。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背景下,承德作为京津冀区域格局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可以借助“首都圈”区位优势,实现承德世界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结合承德区位交通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善承德旅游交通现状,提升旅游交通的便利度,从而提高游客满意度。

首先,在承德市区内及各县区间开通点对点的旅游直通车。在市区内可开通火车站到景点的旅游专线直通车,如承德火车站到避暑山庄的直通车,可以将线路延伸到普宁寺,考虑到承德旅游季节性强的特点,可根据季节增减车次,以满足游客在市区内的出行需要。在市区和县区的景区之间也可开通直通车,如火车站到隆化温泉小镇,火车站到围场和丰宁坝上草原,火车站到雾灵山。以火车站为枢纽建立点对点的旅游直通车,满足来承游客的需求。

其次,充分利用高铁资源,开通旅游专列。高速铁路是当今最快的陆上交通工具之一,它的建设使我们每天出门旅行更加容易,大大减少了我们旅行的时间。可以说,高速铁路是当今中国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承德高铁的建设对承德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能促进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流,增强两地间的旅游合作。承德南站为京沈客专新建中间站,京沈客专全长709公里,起自北京枢纽站,途径北京市朝阳区、顺义、怀柔、密云、河北省承德市、辽宁省朝阳市、阜新市、锦州市、沈阳市,终至沈阳枢纽沈阳站,承沈段预计2018年年底开通,预计通行时间2小时,京承段预计2020年底开通。津承城际铁路全长239.2公里(承德至宝坻南段),起自天津枢纽天津西站,利用京滨天津西联络线、京滨城际铁路至京唐城际宝坻南站,出站向西北经蓟县、玉田、遵化、兴隆、承德县、双滦区、高新区、双桥区,终至承德地区承德站,预计2020年左右开工。

承德避暑山庄的知名度很高,但每年来这里旅游的游客并没有那么多,原因就是交通不发达,开通了高铁,不管是从天津还是从北京出发,都非常便捷。随着高铁的开通,承德提升的交通优势,承德的旅游业就会有所改变,因为交通便捷了,外地的游客来这里也很方便,无论从沈阳出发还是从北京或是天津出发都可以,所以这条铁路的建成能推动承德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对当地市民来讲,无论是出差还是想外出旅游,都比之前要方便得多。

承德可以利用高铁优势,结合目前的游学热,亲子旅游热和夏令营热,开通旅游专列,如学生寒暑假游学旅游专列,亲子旅游专列,夏令营专列等,这样既方便了外地游客走进承德,也方便了承德人走出去。

最后,借助承德航空运输能力的提升,开通旅游专线。承德普宁机场位于承德县境内,于2017年5月正式通航,结束了承德地区没有对外空中客运的历史,让承德人有了更加便捷和舒适的出行方式,也增加了外地人来承德的途径,大大方便了外地游客来承。目前已开通承德到石家庄,承德到西安,承德到大连以及承德经石家庄转机到上海的航线,但这几条航线还远远不能满足进出承德游客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游客对于旅游的需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对旅游交通的需求,人们需要更快速更便捷更多样的旅游交通方式,而航空运输已经成为了旅游者必不可少的交通方式。因此,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推进承德航空运输的更快发展,开通热点城市航空专线,以满足游客的需要。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承德可以借助区域交通特点,从开通旅游直通车、高铁旅游专线和航空专线三个方面入手,发展承德旅游交通,满足不同交通需求的旅游需要,提升旅游地的可进入性,提升游客满意度。

承德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旅游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因此应从承德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依托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有针对性的提出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极大挖掘旅游业潜力、推动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

推荐访问:承德 可持续发展 策略 战略 京津冀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